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表在《學習與記憶》(Learning and Memory)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當新知識與其它常見事實相似的時候,簡單重復反而削弱了人們學習它的能力。這意味著通過簡單重復來記憶某一方面的知識,隨后會妨礙你記住更多有微妙差異的相同問題。 科學家在該研究中說:“我們發(fā)現(xiàn),盡管通過多次接觸能加強人們普遍認知事物的能力,但這樣一來區(qū)分出記憶中相似事物的能力就會減弱。和過去的信念不同,我們認為重復可能會降低記憶的保真度?!?/p> 在研究中,參與實驗者要將一個清單上的物品念上一到三遍。隨后,在回憶環(huán)節(jié),偷偷暗示他們另外一組相似物品(可認為是誘餌)。那些看過很多次物品的人能夠很好地回憶起原有物品,但難以將其與誘餌區(qū)分開。換句話說,他們記得更牢但是不那么精確。從長遠來看,重復是一個假的誘餌,讓我們誤認為我們已經(jīng)學到了一些我們實際上并沒有學到的東西。 心理學家 Henry Roediger 和 Mark McDaniel,同時也是《記住它》(Make it Stick)的兩位作者,他們解釋說:“當你第一次讀到一些東西的時候,你會有一些理解。但是當你讀第二遍的時候,你會帶著一種‘我知道這些,我知道這些’的感覺去讀。所以基本上,你并沒有深入地讀進去,或者從其中領悟更多。通常說來,重新閱讀是比較粗略的——而這樣很陰險,因為這會給你一種你很了解你所閱讀的材料的錯覺,但事實上你的理解有很多空白?!?/p> 下面有幾個更好的記憶方法。 間隔重復法并非所有的重復都是不好的。準確來說只有填鴨式地用功是無效的。McDaniel 和 Roediger 解釋說:“更好地辦法是間隔重復。一天練習一點,過兩天再把它們拿出來記,接著再過兩天拿出來?!?/p> 間隔重復你腦海中的材料是有益處的。 在學術界,關于間隔重復的最佳間距存在著激烈的爭議。由外語學習偶像 Paul Pimsleur 提出的最原始的系統(tǒng),建議在最開始學到東西以后,重復時間間隔為5秒、25秒、2分鐘、10分鐘、一個小時、5個小時、一天、5天、25天、4個月和兩年。從那以后,別人發(fā)現(xiàn)推遲10分鐘做第一次回憶,是一種精神上的挑戰(zhàn),也能讓人獲益匪淺。但這取決于你的記憶目標:如果目標是要在一天內(nèi)記住一篇演講稿,比要將某事記住5年的時間間隔多一些。 我(原文作者,下同)曾試過讀完一篇材料,間隔一小時再去回憶它,然后當我在體育館的時候,嘗試回憶3天、一周以及一個月以前學到的東西。最優(yōu)間隔取決于你的計劃。 使用位置記憶法先進記憶方法的鼻祖是位置記憶法,這個方法就是在你建造的精神世界中(虛擬的)將物品有序地擺放。有史以來最著名的記憶大師 Solomon Shereshevsky,能夠在幾年后回憶起隨機數(shù)組,他過去就常常想象他自己在建筑上放物品。 世界記憶冠軍 Dominic O'Brien 在《你可以擁有驚人記憶》中,就如何擁有自己的位置記憶法給出了建議。O'Brien 建議用熟悉的地方作為位置記憶的地方,就像沿著一條熟悉的街道或者在你家附近的位置散步。因此,如果你想記住"Duck" 、"Car"和"Boat",不妨想象將一只鴨子放在客廳的地板上,將一輛車放在浴室里,以及將一艘船放在天臺上。對于更加復雜的任務,這有助于將他們聯(lián)系起來,比如想象一只巨型鴨子走向浴室里面的車子。 聯(lián)想記憶法理解是輕松記憶的基礎。盡管回憶的東西是一樣的,象棋大師比新手更容易記住象棋的位置。 發(fā)表于《認知神經(jīng)科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里面,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二年級的生物學學生,在學習和他們以前學過的問題相關的東西的時候,要更容易一些。其中一個研究人員總結(jié)道:“如果你一開始不知道問題的答案,你可以先回憶一下關于這個問題你已經(jīng)知道的東西。這可能會幫助你想出正確答案?!?/p> 換句話說,對于一個主題我們知道的東西越多,對我們來說記住并且回憶相關信息就越容易。所以,多讀書多看點新聞吧。你知道的越多,你以后能知道的也會越多。 [桃子 via thedailybeas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