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在我的博客留言,講了自己的困惑。 他說自己已年近五十,前兩年在單位遇到些坎柯,在人生低谷時,朋友和最要好的知己沒一個出來幫他,由此深深體會到了“墻倒眾人推”的道理。所幸現(xiàn)在他已從低谷中走出來,可是很不想再面對過去的朋友,覺得世間根本沒有真正的友誼,有的只是嫉妒和陷害。 他問:我應(yīng)該怎樣面對單位上的這些人,是以一種豁達的心態(tài)面對呢,還是少理這些個小人? 我想,對于許多人而言,即使那些看來非常平凡的人,其人生也有并不平坦的心路歷程。成為作家以后,常有素不相識的人對我說,如果把他們的人生寫成小說,一定十分精彩。 這自然有自我放大的原因,但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一馬平川,一定有所謂高潮或低谷,通俗點說,就是順境或逆境。順境時一呼百應(yīng),一片陽光,看到的多是笑臉。那時對環(huán)境、對他人的感受正面的東西會多。但逆境來了,忽然發(fā)現(xiàn)身邊并沒有多少朋友,或者曾經(jīng)的朋友并不肯伸手,有些人還會為了某種利益,如同一個單位的人為了洗刷自己而落井下石。這種時候的人特別能體會世態(tài)炎涼,難免會失望,會產(chǎn)生對社會的不信任,會認為所謂的友情、知己都不存在。這即是人們常說的,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難。 其實不必這樣想。 關(guān)于友誼,關(guān)于善良,有許多文字記載這樣的事跡,也有許多聲音提倡這樣的道德,它在社會上存在,并不需要舉證。而嫉妒和陷害的故事一般人也不陌生,在有人群的地方就會有這樣的現(xiàn)象。 然而,人在逆境中通常會放大負面的感受,比如“墻倒眾人推”。 落井下石的人會有,你倒霉,總有人從中獲益,但那在任何時候都是極少數(shù)。大多數(shù)人不過是忙著自己的生計和前程,無暇顧及他人罷了。就好像一個人頭痛,他很痛苦,但因為沒有流血的傷口,即使告訴身邊的人,他人也很難感同身受地理解這個人的痛苦一樣。 逆境的疼痛和傷口在自己身上,他人是很難理解的。 此外,還必須看到幾十年前那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對社會教化的影響。那時提倡“背對背揭發(fā)”,提倡“劃清界限”,人與人相互提防,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事并不罕見,更不用說朋友之間。然而,那場運動的發(fā)生并非偶然,它的影響(俗稱“流毒”)在之后的這些年并未得到徹底清算,而接下來的商品大潮又將“誠信”、“仁義”等傳統(tǒng)理念沖擊得支離破碎。 當下,不少有識之士已經(jīng)在呼吁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建,須知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個身在其中的人對自己的要求或許就是這重建的一部分。 我告訴這位朋友,我在自己的人生中也曾多次面對逆境,我的應(yīng)對是: 一、坦然面對,認為這是人生的正?,F(xiàn)象。有順境就會有逆境,戰(zhàn)勝逆境,人生會更精彩。 二、專心做自己的事情。不放棄任何改變命運的努力。 三、即使形單影只也不抱怨。不因為一個人的背叛而導(dǎo)致對整個社會的不信任,也不因此失去對未來的信心。 四、忍耐。如果認為自己是對的,要能夠堅持。逆境的改變除了個人的努力常常還需要時間,時間是最好的裁判。 五、逆境是寶貴的人生體驗,逆境使人對社會和環(huán)境有更清醒的了解,也會使一個人對身處逆境的他人有更多的理解和善意。 柯云路
|
|
來自: tuzididie > 《心理衛(wèi)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