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休正念住持過的日本圓覺寺今貌,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一,歷代高僧往往在修禪論道中以茶助興,又往往將自己的感悟發(fā)之于詩歌。茶與佛教、詩歌結下不解之緣,茶禪淵源尤甚。詩中有茶,茶中有禪,三者相通。自從“趙州茶”成為千古禪門公案之后,“吃茶去”成為禪林法語,禪門請吃茶時都會有一番佛法上的問答,并在禪語機鋒上顯示修行人的見地功夫。飲茶符合佛教的道德觀念,順應佛教的教規(guī),因此自然為禪林所提倡。
宋代,許多寺院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茶道儀式,最有名的當推南宋杭州徑山寺。徑山寺又稱興圣萬壽禪寺,位于杭州余杭,位居南宋禪院五山之首,是當年日本禪僧參謁求學的首選目標,先后有多名日僧在此掛褡求法。
徑山寺茶宴,包括了張茶榜、擊茶鼓、恭請入堂、上香禮佛、煎湯點茶、行盞分茶、說偈吃茶、謝茶退堂等10多道儀式程序,賓主或師徒之間用“參話頭”的形式問答交談,機鋒偈語,慧光靈現(xiàn),是中國禪茶文化的經(jīng)典樣式,成為南岳禪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將徑山寺茶宴移入日本的是徑山寺僧無學祖元、大休正念。他們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不可忽視的重要人物。
日本京都大學藏《大休和尚法語》抄本,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無學祖元,字子元,號無學,浙江鄞縣人,依徑山寺無準師范禪師,又參住持石溪心月等禪師。南宋末,祖元到溫州雁蕩山能仁寺躲避戰(zhàn)亂。至元十六年來到日本圓覺寺傳授禪法,任住持,他辭職后,大休正念奉詔執(zhí)掌,成為該寺第二代住持,兩人關系可見一斑,在日本禪宗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大休正念(1215-1289),自號大休,出生于溫州城區(qū),師事石溪心月,宋咸淳五年(1269)東渡日本,專倡禪宗臨濟宗禪風,創(chuàng)佛源派,也稱大休派,為鐮倉禪宗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謚號“佛源禪師”,有《正念大休禪師語錄》兩卷行世。大休正念對日本文化的貢獻不僅表現(xiàn)在禪宗上,因為繼無學祖元后,將徑山寺茶宴在日本發(fā)揚光大,從而使日本禪院茶禮完整化、規(guī)范化。
大休正念雕像,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大休正念不僅傳播中國的禪茶文化,還寫有多首茶詩。在中日僧人之間的交流往來中,日僧回國時,南宋的禪僧往往贈以詩偈相送。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日本僧人無象靜照入宋,登徑山寺參石溪心月禪師,服侍五年。大休作為同門師兄,與其同學四載,關系非同一般。景定三年(1262)秋天,靜照到天臺山石橋寺,供茶湯于寺內(nèi)的五百羅漢,作二詩偈,當時禪林諸老四十余人,各作二首,賡韻相和,無象靜照把這些詩偈制成詩軸,后來帶回日本,名曰《石橋頌軸》。
無象靜照回國后,與大休正念音訊斷絕。咸淳十年初夏,大休正念在日本與無象靜照重會于關東鐮倉建長寺。無象靜照出示《石橋頌軸》請其作序,正念欣然提筆為之,并和韻二首,其一即為詠茶詩:“濃澆一盞雨前茶,滿室虛明現(xiàn)曉霞。若作夢中奇特見,知君眼底又添花。
大休正念手跡,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石橋頌軸》不僅記載了無象靜照與宋僧交往的佳話,而且其中所存南宋僧人的和詩,皆是《全宋詩》所未錄,同時也是茶文化的寶貴史料,如雁蕩山和尚惟益的和詩:“未治涓滴趙州茶,先沐鸞輿降錦霞。若謂應身元不動,又添夢里一株花?!睖刂萁乃伦〕譄o二的詩:“扶桑來獻雨前茶,紫氣氛氳貫白霞。圣者靈蹤藏不得,一甌各現(xiàn)一甌花?!倍际窃伈柙?,豐富了溫州茶文化。
大休正念不僅在《石橋頌軸》留下詠茶詩,而且他善寫詩,愛品茶,常以茶詩抒發(fā)禪趣。他的《茶盞》一詩就體現(xiàn)了充滿自然生生之趣的禪境,淡遠有致:“飯罷尋常慣用底,客來拈掇展家風。相逢不具通方眼,未免朦朧在夢中?!睂ΧU門而言,飯后三碗茶是和尚家風。飯后飲茶不只是自然展現(xiàn)禪者境界的平實家風,它已經(jīng)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因此,茶就成了借教悟宗的最好媒介。
在《正念大休禪師語錄》中,大休正念認為:“莊嚴梵筵,一花、一燈、一香、一茶,供佛齋便?!眹L茶而悟禪,心靈超脫而自在飄然,能無限體味微妙禪法。此外,他常謝茶送茶以助禪,曾寫《送守殿新茶二兼謝惠茶問與趙州同列》詩:“百草頭邊占早春,玻璃盞泛乳花新。淡中無味有余味,舌本還佗具眼人?!?br>
大休正念將禪與茶的關系,發(fā)展到水乳交融的分上,使人在淡淡的茶味中感受濃郁的禪意。詩人于淡中取味,眼中具味,領悟得禪境,這正是“出家和尚脫俗凡,食谷吸茶在人間。詠茶寄情酬詩客,妙句絕章驚詩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