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又名生蠔,也叫海蠣子。鮮牡蠣肉青白色,質(zhì)地柔軟細(xì)嫩。歐洲人稱牡蠣是“海洋的瑪娜”(即上帝賜予的珍貴之物),“海洋的牛奶”,古羅馬人把它譽(yù)為“海上美味——圣魚”,日本人則稱其為“根之源”“海洋之超米”,它是唯一能夠生吃的貝類。
牡蠣的鑒別方法 1、長牡蠣:殼大型、堅(jiān)厚,長條形或長卵圓形,背腹緣幾乎平行,一般殼長為殼高3倍;殼長:左殼30~35cm右殼22~33cm。殼高:左殼9.5~10cm,右殼8.5~9.5cm。右殼較平如蓋,殼外面鱗片尖厚,自殼頂向后緣環(huán)生,呈波紋狀,排列稀疏,但趨向愈合,無縱褶;殼面平或具數(shù)個(gè)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黃褐色;殼內(nèi)面瓷白色,有脊或無;殼頂兩側(cè)無小齒。閉殼肌痕大,呈蹄形,瓷白、紫棕色或黃色等,位于殼的后部背側(cè)。左殼稍凹或很深,殼外面鱗片較右殼更粗大,但形狀相同;殼內(nèi)面頂部具寬大而長的韌帶槽,長度為寬度的2倍以上,顏色與右殼相同。無臭,昧微咸。 2、近江牡蠣:貝殼大形,堅(jiān)厚,呈圓形、卵圓形、三角形和長形不等。殼長:左殼13~24cm,右殼12~24cm。殼高:左殼9~15cm,右殼8.5~14cm。右殼較左殼小,略扁平,殼外表環(huán)生同心狀鱗片,形狀隨年齡不同而變化,一至二年生個(gè)體鱗片扁平薄脆,有的呈游離狀,二至數(shù)年個(gè)體鱗片平坦,有的在后緣起伏或微波狀;多年生個(gè)體鱗片完整,層層相疊,堅(jiān)厚如石。殼面具灰、青、紫、棕等色彩。殼內(nèi)面白色,邊緣有的具灰紫色,無齒,閉殼肌痕大,腎形或半圓形,紫黑色,位于中部背側(cè)。左殼較右殼大、厚,同心鱗片與右殼類似,但層次少。殼內(nèi)面白色,有的周圍呈灰紫色。 牡蠣的清洗方法 牡蠣一般不需要讓其吐泥沙。清洗牡蠣時(shí),最好戴乳膠手套,把牡蠣放入水中,用刷子把牡蠣殼上附著的泥沙刷洗干凈就可以了。 怎么泡發(fā)? 先準(zhǔn)備一盆熱水,將少許小蘇打粉溶于熱水中,然后把牡蠣干放在熱水中浸泡。泡軟了不僅容易洗干凈而且能去掉牡蠣干的異味,洗好后用清水漂洗干凈就可以了。經(jīng)過這樣加工的牡蠣干無論怎么做都會(huì)很好吃啦。 食用牡蠣的注意事項(xiàng) 1、如果選擇煮著吃,要將牡蠣的外殼完全煮開,外殼張開以后再煮3-5分鐘最佳。 2、如果要蒸著吃,等水完全沸騰后再放入牡蠣,待外殼完全張開后,再蒸4-9分鐘即可。 3、同時(shí)要注意,在蒸煮牡蠣的過程中,盡量用小鍋,避免用太大的鍋一次做太多,否則可能造成牡蠣受熱不均,使一部分牡蠣無法熟透。 4、另外,在蒸煮過程中無法張開的牡蠣,不要食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