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鄉(xiāng)基層供銷社退休職工王爹老夫妻,看上去頂多70歲,而實際年齡都已是80歲的耄耋老人了。憑什么這么說呢?與站在旁邊70歲的古爹和73歲的宋爹對比,第一感覺一定就認為,王爹是要喊這兩位哥哥的。
改革開放初期,供銷社響應號召要辦廠,王爹自告奮勇的說自己會做麻油,因此辦起了一爿麻油廠,那時,廠里的工人有十幾個哩。王爹說,他的爸爸就是做麻油的,60歲時才生的他,爺爺是不是也做麻油他不清楚,反正,就算他爸爸20歲時才學做麻油,他家做麻油至少也有120年的歷史了,算得上是百年滄桑了。
王爹年輕的時候,國家正實行對私改造,個體經(jīng)濟全部過渡到了國營或集體經(jīng)濟,他因此成了供銷社的一名職工。小時候的耳濡目染,及他爸爸的精心指教,王爹對自家生產(chǎn)麻油的秘訣基本上爛熟于心。在他風雨半百之時,供銷社辦了廠之后,才讓他的技能發(fā)揮出來,擁有了用武之地,廠里生產(chǎn)的麻油質(zhì)量好銷路不錯,還申請了注冊商標。之所以廠子沒有辦成規(guī)模,主要原因是市場競爭太激烈了,有人摻假摻雜,而王爹始終堅持憑良心做生意,一分錢一分貨不賺黑心錢,賺黑心錢的生意也是不會維持長久的。一直做到68歲,他才把廠子關了,回到家中休息。
正式進入養(yǎng)老,天天捧著茶碗的到處閑逛,這哪是人過的日子喲,還不如早死早好。忙碌慣了的王爹覺得,這樣下去可不行,得找點事情做做,可做什么好呢?其他什么都不會,他只會做麻油。于是,添置家伙創(chuàng)新業(yè),油坊不大,就在自家的老屋,并在斑駁的木板門上寫上廣告:“王記祖?zhèn)?,小磨麻油,假一罰百,歡迎品嘗”。
過去,炒芝麻、磨芝麻都是人工,而現(xiàn)在是電動的炒筒和磨子,實現(xiàn)了機械化,輕松多了,但是,應該有的加工工序一樣都不能少,曬芝麻、揀芝麻、磨芝麻,磨是石磨,磨出的油要比榨出的香很多。磨出來的油料倒入大缸中,沖入適量的沸水,然后使用專門的工具“端子”,一手抓住木柄的上端,下端是一只銅制扁扁的圓形橢圓空心葫,浮在油料的表面,輕輕的上下浮動,從而將油分離出來,舀起來即是正宗的芝麻香油。下腳料可以作為營養(yǎng)拌和到飼料中喂牲畜,也可以作肥料堊田。消費者在購買麻油時,由于能全程觀察監(jiān)督整個加工過程,所以,這個油不可能有假。
王爹說,他和老伴的退休工資都用不了,兒孫也不差錢,自己做麻油不為賺錢,只為消磨時光,打發(fā)無聊。他家的這個祖?zhèn)骷寄苁莻鞑幌氯チ?,因為他的子孫們都有更好的行當在做,況且,古鎮(zhèn)明年就要對這塊地方進行拆遷了,到時,要是還想繼續(xù)做麻油的話,就要另找地方,但鑒于精力不濟,不想煩神了,休息就休息吧,反正休息是遲早的事。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一日下午,星期日,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