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三個節(jié)氣。每年公歷的3月5日或6日太陽運行至黃經(jīng)345度時為驚蟄。驚蟄時天氣轉(zhuǎn)暖,雨水漸多,春雷始鳴,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蘇醒出來活動了,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小麥育穗,桃花初綻,楊柳泛青,呈現(xiàn)著明朗清秀的景致。
驚蟄又稱二月節(jié),民間有“二月二龍?zhí)ь^”的說法,除吃面條叫“龍須”、吃餃子叫“龍耳”外,民間的飲食習俗還有: 在山西的雁北地區(qū),人們在驚蟄日要吃梨,意為與害蟲別離。驚蟄時節(jié)乍暖還寒,氣候比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民間有吃梨的習俗。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民間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別是冰糖蒸梨對咳嗽具有很好的療效,而且制作簡便,還可添加蓮子、枇杷、羅漢果等食物同食。在山東的一些地區(qū),農(nóng)民在驚蟄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爐烙煎餅,意為煙熏火燎整死了害蟲。在陜西,一些地區(qū)過驚蟄要吃炒豆。人們將黃豆用鹽水浸泡后放在鍋中爆炒,發(fā)出噼啪之聲,象征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時的蹦跳之聲。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廣西金秀縣的瑤族在驚蟄日家家戶戶要吃“炒蟲”,“蟲”炒熟后,放在廳堂中,全家人圍坐一起大吃,還要邊吃邊喊:“吃炒蟲了,吃炒蟲了!”其實“蟲”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義。
驚蟄時節(jié),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yǎng)生應(yīng)順乎陽氣的升發(fā)、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從飲食方面來看,驚蟄時節(jié)飲食起居應(yīng)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zhì)、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啥嗍厨喲⒉げ?、蘆薈、水蘿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也可多選擇糯米、豆類、大棗、山藥等食物以升發(fā)陽氣。油膩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也應(yīng)少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