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疽陰疽病癥狀表現(xiàn)為漫腫無頭、膚色不變、不熱少疼者為疽,屬陰證。多由氣血虛而寒痰凝滯,或五臟風(fēng)毒積熱,攻注于肌肉,內(nèi)陷筋骨所致。用傳統(tǒng)中醫(yī)外科膏藥內(nèi)加生肌丹帖敷可治愈。傳統(tǒng)中醫(yī)外科膏藥可以活血化瘀、疏通經(jīng)絡(luò)、托毒祛腐、清熱解毒、補氣活血;“生肌丹”可以托毒外出,改善創(chuàng)面周圍組織的微循環(huán),增快局部血流,同時能促進殘存上皮細胞組織生長,祛腐生肌。對各種疔,癰.疽,癤,化膿潰爛,手術(shù)刀口感染等疾病療效奇特,不打針不吃藥不手術(shù),對患者肝、胃、腎臟等功能無任何損傷,療效迅速、作用持久、無副作用。 陰疽多由素體陽虛,營血不足,寒凝濕滯,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脈所致,故局部或全身見一系列虛寒表現(xiàn)。治宜溫陽補血,化痰通絡(luò)。 指導(dǎo)意見:可以試試中藥陽和湯。主要功效是溫陽補血,化痰通絡(luò)。主治陰疽。漫腫無頭,皮色不變,痠痛無熱,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脈沉細或細遲者。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陰疽良方陽和湯陰疽之表現(xiàn)患處漫腫無頭,皮色不變,如貼骨疽、脫疽、流注、痰核、鶴膝風(fēng)等。其形成多由于素體陽虛,營血不足,寒凝痰滯,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脈,常伴有全身虛寒證。臨床多見于中老年患者,尤其是癤腫形成之后,大劑量應(yīng)用清熱解毒之品或長期應(yīng)用抗生素,可使癤腫轉(zhuǎn)化為陰疽。陽和湯出自王洪緒的《外科證治全生集》,專為陰疽而設(shè)。在抗生素和清熱解毒之品濫用的今天,更顯其功效卓著。 患者,李某,男,70歲。于2006年7月就診。 自述20天前右側(cè)面頰出現(xiàn)黃豆大小硬結(jié),壓之疼痛,并有紅腫。在社區(qū)醫(yī)院按“癤腫”給予青霉素980萬單位,甲硝唑250毫升靜脈點滴,7天后癤腫紅腫消失,但硬結(jié)擴大如花生米,壓之仍有疼痛。于是將青霉素換為頭孢哌酮,繼續(xù)輸至第18天,硬結(jié)仍如花生米大,顏色暗淡,并出現(xiàn)納呆,便溏等,患者不能耐受??淘\:癤腫如花生米大,邊界清楚,壓之疼痛,顏色暗淡,脘腹脹滿,納呆便溏。舌質(zhì)淡,苔白滑,脈沉遲。辨證為陽虛血弱,寒凝痰滯。治以溫陽補血,散寒通滯。處方:熟地30克,麻黃15克,鹿角膠12克(烊化),白芥子30克,肉桂12克,生甘草12克,炮姜15克,砂仁15克,黑附子30克(與生姜45克一起先煎),7劑。每劑以水1600毫升,煎至600毫升,分3次服。7劑服完,癤腫縮小如黃豆大,納呆腹脹好轉(zhuǎn),不再便溏。效不更方,續(xù)服7劑,癤腫消失。為鞏固療效服至18劑。告愈。 按:《成方便讀》言陽和湯:“夫癰疽流注之屬于陰寒者,人皆知用溫散之法矣。然痰凝血滯之癥,若正氣充足者,自可運行無阻,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其所虛之處,即受邪之處。病因于血分者,仍必從血而求之,故以熟地大補陰血之藥為君,恐草木無情,力難充足,又以鹿角膠有形精血之屬以贊助之。但既虛且寒,又非平補之性可收速效,再以炮姜之溫中散寒,能入血分者,引熟地、鹿角直入其地,以成其功。白芥子能去皮里膜外之痰,桂枝入營,麻黃達衛(wèi),共成解散之勛,以宣熟地、鹿角膠之滯;甘草不特協(xié)和諸藥,且賴其為九土之精英,百毒遇上則化耳?!蓖鹾榫w自言:“陰疽治法,夫色之不明而散漫者,乃氣血兩虛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毒痰凝結(jié)也。治之之法,非麻黃不能開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雖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開,寒凝一解,氣血乃行,毒亦隨之消矣?!北景富颊?,年已七旬,陽氣虛弱,氣血不足,加之大劑量抗生素長期應(yīng)用,初則有效,久則更傷陽氣,以致氣血虛處,痰凝為患,病情遷延不愈。加黑附子旨在加強溫陽化氣之作用,加砂仁意在理胃祛濕,暖腎納氣。 日期:2010年5月20日 - 來自[臨床驗案]欄目 陽和湯治療陰疽驗案陰疽之表現(xiàn)患處漫腫無頭,皮色不變,如貼骨疽、脫疽、流注、痰核、鶴膝風(fēng)等。其形成多由于素體陽虛,營血不足,寒凝痰滯,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脈,常伴有全身虛寒證。臨床多見于中老年患者,尤其是癤腫形成之后,大劑量應(yīng)用清熱解毒之品或長期應(yīng)用抗生素,可使癤腫轉(zhuǎn)化為陰疽。陽和湯出自王洪緒的《外科證治全生集》,專為陰疽而設(shè)。在抗生素和清熱解毒之品濫用的今天,更顯其功效卓著。 患者,李某,男,70歲。于2006年7月就診。 自述20天前右側(cè)面頰出現(xiàn)黃豆大小硬結(jié),壓之疼痛,并有紅腫。在社區(qū)醫(yī)院按“癤腫”給予青霉素980萬單位,甲硝唑250毫升靜脈點滴,7天后癤腫紅腫消失,但硬結(jié)擴大如花生米,壓之仍有疼痛。于是將青霉素換為頭孢哌酮,繼續(xù)輸至第18天,硬結(jié)仍如花生米大,顏色暗淡,并出現(xiàn)納呆,便溏等,患者不能耐受。刻診:癤腫如花生米大,邊界清楚,壓之疼痛,顏色暗淡,脘腹脹滿,納呆便溏。舌質(zhì)淡,苔白滑,脈沉遲。辨證為陽虛血弱,寒凝痰滯。治以溫陽補血,散寒通滯。處方:熟地30克,麻黃15克,鹿角膠12克(烊化),白芥子30克,肉桂12克,生甘草12克,炮姜15克,砂仁15克,黑附子30克(與生姜45克一起先煎),7劑。每劑以水1600毫升,煎至600毫升,分3次服。7劑服完,癤腫縮小如黃豆大,納呆腹脹好轉(zhuǎn),不再便溏。效不更方,續(xù)服7劑,癤腫消失。為鞏固療效服至18劑。告愈。 按:《成方便讀》言陽和湯:“夫癰疽流注之屬于陰寒者,人皆知用溫散之法矣。然痰凝血滯之癥,若正氣充足者,自可運行無阻,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其所虛之處,即受邪之處。病因于血分者,仍必從血而求之,故以熟地大補陰血之藥為君,恐草木無情,力難充足,又以鹿角膠有形精血之屬以贊助之。但既虛且寒,又非平補之性可收速效,再以炮姜之溫中散寒,能入血分者,引熟地、鹿角直入其地,以成其功。白芥子能去皮里膜外之痰,桂枝入營,麻黃達衛(wèi),共成解散之勛,以宣熟地、鹿角膠之滯;甘草不特協(xié)和諸藥,且賴其為九土之精英,百毒遇上則化耳?!蓖鹾榫w自言:“陰疽治法,夫色之不明而散漫者,乃氣血兩虛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毒痰凝結(jié)也。治之之法,非麻黃不能開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雖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開,寒凝一解,氣血乃行,毒亦隨之消矣?!北景富颊撸暌哑哐?,陽氣虛弱,氣血不足,加之大劑量抗生素長期應(yīng)用,初則有效,久則更傷陽氣,以致氣血虛處,痰凝為患,病情遷延不愈。加黑附子旨在加強溫陽化氣之作用,加砂仁意在理胃祛濕,暖腎納氣。 日期:2010年5月13日 - 來自[臨床驗案]欄目 陽和湯化裁應(yīng)用體會 “陽和湯”出自《外科全生集》,主治一切陰疽,具溫經(jīng)開腠、通絡(luò)化痰之功。筆者在臨床上運用本方,隨證加減化裁,治驗頗多?,F(xiàn)略述體會,舉隅如下。 來源;舍得的博客,(主題:陽和湯) 本博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子孫滿堂整理、歸類、編輯。 想復(fù)制的朋友們,請您保留這個鏈接,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好人好報有好運,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