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報載,南翔正準(zhǔn)備復(fù)建“檀園”,具體地點(diǎn)在德華路與南翔老街路口一側(cè)。 檀園系明代“嘉定四先生”之一李流芳的私家園林,由李流芳與兒子李杭之精心設(shè)計構(gòu)筑,占地3.2畝,小巧精致,園內(nèi)有十幾處景點(diǎn),“水木清華,客過者恍如置身圖畫中?!焙迷诶盍鞣妓嫷膱@圖尚存,以至于今人可以“按圖索驥”,盡可能地原汁原味再現(xiàn)。 檀園風(fēng)景 檀園是李流芳的家居之所。檀園落成后,主人在此吟詩作畫、蒔花種竹、讀書養(yǎng)母、自在悠閑。由于財力的原因,檀園的各處景致是先后建成的。據(jù)載,園內(nèi)有泡庵、蘿壑、劍蛻齋、慎娛室、次醉閣、春雨廊、山雨樓、寶尊堂等景致小品。 萬歷三十三年(1605),檀園的次醉閣落成,嘉定畫家程嘉燧賦詩恭賀,李流芳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喜悅,寫有《小葺檀園初成》: 短筑墻垣僅及肩,多穿洞壑注流泉。 放將蒼翠來窗里,收取清泠到枕邊。 世欲何求休汗漫,我真可貴且周旋。 一龕尚擬追蓮社,不用居山俗已捐。 檀園也是李流芳與詩畫好友宴飲留連、雅集的場所。朋友來了,墨跡四濺,整個檀園有淡淡的墨香彌散。 李流芳的長兄李元芳,萬歷年間秀才,寫有《清晨獨(dú)過檀園觀荷》詩: 新荷當(dāng)晝便含光,要看全開及早涼。 帶露愛紅兼愛綠,迎風(fēng)憐影亦憐香。 林深鳥宿聲還寂,水漲魚游隊各忙。 思折百筒聊遣興,不勝卯酒滲枯腸。 明末民間詩人閔斐作有詩: 臨溪淺步雨香攜,夏綠深深聽晚鸝。 高士門庭惟尚簡,野人來去自無稽。 幽情共惜園中夜,后約還留石上題。 殘醉更憐分手處,柳風(fēng)吹月一船低。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進(jìn)士,曾任貴州督學(xué)的嘉定人張大受寫有《山雨樓感長蘅先生》,追記檀園及主人。 何處山飛雨,樓居近水涯。 遺書傳四裔,喬木屬誰家。 故棟亡秋燕,空庭有晚鴉。 檀園風(fēng)韻好,寥落后人嗟。 清嘉慶十七年(1812)貢生,擅詩畫、篆刻的莊東旸作過一首《過檀園》: 扶屐過荒園,園空積煙霧。 時有朔風(fēng)吹,葉落不知數(shù)。 欲去轉(zhuǎn)消魂,濛濛夜將雨。 從這些記載我們大致可以知道,檀園好風(fēng)光,有荷、有花,建在水邊,有小橋有流水,更有高朋滿座。檀園建于明末,但它的繁榮僅僅到清初,存世40年左右時間就已廢損了。
李流芳(1575-1629),初字茂宰,后更字長蘅,名號眾多,如“檀園”、“六浮閣”、“慎娛室”、“泡庵”。祖籍安徽歙縣豐南,其祖父一代始遷居嘉定,定居南翔。 李流芳的祖父李文邦,曾任成山衛(wèi)指揮使。其妻程氏(1499-1585),生李汝節(jié)、李汝箕。其妾鮑氏,生李汝簡、李汝筠、李汝笠。 李汝筠就是李流芳的父親,妻徐氏,繼室陳氏。李流芳為其父繼室陳氏所生。 李流芳的大伯父李汝節(jié),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中進(jìn)士,授安吉知州,后調(diào)任登州同知。 李汝節(jié)的兒子、李流芳的長兄李先芳,于萬歷十七年(1589)中進(jìn)士,官至刑科給事中,曾任四川布政使司參議,卒于任上。 李流芳同父異母的大哥李元芳(1564-1637),善七言長句,有詩名,著有《夢庵集》。二哥李名芳(1565-1593),萬歷二十年(1592年)也中進(jìn)士,可惜英年早逝。 李家,在明末的嘉定,是個大家族,只可惜,他們家的人生不逢時。明清易代,天崩地坼?!扒灞q未至,邑之奴仆結(jié)十二寨,索家主文書,稍拂其意,即焚殺之,皆云:‘皇帝已換,家主亦應(yīng)作仆事我輩矣?!边@種現(xiàn)象,史稱“奴變”。時嘉定人黃淳耀在《陶庵文集》中有最為刻骨銘心的記憶:“仆坐堂上,飲啖自若,主跪堂下,搏顙呼號。”昔日的奴仆佃客,“最相得,最受恩”于主人的那些奴才們,在亂世展現(xiàn)了一副極惡劣的面孔“……立馬主人門,舉鞭指畫,放言無忌,以明得意。甚者拔刀斫庭柱,叫呼索酒食,不得則恣意大罵,極快暢,然后馳去。”更有“(對主人)老拳惡聲相加。” 南翔的李家,就在明清易代之際的變亂、動蕩中,家毀人亡。史載,在1645年的災(zāi)難中,李家共有57人罹難,幾乎全族皆亡。其中包括李流芳的兒子李杭之、侄孫李拱等。李流芳的孫子李圣芝得到侯玄汸、王時敏的庇護(hù),躲到太倉避難,后更名李佐。
李家在南翔,為詩書官宦之家,李流芳父兄輩中有3人中進(jìn)士。由于二哥李名芳在中進(jìn)士的第二年即去世,李流芳就成了應(yīng)舉子業(yè)、安慰父母、振興家族的希望所在。 萬歷十九年(1591),17歲的李流芳成為縣學(xué)生,不過,直到萬歷三十四年(1606),32歲的李流芳才與錢謙益一道在南京考中舉人。次年(1607),李流芳第一次赴京參加會試落榜。接下來的十余年中,李流芳接連參加了5次會試 ,一次次無功而返。 明天啟元年(1621)冬,47歲的李流芳第六次北上應(yīng)試,并于第二年(1622)春與好友聞啟祥一同抵達(dá)北京郊外,不料驚聞東北重鎮(zhèn)廣寧于正月十三日被后金攻陷,明朝在東北的防御體系徹底崩潰,朝廷受到極大的震動,京師戒嚴(yán),九門晝閉。在這種情況下,李流芳對朝廷失去了信心,念及老母在堂,他決定放棄科舉考試,遂“促裝招吾友,歸耕煙水鄉(xiāng)?!睌嗔耸诉M(jìn)之意。南歸途中,李流芳記錄沿途見聞并抒發(fā)自己的感受,寫下了著名的組詩--《南歸詩》。 “我年未四十, 已懷退隱圖,俯仰又十年, 何為尚躊躇。經(jīng)過怯往跡, 魂魄識畏途。去來廿年間, 道里三萬余。車裝敝屢更, 何況此微軀……故山皋亭下, 桃李滿山墟,深塢秀泉石, 近筑靜者廬?!边@番話,表達(dá)了他的領(lǐng)悟,他決意不再耗費(fèi)精力科舉應(yīng)試,更希望過一種悠閑的日子。愈往南走, 李流芳愈覺江南山水的秀潤可愛, 其陰翳的心情為之一空,所謂“北山行欲盡, 始覺春萌芽。村柳色已新, 藹藹煙中斜。生不愛京華, 不如早回家。” 選擇出世或入世,是古代知識分子最痛苦的折磨。學(xué)而優(yōu)則仕,這是無數(shù)書生的夢想,科舉考試開通了書生加入國家權(quán)力體系的“棧道”,修成正果的標(biāo)志就是滿腹經(jīng)綸兌換到了頂戴花翎。但李流芳一生也未聽到那聲謙恭的“李大人”。他雖然一生未出仕, 卻十分關(guān)心朝廷大事和民間疾苦。天啟年間, 蘇州建造魏忠賢的生祠,嘉定知縣謝三賓詢問李流芳對這件事的看法,流芳作此回答: “拜是一時所事,不拜是千古永久的事。”在魏閹權(quán)勢熏天的當(dāng)時,流芳作如此答, 充分體現(xiàn)其孤傲正直的品格。但他空有報國之志, 對朝政之黑暗又無可奈何,往往無聊縱酒,醉后則伏案掩泣。痛呼“事不可為矣!”并引發(fā)病疾。崇禎元年(1628) , 錢謙益被大學(xué)士溫體仁陷害,坐杖淪贖, 踉蹌南回,李流芳聽到這個消息,意志愈加消沉,身體愈加衰弱,竟至一病不起,于第二年病逝。
“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窮則獨(dú)善其身。”放棄科考功名,李流芳一身輕松。他喜游山水,一年之中有數(shù)月客居杭州西湖;他愛好清凈,修筑檀園,隱居其中;他性格豪爽,樂善好施,廣交朋友。平日里,常有友人來檀園聚會暢飲,或聽曲,或以詩行酒令,或品味藝術(shù),他更喜于醉后酣暢淋漓地作畫。 李流芳的好友眾多,僅《檀園集》中提及的就有近百人。這其中,以文人居多。如:程嘉燧,經(jīng)常來往檀園,和流芳晨夕唱和。兩人關(guān)系極為密切。值得一提的是程嘉燧與李流芳是中表兄弟。流芳曾說,“精舍輕舟, 晴窗凈兒,看孟陽吟詩作畫,此吾生平第一快事也?!倍碳戊菰凇兜炖铋L衡》中也深情地追憶:“朋友之道, 貴相知心?!亟恢畠?nèi),唯兄一人?!?/p> 江明際,字雪庵,嘉定人。精易學(xué),工詩畫。其所居墊巾樓也是流芳、嘉燧經(jīng)常吟詩聚合之所。 張廷械, 字子薪,工詩文。流芳曾說:“里閉之友,昔惜三人,最后得子,久而益親… …一日不見,忽忽若失一味之甘。”他們經(jīng)常結(jié)伴出游。 聞啟祥, 錢塘人。多次和流芳一起赴京會試。 鄒之峰, 字孟陽,世居海寧,后徙錢塘之東溪。是流芳在杭州的主要贊助人。 聞胤驥,字閑孟,嘉定人。擅長寫五言古詩。文章雄健為時人稱“李鄭”,不得志,精神無所寄托,肆意喝酒而死。他與流芳還是兒女親家。 其他和流芳關(guān)系接近的朋友尚有王志堅、王志長兄弟、徐學(xué)謨的兒子徐兆稷、龔方中、宋玨、侯震旸、侯歧曾、嚴(yán)武順、朱鷺、嚴(yán)敕、方孟旋等人。總之,與李流芳關(guān)系接近的人,其境遇或?qū)以嚥恢?或歸隱田園,均為在野的知識分子。 侯岐曾是李流芳的女婿。侯汸,字記原,侯岐曾的長子,侯涵,初名泓,字研德,一字掌亭,岐曾季子,都是李流芳的外甥。
李流芳閑居鄉(xiāng)里,或閉門清修,或與友人一同出游,或參加友人的聚會。一次,到友人張崇儒家中小聚,宋玨也在嘉定,眾人自是熱情款待。 花邊樓閣月邊廊,更愛繁燈照夜光。 雨氣無端先客到,檐聲應(yīng)為和歌長。 城頭結(jié)綺人俱散,村里迎神鼓不忙。 且盡一杯酬令節(jié),泥深門外亦何妨。 ----《元夕雨,邀里中諸君小飲檀園,燈下次伯氏韻》 逢元宵佳節(jié),檀園高朋滿座,眾人把酒言歡,共同歡度節(jié)日,屋外的風(fēng)雨聲全被屋內(nèi)的人聲、酒令聲、吟詠之聲所掩,酒宴的歡樂氣氛令人忘了今夕是何夕,也忘了身在何處,大家共同沉浸在這詩鄉(xiāng)酒國的溫柔之中。 除了在檀園,李流芳也喜歡與朋友在附近散心,他寫有一首《石岡園池,同仲和泛舟作》。 共道春園好,偏宜泛一尊。 輕陰低竹塢,落日駐花源。 水動魚迎棹,人歸鶴候門。 相看無限意,愁殺近黃昏。 這首詩,記錄了李流芳與龔方中(仲和)在石岡園池讀書泛舟的美景:夕陽西下,晚霞映天際,湖畔一叢翠竹隨風(fēng)婆娑,林邊低處則是花團(tuán)錦簇,湖面上波光粼粼,小船蕩漾其間,不時可見魚兒繞著船槳嬉戲,不知不覺之中,黃昏將盡,于是詩人對著夕陽抱怨時光短暫。 李流芳還以賣畫收徒打發(fā)生計。他的教案,后來結(jié)集出版,名字叫《芥子園畫譜》,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繪畫教科書。 李流芳最擅長是畫江南山水。他的理念是:“山水絕勝處,沒恍惚不自持,強(qiáng)欲捉之,縱之旋去,此不可與不知痛癢者道也……凡山水皆不可畫,然不可不畫也,存其恍惚者而已矣。”這段話,清楚地表明了他對于“虛”與“實(shí)”的關(guān)系的理解。所以,他的畫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往往能在有限的空間畫面中表達(dá)無窮之意境,令人浮想聯(lián)翩。 有意思的是,李流芳還開創(chuàng)了在畫作上記錄“浮生一日”流水賬式題賦的先河。比如,在“新綠映檻,雨潤欲滴”的閑適中,二三知己,用名窯瓷器或古玉的杯子斟酒暢飲。飲到興起時,客人竟反客為主,要求主人作畫。于是,兩個微醉的朋友展開素紙,一邊談天,一邊潑墨,畫作完畢,理應(yīng)題上一首詩,但此時畫家卻醉不成吟,便索性用一篇小品文來代替,把一天的生活經(jīng)歷記到畫作上。 于是,他的畫作上,便有了“舟中熱甚,不堪近筆墨”,畫紙“開而復(fù)卷”,“燈下飲數(shù)杯”這樣流水賬式的記錄。 作為畫家,李流芳常常到外地寫生畫畫。在虎丘,他總結(jié),“虎丘有九宜”(宜月、宜雪、宜雨、宜煙、宜春曉、宜落木、宜秋爽、宜夏、宜夕陽)。也就是說,無論春夏秋冬、還是陰晴雨雪,虎丘都有獨(dú)特的景觀。至今,李流芳的“九宜”,還是虎丘攬客的金字招牌。不經(jīng)意間,李流芳為發(fā)展蘇州的旅游業(yè)作了貢獻(xiàn)。 作為一個生不逢時的文人,李流芳的內(nèi)心世界復(fù)雜而痛苦,他在現(xiàn)實(shí)與理想之中掙扎,飽嘗人間的酸甜苦辣,他是一個儒生,更是一個灑脫的隱士。 流芳去世時, 嘉定縣令謝三賓為其料理喪事, 親見“長蘅身沒之日,園亭水石、圖書彝鼎之外, 贏無一金, 凜無釜粟。”可見其家境清寒。他親自營構(gòu)的檀園,也在明清之際的變故中化為劫灰。然而流芳不死,陳繼儒說:“吾度長茜墨仙也,決不死?!卞X謙益撰寫的銘文曰:“文章紛繪,留世間者,燦爛春花。后千斯年,與此銘章,悼為云霞。”《檀園集》是流芳病重期間、去世前一年所編定的。 董其昌贊美李流芳“其人千古”,“其技千古”,“其交道千古”,一言以蔽之,其情千古不磨。 沈德潛在《明詩別裁集》收錄有李流芳詩4首,評價僅有一句:“嘉定四君中,以檀園為上,雖漸染習(xí)氣,而風(fēng)骨自高,不能掩其真性靈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