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學習方法談 .“ 3”就是三個學習過程的排列規(guī)律 1)學校學習過程:主要完成 2)家庭學習過程 3)周末把一周學習過程完成回顧,整理,對知識查缺補漏。 現(xiàn)在我們來分析清華、北大是怎樣把你淘汰的。早晨到學校上課,老師很高興,發(fā)給學生每人10塊錢。在重點學校的一些尖子生中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老師發(fā)的10塊錢,尖子生只能得到7塊錢。其余的3塊錢,掉到地上了??墒撬麄兒芙苹?,在回家后把掉在地上的3塊錢揀了起來,在他晚上睡覺的時候,他的兜里還是10塊錢。而廣大的中下游的孩子每天至少有40%的知識掉在地上沒有揀。后果是,一天不要緊,一周不要緊,一個月還不要緊,三個月后,通知書發(fā)下來了,“×××學生,你這輩子都考不上清華、北大了”。因為基礎(chǔ)知識每天丟掉40%,堆積到三個月后,考清華、北大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4”指的是四個學習環(huán)節(jié)“學、 查、 改、 納” 我們來組裝學習這臺機器,在吉林,一個農(nóng)門家里培養(yǎng)出三個博士生。中國很多家庭都出現(xiàn)過這樣的事情。然而很多老師的孩子考不上大學。原因呢?有很多高中的孩子家長看不懂孩子的數(shù)理化了。“3461” 學習方法具有很強的控制體系,能夠讓小學文化的家長輔導高三學生,湖北省高考狀元就是用的這套學習方法。 第一個過程:在學校學習主要是“學的環(huán)節(jié)”,記筆記就是一種學習習慣,學習成績原自于學習習慣。學生主要運用四個字“聽、讀、看、記”。家長注意看住孩子的課堂筆記。家長每天上班,你怎么知道孩子在學校學習情況怎么樣呢?很簡單,回家用一分鐘時間把孩子的課堂筆記掃描一遍。就能知道他在學校學習情況。注意孩子在聽老師講課時很難45分鐘保持高度集中。他們的課堂筆記是個大漏勺,每天回家后應(yīng)該完成對課堂筆記的整理。四中網(wǎng)校的學院放學回家后,先打開自己的課堂筆記,然后打開電腦看北京四中網(wǎng)校的知識導學,有標準的課堂筆記,每天對照同步指導整理自己的課堂筆記,把掉在地上的4塊錢撿起來。每天都揀的話考北大、清華當然沒問題了。 第二個學習過程:家庭學習 主要體現(xiàn)在“查和改” 查:學生在學習完之后很難有學生知道哪個地方學好,那個地方?jīng)]學好。就要完成查的過程。怎么查呢?四招:課堂筆記、日復習、作業(yè)、考試。 還有一種簡單的方法,通過北京四中網(wǎng)校的在線測試,5分鐘就可以查處當天哪沒學好,把掉在地上的4塊錢在不過夜的情況下補上漏洞。 改:找到漏洞后,就要完成改了。作業(yè)的全對不能代表考試的全對。“作業(yè)的最高境界做錯的題,發(fā)現(xiàn)什么地方?jīng)]學好。”這是作業(yè)的最高境界。改的方法就是:錯題本。“君子報仇7天不晚。”錯題本是日本學生發(fā)明的,80年代傳到中國。從北京四中傳向全國。河南有兩個高校將“錯題本”當作教學項目在全校推廣。每個班建立一個“錯題銀行”。把做錯的題存在里面。什么時候取利息呢?在考試的時候,做錯的題不再錯,那就是“錯題銀行”的利息。 有一句教育的真理“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習題不是專家出的習題,而是自己做錯的習題” 每天不要求多,其實做題的數(shù)量很多,買很多的習題冊做題都是沒有用的。只要把做錯的題改正過來,做會就可以了。 每周末要完成整理和歸納,北京四中網(wǎng)校的“名師答疑”和“四中同步”可以幫助同學們完成學習的整理和歸納。 課堂筆記的整理 很遺憾,中學生中90%以上的學生不會做課堂筆記。有三種表現(xiàn)形式。第一類型 老師的錄音機,很多學生只記不聽,成為老師的錄音機。第二類型 老師課堂的板書,全班一樣。第三類型 課堂筆記記到了書上,也是最愚蠢的課堂筆記,還不如不記。“書要越學越薄的”打個比方,書是原材料,課堂筆記是半成品,課堂筆記要比書薄。前面提到“復習在作業(yè)前面”,我們用什么做復習呢?就是課堂筆記。試驗表明:用書做復習工具,做完單科復習要20分鐘;用課堂筆記做復習工具,每天只需8分鐘,這就是學習效率的提高。 課堂筆記技術(shù)要求:
三點一線:“三點”是指聽課要抓“重、難、疑”點 色筆區(qū)分:三種不同顏色筆區(qū)分三個點 預(yù)留空白:學生聽課時以聽為主,課堂筆記要記成大綱類型的筆記,給課后整理留空白,給初三留空白,中考秘笈“一輪復習抓筆記,二輪復習抓錯題,三輪復習抓歸納”:課后整理、字跡工整、每日檢查、建立錯題本。 如果家長把孩子的作業(yè)本當廢品給買了,那對孩子的一生都是一個遺憾。如果把三年的錯題歸納到“錯題本”上,那將是家長送給孩子一生當中最昂貴的禮物。 格式: 孩子做作業(yè)時,家長作陪讀時,要完成對錯題本的整理。 1.年月日 錯題本 錯體是個寶,天天不要少,每個周末搞,積累為大考。 二輪復習抓錯題 絕大多數(shù)初三學生二輪復習抓不起來。做完一輪復習后,他們都變成聾子和瞎子。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自己哪沒學好,復習怎么復習呢?所以錯題本相當于飛機的導航燈一樣,指明前進的方向。錯題本能夠指引自己查缺、補露 知識的歸納 單科知識體系圖語文七層樓:作文、理解和分析、閱讀、句、詞、字、音。 文科積累性很強,每周末找個本子完成音、字、詞、句的歸納。進行分類整理。看這張表,我們來分析,兩個學生語文學不好,原因會一樣嗎?不一樣,有的孩子可能3樓出問題了,有的孩子可能5樓出問題了,所以輔導班的補習往往陰差陽錯,永遠無法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自學可以哪有問題補哪。 那么,美國的孩子學習英語的時候先背單詞嗎?學習母語的時候,我們從梯圖上可以看到和學外語是不一樣的,現(xiàn)有閱讀,然后有單詞,這是母語的學習方法。母語一般現(xiàn)有閱讀,后學詞匯,自上而下。學英語是現(xiàn)有詞,語法,后有閱讀。自下而上的。 歸納本 :文科積累呈層狀,分類整理看數(shù)量,理科整理呈樹狀,正確習題練思路。 文科學得好的孩子,數(shù)量感很強,積累越多,作文越好。 中考的第三個秘笈“三輪復習抓歸納” “6”——是指高考狀元具備的六個學習習慣:1.預(yù)習的習慣、2.復習的習慣、3.作業(yè)的習慣、4.思維的習慣、5.聽課的習慣、6.作息的習慣。 講作業(yè)的習慣,有的同學考試的成績沒有作業(yè)的成績好,就說考試沒考好。其實是作業(yè)的習慣出現(xiàn)問題。下面來測試一下同學們的影視能力,看你是否有一下問題: 1)每天晚上做作業(yè)時遇到不會做的題向同學詢問。 2)每天晚上不看表,沒有時間控制。 3)每天晚上習題失控,做一道題經(jīng)?;?/span>30分鐘以上。 4)每天晚上遇到的難題,錯題處理不干凈,沒有錯題本。 5)每天晚上作業(yè)前不復習,作業(yè)時把書打開就做作業(yè)。 6)每天晚上作業(yè)時有喝水習慣 。 7)每天晚上作業(yè)時吃零食。 8)每天晚上作業(yè)時打電話。 9)每天晚上作業(yè)時上衛(wèi)生間的習慣。 孩子們的應(yīng)試能力的培養(yǎng)出現(xiàn)這么多問題。有的孩子說做作業(yè)時聽音樂是最有效率的,你千萬別相信他。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并發(fā)癥:考試時粗心丟分很多。粗心是永遠也治不好的,但是用教育方法控制粗心。 “1”一個學習計劃 考試最大的收獲不是分數(shù),分數(shù)不重要,一次期中考試考得好并不代表中考考得好??疾缓玫膶W生也不要氣餒,因為這只是說明你這三個月沒學好??荚嚨淖畲笫斋@是收獲一個學習計劃,下面看一下學習計劃的流程: 試卷改錯——般老師會帶著孩子完成卷面的改錯。 卷面統(tǒng)計——由家長完成, 知識漏洞分析—— 學習方法漏洞分析—— 漏洞對策分析—— 落實 :為什么要做卷面分析呢?家長看不懂學生的錯題不要緊,老師已經(jīng)把錯題改完了,家長貼著錯題做卷面統(tǒng)計。舉個例子,早晨孩子沒洗臉就到學校了,自己臉上有個臟東西他自己看不見,班級的同學看見了,就告訴他“你臉上有臟東西了。”他自己還不相信,怎么辦呢?拿出一面小鏡子一照,看見了。卷面統(tǒng)計就是小鏡子。下面給大家兩面小鏡子: 學習方法的得失分統(tǒng)計分析 知識結(jié)構(gòu)的得失分統(tǒng)計分析 不照不知道,一照嚇一跳,結(jié)果是,從小學一年級考試開始,孩子丟分原因是相同的,一直在采用自殺式學習,一直在相同地方摔倒。所以,可以提前兩年半就預(yù)測到孩子中考的考試丟分原因。能否把中考成績提高,就看孩子丟分的漏洞能不能縮小,能不能把學習的計劃落實下來。 總結(jié) 學習就像組裝汽車,汽車的部件有:
發(fā)動機——學習動機,農(nóng)村的孩子太想考好大學了,他們的發(fā)動機非常 方向盤——課堂筆記
剎車 變速箱——歸納本 學習成績不好,說明這幾個部件有問題了,我們能不能把車修一下再上路哇! 再重申一下中考三大秘笈:“一輪復習抓筆記,二輪復習抓錯題,三輪復習抓歸納” 家長留給孩子一生的財富是“錯題本”。 有很多家長家里不富裕,也有的家長很有錢。但是,不管哪個家長,在他的口袋里有這樣幾個東西: 時間——初一,初二這兩年,在孩子學習習慣校正的階段,兩個家長陪讀時間每周不能低于6個小時,低于6小時將來你的孩子沒有考上大學你不要怪孩子, “種豆者得豆,種瓜者得瓜。”初一和初二這兩年太關(guān)鍵了。所以,第一是有時間。 耐心—— 訓練——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馬戲團的猴子會做人的動作。按照美國專家的研究,人的行為習慣校正需要21天,而猴子需要1000次、甚至10000次,但猴子還是成功了。猴子能訓練,人不是比猴子強多了嗎!我們沒有把一樣東西給孩子,那就是耐心。 通過孩子的期末考試試卷、作業(yè)本、課堂筆記,對孩子學習習慣測評,幫助孩子制定下一階段的學習計劃,解決四個問題:如何復習、預(yù)習、歸納以及如何做課堂筆記。 世界上最大的痛苦是什么?第一種痛苦是媽媽生你的時候,但是伴隨著這種痛苦,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第二種痛苦就是一個人敢于面對自己的不良習慣,敢于向自己提出挑戰(zhàn)。 故事:雄鷹再生 鷹是壽命很長的動物,一般能夠活到70歲,但是在它40歲的時候,自身功能下降,它的爪子很長,而且開始彎曲了,不再鋒利。同時,它的羽毛開始豐厚,飛行高度、速度開始下降。它的捕食能力下降,將面臨餓死的危險。于是,它便進行了150天的訓練,它帶上足夠的食物,找一個山洞躲起來。先用石頭把自己的爪子上的指甲砸下來(同學們回家后把自己的手指甲掰下來好嗎?是不是很疼呢?)。等待爪子恢復好,用鋒利的爪子,把自己翅膀上的羽毛一根根拔下來(同學們把自己的頭發(fā)也一根一根的拔下來,疼嗎?)。然后,鷹還要等待,等待它新的羽毛生長出來以后,它的羽毛是非常輕盈的,它的飛行高度和速度都恢復了,它的爪子也鋒利了,它還可以繼續(xù)翱翔30年。
通過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改正自己學習習慣的過程是一個非常痛苦和艱難的過程。我們希望孩子在改變自己學習習慣最痛苦的時候,有家長能夠陪伴在孩子身邊。因為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孩子學習的希望。 學生為什么學習不好 學生學習不好的根本原因是浮躁。 浮躁有五種表現(xiàn): (1)上課一聽就懂,其實沒有真懂; (2)看書一看就會,其實沒有真會; (3)題目拿來就做,沒看清條件就做; (4)做完題就上交,沒檢查好就上交; (5)發(fā)現(xiàn)題目錯了,以為粗心不改正。 有上面五種浮躁習慣,學習成績一定不會理想。因為有上面的浮躁習慣,就會導致三種危害:學的時候?qū)W不會;考的時候考不出;錯的時候改不了。 具體分析如下: 1.學的時候?qū)W不會 具體有以下兩種表現(xiàn): ?。?/span>1)上課一聽就懂,其實沒有真懂 太多的同學忽視了這個問題,他們從來不考慮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老師一問“懂了么?”他們就會隨波逐流、異口同聲地喊“懂了”。所以,在對他們做咨詢的時候,我總是戲稱他們都是“撒謊長大的”。 自認為“懂了”,學習過程即告停止。 學習是從認識到自己不懂,或承認自己不懂開始的,直到學習者自己認為自己懂了為止。一旦自己認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學習的過程就戛然而止了。 沒懂自認為懂會導致學習半途而廢。 很多同學不承認有這樣的問題,他們自認為自己上課是聽懂了的。至于后來不會做了,是因為時間久了,或者又忘掉了。 為了讓同學和家長們認清出這個問題,我特意設(shè)計了一個小游戲。來我們這里咨詢的同學基本都跟我做過這個小游戲,一個很簡單的小游戲。但這個游戲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很難一次性做出來。我先做一遍,然后問學生:“會了么?”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同學毫不猶豫地說“會了”,但我讓他重復的時候,他根本做不出來。有大約百分之十強的同學會說一些“差不多、好像會了”之類的模棱兩可的話。我會給他們解釋:“差不多”意思就是“差得多”!“好像會了”意思就是“肯定不會”!這樣的判斷往往屢試不爽!讓他們試驗的時候,也往往是做不出來。 還有很少的同學,大約在百分之五左右吧,他們會承認自己不會,顯然這些同學要仔細得多,經(jīng)過兩三次的演示以后,他們才敢于自己親手試驗。但第一次也往往會以失敗告終。 也就是說,基本上所有的同學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沒有學會的時候自認為學會了而拒絕繼續(xù)深入學習的問題,存在浮躁的問題。 從不會到會的過程是個漫長的過程,如果我們拿登上十層的臺階作為學會的話,只要不達到第十層臺階,每一層臺階停下來都是失??! 所以,有一句俗話:成功的路上盡是失敗者。他們距離成功有的遠,有的近,有的甚至只差一步。但他們停下來了。學習停止了,在沒有充分學會的時候,學習停止了,這時候,遺忘的因素會很快占到上峰。這樣,當時認為學會的知識,其實根本就沒有掌握,考試的時候考不出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另外還有的同學上課時的一些不良習慣會直接影響他的聽課效果。 有一個初二的女同學名字叫做李琦,她的數(shù)學和物理都在五十幾分,不能達到及格分數(shù)。她的父母非常著急,來到我們中心咨詢。 我們的老師在給她講第一節(jié)課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看似很小,卻又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她的頭發(fā)在影響她聽課。每次她寫字的時候,一低頭,頭發(fā)就嘩啦散落在她的眼前,她就習慣性地用手一拂,有時候還很優(yōu)雅地把頭向后一甩。據(jù)上課老師統(tǒng)計,45分鐘一節(jié)課她拂頭發(fā)的次數(shù)居然超過了50次!所以,我們給她的第一個建議就是:把頭發(fā)扎起來! 經(jīng)過兩個月左右的補習,她的數(shù)學和物理成績一下子提高到了八十幾分! (2)看書一看就會,其實沒有真會 很多學生在看書的時候,往往如蜻蜓點水,輕描淡寫翻幾頁就算是看過了,無法深入看書。 對于學生來說,深入看書有兩方面: 課前看書 目的就是找問題: 接下來該學習什么了?
學習重在發(fā)現(xiàn)、探索、創(chuàng)新和應(yīng)用,預(yù)習時先要想一想,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什么知識,接下來該學習什么了?自己來個預(yù)測。 為什么要講這些內(nèi)容? 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 預(yù)習的一個重要任務(wù)是要了解新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為課上更好地學習做準備。預(yù)習時可能對重點知識認識得不清楚,抓得也可能不準,這都沒關(guān)系。對預(yù)習中感到困難的問題,要做好兩方面的準備。一是查一查,感到困難的原因是什么。是原有知識基礎(chǔ)問題,還是理解問。如果是基礎(chǔ)問題就要自覺補一下,看一看是否可以解決;如果是理解問題,可以記下來課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去解決。 課后看書 深入已經(jīng)掌握的問題,再次尋找問題; 近期所學的整個內(nèi)容體系是否明確? 本節(jié)課與已經(jīng)學過的什么知識點有聯(lián)系? 這個部分的知識學到這里,接下來應(yīng)該學習什么? 我自己能不能把要學的內(nèi)容創(chuàng)造出來? 2.考的時候考不出 指的是學習者在自認為學會的情況下,遇到自認為會做的題目,要么做不出來,要么做出來不能得滿分。 具體有以下兩種表現(xiàn): 一是自以為會了,其實沒有真會。 二是真的會了,但浮躁嚴重,得不了分。 (3)題目拿來就做,沒看清條件就做 學生很多時候看到題目,沒有仔細審題,而是急于動手,所以經(jīng)常出現(xiàn)題目看不清,條件沒有看全就開始做題。這種情況做對的可能就很小了。等到題目做錯了,才恍然大悟:有個條件沒看清楚! 做題目的時候,先寫出明確的已知,求證或求解,然后再做題目是一種比較好的解題習慣。 失敗的人都會想,我下一次一定成功,成功的人也會想,下一次一定更成功。 但下一次從什么時候開始呢? 其實下一次就是從現(xiàn)在開始。 人生就是現(xiàn)在,從前只是記憶,將來只是想象,唯有現(xiàn)在才是真實的,把現(xiàn)在抓住就抓住了人生。 一位作家曾經(jīng)說過:“如果有那么一天,時空倒轉(zhuǎn),讓我們從80歲活到一歲,那么,世界上一半人將成為哲學家,世界上一定會多出幾百個百萬富翁”。 大衛(wèi)·葛雷森說:“我相信,現(xiàn)在未能把握的生命是沒有把握的;現(xiàn)在未能享受的生命是無法享受的;而現(xiàn)在未能明智地度過的生命是難以過得明智的;因為過去的已去,而無人得知未來。” 要停在當下,不要急著往前走。 如果每一個現(xiàn)在在辛勤地工作、學習,生活狀況將是一種持續(xù)的增長狀態(tài);如果每一個現(xiàn)在都在碌碌無為、低效率的工作狀態(tài)、或者無進展、得不到進展的工作狀態(tài),實際上是白白消耗了生命。 每次老師在強調(diào)趕進度的時候,我總是反問一句:學生都沒有學會,你想趕到哪兒去? 拿到題目的時候,首先要有一個平靜的心態(tài),不要急著做題,而是要先把題目看清礎(chǔ)再做。 這個題目考什么知識點? 給出的直接條件是不是能夠解出題目? 有什么隱含條件? 還需要什么條件才能解出問題? …… ?。?/span>4)做完題就上交,沒檢查好就上交。 很多同學總是急匆匆地把題目做完就交上去了,讓他檢查,他就根本檢查不下去,有些很明顯的問題,本來應(yīng)該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但他盯著看半天都看不到問題。 清華附中有一個初三的女生名叫馬小月,在中考前一??荚囈院髞淼轿抑行淖稍?,她很自信地說,她這次的數(shù)學成績雖然只有六十幾分,但她實際上是八十幾分的水平。原因是因為有一道十五分的題目,她在稿紙上本來做對了,只是在往試卷上謄寫的時候抄錯了! 當時她的父母也深深地點頭,表示事實確實如此。 我問馬小月:“你覺得很委屈是么?” 她點點頭! 我說:“那為什么沒有檢查出來?” 她低下了頭。 我又問她:“你以前出現(xiàn)過這種情況么?” 她點頭說:“出現(xiàn)過。” “那為什么沒有徹底改掉?” 她又低下了頭。 “考不好,活該!你不是八十幾分的水平,你就是六十幾分的水平!因為你現(xiàn)在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中考的時候還會出現(xiàn)!” 這時候她的父母開始點頭了。 我繼續(xù)說:“因為你認為這種情況只是偶爾的,下回就不會出現(xiàn)了,所以,你就不會認真對待,不會下定決心,也不會每次做題時做到一次性把題目做到滿分,不會每次做完考題后認真檢查直到不出錯誤。如果不是每次這么做,到考試的時候就不能一定保證會做的題目得滿分。所以,我們認為:學習不理想最重要的原因是浮躁。” 不檢查就上交是浮躁最典型的表現(xiàn)之一。學生做完題目后,耐心已經(jīng)達到極點,最想的事情就是趕緊交上去萬事大吉。 這種浮躁心態(tài)是學習的大敵,如果不徹底解決,學習永遠不會好。 有個朋友的女兒,是20中初三的學生,名字叫顧小梅,有一次,我拿一個題目問她是不是會做,她說會做了,但讓她做的時候,她做不出來。在老師給她講了題目后,讓她把這個題目徹底搞懂,練到熟練的程度。 她的父親就問:“你們叫三倍快速學習法,怎么沒有看出快來?” 我回答: “一次性把一個題目徹底掌握,就是最快的方法。” “我看你們給孩子上課,一個小時了才講了一個題目,這怎么算是快?”父親顯然不服氣。 “一個小時可以講一個題目,也可以講十個題目,但大題會做,但小題不會,分數(shù)不夠高。” 3.改的時候改不了 具體表現(xiàn)為: (5)發(fā)現(xiàn)題目錯了,以為粗心不改正 人大附中有位初三年級的女生名叫孫一芮,她本來就是班里比較出色的學生,尤其是數(shù)理化成績,有的已經(jīng)接近滿分。但由于人大附中競爭非常激烈,她的排名只能在200名以后。因為人大附中幾乎是北京中考錄取分最高的中學,她要想穩(wěn)穩(wěn)地升入人大附中的高中部,要考到200名以內(nèi),甚至最好是考到150名以內(nèi)才比較有把握。但她和她的父母覺得靠她自己的努力沒有把握達到這個目標。 她剛來到我們中心咨詢時,說了這么一句話:“要不是犯了一些‘低級錯誤’,我的成績還要高。” 我當時就回了她一句:“你這次有多少分是因為‘低級錯誤’丟的?” 她說:“數(shù)理化三門大約就有十幾分!” “上次考試有沒有犯‘低級錯誤’?”我進一步追問。 “有!”她很誠實。 “再上一次呢?”我步步緊逼。 “有……”她開始有些不好意思了,“好象一直有……” “從小就是犯‘低級錯誤’長大的對么?呵呵!”我開了句玩笑。 “對對對!呵呵……”她倒也直率。 “只要你認為是‘低級錯誤’,你就永遠改不了,就永遠不能重視這個基本的事實:那就是,題目會做,但怎么都不能把會做的題目得滿分!” “對對對!你快跟我說一下怎么改掉這個毛病吧!” “打掉浮躁!” …… 后來在我們的指導下,她一模進入全校前200名,二模進入前150名,最后中考的時候,她的成績在全海淀區(qū)排名第83名。 有以上5種浮躁的習慣,學生的成績一定不會理想。 如何用好錯題集
常見的“錯題集”有三種類型:
如何利用錯題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