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人的發(fā)育成長有很多關鍵期。1歲以內(nèi)是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2—3歲是口語發(fā)展的關鍵期;4歲是視覺發(fā)展的關鍵期;5歲是抽象思維發(fā)展的關鍵期…… 那么,孩子12—15歲這段時間,是他世界觀開始形成的階段,也可以說是他“學會做人”的關鍵期。 一、這一階段孩子面臨的成長課題 升入初中以后,孩子進入了人生的少年時代,開始從幼稚向成熟過渡。為了能夠成功地適應成人社會對他們提出的要求,他們要學習許多必需的知識和技能。這一個學習過程,也就是少年社會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他們要面臨哪些成長課題,從哪些方面成熟起來呢? 一是增強獨立意識,謀求從父母及其他成年人那里獲得獨立。 原因有三。第一,由于青春發(fā)育期的到來,他們的身體在外形、內(nèi)部機能、性等方面都發(fā)生了急劇變化。這使得他們開始更多地關心自己,產(chǎn)生了“自己不再是個孩子”的感覺。第二,隨著身心的發(fā)展,他們應付周圍事件的能力增強了,日常生活幾乎不再需要父母的幫助。這種自立能力上的變化,增強了他們謀求獨立的信心。第三,他們的體格健壯起來,不再像兒童時期那么弱小,社會要求他們獨立的壓力也驟然增加。于是,他們開始抵抗在兒童時期甘愿執(zhí)行的那些要求。當大人仍把他們當作“小孩子”加以監(jiān)護、指導,不重視他們的興趣、態(tài)度和意見時,他們就會抱怨,提出抗議,表現(xiàn)出強烈的自尊心,開始要求別人尊重他們的個性和尊嚴,在一定程度上能與成人平等,并竭力使成人承認這一點。 在這一過程中,他們有時在感情上會與父母疏遠,父母對此常感到很難接受,這使初中生與父母的沖突明顯增多。父母對子女的干涉越多,沖突越容易發(fā)生,也會越激烈。要減少這種沖突,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懂得一點少年心理學,能尊重孩子成長發(fā)育的客觀規(guī)律,在孩子升入初中后,順應孩子謀求獨立的成長需求,不僅不去限制孩子獨立意識的增長,還能給予正確的引導和鼓勵。即使在某些問題上不能鼓勵孩子的獨立傾向,也要學會盡量避免孩子與自己產(chǎn)生疏遠與對立。 二是增強自我意識,形成積極、良好的自我概念。 這是由于,孩子上了初中以后,身體的變化和成熟使他們開始對自己有了更多的關心;高級思維能力的出現(xiàn),使他們對自己的評價發(fā)生了變化;周圍同學獨立傾向的增強,和同伴關系的日益突出,又起到了促進作用,使他們的自我概念在隨年齡增長,穩(wěn)定緩慢地發(fā)展變化,并滲透到生活的各方面。 如果這時,孩子形成的是積極的自我概念,會有助于他適應初中生活和以后的成人社會。反之,則會導致失敗或逃避。因為,少年時代是每個人理想的形成期。具有較高自我概念和自我評價的少年,一般會有較高的理想和追求,也有信心去實現(xiàn)它。而一個對自己持消極看法的少年,一般都是由于感到自己被社會歧視或拋棄,很容易“破罐破摔”,自暴自棄,甚至走向歧途。 父母能讓孩子體會到關愛和親情,會有助于孩子積極、良好自我概念的形成,有助于孩子健康的成長,所以這個時期要多給孩子一些積極的引導、及時的肯定、真誠的鼓勵。如果在這個關鍵時期,父母對孩子疏于關心,或是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會犯下難以挽回的錯誤。 三是確定性別角色,形成與性別相應的性格行為。 性別角色作為長期文化歷史因素的積淀,也會隨著歷史的變遷而發(fā)生一些變化。傳統(tǒng)上,大家都認為男性應該是獨立的、自信的,要頂天立地、有所作為,在家庭中承擔起經(jīng)濟供養(yǎng)的責任;認為女性是被動的、依賴的,要溫柔賢惠、當好內(nèi)助,在家庭中承擔好教養(yǎng)子女的義務。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出現(xiàn)了新的情況,即出現(xiàn)了所謂中性化的性別角色。也就是說,一個人同時具有男性傳統(tǒng)性別角色特點和女性傳統(tǒng)性別角色特點,這樣的人既能按傳統(tǒng)男性化的方式行動,也能按傳統(tǒng)女性化的方式行動。中性化代表了性別角色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研究表明:少年隨著年齡的增長,中性化的男性增多,中性化的女性下降。中性化的和典型男性特征的初中學生,在自尊、自我概念、自我評價上都較為積極。父母在孩子性格培養(yǎng)上,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性別差異,理解性別角色的特征,讓男孩子像個男孩子,女孩子像個女孩子;另一方面,要適應社會進度的要求,多一點靈活性,少一點“男尊女卑”封建意識。這對孩子長大成人,走向社會后的獨立生活大有好處。 四是適應“性”成熟,理解正常的性生理現(xiàn)象。 少年處在青春發(fā)育期,伴隨第二性征的出現(xiàn),他們的性機能也成熟起來,性意識開始覺醒。他們開始意識到“性”的存在,對“性”產(chǎn)生關注和好奇;同時,他們的性驅(qū)動力在不斷增加,感受到了“性”的興奮和沖動。他們要良好地適應遺精或月經(jīng)的出現(xiàn),就必須掌握有關科學知識,懂得這是每個人發(fā)育中的正常生理變化,是自己長大、成熟的標志。否則,會導致心理創(chuàng)傷。為了孩子能健康地成長,家長一定要幫助他們適應這方面的一些急驟變化。 在性成熟的同時,他們還會感到,宣瀉自己性興奮和性緊張的需要越來越強烈。為此,他們必須學會與之有關的、為社會所接受的恰當?shù)男袨椤7駝t,不恰當?shù)匦箍赡軙顾麄冏呱戏缸锏缆?。父母一定要關心孩子這種生理需求,給予正確的指導。不少少年男女是通過手淫來宣泄的,雖然這不會對生理、心理造成危害,但并不是好辦法,最好讓他們通過體育運動等積極的方式來達到目的。 從少年本身來看,他們也表現(xiàn)出需要接受性教育的愿望。目前,很多學校已將性教育納入了課程,很受學生歡迎。調(diào)查表明,在學習性知識時有機會接觸有科學知識的教師,會有助于少年發(fā)展成熟的性觀念,他們還覺得在教室討論性問題,沒有與父母討論時那么窘迫。家長在做這方面工作時,要顧及到孩子的這種心理,講究時間、場合、方式、方法。 五是學習適應成人社會,為進一步走向社會做好準備。 為了成為一個正常的成人,良好地適應成人社會,少年必須學習許多各種各樣的為成人社會所接受的、為適應成人社會所必需的行為。 第一,要學習成人的行為規(guī)則,以提高適應生活環(huán)境的能力。適者生存,這是最基本、最簡單的人生哲理。隨著少年的逐漸長大,外界對他們的要求會發(fā)生變化。他們在逐漸走向獨立,走向社會,必須拋棄兒童時期舊的行為表現(xiàn)——撤嬌、任性、簡單、幼稚,說話脫口而出、不知深淺,做事缺少思考、不顧后果,等等;學習新的社會行為——尊重別人和別人的勞動,說話、做事時不能只考慮自己的需求,還必須考慮是否為環(huán)境、條件所允許,考慮周圍人的意見和感受。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較容易為新環(huán)境所接納,有機會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實踐證明:經(jīng)過復雜社會情景鍛煉的少年,獲得過較多的生活經(jīng)驗的少年,比較容易應付新的情境。所以,家長還要教會孩子經(jīng)受挫折和考驗,賦予孩子較強的生活適應力。 第二,要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學會以此約束自己的行為。人生在世,都會有自己的價值觀。一個人所持的價值觀,可能與社會的要求相同,也可能不同。作為一個成年人,會有能力保持自己的價值觀,并在按這一觀念約束生活時不感到有很大的沖突。少年則不然,由于他們還有很強的“自我中心性”而無法做到這一點。這就需要家長,一方面要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又要幫助他們克服“自我中心性”,在以自己的價值觀念約束自己行為時,并不感到與他人、與周圍環(huán)境有很大的沖突。 第三,要確定未來的理想,從實際出發(fā)初步選定未來的職業(yè)。這對一個人一生的發(fā)展很重要,因為事實上很多人的理想都是在這個時期確定的。為了做出恰當?shù)倪x擇,少年需要考慮到自己的智力能力、興趣甚至性別和社會經(jīng)濟地位。在孩子內(nèi)心做出這樣重大選擇的時刻,家長既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又不能完全不管;必須給予密切關注和適時、恰當?shù)闹笇?;萬不可認因為自己的干涉,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也不可認為孩子還小忽略了關注和指導,讓孩子因為幼稚做錯了選擇,以至將來后悔不及。 二、初中生自我意識發(fā)展的幾個特點 從初中時期開始,少年日益能夠自覺認識和評價自己的個性品質(zhì)、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或內(nèi)部世界,從而能更獨立地支配和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活動和行為。這是少年自我意識發(fā)展的新階段。其特點是: (一)他們開始對人的內(nèi)部世界、內(nèi)心品質(zhì)產(chǎn)生興趣,有了了解別人和自己個性特點、了解自身體驗和自我評價的心理要求。 一般說來,小學兒童也能夠認識自己,評價自己,但是他們所認識和評價的對象,主要是外部事物,很少指向人的內(nèi)心世界。他們看文藝讀物時,注意的只是故事情節(jié)。而到了初中階段,他們開始對人的精神世界和個性品質(zhì)發(fā)生興趣。也正是從這時起,他們開始“想到自己”,懂得了自我認識或自我反??;開始從心理角度來看待自我——把自我看作是思想和行動的操縱者;已經(jīng)認識到自己在相似情境中可能表現(xiàn)出不同的行為,只是還解釋不了這是為什么。 (二)他們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日益學會用自覺的態(tài)度來對待人與人的關系,并力求對周圍的人和自己的個性品質(zhì)做出正確的評價。 少年評價別人和自己個性品質(zhì)的能力,不是年齡一到立即就能有的,需要在正確教育影響下,經(jīng)過一定的過程才能發(fā)展起來。他們一般是首先學會評價別人的個性品質(zhì),以后才逐步學會評價自己的個性品質(zhì)。少年期以前的兒童心理發(fā)展,決定性的條件是社會和教育向兒童提出的要求;而現(xiàn)在除了社會和教育的要求以外,少年對自己本身的要求,少年認識和評價自己的個性品質(zhì),開始在他們的心理發(fā)展上起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他們認識和評價自己品質(zhì)的能力,是從評價別人開始的,是在評價別人的過程中,逐步學會以別人為“鏡子”來評價自己的。因此,他們學會正確認識和評價別人,是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的前提和基礎。在這一過程中,別人對他們所作的評價起著重要的作用。最初,他對自己的評價,在很大程度都是重復別人(同學、父母、教師等)的評價。之后,隨著生活經(jīng)驗和智力水平的發(fā)展,他們對自己品質(zhì)的評價就比較客觀了,也越來越能符合教師、父母和同學對的評價了。這時,少年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就達到了一個新水平。 少年對別人或?qū)ψ约浩焚|(zhì)的評價能力的發(fā)展,是一個緩慢的、漸進的連續(xù)增長的過程。最初,他們只是評定一個人的個別行動或活動,并不善于全面地評價一個人的個性品質(zhì)。因此,一個具有很多優(yōu)點的人,可以由于一次小的過失,失去少年的信任;相反,一個有很多缺點的人,可以由于一次小的成功,獲得少年的信任。他們對待自己也是如此,可以由于一次小的過失愧悔不迭;也可以由于一次小的成功得意忘形。少年最初評價的對象,大多限于與學習有關的各個方面,如勤奮學習、按時完成作業(yè)等,以后才逐步學會比較全面地分析一個人的全部個性品質(zhì),并分出主要的或穩(wěn)定的品質(zhì)、次要的或偶然的品質(zhì)。 (三)和青年或成年人相比較,他們評價別人和自己品質(zhì)的能力還不高,做出的評價常常既不全面也不穩(wěn)定。 他們對他人的評價或自我的評價常常是不客觀的,而且往往評價別人時比較清楚,評價自己時比較模糊。評價常常是不全面的,比如評價別人,有時只看到一點缺點,就抹煞了全部優(yōu)點;有時只看到一點優(yōu)點,就忘掉了主要缺點。評價還常常是不穩(wěn)定的,比如評價自己,有時過分夸大自己的能力,以至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有時又過分低估自己,顯得非常消沉。這些特點給對他們的教育帶來了不少困難,家長必須機智地對待他們,對他們的評價恰如其分,既要尊重他們,不能把他們當作“小孩”看待,又要耐心、委婉地向他們提出要求,給以必要的批評和監(jiān)督,從而逐步引導他們學會主動地進行自我批評和自我教育。 實踐經(jīng)驗證明:在正確的教育影響下,少年能夠真正了解自己,自覺地學習并為集體工作;在不正確的教育影響下,少年就會過高或過低地估計自己,從而引起各種不良的行為傾向,如自大或自卑,破壞集體,以“惡作劇為榮”等等。當然,在同一年齡段,少年自我評價能力的發(fā)展水平并不完全相同。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對自己提出較高要求,已養(yǎng)成自我批評習慣的只是少數(shù);自我批評精神正在發(fā)展中,但還不穩(wěn)定,對自己的缺點缺乏改正決心,有言行脫節(jié)的現(xiàn)象的要占多數(shù);自我批評精神很差的是極少數(shù)。家長能否在這方面給予孩子正確引導,對孩子個性水平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 三、初中生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的發(fā)展 初中階段是每個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的時期,是開始以道德信念和理想來指導自己行為的時期。初中生道德信念和理想是在社會生活條件下,特別是在教育條件下,在教師、少年先鋒隊以及家庭的影響下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 (一)道德信念的形成是他們道德意識發(fā)展的主要特點之一。 小學低年級兒童還沒有道德信念,他們的行為主要是受外部條件制約;中高年級的兒童,只是初步有了道德信念,他們雖然有了堅持某些道德行為的愿望,但是自覺性還很差,而且不堅定。只有進入少年時代的初中生,才能在道德行為上具有原則性和自覺性。這是個性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為了使孩子形成正確的道德信念,必須使他們掌握正確的道德知識、道德概念。因為,道德信念是以一定的道德知識和道德概念為基礎的。初中生對于道德概念的理解水平在不斷提高。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對于“對己”“對人”“對社會”三種概念已經(jīng)基本能夠正確理解,只是還不夠深刻,對于道德知識的理解多數(shù)還停留在現(xiàn)象上。到了初三上學期,他們就能初步揭示實質(zhì),上升到從基本要求上加以認識。因此,家長要配合學校教育,采取必要的措施,幫助孩子正確掌握道德概念,隨時注意糾正他們理解得不對的地方。 為了使孩子形成正確的道德信念,僅僅有道德知識、道德概念的灌輸還不夠,還必須使他們形成對現(xiàn)實生活的正確態(tài)度,并有按照這種態(tài)度去行動的愿望和決心。例如,不但要讓他能正確理解“友誼”的概念,并且要能在行動中正確地對待自己的同學,而不要一面大談真正的友誼,一面在考試的時候卻“幫助”同學抄襲。而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平時的道德實踐,學校的傳統(tǒng)、集體的輿論、教師的范例、家長的引導等,都起著重要作用。 (二)道德理想的形成是初中生道德意識發(fā)展的另一個重要特點。 初中生的道德理想和他們道德信念密切相關,都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在道德行為上的具體表現(xiàn)。小學兒童只有一些比較模糊的、對未來生活的想象,只有到了初中階段,道德理想才會真正形成和發(fā)展起來。但他們往往還不善于正確做出選擇。例如,把粗魯當作勇敢,卻不管這些品質(zhì)在什么情況下才有價值;以武俠小說中的某些人物作為理想,模仿卻常常帶有表面性,只注重行動習慣和言談方式。只有到少年后期以至青年初期,他們才能以理想人物的主要品質(zhì)作為標準,來評價別人和自己的行為。他們的理想還帶有很大的不穩(wěn)定性,很容易發(fā)生變化。例如,當他看《水滸傳》的時候,他很向往武松;而當他看完全國乒乓球比賽以后,他又想當乒乓球選手了。隨著他們漸漸長大,他們的理想才會逐漸趨于穩(wěn)定,才會變得更有內(nèi)容,更有社會意義。 由于理想在初中生的道德意識發(fā)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家長要注意幫助他們選擇正確的理想范例,正確認識理想人物主要的寶貴品質(zhì),告訴他們應當如何以理想范例為榜樣來進行自我修養(yǎng)。例如,有的孩子竟然把班里一個最不守紀律的學生當作理想人物,認為他是英雄。家長就應當明確予以否定,對孩子講明不守紀律對集體和個人的危害,幫助孩子分清是非。家長還要注意幫助孩子把遠大理想和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把對理想人物高貴品質(zhì)的學習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去。 (三)要教育他們把道德意識變成道德行為和道德習慣。 在初中時期,不但要形成少年正確的道德意識,而且要教育他們把道德意識變成道德行為和道德習慣。研究表明,道德判斷與行為之間有明顯的對應關系。道德推理水平較低的少年,其表現(xiàn)出的欺騙行為比道德推理水平較高的少年多。然而,少年道德判斷與道德行為之間的這種對應關系,還受到判斷對象的調(diào)節(jié)。少年在針對他人進行判斷時,所表現(xiàn)出的道德水平比針對自我時要高,不過這種差異會隨道德水平的提高而減少。少年言行一致性的水平隨年齡升高而提高,到初三之后,言行才能趨于一致,動機和效果也開始初步統(tǒng)一起來。 少年有時表現(xiàn)出的言行脫節(jié),是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的。比如,由于說比做容易,少年即使有時有了正確的動機,行為也往往跟不上;或者由于模仿的傾向,少年可能會做出與其具有的道德認識不同的不良行為;等等。所以,針對這些特點,家長要區(qū)別不同情況進行教育,采取不同的有效措施,加強少年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的統(tǒng)一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使他們的個性品質(zhì)得到完美發(fā)展。 (四)世界觀的萌芽應當看作少年道德意識發(fā)展上的一個新的事實。 從初中時代起,孩子不僅對人的內(nèi)心世界、人的個性品質(zhì)發(fā)生興趣,而且對世界觀問題開始有了興趣。這表現(xiàn)在他們真正關心一些有關世界形成的問題了,例如,世界是怎樣產(chǎn)生的?地球上的生命是哪里來的?人類是怎樣發(fā)生和發(fā)展的?人類社會是怎樣發(fā)展變化的? 別的星球上是否有人? 有沒有鬼神存在? 等等。但這時,他們對世界觀問題的興趣,只能說是世界觀的萌芽,還遠遠說不上對現(xiàn)實世界有了認識,觀點體系也還沒有形成,也還不能掌握一些抽象的哲學概念。 為了讓學生到青年時期,能形成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在初中的各科教學和教育工作中,安排了很多有關自然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內(nèi)容。家長要重視孩子對這些內(nèi)容的學習,一方面幫助他們掌握好有關生物和人類起源的知識、有關社會發(fā)展史的知識,另一方面揭穿那些封建迷信思想、社會政治和歷史上的反動觀點。例如,夢和預言是少年所不大理解而又關心的問題,這就要向他們說清科學預言和迷信預言的區(qū)別。 四、這個階段影響孩子成長的內(nèi)外因素 事物發(fā)展變化的原因在于事物的矛盾性,其中內(nèi)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是變化的條件。那么,在初中階段影響孩子成長的內(nèi)外因素有哪些呢? (一)從內(nèi)因來看,發(fā)展孩子的社會認知能力是關鍵。 社會認知是指個人如何看待他人(包括這些人的內(nèi)部心理狀態(tài)),以及如何看待與他人有關的自我。專家認為兒童社會認知的發(fā)展可以分為五個階段,少年在這一發(fā)展過程中處于第四階段。這時,他們已能協(xié)調(diào)自己和他人的觀點,理解社會關系的互惠性質(zhì),能夠采取中立的客觀的立場看待社會交互作用,同時考慮到自己和別人的看法。 少年社會認知的發(fā)展是以他的認知能力的發(fā)展為基礎的,與他的社會行為有明顯相關。少年的社會知識越多,他們就越能較輕松地應付社會情境,更好地評價他們的行為能給自己和別人帶來什么樣的后果,更好地運用計策來解決社會沖突。那些能有效應付社會情境挑戰(zhàn)的少年,幫助別人、參與社會、與父母和同伴友好相處的意向也就會更為強烈。 現(xiàn)在有些家長,在孩子上了初中以后,怕?lián)螌W?;虬喔刹亢螅ぷ髅τ绊憣W習,不讓孩子參加競選,有的已經(jīng)選上了還讓孩子辭掉。有的家長甚至認為孩子參加學校舉行的各種課外活動,也是白白浪費學習時間。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孩子在后擔任學?;虬喔刹康倪^程中,在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課外活動中,能學到多少課本中學不到的東西。這對他們認知能力的提高,以后他們長大后參加工作的好處,都不是三言兩句就能概括的。我的體會是:作父母的,千萬不要不懂教育卻胡亂干涉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我們應當比其他任何人都更重視孩子全面素質(zhì)的提高,更重視孩子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孩子甚至幫助孩子尋找這種學習和鍛煉機會。 (二)從外因來看,父母仍是影響少年成長的主要因素。 少年的社會化過程是受到來自父母、同伴以及學校諸多因素影響的,但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仍然是父母。這是因為少年一般仍需要與父母生活在一起,與父母接觸的時間最長,受父母言行影響的機會最多,又與父母有著骨血相聯(lián)的親密關系,所以父母對他們的影響要超過其他各個方面。父母對少年社會化的影響是通過他們對子女的教養(yǎng)方式起作用的。父母給予子女無微不至的關愛,能幫助他們發(fā)展與他人積極的恰當?shù)年P系,增強他們的自信和自尊。而經(jīng)常對孩子表示拒絕和敵意的父母,則會影響他們的智力和學習,導致他們不善于與他人相處,甚至發(fā)生心身疾病或走向犯罪。 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與少年社會化之間的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少年對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的看法。研究表明:較為積極的自我概念與少年認為其父母比較接受他們,很少使用心理控制有關。少年感到被接受、有人需要以及感到一定程度的獨立,對于其自我價值感和積極的自我概念的發(fā)展都有促進作用。父母對于少年社會化的影響,主要在價值觀念和獨立觀念方面,這當中可能蘊含著沖突。如果父母和少年之間在價值觀和理想上有相同的地方,那么這種沖突就較為平緩,雙方可以發(fā)展成一種相對和諧的父子、母子關系。否則,就可能產(chǎn)生“代溝”。教養(yǎng)方式是否正確要看教養(yǎng)效果,而效果不是父母一廂情愿的事情,要看孩子的感受。所以,在孩子上了初中以后,父子、母子之間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很重要。其實,只要當父母的有點耐心,能尊重孩子的看法和想法,孩子們的心里話是不難問出來的。只要父母對他教育、幫助時態(tài)度和方法對頭,他們也是樂于接受的。 (三)同伴關系有了質(zhì)的變化和更為重要的作用。 與小學階段相比,到了初中階段,孩子之間的同伴關系有了質(zhì)的變化,有了更為重要的作用。因為,他們需要與親密的朋友分享失望和喜悅的感受,從那兒得到對困難的理解和更多的自信,這是他們應付這一時期感情波動的客觀需要??墒牵自捳f:“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痹诔踔猩杏衅焚|(zhì)好的孩子,也已經(jīng)有了品質(zhì)不良的孩子。如果交友不當,過密的同伴關系也可能導致不利的影響。而且,一旦朋友背叛,打擊會相當大,會讓他們的內(nèi)心造成一種消極感受,導致自我價值感的下降。同伴在少年社會化過程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但是與父母的影響相比,這種影響多是表面化的,范圍要小得多,時間也短得多。它主要集中在追星和音樂、服裝等方面的趕時髦上,而父母的影響卻是在價值觀念、道德標準、行為方式上,而且起著決定的作用。并且,同伴關系的形成,一般都是由于有相似的背景和價值觀。所以,大多數(shù)情況下,同伴的價值觀與父母的是一致的。在這種情況下,同伴關系事實上是強化了父母傳授的基本價值觀。但當雙方對于價值觀念、理想道德的看法完全不同時,少年必須選擇其中的一種時,同伴關系一般都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所以,父母對孩子的同伴關系要十分關注,并要注意以正確的方法(父母自己就是孩子最好的、最可信賴的朋友),來指導孩子正確交友。 (四)學校對孩子命運的決定作用越來越大。 一方面,這是由于學校的基本職能決定的。學校的基本職能是教育,是向孩子傳授知識和技能。這些知識和技能是每個人將來成為經(jīng)濟上獨立的社會成員所必需的。學校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對孩子的學習影響極大,也就決定著他們繼續(xù)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和未來從事的職業(yè)。同時,學校又使文化信仰、價值觀念和民族傳統(tǒng)得以延續(xù)。通過學校樹立的榜樣和進行的訓練,少年了解了各種角色期望,并承擔了這些角色。 另一方面,學校又是一種社會活動場所,學生每天在校的時間又相當長,學校發(fā)生的各種事件、活動,也都會對他們產(chǎn)生影響。學校里同學間的親密接觸,為少年結(jié)交朋友、建立親密友誼,提供了機會,而同伴關系又對他們的社會化有著重要影響。學校老師在向?qū)W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會作為成人中離他們最近的榜樣,在向他們傳授自己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學校的經(jīng)歷還會影響少年對自我能力的評價,經(jīng)常成功的學生會把新奇問題看作一種挑戰(zhàn),在這種挑戰(zhàn)中他們會受到鼓勵;而經(jīng)常失敗的學生會認為自己無能,失去嘗試的動機。所以,這個階段家長要更加重視孩子學校的選擇和與學校的配合。 文章來源:科學培育孩子http://blog.sina.com.cn/kexuejiaoyuhaizi |
|
來自: 東方快樂漢 > 《家庭教育 子女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