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城瓦拉納西:唐僧的西天,天堂的入口,如果你要去印度旅游,請一定不要錯過瓦拉納西! 貝拿勒斯是這座城市1957年以前的名字,現(xiàn)在它叫瓦拉納西——印度最負(fù)盛名的圣城之城,也是公元7世紀(jì)中國唐朝高僧玄奘歷經(jīng)千辛萬苦,最終要到達(dá)的“西天”。 瓦拉納西是印度教徒心中的“耶路撒冷”。這個印度北方的城市相傳由婆羅門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濕婆神(Shiva)建于公元前6世紀(jì),擁有超過1500座以上風(fēng)格各異的寺廟,印度人心目中的圣河———恒河正流經(jīng)這里,印度教徒人生四大樂趣———“住瓦拉納西、結(jié)交圣人、飲恒河水、敬濕婆神”有3個可以在瓦拉納西實現(xiàn)。
清晨的瓦拉納西 城中坐在家門口休閑的老人 對很多人而言,這里是了解印度的入口——瓦拉納西或許是嘈雜臟亂的,但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印度人的生活傳統(tǒng)。穿行于瓦拉納西迷宮一樣的小巷或租一條小船蕩舟恒河,看印度人的日常生活,看每天必然上演的各種宗教儀式,看一對對新人牽手,看一個個生命在此走向終點(diǎn),會有種靈魂從肉身抽離,在恒河上空游蕩和沉迷的錯覺。 據(jù)說印度有兩億多頭牛。雖說其中瘦得皮包骨的非常多,但如果這個數(shù)字接近事實,那牛的數(shù)量便有印度人口的二分之一。在印度,牛似乎頗了解自己的“圣?!钡匚?,態(tài)度顯得很高傲。常常不是大搖大擺走在車水馬龍的路上,就是優(yōu)哉游哉走進(jìn)只有1米寬的小巷,害得人們必須退回原地等它通過后才能進(jìn)入。 在印度,你可以想象一下這幅場景:陽光椰樹沙灘,比基尼美女躺在寬大的遮陽傘下曬著日光浴,旁邊臥著幾只牛爺爺,瞇著眼朝著大海的方向,從日出到日落,靜靜的享受著神賜予的牛權(quán),無人打擾,怡然自得。 即使是瓦拉納西的一家普通理發(fā)店,也是一片斑斕的色彩 街邊的理發(fā)攤子,這樣的店鋪在街頭隨處可見 市集上騎著毛驢的小男孩 街邊正在看書的老人 瓦拉納西火車站 年輕的婆羅門教男孩 節(jié)日里盛裝打扮的小女孩 在瓦拉納西,你可以在日出之前來到恒河,備好晨禱的香花油燈,喃喃的祝禱聲劃破沉寂的岸邊,這是恒河邊上已流傳了數(shù)千年的傳統(tǒng),保留了印度古老生活的原貌。船緩緩的滑行,河上只有輕輕的搖槳聲和梵唱聲,我們在恒河水面上放下燈燭,薄薄的水氣上,布滿燈火點(diǎn)點(diǎn),一盞燈是一個善愿,從現(xiàn)在流向未來。 在印度,恒河被為圣河。將恒河看作是女神的化身,虔誠地敬仰恒河,據(jù)說是起源于一個傳說故事。古時候,恒河水流湍急,波濤洶涌,經(jīng)常泛濫成災(zāi),毀滅良田,殘害生靈,有個國王為了洗刷先輩的罪孽,請求天上的女神幫助馴服恒河,為人類造福。濕婆神來到喜馬拉雅山下,散開頭發(fā),讓洶涌的河水從自己頭上緩緩流過,澆溉兩岸的田野,兩岸的居民從此安居樂業(yè)。從此,印度教便將恒河奉若神明,敬奉濕婆神和洗圣水澡成為印度教徒的兩大宗教活動。 恒河里,一邊交談一邊沐浴的人們 印度教徒相信,在恒河中沐浴凈身,可以洗去一切“罪孽”。在他們一生之中,至少要有一次到恒河沐浴凈身,因此,每天清晨,成千上萬的印度教徒,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會來到恒河邊,懷著虔誠的心情,走進(jìn)恒河以求用圣水沖刷掉自己身上的污濁或罪孽,達(dá)到人生超脫凡塵、死后到天國永生的愿望。在瓦拉納西城的新月形河灣兩岸,歷代王朝先后修筑了大小64個臺階碼頭,供人們作沐浴禮拜之用。 行走在恒河邊上的苦行僧
對印度教徒而言,瓦拉納西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這里是天堂的入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