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山寺廟齡悠久,年代悠久已不可考。 據(jù)查,西漢年間為禹王祠、涂后祠、廟宇供奉大禹與涂后的塑像。唐時,任忠州刺史的大詩人白居易曾寫有《涂山寺獨游》一詩,可見當時此寺已易名為涂山寺。涂山寺中現(xiàn)有殿宇8重,房間100間,占地1萬多平方米。主殿之內即供有釋迦牟尼像,又供真武祖師像,第三層殿中則供有禹王、涂后像,立有"禹王治水碑",可稱是佛道和睦共處的廟院。涂山寺,巴國人民仿佛格外尊重這個"四川女婿",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朝山盛會,游人如織,熱鬧非凡,清代名人王士禎曾有"飛瀑落長虹,登臨見禹功"的詩句加以描述。 云陽龍脊石不僅是有名的長江水文標志。這里山勢高聳,古樹參天,林壑幽深,嵐光滴翠。共有殿堂8所,飛檐翹角,雄偉莊嚴,香火旺盛。史載大禹治水在涂山娶涂山氏為妻,古人為紀念夏禹治水的功績,在山上建“禹王祠”,其后建禹王廟、真武寺。明清時期,寺廟有所擴大,真武寺因與禹王祠舊址合并,故人們稱為“涂山寺”。
公元818年,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被貶忠州(今忠縣),經過重慶時夜宿南岸下浩,看到山中隱有寺廟飛檐,打聽之后聽說是涂山寺,第二天便獨自騎馬前去游覽,并因為遇到了喜愛他詩歌的老和尚,在涂山寺住了好幾天。
“野徑行無伴,僧房宿有期。涂山來去熟,唯是馬蹄知?!北闶前拙右自?192年前,在涂山寺留下的詩句。
禪的故事一則
路的旁邊也是路
老和尚問小沙彌:“如果你進一步則死,退一步則亡,你應該怎么辦?”小沙彌毫不猶豫地說:“我往旁邊去?!?br> 往旁邊去!答案是那樣顯而易見,這種生活中簡單道理我們誰都懂得,但在生活的過程中,卻又常常容易被一些人忘記,每當看到或者聽到某某人因高考落榜而割腕,因戀愛失敗而上吊,因家庭變故而臥軌,因生意賠本而跳樓,因仕途無望而投河等悲劇的時候,我的心總是陣陣作痛,為他們可惜、可悲、可嘆,難道這些人的智慧連小沙彌都不如嗎?
羅馬一位很有成就的女服裝批發(fā)商,在回憶她成功時,總是忘不了父親在她幾乎絕境時給予她的警醒——
父親帶著我,離開羅馬的家,來到市郊一個小鎮(zhèn),爬上一座高高的教學塔頂。我心里暗自嘀咕:領我來這兒干什么呢?
“往下瞧瞧吧,伊爾沙!”父親說道。
我鼓足最大的勇氣,朝腳底下看去,只見星羅棋布的村莊環(huán)抱著羅馬,如蛛網(wǎng)般交叉扭曲的馬路,條條都通往羅馬。
“好好瞧瞧吧,親愛的孩子?!备赣H慈祥地接著說:“你看,通往羅馬的路不是一條。生活也是這樣,假如你發(fā)現(xiàn)走這條路達不到目的,你走另一條路試試!”
于是,聰明的女兒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在以后的道路上她不少數(shù)民族走出新境界,創(chuàng)造新生活。
也許這就是那句“條條大道通羅馬”著名警句的一個翻板。但不管怎么說,它的確向我們提示了一條深奧的人生哲理。
人生之旅,有許多我們想象不到的復雜。我們不喜歡齷齪, 不喜歡陰暗,不喜歡阻擋人生道路的種種障礙,很可能也無法改變。然而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走向,往旁邊去,通過迂回前進的方式,走到自己想達到的目的地。因為,路的旁邊也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