第四篇:
讀完前三篇之后不難發(fā)現(xiàn),唐人對仄尾句之格律頗為寬松。先說平頭仄尾的,有2個句式:
06:平平仄平仄
這個句式被稱為“單拗”或“特拗”,源自基本句式之 中平平仄仄,本句拗救后成了 平平仄平仄,注意了:第一個字不再是“中”,必須是平聲。若寫成 仄平仄平仄,則是錯誤的。還有下面的:
07:平平仄仄仄
這就是著名的“三仄腳”,有人稱為格律之“大病”,但唐人并不回避。俺是直接照用,唐人都用,俺不用不是白不用?呵呵。
以上這兩個句式都無須拗救,其實也無法拗救,因為他們的對句永遠是:
中仄仄平平
若救,則其第三字須改成平聲,成了
中仄平平平
恰好是著名的“三平尾”,反成了真正的“大病”,唐人力避。為啥三個平出現(xiàn)在句尾“病情”會這么嚴重呢?這得從“聲韻”說起。大家知道,平聲雖分為陰平和陽平,但二者的區(qū)別并不明顯,都是拉長聲而已,所以古人干脆把它們統(tǒng)稱為“平聲”。想象一下,三個平聲接連著出現(xiàn)在句尾,吟誦起來毫無抑揚頓挫之感,只能一個勁兒的拉長聲,還不是“大病”嗎?
而為啥“三仄腳”唐人卻不在乎呢?因為仄有三聲:“上去入”是也!三者之間發(fā)音區(qū)別很顯著,所以古人才把它們?nèi)齻€與平聲并列成“平上去入”,如此則“三仄腳”雖三個仄接連著出現(xiàn)在句尾,但它們在發(fā)音上卻有“上去入”的區(qū)別,仍能產(chǎn)生抑揚頓挫之感。而三個仄恰好都用了上聲或去聲等情形則極少發(fā)生,除非刻意為之。除了上去入發(fā)音不同這個優(yōu)勢之外,下面還有3個仄頭仄尾的句式就更“得天獨厚”了,因為它們還可利用對句來“拗救”:
08:中仄平仄仄 09:中仄仄仄仄 10:中仄仄平仄
這3個句式都源自 中仄平平仄 這個基本句式,故其對句皆為:
01:平平中仄平
看!若把第三字的“中”寫為平,變成 平平平仄平,則出句仄聲雖多,而對句的平聲也增加了,于是在一聯(lián)之中重新獲得了平仄和諧。平平平仄平 常被寫作 仄平平仄平,恰好是“孤平自救”的句式,此時平聲字數(shù)雖與原基本句式一樣,并未增加,但平聲字往句尾移動了,依然獲得了平仄的和諧。還有人說:
10:中仄仄平仄
這個句式也可以不救,俺深是是言,為啥涅?因為它第四字的平聲靠近句尾,正處在音步的“關鍵點”上,與其基本句式 中仄平平仄 十分接近,縱使不救,全聯(lián)的平仄和諧亦無大傷。
第五篇:
最后這篇小文單從“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說起。
“二四六”為啥要分明?因為“二四六”恰好是古典詩詞“音步”之關鍵點。啥叫“音步”?“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兩兩相并,即為“音步”。根據(jù)咱們漢字的發(fā)音習慣,以兩個字為一個音步最適于吟誦,咱們漢字兩個字的詞匯最多,可為佐證。一個字也可以做為一個音步來使用,通常出現(xiàn)在句子的首尾。這一點與英文詩歌不同,英文詩的音步至少要2個“音節(jié)”,最多3個音節(jié)。而咱們漢字卻是1個字或2個字組成音步,而三字句一般劃分為兩個音步,即1+2。接著還是以近體詩的四個基本句式為例來說明吧:
01:平平+中仄+平 02:中仄+平平+仄 03:中平+平仄+仄 04:中仄+仄平+平
看!表示“可平可仄”的“中”只出現(xiàn)在一和三的位置上,卻未在二和四出現(xiàn)。為了完整地說明“一三五”的情形,咱們現(xiàn)在把基本句式擴展成七字句,如何擴展?在五字句的前面再加上“兩個字/一個音步”即可。注意了:所加音步之第二字應與原句第二字之聲調(diào)相反!如此則得出:
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再看,“中”也都出現(xiàn)在一三五的位置上!為啥“一三五”可以“不論”?因為它們恰好處在各個音步第一個字的位置上,就聲調(diào)而言,其位置并不關鍵,而音步的第二字,也就是二四六的位置,才是影響聲調(diào)的關鍵點,不能有任何改變,故此才要“分明”。
有人問了:既“一三五不論”,那為啥
中平+中仄+仄平+平
第五字的仄不能為平?答:如果為平,則出現(xiàn)“三平尾”,即
中平中仄平平平
此為格律大病,必須回避。又問了:那
中仄+中平+平仄+仄
第五字為啥不能為仄?答:如果為仄,則出現(xiàn)“三仄腳”,即
中仄中平仄仄仄
雖唐人并不回避,但除非詩意所須,還應經(jīng)歷使用基本句式之 中平平仄仄。又有人問:為啥
中平+中仄+平平+仄
的第五字不能為仄?答:若為仄,則句子變?yōu)?/strong>
中平中仄仄平仄
句中第六字的平就成了“夾平”,雖可不救,也應力爭避免。當然亦可利用對句拗救,其法:將對句 中仄中平中仄平 之倒數(shù)第三字改為平聲,變成
中仄中平平仄平
最后還有人問:那下面這句呢?
中仄+平平+中仄+平
它第三字的平能不能改為仄?答:不能。若改則了成下面這樣:
中仄仄平仄仄平
其第四字的平,就成了著名的“犯孤平”,乃近體詩之大忌!但可以本句自救,將倒數(shù)第三字改為平,變成:
中仄仄平平仄平
說了半天,其實“夾平”也好,“犯孤平”也好,只強調(diào)一件事:”除了首尾兩個音步之外,‘平不能單’”。
好了,平聲發(fā)音弱,“單”了會影響吟誦效果,而仄聲發(fā)音強,“單”了也無多大的影響,這個能理解;句尾的音節(jié)只有一個字,平自然可以“單”,也能理解;那為什么在7字句第一個音節(jié)里,平卻能“單”呢?
實在是妙問哪!細審近體詩不難發(fā)現(xiàn)其格律“寬嚴”的區(qū)分:
聲韻之間,仄聲較寬,平聲則嚴; 一聯(lián)之間,出句較寬,對句則嚴; 一句之間,越往句首越寬,越往句尾越嚴; 一個2字組成的音步之間,第一個字寬,第二個字嚴。
所以,一句之中,尾字之平仄,是不能改動的。而7字句的首字則可隨意改動,無須理由。這也就是為啥七絕和七律第一個音節(jié)中的平可以“單”。而5字句的第一個字,相當于7字句的第三字,離句尾已比較近了,故不能任意改動。
最后讓俺把上面出現(xiàn)的一系列“不能”,重新羅列一下,最“嚴肅”的放在上面:
不能改變尾字的平仄,弄錯了即為“死癥”; 不能“犯孤平”; 不能“三平尾”; 不能出現(xiàn)“夾平”,如 仄平仄平仄 等; 不能出現(xiàn)“必須救卻沒救”的拗句; 不能傷害“二四六分明”;
只有在滿足了以上全部條件之后,“一三五”才可“不論”,呵呵。而“三仄腳”是否可用,則全由作者自己斟酌,反正唐人并不回避,俺從來跟著照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