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jīng)研究園地( 張中一2010-06-24 09:56:51)《山海經(jīng)研究》》園地 《山海經(jīng)》本是《中國秦代地理志》,只記述了中國秦代地理概貌,是實實在在的中國地理志,后人用現(xiàn)代漢語去讀它,讀出了很多神話,經(jīng)郭璞校注后,錯誤的內(nèi)容被約定俗成,后人再也無法讀通《山海經(jīng)》了。近代學者袁珂》《山海經(jīng)全譯》把它譯成一本神話性質(zhì)的地理書,使《山海經(jīng)》內(nèi)容面目全非。今人宮玉海更勝袁珂一籌,把《山海經(jīng)》升格為《神話性質(zhì)的世界地理志》了,可憐高等學府教授、博導跟著人云亦云,把一部很科學的中國地理志質(zhì)變成誰都讀不通的奇書、怪書了,造成中國先秦文化研究諸多的難題,使中國先秦文化內(nèi)容無法理清?!拌饺藨n天”的我,借博客一地,抒發(fā)個人研究成果,還中國先秦地理志原貌。本書分上下兩冊。上冊,《山海經(jīng)覓蹤》,下冊,《山海經(jīng)全譯》。 目錄 上冊:山海經(jīng)覓蹤 序 《山海經(jīng)》成書的年代 《山海經(jīng)》中的金屬礦 《山海經(jīng)》中的非金屬礦物 《豳公盨銘文》考證 建木與神話無關(guān)辯析 《山海經(jīng)》與世界地理志無關(guān) 殷人不是美洲印地安人始祖 顓頊與耶穌無關(guān) 揭開《山海經(jīng)》神秘面紗 下冊:山海經(jīng)破譯 山海經(jīng)破譯卷一·南山經(jīng) 南次一經(jīng) 南次二經(jīng) 南次三經(jīng) 山海經(jīng)破譯卷二 ? 西山經(jīng) 西次一經(jīng) 西次二經(jīng) 西次三經(jīng) 西次四經(jīng) 山海經(jīng)破譯卷三 ? 北山經(jīng) 北次一經(jīng) 北次二經(jīng) 北次三經(jīng) 山海經(jīng)破譯卷四 ? 東山經(jīng) 東次一經(jīng) 東次二經(jīng) 東次三經(jīng) 東次四經(jīng) 山海經(jīng)破譯卷五 ? 中山經(jīng) 中次一經(jīng) 中次二經(jīng) 中次三經(jīng) 中次四經(jīng) 中次五經(jīng) 中次六經(jīng) 中次七經(jīng) 中次八經(jīng) 中次九經(jīng) 中次十經(jīng) 中次十一經(jīng) 中次十二經(jīng) 山海經(jīng)破譯卷六 ? 海外南經(jīng) 山海經(jīng)破譯卷七 ? 海外西經(jīng) 山海經(jīng)破譯卷八 ? 海外北經(jīng) 山海經(jīng)破譯卷九 ? 海外東經(jīng) 山海經(jīng)破譯卷十 ? 海內(nèi)南經(jīng) 山海經(jīng)破譯卷十一 ? 海內(nèi)西經(jīng) 山海經(jīng)破譯卷十二 ? 海內(nèi)北經(jīng) 山海經(jīng)破譯卷十三 ? 海內(nèi)東經(jīng) 山海經(jīng)破譯卷十四 ? 大荒東經(jīng) 山海經(jīng)破譯卷十五 ? 大荒南經(jīng) 山海經(jīng)破譯卷十六 ? 大荒西經(jīng) 山海經(jīng)破譯卷十七 ? 大荒北經(jīng) 山海經(jīng)破譯卷十八 ? 海內(nèi)經(jīng) 后記 《序》 《山海經(jīng)》是先秦古人利用蟲書編撰的秦代中國地理志,它流傳了兩千多年,充滿著神奇、陌生,人們無法讀通它,都敬而遠之。《漢書?藝文志》把它列入數(shù)術(shù)類,《隋書?經(jīng)籍志》則列入地理類,《宋史?藝文志》列為五行類,《四庫全書》又將它列為小說類。近代學人中,張之洞列其為古史類,魯迅稱之為“古之巫書”,聞一多說它是“神話之淵府”,袁珂則認為它是一部“神話性質(zhì)的地理書”。而司馬遷、王充、班固等史學家對它或敬畏(《史記?大宛傳》:“不敢言之”);或鄙?。ā墩摵?談天》:“虛妄之言”、“未可信也”);或否定(《漢書?張騫傳》:“放哉”)。其實,它是我國第一部地理文獻,敘事十分簡浩,一字一詞一義地去讀,內(nèi)容十分具體,十分明確,它只敘述秦代中國地理概況,不涉及歷史、神話、古帝、怪異、荒誕。 陸地隆起高聳的地貌叫“山”。人和物的聚集眾而廣的地域叫做“海”。先秦時代人們對“大海”還沒有認識,根本不知道“大海”的地理概況,因此人們不涉獵它。況且中國西、北、中并無地域中的大海,只有中國東方和南方的邊遠地才有“大海”,人們還無能力在海域顛簸,對它都是敬而遠之。劃分山系、劃分區(qū)域叫做“經(jīng)”?!吧?、海、經(jīng)”的原意是:“山、水、人、物、區(qū)域的劃分?!薄渡胶=?jīng)》有秦代中國地理志完整體系。全書共三十九篇,分成十八卷,共計三萬一千多字。第一卷至第五卷屬《五臧山經(jīng)》,共二十六篇?!赌仙浇?jīng)》三篇,《西山經(jīng)》四篇,《北山經(jīng)》三篇,《東山經(jīng)》四篇,《中山經(jīng)》十二篇。把中國劃分成南、西、北、東、中五大區(qū)域,記每個區(qū)域主要山系、河流、金屬礦和非金屬礦、玉石產(chǎn)地,記動植物類別,村落分布,民俗祭祀等。卷末有總結(jié)。第六卷至第九卷為《海外南經(jīng)》、《海外西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海外東經(jīng)》四篇,主要記載《五臧山經(jīng)》“南、西、北、東”四個地域之外沒有記載到的地理概況。把這些地域劃分成中國西南角至東南角、西南角至西北角、東北角至西北角、東南角至東北角四個區(qū)域。記載這四個地域主要的山、水、物產(chǎn)以及地形地貌。第十卷至第十三卷為《海內(nèi)南經(jīng)》、《海內(nèi)北經(jīng)》、《海內(nèi)西經(jīng)》、《海內(nèi)東經(jīng)》四篇,將《五臧山經(jīng)》“南、西、北、東”四大區(qū)域內(nèi)沒有入《志》的地域分成從中國東南角以西、西南角以北、西北角以東、東北角以南四個地域,記載這四個地域主要的山脈、河流、特產(chǎn)以及人的主要活動、建置等。第十四卷至第十七卷,為《大荒東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四篇,把《五臧山經(jīng)》之外廣大邊遠地域地理狀況分區(qū)綜述,記其主要山地、河流、物產(chǎn)、人們的生活方式、建置等。第十八篇《海內(nèi)經(jīng)》是《山海經(jīng)》地理狀況的總結(jié),總結(jié)中國境內(nèi)陸理形勢分野、山系、水系、開拓區(qū)域分布、農(nóng)作物生產(chǎn)、井的發(fā)明、樂器制作、民族遷徙、江域開發(fā)、中國民居安定發(fā)展形成定局。 《山海經(jīng)》的行文造句嚴格按照先秦金文、帛書、簡文的句式行文,即一片簡文只記載一個地域的地理概況,采用一字一詞一義造句法,基本上都是實詞,沒有虛詞出現(xiàn)。每一個字即一個詞,一個詞表示一個完整的內(nèi)容,把這些內(nèi)容串連起來,就是這個句子所要表述的內(nèi)容。這就是說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都是用一個單字(詞)來表述,沒有詞組詞的出現(xiàn)。因為它屬先秦時代的古漢語,它的每個字都必須是先秦古漢語的原意或引申義,不能用漢代和漢代以后的字義去解釋它。比如“華山”是無可置疑的山名,但在先秦時代它卻不是“約定俗成”的山名,它指“刀劈斧削的山”或“半壁的山”,把它釋作“華山”就失去了它的原意。因為“華”字在先秦時代的原意指“半破”,即從當中剖開。《禮?曲禮》上:“為國君(削瓜)者華之,巾以绤?!薄蹲ⅰ罚骸叭A,中裂之,不四析也?!睗h代人望文生義,將“華”義擴展,強令“華”為“花”、“光彩”、“光輝”……的借代詞?!渡胶=?jīng)》中的“白、華”,一般人都把它釋作“白色的花”,從現(xiàn)代漢語來看,釋得還是很貼切的。但在先秦時代它卻沒有“白花”的含義,如果把它釋作“白花”,肯定是錯誤的。即失去了“白”字的訓詁義,又失去了“華”字的原意,使文句的內(nèi)容不通了?!渡胶=?jīng)》中的“里”,自古以來人們都把它釋作“里程”之“里”。然而,這個時期的“里”并沒有“里程”的概念,誰也說不清楚“里”究竟有“多遠”?如果按“一百五十丈為里”,這好像是定論,但這是漢代和漢代以后的“里程”概念,先秦時代的“里”它指“村落”。《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币虼?,《山海經(jīng)》中的“里”只能釋作“村落”,釋作“里程之里”就喪失了原意,肯定是錯誤的?!渡胶=?jīng)》中的“穀”本是“稻谷”,后人卻把它釋作“構(gòu)樹”?!暗竟取笔遣菽局参?,“構(gòu)樹”是木本植物,兩者有著明顯的區(qū)別?!胺Y”屬合成字,由“士”、“禾”、“冖”“殳(役)”組成,指“人在田土上種植禾苗?!彼c“構(gòu)樹”沾不上邊。況且,先秦時代的樹木并沒有名稱,又怎么能把漢代和漢代以后的樹名強加在“穀”的身上呢?君不知楚人把“乳”稱之為“穀”,說明“穀”同“乳”的作用相同,即哺育人保命的糧食,自己天天要吃的“穀”擺在這里,人們卻不認識它,豈不怪哉!比如《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中的“多、桂”,現(xiàn)代漢語把它釋作“山上多生長桂樹”,兩千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這個釋意釋得比較確切,從沒有人發(fā)出過疑問。然而,先秦時代的樹木并未定名,又哪里來的“桂”樹呢?其實,先秦時代的“桂”字屬合成字,它由“木”、“圭”組成?!澳尽?,建置。通“樹”?!稌?泰誓》下:“樹德務滋,除惡務本?!薄肮纭?,古代帝王、諸侯舉行隆重儀式時所用的玉制禮器。它是“官府”的代稱。“木”、“圭”組合成“桂”,其原意為“建置官府”。漢代以后才被人們認作是樹名的。“多、桂”的原意是“山上多建置官府?!鼻卮袊墙y(tǒng)一的,《山海經(jīng)》中的“國”不指“國家”,它指中國境內(nèi)的“地域”,“國”與“域”通。秦始皇帝是中國第一個古帝,秦始皇帝以前中國并無古帝存在?!渡胶=?jīng)》中的“黃帝”、“炎帝”、“帝堯”、“帝舜”、“帝嚳”、“帝顓頊”都不是古帝,它指“黃土大地”、“炎熱大地”、“地方的高山”、“地方的美山”、“地方急于開發(fā)的山”、“地方善良失意的民眾?!毕惹貢r代并沒有“地”字,都借用“帝”為“地”?!暗邸笔恰暗亍钡谋咀?,把《山海經(jīng)》中的“帝”釋作“古帝”,就失去原意,內(nèi)容就永遠讀不通?!渡胶=?jīng)》的“神”不指“山神”,它指“山勢神態(tài)”?!渡胶=?jīng)》中的“巫”并不指“巫山”,它指“起伏的山?!薄渡胶=?jīng)》中的原文通假字很多,它往往與文字原意糾纏在一起,稍不留心,文意就錯了。如《海外南經(jīng)》:“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币话闳硕及选澳戏健薄ⅰ白H凇?、“獸身”、“人面”、“乘兩龍”當作詞組詞來看待,望文生義地把它釋作“南方的火神祝融,獸的身子,人的臉,駕著兩條龍?!笔獠恢惹貢r代并沒有出現(xiàn)詞組詞,也沒有出現(xiàn)火神。神是看不見的,誰都不可能見到火神的形象。“祝融”、“獸身”、“人面”都包含兩個單詞各自的詞義,都是針對南方地域而言的,它指“南方并連祈福和樂之域,地形為獸形山展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薄俺恕?,它指井田面積單位。九夫為井,十六井為丘,四丘為乘?!皟伞保寄?,指五技之人,引申為開拓。“龍”,垅田。通“垅”?!俺藘升垺辈恢浮榜{著兩條龍”,它指“田土為開拓的垅田?!薄逗M鈻|經(jīng)》:“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樹,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彼脑馐牵骸吧较掠袦厝鹊牡赜?。溫泉谷側(cè)畔有老桑樹,樹下是十分理想的晝夜能沐浴的浴池,位置在肥沃土壤排列地域的北面。蹲于水中,上有大片樹木,匯合的陽光蹲居樹枝下照耀,一輪太陽蹲在桑枝的上面。”這片簡文有三個“日”字,表示三個不同的概念。一、“十日所浴”中的“日”指“一晝夜”。二,“九日居下枝”中的“日”指“陽光”。三,“一日居上枝”中的“日”指太陽。弄清了這三個“日”字的原意,太陽在湯谷的神話也就自然消失。只有一字一詞一義地注釋原文,才可能將《山海經(jīng)》讀通。 《山海經(jīng)》中的“山”數(shù)以千計,僅《五臧山經(jīng)》就記載了五千三百七十座。然而這些山并沒有定名,因此才稱“基山”、“柜山”、“羽山”、“華山”、“泰山”、“太山”、“英山”、“堂庭之山”、“青丘之山”、“長右之山”……的,這些所謂的“山名”其實都不是山的定名,它們都只表述這座山的“地貌”特征。“華山”稱為“刀劈斧削山的山”。“堂庭之山”的原意為“寬平挺伸的山”?!扒嗲鹬健钡脑鉃椤扒啻渫辽降纳健?。因此,我們在讀《山海經(jīng)》時,不能把這些所謂的“山名”當做固定的山名,只能把它當作此山的山勢地貌特征來看待。《山海經(jīng)》每一簡文的開頭都記載一座山,或直呼其山勢地貌,或用動物形態(tài)表述。如什么“鳥”之山,實指“獸形山”,“?!敝浮芭P紊健保磅埂敝浮柏i形山”,“羊”指“高山”,“馬”指“大山”,“蛇”指“委蛇大山”?!渡胶=?jīng)》中的“水”都發(fā)源于山,有什么“山”就有什么“水”,它的名稱都是根據(jù)“山勢”而稱謂的,沒有固定的水名。一般只敘述“水”發(fā)源在什么山,向什么方向流,注入什么水域。常見的水有“河、江、漢、湖、澤、洛、涇、渭、淮……”記的都比較簡略。 《山海經(jīng)》中的礦產(chǎn)主要記載產(chǎn)“銅”和“鐵”的礦區(qū),《五臧山經(jīng)》所載產(chǎn)銅的山有四百六十七座,產(chǎn)鐵的山有三千六百九十座,還有產(chǎn)金礦、錫礦的山,裸露的銅礦山(赤銅)、裸露的錫礦山(赤錫),裸露的金礦山(赤金)等。非金屬礦多玉石、磨刀石、礬石等?!渡胶=?jīng)》對中國玉石產(chǎn)地、開采、制作、交易記載得十分詳細。從《山海經(jīng)》記載的出產(chǎn)玉石的地點來看,它幾乎遍布中國東、西、南、北、中各個地區(qū)以及邊遠的各個地域。可見玉石對先秦時代古人的重要性了。 《山海經(jīng)》中的植物可分木本和草本,但是都未定名,文中所表述的植物名大部分被后代引用或固定成樹名,但與原來的文字原意多為不符。如“杻”指彎曲的樹木,“柜”指巨大的樹,“梓”指辛生的樹,“杞”指棲息在此的樹木,“松”指古老的樹,“棕”指本土的樹木,“枬”指紅木,“橿”指能制車輪的樹木,“樗”指大旱地的樹,“棫”指地域性樹木,“柞”指種植基地,“桃”指無數(shù)樹木,“桔”指長年生的樹木,“檀”指平地的樹木,“楮”指水邊的樹木,“棠”指寬平地域生長的樹木,“槐”指有靈氣的樹木,“榛”指叢生的樹木,“楛”指粗制濫造的樹,“柏”指大樹,“楓”指風長的樹木,“櫟”指人喜愛的樹木,“機”指能制器械的樹木,“桐”指聚集一起的樹,“椐”指蹲居在此的樹,“柘”指擔擔蠶桑葉樹,“栒”指樹枝橫向連在一起的樹,“李”指小樹,“榑”指分布在這里的樹木,“楊”指向陽的樹木,“櫔”指猛烈生長的樹木,“榆”指更多的樹木,“杼”指舒暢的樹木,“櫾”指茂盛的樹木,“栗”指棲息在此的樹木,“柤”指很多的樹木,“杏”指可吃的果子。“梅”指不一定明說的樹木,“楢”指聚在一起的樹,“棷”指山角落的樹,“樿”指單獨的樹,“檿”指傾倒的樹木,……樹原來是沒有名稱的,是人們根據(jù)樹木自身的特點而稱謂的。竹子有桂竹、箭竹、篃竹、箘竹等。草木植物也是未定名的,如“雞谷”指“雞生子”的草,“藷薯”指眾多的薯、“苴”指眾多的草,“虈”指很多的草藥?!疤i”指美草,“藥”指藥材,“芍”指勺取藥材?!败骸保扇∷幉?,“藭”指窮盡采取藥材,“術(shù)”指黏谷子,“芫”指大?!疤姟?,赤粱粟,“冬”指冬收作物,“芑”指粱和粟,……如果我們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義去注釋這些字(詞)義,就喪失先秦諸“草”的原意了。 《山海經(jīng)》中的獸均未定名,或按其叫聲、或按其特征稱謂,有虎、豹、熊、羆、狼、犬、兔、豬、馬、駮、猴、猿、猩、兕、犀、牛、彘,鹿、麂、類、豚、禺、羚、羊、象、羬、螻、猬、訾、駝、獺、狐、麋、(兔大)、麈……隨著時間推移,約定俗成成了動物的名稱,后人因之,因此,《山海經(jīng)》中的獸名與后代的獸名基本上可以對上號。《山海經(jīng)》行文中的獸,只記載它的動態(tài)特征,不記載它的靜態(tài)形狀。記載動物的動態(tài)是《山海經(jīng)》敘事的特色之一。 《山海經(jīng)》中的“鳥”可分兩種,一種是禽獸的通稱,多用于山的形態(tài),凡提出什么“鳥”山者,均指“獸形山”。一種是飛禽的稱謂,種類很多。常見的有鷩(付鳥),灌灌、鴸、鴟、鵠、鶚、鴞、雕、鵁、瞿如、鴛鴦、鳳皇、顒、雞、鶴、鹓雛、鶉、囊(非巴),數(shù)斯、鸚(母鳥)、鸓、鸞、鳧(彳奚),蠻蠻、勝遇、畢方、鵸鵌、雉、翟、竦斯、鵲、鶌鶋、象蛇、酸與、鴣(習鳥)、黃鳥、精衛(wèi)、鵹鶘、鬿雀、鸰(要鳥)、鷮、跂踵、鸚鵒、鴆、嬰勺……它的名稱多是鳥自己的呼叫聲,約定俗成,便成了鳥的名稱了。還有一部分鳥名是根鳥自身的特點而稱謂,如“鳳皇”即指“飛起來風大的鳥”,“鸞”指“會唱歌的鳥”,“鬿雀”指善斗的鳥,“跂踵”指行跡跟隨的鳥……《山海經(jīng)》中對“鳥”的記載只敘述它的動態(tài)和生活息氣,不敘述鳥的外表靜態(tài)?!渡胶=?jīng)》所載的魚可分為兩種,一種為天然繁殖的魚,這是魚的主流。一種為人工繁殖的魚。常見的魚有“龜、鯥、鱬、鱒、蚌、鱉、鯉、鰩、蠃、何羅、鯽、鮭、鮨、(魚帝)、鮒、黽、師、蒲夷、鳙、箴、鱤、鱣、鮪、鯢……” 《山海經(jīng)》中記載的村落及人口比較準確。《南次一經(jīng)》有村落二千九百五十個(里),《南次二經(jīng)》有村落七千二百個(里),《南次三經(jīng)》有村落六千五百三十個(里)?!段鞔我唤?jīng)》有村落二千九百五十七個(里),《西次二經(jīng)》有村落四千一百四十個(里),《西次三經(jīng)》有村落六千七百四十四個(里),《西次四經(jīng)》有村落三千六百八十個(里),《北次一經(jīng)》有村落五千四百九十個(里)。《北次二經(jīng)》有村落五千六百九十個(里),《北次三經(jīng)》有村落一萬二千三百五十個(里)?!稏|次一經(jīng)》有村落三千六百個(里),《東次二經(jīng)》有村落六千六百四十個(里),《東次三經(jīng)》有村落六千九百個(里),《東次四經(jīng)》有村落一千七百二十個(里)。《中次一經(jīng)》有村落六千六百七十個(里),《中次二經(jīng)》有村落一千六百七十個(里),《中次三經(jīng)》有村落四百四十個(里),《中次四經(jīng)》有村落一千六百七十個(里),《中次五經(jīng)》有村落二千九百八十二個(里),《中次六經(jīng)》有村落七百九十個(里),《中次七經(jīng)》有村落一千一百八十四個(里),《中次八經(jīng)》有村落二千八百九十個(里),《中次九經(jīng)》有村落三千五百個(里),《中次十經(jīng)》有村落二百六十七個(里),《中次十一經(jīng)》有村落三千七百三十二個(里),《中次十二經(jīng)》有村落二千八百個(里)??傆嫛段尻吧浇?jīng)》區(qū)域共有村落九萬七千三百五十八個(里)。先秦時代,“五戶為鄰,五鄰為里?!薄耙焕铩奔础岸鍛??!痹谌丝谧杂砂l(fā)展的年代,一戶至少也有五至七人。如果一戶以五人計算,一個村落的人口當在一百二十五人左右。若以七人計算,一個村落的人口當在一百七十五人左右。那么這個時期在《五臧山經(jīng)》區(qū)域居住的人口當在一千二百一十五萬五千七百五十人至一千七百零三萬七千六百五十人之間。《五臧山經(jīng)》以外只有地域的記載,沒有人口的記載,但所有的地域都是有人口居住的。秦代只有一個統(tǒng)一的中國,《山海經(jīng)》中所謂的眾多國都指國內(nèi)一個個地域。這些地域各具特色,人口大都從密集的《五臧山經(jīng)》地域遷徙而來,向邊遠地域群居擴展,開拓邊遠地域構(gòu)成先秦時代中國地理形勢的特色。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小地域也有人口居住,就難以一一記載了。 在人口大遷徙過程中,人們奮力開發(fā)中國大地?!逗?nèi)經(jīng)》記載了江域的開拓情況:炎熱大地棲息民眾的地域,裸露水域要治理反常變異現(xiàn)象,便產(chǎn)生了炎熱居住區(qū),炎熱居住區(qū)產(chǎn)生季節(jié)性更換,季節(jié)更換產(chǎn)生角力器械,角力器械產(chǎn)生以言祈福的和樂,以言祈福的和樂降臨在江水之濱,便產(chǎn)生了共同的勞作。共同勞作產(chǎn)生技能的利器,技能利器是用把柄并連鋤頭頂端自高隕墜,用它反復挖土,播種五谷豐收糧食,是以開拓江水之域。共同勞作產(chǎn)生大地農(nóng)民,大地農(nóng)民生產(chǎn)供人食用的糧食,供人使用的糧食使人渡過一年十二個月的光景?!逗M獗苯?jīng)》記載了我國西北地域的開拓狀況:共同勞作的民眾稱作輔佐種植氏族的一支,匯合在山頭,使用受納物資于匯合的山中,輔佐種植所到的地方,挖掘成為湖澤、溪流。蟲敗壞輔佐的種植,都涂染了一股血腥味,不可能設(shè)置田地五谷下種。蟲挖掘殺死后,終年充滿人勞作耕種,終年濕潤,于是造成了能耕作的眾多地方的土臺。位置在寬廣無垠群山的北面,安撫順利地域的東面。輔佐種植的地方匯合在山頭展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委蛇地域青翠。他們不敢向北邊發(fā)展,緊靠這個共同勞作的臺地。臺地在山的東面,四邊并連著山,山角落有一委蛇地,威武景色,開始向著南方發(fā)展?!薄逗M馕鹘?jīng)》記載了西部氏族發(fā)展的狀況:地勢天然條件給與山地的人在此競爭發(fā)展,地方的人決斷在此開拓山頭,隱藏在經(jīng)常向陽的山中。乃以種植五谷為目的,以整治發(fā)展造成一定的區(qū)域范圍,操練干戈以習武技,壯大氏族陣容?!逗M馕鹘?jīng)》還記載了開拓西部地域的實況:廣大歡樂的民間,大地開拓者在廣大尊顯的地域舞動草木,匯合季節(jié)更替,田土開拓成垅田,許多垅田重疊成梯田。東邊執(zhí)持控制障蔽的地方,西邊執(zhí)持控制圍繞的地方,水環(huán)繞著半璧似的山區(qū)。位置在廣大南北走向山區(qū)的北面。一說是廣大遺漏的民間?!洞蠡谋苯?jīng)》記載了農(nóng)民抗旱的狀況:有連在一起的廣大無垠山區(qū),有共同勞作的土臺,開發(fā)者不敢北向發(fā)展。有人開發(fā)的地域,覆蓋著青翠外表,稱之為黃土大地的小旱災區(qū)。愚蠢罪過的天常興起旱災征討黃土大地,黃土大地就是時節(jié)應和垅田共同期望聚集雨水的民間。應和時節(jié)的垅田要積貯灌溉的水。愚蠢罪過的人祈請?zhí)焐洗蠊物L雨。即使大風雨下來,黃土大地還是面臨天災小旱,大雨停后,就凋落了愚蠢罪過的人。旱災沒有可能再次升級,所在的地方仍然無雨。豆類耕種人議約播種耐旱的豆類在這里,地方位于裸露水域的北面。豆類耕種就成了人們耕種模仿樣板。旱情要消滅掉,所希望驅(qū)逐旱情的人,根據(jù)季節(jié)時令說:“神奇的水要在北面行列,先除去水道圩泥,掘通田間的水道溝渠?!鄙a(chǎn)以農(nóng)業(yè)為主,南方多種植水稻,北方多種黍、粟。狩獵和捕魚也相當盛行。飼養(yǎng)豬和狗已非常普遍,還有飼雞、飼鴨生蛋的習俗。捕魚方式多種多樣,有用網(wǎng)罩的,有用罾扳魚的,還有用鸕鶿捕魚的?!洞蠡谋苯?jīng)》還記載了地方開發(fā)有軍隊捍衛(wèi):有衰亂小獸形山地域,善良失意的民眾居住在此,黍是受納的主食,役使四支軍隊,虎隊、豹隊、熊隊、羆隊。有北方整治的地域,強悍民眾居住在這里,役使四支兇猛軍隊。有種植五谷民眾的地域,是依靠種植的民眾,黍是受納的主食,役使四支兇猛軍隊?!洞蠡臇|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都有設(shè)置軍隊類似的記載,確保了地域開發(fā)的成果。 《山海經(jīng)》還記載了我國先秦時代少數(shù)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逗?nèi)經(jīng)》記載了苗民原是從江域遷徙來山區(qū)種田的民眾?!坝腥嗽幻缑?。有人神,人首蛇身,長如轅,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維,人主得而饗食之,伯天下?!彼脑馐牵骸坝虚_發(fā)地域的人稱為種田的民眾。有神威的山,人開拓的山頭是委蛇大山,長期有人耕種爰田,支配事物有首領(lǐng),覆蔽他們紫色衣的外表,覆蓋的赤色旗收藏,稱為延伸到山角落的部族,開發(fā)的人掌管這里得到享有受納的物資,把持自然大地的開發(fā)。” 這就是所謂的“苗族”形成的歷史,其實他是長江流域終年種田的農(nóng)民,因天災人禍而遷徙到異地從事種田,被后人稱之為“苗民”的?!洞蠡臇|經(jīng)》記載了搖(徭)民曾是開采玉石、制作玉石和交易玉石的人:有困境人的地域,被捉拿的民眾在此受納玉石開采。有人開拓的山稱為玉石核心產(chǎn)地,技能的手主持獸形山玉石開采,并連受納山頭的玉石。玉石核心產(chǎn)地寄托存在交易,河域長官役使人像牛一樣載負。有交易敗壞玉石核心產(chǎn)地,榨取役使來的人。河域長官思考存在玉石交易是必要的,玉石交易暗暗在山外進行,成為地域尊顯的野外交易,雙方都受納它,這些人被稱為瑤玉交易的人。地方歡樂產(chǎn)生歌舞,歌舞產(chǎn)生交易瑤玉的人。這就是后代“徭”民的先身?!逗?nèi)北經(jīng)》記載了匈奴族原是內(nèi)陸被遷放來北方開拓的囚徒:吵嚷罪人開發(fā)山頭的地域,分裂人居的地域并連在我國西北部?!洞蠡奈鹘?jīng)》對先秦“狄”族的形成也有記載:有敗北整治遷徙來開發(fā)的地域。黃土大地民眾的遷徙稱為開始在這里種田,人們開始種田才產(chǎn)生敗北整治遷來開發(fā)的地域。《海內(nèi)經(jīng)》記載了“氐、羌”族的形成:大遷徙的農(nóng)民生活在西部的大山,西部的大山產(chǎn)生先辟的垅田,先辟垅田是開始產(chǎn)生歸順強盛的地域,歸順強盛的地域是些貧困民眾。從上述地理文獻來看,我國在先秦時代還沒有少數(shù)民族的存在,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成員,都是同宗共祖的。 《海內(nèi)經(jīng)》全面總結(jié)了中國先秦時代數(shù)千年集累的科技生產(chǎn)成果。記載了井的發(fā)明:邊遠沙漠的東面,肥沃土地水域的西面,有歸向朝廷眾多的地域,有以養(yǎng)豬為主的地域。黃土大地棲息石頭祖廟傳下的人,成長得興盛如愿。興盛如愿的人和同在居住區(qū)勘探水源,產(chǎn)生造井取水,井垣取水的位置選擇在適宜的山頭,恭敬人們的要求,它展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豬嘴形的井口、魚鱗形的井壁、有股小水從井底滲入,隱遁的水聚集在井里,吊取水的人都是山邊的弱小,是生活在這里的善良失意的民眾。記載了五谷生產(chǎn)和牛耕的狀況:地方才智出眾的人產(chǎn)生終年棲息的地域,終年棲息的地或產(chǎn)生合理的耕種,合理的耕種是開始產(chǎn)生不實的邊界,是開始制作民眾所需的百物。大地谷物是播種五谷雜糧,谷物遷徙稱作豆類調(diào)種,是時開始用牛耕田。廣大村落住戶裸露林蔭,是時開始成為居住的地域,人、飛禽走獸、魚類是時開始遍布在這塊土地上,耕種奠定匯合民居。記載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盛況:我國西南方肥沃土地水域之間,有匯聚廣大的民間,是大地谷物產(chǎn)區(qū)。有上乘的豆類、稻谷、高梁、稷谷、是百谷自生的地方,冬天夏天播種都有大堆糧食堆積。會唱歌的鳥自由歌唱,大鳥自由舞蹈,美好祝福充滿收割喜悅,草木在這里茂盛生長。記載了鐘的鑄造和使用:炎熱大地的人遷徙到大山丘勞作,大山丘銅礦石經(jīng)大烽火熔化后入模床在山邊的一個角落小灌修飾,小灌修飾終年,才產(chǎn)生定型的鼓、延、殳部位,方為侯伯君主使用,敲擊、伸展才是開始的音樂聚集,才形成作樂風氣?!逗?nèi)經(jīng)》還記載了車、船的發(fā)明:地方才智出眾的人產(chǎn)生一個地域的號令,一個地域的號令產(chǎn)生長久通向水域橋梁的船只,長久通向水域橋梁的船只產(chǎn)生更換的新地域,是時才開始造船。更換的新地域產(chǎn)生棲息民眾,棲息民眾產(chǎn)生吉善的禮樂文物,禮樂文物的制造以木造車開始。記載了弓箭的使用與功能:地方才智出眾的人賜給開拓者紅木弓,素色箭矢,用它扶助劣等困難地域的人,開拓者善射開始去撫恤這個地方的民眾,解除百獸困擾人的艱難困苦。還記載了投壺游戲的發(fā)明:小天地之域產(chǎn)生和樂,和樂開始造成弓腰投壺游戲。 《山海經(jīng)》記載中國先民有埋葬公共墓地的習俗?!逗M獗苯?jīng)》:“三桑無枝,在歐絲東,其木長百仞,無枝。”它的原意是:“終年埋葬桑主沒有分支的地域,位置在養(yǎng)蠶紡絲地域的東面,所樹的桑主木牌高大,許多桑主充滿在此,無其它族人桑主牌位?!薄吨写我唤?jīng)》:“桑封者,桑主也,方其下而銳其上,而中穿之加金?!彼脑馐牵骸吧7饧词墙o墓主樹的標志,下面是方形的,上面呈尖狀,中間用金屬銅加固。”人們除祭祀祖宗外外,還祭祀自然神?!渡胶=?jīng)》中記載了中國境內(nèi)各個地域都存在著祭祀自然神的祭典,祭祀對象是相同的,大都是祭山、祭水,但祭祀的儀式卻根據(jù)祭神對象的尊卑,來定祭典規(guī)格的高低。祭神對象的尊、卑,決定于山勢的高峻、險要。山勢高大險峻的,用大牢祭典,即用“豬、牛、羊”犧牲做祭品,還要配上一定數(shù)量的玉圭、玉璧等吉玉作祭禮。山勢平坦,一般的小山就只用一般的祭典了,使用“豬、羊”的少牢做祭品?!段鞔我唤?jīng)》所載的祭典隆重:“凡西經(jīng)之首,自錢來之山至于騩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華山冢也,其祠之禮:太牢。羭山神也,祠之用燭,齋百日以百犧,瘞用百瑜,湯其酒百樽,嬰以百珪。其余十七山之屬,皆毛牷用一羊祠之。燭者,百草之未灰,白蓆采等純之?!彼脑馐牵骸翱傆嬑鞣絼澐值纳较档纳筋^,自種麥的山起至神密不測的獸形大山止,共十九座山,二千九百五十七個村落。陡峭如刀削的山是這里的大山,祭祀禮儀:用豬、牛、羊犧牲的太牢。美羊放牧的山地地形地勢險峻,要用火把照明,虔誠多少日就用多少犧牲,埋多少片美玉,溫多少樽酒,系多少件玉圭、玉璧。其馀十七座山,都只耗用一只全羊祭祀就行了?;鸢堰@種照明物,用幾種干草制作,在未時點燃。大席彩繪,按祭品次序把它們皆陳列出來?!薄侗贝味?jīng)》所載祭典比較簡單:“……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其神皆蛇身人面。其祠:毛用一雄雞瘞;用一璧一珪,投而不糈。”它的原意是:“……共十七座山,五千六百九十個村落。山勢神態(tài)是委蛇連綿的大山展現(xiàn)在人的面前。祭祀禮儀:耗用一只雄雞和一只小豬埋在地里祈求,再用一件玉璧一件玉圭投入山中,不用精米祈求?!薄稏|次一經(jīng)》所載的祭典與其它地域不同:“……凡十二山,三千六百里。其神狀皆人身龍首。祠:毛用一犬祈,(耳申)用魚?!彼脑馐牵骸啊彩?,分布著三千六百個民宅村落。山勢神態(tài)都是人親自開拓的垅田山頭。祭祀禮儀:耗用一只犬作犧牲去祈求,祭告于神用魚?!备鱾€地域大自然山地的祭祀,都是根據(jù)本地域山勢的大小、險峻去定祭典的規(guī)格,由民俗習俗而約定俗成,形成一個個地域祭祀山地的規(guī)格。 《山海經(jīng)》是中國最早的一本《地理志》,它是秦統(tǒng)一天下時編撰的,它主要是中國“南、西、北、東、中”五大區(qū)域山、水、村落、物產(chǎn)、礦物、動植物區(qū)域的劃分,加上這些區(qū)域以外的《海經(jīng)》所載的地域的地理和人文概貌,全面記載了中國先秦時代的地理概況,是一本內(nèi)容比較全面的《秦代中國地理志》,這時的山、水、物都沒有定名,均采用一個單詞(字)來表述它的地貌狀況,后代的山名、水名雖有承繼關(guān)系,但大部分都發(fā)展成詞組名詞了,因此,我們不能用現(xiàn)代的山名、水名去吻合先秦時代的山名與水名,更不能用現(xiàn)代的山名、水名去確定先秦時代山、水的具體位置。 《山海經(jīng)》是秦代中國地理志,全書只有31000多字,分成《山經(jīng)》和《海經(jīng)》兩個部分?!渡浇?jīng)》概述了秦代中國南、西、北、東、中五個地域5370座山,97358個村落的地理狀況?!逗=?jīng)》概述了秦代中國東南、西南、西北、東北邊遠地方的地理人文狀況?!渡浇?jīng)》和《海經(jīng)》編輯成冊,便是《地理志》的總《志》了。它流傳了兩千多年,竟沒有一個人讀通了它,讀出了許多稀奇古怪的內(nèi)容來了,憑空產(chǎn)生了許多古帝、神鬼、天宮、神話,出現(xiàn)了許多神山、神獸、神鳥、神魚、神樹、神草,讀出許多荒謬內(nèi)容來了,給人一種神秘感,并帶有一些恐怖,往往使讀者不能自拔。一本客觀存在的、內(nèi)容實在的秦代中國地理志,為什么會讀出這么多的不實內(nèi)容出來呢?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人們讀《山海經(jīng)》的方法存在明顯錯誤。《山海經(jīng)》是先秦時代的地理文獻,文字組句是一字一詞一義的格局,一個字就是一個詞,表述一個完整的詞義。它的字一般都表述字的原意或引申義。比如《山海經(jīng)》中出現(xiàn)很多的“神”字,這個字的原意并不指“天神、神靈”,因為先秦時代還沒有產(chǎn)生“天宮神話”,又哪里來的“天神、神靈”!在《山海經(jīng)》中它表述的是“山勢地形的神態(tài)”。《山海經(jīng)》中出現(xiàn)很多的“獸”字,它的本意是“在野為獸”,是針對野獸或人在郊外而言的,把它都作“野獸”釋義就會出現(xiàn)原意喪失的現(xiàn)象。而《山海經(jīng)》中絕大部分的“獸”并不指野獸或者人在郊外,它指一座座像各種獸類的山?!逗=?jīng)》中出現(xiàn)很多的“鳥”字,把它釋作“飛鳥”就大錯而錯了。因為《海經(jīng)》中基本上不記載動物,不記載鳥類,所有動物和鳥都是針對邊遠地域的山勢地形而言的?!傍B”指“鳥形山”。鳥形山是什么形狀的山誰也說不清楚,大自然界也不存在什么鳥形山??芍选傍B”釋作“鳥形山”也是錯誤的。《大荒東經(jīng)》:“有蒍國,黍食,使四鳥:虎、豹、熊、羆?!薄坝兄腥葜畤5劭∩腥?,中容人食獸、木實,使四鳥:虎、豹、熊、羆?!彼鞔_地注釋了“四鳥”是指“虎、豹、熊、羆”四種野獸,推知“鳥”是“禽、獸的總稱”,它指“各類獸型山”。但是,也不能機械地去套用它,要看“鳥”處在什么地方,它的前面和后面的用詞決定它的含義。把“四鳥”釋作“四只猛獸”應該是沒有什么錯誤的,可是,又大錯了。它雖然是指“四只兇猛的獸”,但這是四種兇猛無比的野獸,人不可能差使它?!盎ⅰ⒈?、熊、羆”在這里不指“獸”,它指旗幟上的圖徽,即“虎隊、豹隊、熊隊、羆隊四支兇猛軍隊的圖徽”,代表“四支兇猛軍隊”,兇猛軍隊都是人可以役使的工具?!傍B”在這里的釋義必須引申,升級為“兇猛軍隊”,才能體現(xiàn)它的原意。《山海經(jīng)》中像這種“用詞升級”狀況比比皆是,少不留神,就喪失了原文原意,荒謬內(nèi)容就產(chǎn)生出來了。再比如《山經(jīng)》中見得最多的“里”字,它出現(xiàn)在每一條簡文中,每一條簡文都敘述一座山一個地域的地理概況,每個地域都有“幾百幾十里”的記載,后人總喜歡用現(xiàn)代的“里”去注釋它,因此,讀《經(jīng)》人一開始就出現(xiàn)大錯,難怪出現(xiàn)一錯再錯再再錯的境地,出現(xiàn)了誰都無法通讀《山海經(jīng)》的怪事來了。我沒有理由責怪古人讀不通《山海經(jīng)》,因為古代人文科學不發(fā)達,除官家有少量的圖書資料收藏外,市面上很難覓求到先秦史料和先秦書籍,個人覓求收藏的古籍數(shù)量有限,對研究先秦文史不能形成氣候,只能憑個人的“望文生義”,歷史條件決定他們只能“人云亦云”。中國人的保守思想根深蒂固,不能一下子推翻古人的“人云亦云”,只能跟隨古人“搖旗吶喊”,誰都認為自己的文史知識不如古人,不敢對古人的“人云亦云”產(chǎn)生不恭,更不敢評擊古人的“人云亦云”了,因此出現(xiàn)了一脈相承的錯誤,致使今天人們還在讀《山海經(jīng)》產(chǎn)生的“荒謬”中徘徊,沒有勇氣揭示它的真像,更沒有一個強者能突破這個禁固。在科學現(xiàn)代化的今天,我們要還《山海經(jīng)》內(nèi)容的真面目。 |
|
來自: 負鵬載舟 > 《社會 財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