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蘭花作為我國的著名的觀賞花卉,“她”集柔美而陽剛,淡雅而芬芳,堅(jiān)毅而純潔的品格于一身,是一種高度人格化的“君子之花”、“德人之花” 、“善人之花”,并已演變成一種文化的符號,形成了源遠(yuǎn)流長、博大精深的蘭文化。幾千年來,歷代文人雅士以蘭喻物,以蘭喻人,以蘭頌德,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寄托自己的志向和希望。早在《易經(jīng)》中就有“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的”記載;《左傳》載燕姞夢蘭而生穆公,把蘭作為孕育新生命的吉兆,反映了對美好愿望的追求;《孔子家語》載孔子詠蘭,頌其不因無人而不芳,不以貧困而改節(jié),以此修心養(yǎng)性;屈原佩蘭,表達(dá)志行忠貞,堅(jiān)定不移;鄭思肖畫無根蘭,抒發(fā)亡國悲憤之情;徐渭、鄭板橋?qū)懱m,鄙視權(quán)貴,寄托自身高潔的情懷。中國蘭文化與中國民族的民族文化血脈相連,蘭學(xué)與國學(xué)血脈相連。蘭文化豐富的內(nèi)涵和哲理,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象征,“她”體現(xiàn)在語言文字中,體現(xiàn)在詩詞賦曲中,體現(xiàn)在丹青畫筆下,真可謂博大精深,代代相傳。
1、語言文字中的蘭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語言文字豐富多彩。在中國浩如煙海的語言文字中,與蘭有關(guān)的文字成語典故俯拾皆是,不勝枚舉。譬如:蘭章—文章之美稱;蘭友—良友;蘭味—?dú)馕断嗤叮惶m宇—謂宮室之美;蘭兆—指懷孕得子;蘭心蕙性—心情清高風(fēng)雅;蘭秀蕙芳—清秀芳香,喻美質(zhì);蘭芷、蘭芬—喻美德;蘭肴—菜肴的美味;蘭桂—賢人君子姿質(zhì)之美;蘭樽—酒樽之美稱;蘭筵—宴席之美稱,蘭態(tài)—優(yōu)美之儀態(tài);蘭時(shí)—春天;夢蘭、征蘭、兆蘭—婦女懷孕征兆。此外,用蘭花作為成語典故的也有不少,如一品九命、十蕙一蘭、入室成芳、香盈十步、春蘭秋菊、采蘭贈藥、芝蘭入室、蘭心蕙質(zhì)、金蘭契友、蘭因絮果、蘭推玉折、蘭桂騰芳等。在我國,蘭花已成為一切美好事物的代名詞或同義詞,以至于許多與蘭花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花卉植物的中文名字也以某某蘭命名,如君子蘭、文殊蘭、蝴蝶蘭、蔥蘭、龍舌蘭、絲蘭、鳳尾蘭、虎耳蘭、虎尾蘭、酒瓶蘭、珠蘭、米籽蘭、木蘭、玉蘭等等,不一而足。在中國婦女名字用字中“蘭”的使用頻率也很高。中國婦女叫若蘭、如蘭、秀蘭、美蘭、翠蘭、幽蘭、蕙蘭、雅蘭、芳蘭、芝蘭、春蘭、蘭芬、蘭芳、蘭英者何止十萬八千。 2、中國蘭畫 中國蘭畫始于北宋。據(jù)宋代《圖畫見聞志》、《宣和畫譜》、《畫繼》等記載,北宋的任宜、米芾等都曾畫蘭,可惜其蘭畫沒有流傳下來。目前所知我國最早的蘭花畫卷是北宋宮廷畫家的一幅蕙蘭水彩工筆紈扇畫,現(xiàn)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此畫風(fēng)格古樸,線條粗放,具有明顯的北宋畫風(fēng),是迄今為止我國最古老的蘭花水彩畫。 進(jìn)入南宋,蘭花描畫已臻成熟,誕生了趙孟堅(jiān)(1199—1264)、鄭思肖(1241—1318)兩位蘭畫大家。趙孟堅(jiān)字子固,號彝齋,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第十二世孫,他能詩,善書法,工畫蘭。他的畫蘭起手訣:“龍須鳳眼致情幽,花葉參差莫并頭,鼠尾釘頭皆合格,斬腰斷臂亦風(fēng)流”。直到今天仍具有借鑒作用,其畫作亦頗為后人稱頌。南宋滅亡之后,隱居于湖南嘉禾,不食元祿,繼續(xù)畫蘭,以示忠貞與清高。宋末另一位畫蘭名家是鄭思肖。(圖1-1)宋朝滅亡后,隱居蘇州,號其室為“本穴世界”,以“本”之十置于“穴”中,就是“大宋”二字,他坐臥必南向,自號“所南”,又號木穴國人,以示不忘宋室之意。他擅長畫無土的“露根蘭”,其傳世名作是作于1306年1月15日的《黑蘭圖》。并上款題詩云:“向來俯首問羲皇,汝是何人到此鄉(xiāng);未有畫前開鼻孔,滿天浮動(dòng)古馨香”。左下落款:“求則不得,不求或與,老眼空闊,清風(fēng)今古?!痹娭谐錆M了故國之思,洋溢著愛國之情。此畫確是融愛國之情、高尚人品、精湛技藝為一體的珍品。 在蘭花繪畫方面,元代以后也有很大的發(fā)展。其中,元代比較著名的是釋普明(1312—1368)和尚,俗姓曹,號雪窗。他以畫蕙蘭為主,在江浙一帶風(fēng)靡一時(shí),有“戶戶雪窗蘭”的說法。其后,畫蘭名家益多,著名的有明代的文征明(1470—1559)、徐謂;清代的石濤(1642—1718)、鄭燮(1693—1765)(圖1-2)及清末民國初年的吳昌碩(1844—1927)(圖1-3)等。據(jù)清初出版的《芥子園畫傳》,收錄的蘭畫達(dá)35幅之多。而據(jù)《支那南畫大成》所錄,現(xiàn)在保存在世界各國博物館的畫卷至少有明代11位畫家的33幅和清代32位畫家的101幅。這在世界上是獨(dú)一無二的。古人畫蘭,其實(shí)是將欣賞中國蘭花的心得以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通過藝術(shù)進(jìn)行再創(chuàng)作。中國蘭畫是中華蘭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彌足珍貴。 3、歷代詠蘭詩詞 自古以來,中國蘭花以其獨(dú)有的魅力倍受文人雅士的歌詠贊譽(yù),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詩、詞、賦。據(jù)1930年楊復(fù)明編著的《蘭言四種》記述,我國歷代流傳下來的詠蘭詩詞達(dá)800余首。在我國詩歌詠花卉詩中量居首位. 比較著名的主要有:
孔 子 《猗蘭操》 習(xí)習(xí)谷風(fēng),以陰以雨。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屈 原 《九歌》 綠葉兮素華,芳菲菲兮襲予。 唐·韓 愈 幽蘭操 蘭之猗猗,揚(yáng)揚(yáng)其香。 不采而佩,于蘭何傷。 今天之旋,其曷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貿(mào)貿(mào),薺麥之茂。 子如不傷,我不爾覯。 薺麥之茂,薺麥之有。 君子之傷,君子之守。 唐·唐彥謙 蘭 清風(fēng)搖翠環(huán),涼露滴蒼玉。 美人胡不紉,幽香藹空谷。 謝庭漫芳草,楚畹多綠莎。 于焉忽相見,歲宴將如何。 唐·李世民 芳蘭 春暉開禁苑,淑景媚蘭場。 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 日麗參差影,風(fēng)傳輕重香。 會須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李白 孤蘭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fù)非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fēng)吹,香氣為誰發(fā)。 唐·杜牧 蘭溪 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發(fā)香。 楚國大夫憔悴日,應(yīng)尋此路去瀟湘。 宋·蘇軾 題楊次公春蘭 春蘭如美人,不采羞自獻(xiàn)。 時(shí)聞風(fēng)露香,蓬艾深不見。 丹青寫真色,欲補(bǔ)《離騷》傳。 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 宋·朱熹 詠蕙 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 適意欲忘言,塵編詎能老。 宋 .曹 組 卜 算 子 蘭
松竹翠蘿寒 ,遲日江山暮 。 幽徑無人獨(dú)自芳 ,此恨憑誰訴 。 似共梅花語 ,尚有尋芳侶 。 著意聞時(shí)不肯香 ,香在無心處。 宋·朱熹 蘭 謾種秋蘭四五莖,疏簾底事太關(guān)情; 可能不作涼風(fēng)計(jì),護(hù)得幽蘭到晚清。 宋.楊萬里 蘭詩 雪徑偷開淺碧花,冰根亂吐小紅芽。 生無桃李春風(fēng)面,名在山林處士家。 政坐國香到朝市,不容霜節(jié)老云霞。 江籬圃蕙非吾耦,付與騷人定等差。
元. 余同麓 詠 蘭 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fēng)和次第開。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shí)有蝶飛來。 元·李祁 題《蘭棘同芳圖》 幽蘭既叢茂,荊棘仍不除。 素心自芳潔,怡然與之俱。 元·倪瓚 題鄭所南《蘭》 秋風(fēng)蘭蕙化為茅,南國凄涼氣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 明.張羽 蘭花 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 明·李日華 江南四月雨晴時(shí),蘭吐幽香竹弄姿。 蝴蝶不來黃鳥睡,小窗風(fēng)卷落花絲。 明·李日華 畫蘭 懊恨幽蘭強(qiáng)主張,開花不與我商量。 鼻端觸著成消受,著意尋香又不香。 明·董其昌 蘭 綠衣青蔥傍石栽,孤根不與眾花開。 酒闌展卷山窗下,習(xí)習(xí)香從紙上來。 明·徐渭 水墨蘭花 綠水唯應(yīng)漾白蘋,胭脂只念點(diǎn)朱唇。 自從畫得湘蘭后,更不閑題與俗人。 清. 錢謙益 詠同心蘭四絕句 新妝才罷采蘭時(shí),忽見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妝成斂拜喜盈眉。 清·鄭燮 題畫 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 堅(jiān)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 清·秋 瑾 蘭 花 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斗艷儔。
魯 迅 《詠蘭》 椒焚桂折佳人老,獨(dú)托幽巖展素心。
朱 德 詠 蘭 幽蘭吐秀喬林下,仍自盤根眾草旁。 朱 德 詠 蘭 惟有蘭花香正好,一時(shí)名貴五羊城。
朱 德 詠 蘭 淺淡梳妝原國色,清芳誰得勝蘭花?
陳毅 幽蘭 幽蘭在山谷,本自無人識。 只為馨香重 ,求者遍山隅。
詠 蘭 葉立含正氣,花妍不浮華。 花中真君子,風(fēng)姿寄高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