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與其裝飾紋樣,以陰刻線和剔地淺浮雕表現(xiàn),圖案分兩種,一種為胡人盤腿而坐,吹奏各種樂器或和唱;另一種為胡人
舞蹈于園毯之上。常裝飾與玉帶跨等帶飾上。
玉飲酒胡人紋帶板,唐,長4.5cm,寬4.1cm,厚0.8cm。
帶板為白玉制,近似正方形,略厚,四邊呈坡狀。中部琢一胡人坐于毯上,項下綴飾物,左手扶膝,右手舉杯,一長帛在腦后飄舞,兩端從腋下穿過。帶板背面無花紋,四角各有一對穿孔,并有陰鐫“十一六”3字。
此作品為成組玉帶飾中的一件,所雕胡人大眼高鼻,卷發(fā)后披,窄衣細(xì)袖。唐時,中亞地區(qū)的波斯人大量進(jìn)入內(nèi)陸,他們信奉祅教,把中亞的宗教及生活習(xí)俗帶入我國。此件帶板上的圖案表現(xiàn)了當(dāng)時大唐與異域文化的交融。
二、云紋
唐宋玉器裝飾紋樣,以剔地淺浮雕或透雕表現(xiàn)。唐代云紋圖案有兩類,一類為多齒骨朵云,云頭似“凸”字形團狀,其后有一條須狀云尾;另一類為似“品”字形,其后亦帶有云尾。
宋代云紋圖案有三類,第一類帶“S”形云尾,是經(jīng)唐代云紋演變而來,但云頭略有變化,或呈有齒的團狀,或為卷向兩側(cè)的的漩狀;第二類為靈芝式云,整體近似腰圓形,邊沿或有齒;第三類為如意形垂云,云頭似如意,多個組成圖案,無云尾。常裝飾于玉佩飾和器皿上。
三、鳥紋
唐宋玉器裝飾紋樣,以陰刻線、剔地淺浮雕、高浮雕或透雕表現(xiàn)。唐代鳥的眼睛呈三角形,翅寬而短,翅尖前翹或指向身后,翅上有細(xì)長的陰刻飾線,尾如花葉的排列。
宋代鳥紋中常見銜花綬帶鳥、大雁和孔雀。綬帶鳥的鳥眼為圓坑形或陰刻三角形,翅則以一折翅,一伸翅最為常見;大雁為細(xì)頸,昂首,展翅,翅略向上方伸展,且有前后兩排陰線表示羽毛;孔雀眼睛為陰刻小坑,尾翎僅幾枝,其上多以半月形坑洞配以邊沿的細(xì)陰刻線表示孔洞,翅上以細(xì)陰線為羽。常裝飾與玉佩飾和器皿上。
玉花鳥紋梳,唐,長10.5cm,寬3.5cm,厚0.4cm。
梳玉色白中略青,半圓形,薄片狀。外弧飾鏤空花鳥紋,中部為3朵花,兩側(cè)各有一鳥。梳齒集于下弦,齒密而間距細(xì)小,底端平齊。
唐代婦女往往在頭部插梳以為裝飾,此件玉梳器薄、齒短,恐非用以梳理頭發(fā),而應(yīng)是置于頭部的飾物。唐至五代,用于頭部的玉飾品一般都較薄,且玉質(zhì)精良,表面少起伏變化,刻畫圖案多用陰線,線條直而密,這些特點在此玉梳上有明顯的體現(xiàn)。
四、龍紋
唐至元代玉器裝飾紋樣,以陰刻線、剔地淺浮雕、高浮雕或透雕表現(xiàn),龍頭一般頭長而細(xì)窄,上顎長而尖,唇部略翹,眼形細(xì)長,有飄發(fā),龍身似蛇身,鱗紋多呈網(wǎng)格狀,龍身龍尾近似蛇尾,龍爪三趾或四趾。龍的周圍往往有云紋和花草紋作襯底。長裝飾于玉佩飾和器皿上。
玉云龍紋爐,宋,高7.9cm,口徑12.8cm。
爐青玉質(zhì)。體圓形,侈口,無頸,垂腹,圈足外撇,兩側(cè)對稱飾獸首吞耳。通體以“工”字紋為地,上飾游龍、祥云和海水紋。器內(nèi)底陰刻乾隆七言詩一首:
何年廟器贊天經(jīng),刻作飛龍殿四靈。
毛伯邢侯異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
依然韞匵閱桑海,所惜從薪遇丙丁。
土氣羊脂胥變幻,只余云水淡拖青。
末署“乾隆戊戌孟秋御題”。
宋時,受理學(xué)“格物致知”思想的影響,文玩鑒賞成為時尚,對三代青銅器的研究也頗有成果。于是宋代的玉器形制便又多出了一個類別,那就是仿古青銅器玉器,簡稱仿古玉器。本器即以青銅簋為藍(lán)本,但在器型和紋飾上多有增損變化,玉料也不是黃色。
五、鳳紋
唐至元代玉器裝飾紋樣,以陰刻線、剔地淺浮雕。高浮雕或透雕表現(xiàn),鳳喙短鈍,頭上有冠羽,雙翅展開,尾翎飄逸,末端分三叉,兩爪貼腹。鳳的周圍往往有云紋和花草紋作襯底。常裝飾于玉佩飾和器皿上。
六、獅紋
唐至元代玉器裝飾紋樣,以陰刻線和剔地淺浮雕表現(xiàn),圖案為姿態(tài)各異的獅子形象,常裝飾于玉帶銙上。
七、花葉紋
唐至元代玉器裝飾紋樣,以陰刻線、剔地淺浮雕、高浮雕或透雕表現(xiàn)。唐代花葉紋有海棠、石榴、牡丹、卷草、荷花、野菊等,一些花瓣呈圓形而內(nèi)凹,邊緣飾短密的細(xì)陰刻線,花蕊呈桃狀,或橢圓形紋飾網(wǎng)格紋,或為三角形飾細(xì)陰線,花葉以大尖葉為主,呈相疊的“人”字形排列,葉中心往往有錐形梗。宋元時期花草紋有荷花、牡丹、折枝花、凌霄花、靈芝、團花、竹、百合、石榴和櫻桃等,分大小兩種風(fēng)格,大花較厚,較少層次變化,小花雕琢精致,相互疊壓,分出層次,八瓣折枝花和五瓣團花的圓形瓣呈球形凹面,百合等較大的花瓣則往往向上翻凸,荷葉則有扇骨或傘股樣式的葉脈,花葉較大。常飾于玉佩飾和器皿上。
花葉金代長9厘米
,寬7.2厘米。北京房山長溝峪金代石槨墓出土。
佩為青白玉,質(zhì)堅硬。正面用浮雕、透雕等技法琢刻出枝葉交相纏繞的鎖形佩?;ò攴屎衤詢?nèi)凹,舒展有序。對稱的單陰刻線示葉脈。背面以簡潔的刀工刻出枝梗。鎖佩在漢族服飾中多見,但金朝玉作中極少。此器設(shè)計奇巧,精工細(xì)雕,拋光甚好,是金墓出土玉器中的佳品。
八、螭紋
宋元玉器裝飾紋樣,以剔地淺浮雕、高浮雕或透雕表現(xiàn)。宋代螭龍頭部或窄長,或橫寬,眼、鼻、嘴集中于頭的前部,嘴部前探,耳為前折形或圓瓶形,耳部多有螺旋形陰刻線,頸部細(xì)長,腦后有角或似角的一縷長發(fā),肩肘部或臀部有陰線旋紋。元代螭龍頭頸細(xì)長,眼無神,“人”字形肩脊線,兩側(cè)有“二”字形軟肋,耳或為圓形,或為帶有凹坑的餅狀。常飾于玉佩飾和器皿上。
玉雙螭紋臂擱,元,長10cm,寬3.4cm,厚1cm。
臂擱玉色青白,有赭色斑,片狀,長方形,兩端呈“S”狀,兩側(cè)下卷,正面凸雕雙螭銜靈芝圖案,背面飾云紋。
此件作品為已知的早期玉臂擱。宋以后,玉器中大量使用螭紋裝飾,但螭的形象已無漢代螭紋的特點,更似爬蟲。雙螭靈芝圖案在元代玉器上較為多見,據(jù)此作品的樣式、螭紋及靈芝的特點可確定為元代所制造。
九、“春水”圖
遼金元代玉器裝飾紋樣,以透雕、浮雕和細(xì)部陰刻線表現(xiàn),圖案為天鵝、鶻或鷺鷥,襯以荷葉、荷花、水草等,構(gòu)圖多為天鵝穿行于水草中,鶻啄食天鵝腦部。常裝飾于玉帶飾、帶飾和爐頂上。
元 鏤雕海東青擊鵠嵌飾
十、“秋山”圖
遼金元代玉器裝飾紋樣,以透雕、浮雕和細(xì)部陰刻線表現(xiàn),圖案主題為虎、鹿,襯以山石、柞樹等,常裝飾于玉佩飾、帶飾和爐頂上。
十一、胡人馴獅紋
元代玉器裝飾紋樣,以透雕、浮雕和細(xì)部陰刻線表現(xiàn),圖案主題為深目高鼻、頭戴高帽、身著窄袖短袍高靴的胡人做逗獅的動作,獅子形態(tài)各異,底紋為植物紋或云紋,常裝飾于玉帶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