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想當然地認為:孩子不聽話了就該挨罵受打,這樣他們才會記住做錯事的教訓。但事實上孩子并不會因為這樣的“教訓”而改善他的言行,如此一來,孩子對著干,父母更加生氣,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讓父母的情緒一而再地失控。心理學家們口徑一致地認為:孩子的所有問題,其實都是父母的原因。心理學家對情緒易失控的父母們有什么好的建議呢? 站到孩子的角度多些換位思考,將自己定位為引導者而非控制者,就能真正理解和尊重孩子,并讓孩子對自己心服口服。 親子關系中,因為孩子的一些不討喜的表現(xiàn),使你感覺到了不可遏制的憤怒,那么你很可能沖動之下大聲訓斥孩子、和孩子爭吵、甚至干脆面露嫌惡不再和孩子說話…… 但其實你很清楚,與子女計較顯然不是為人父母應有的素質,而且事后一定會因為在孩子面前情緒失控、樹立了壞榜樣而愧疚后悔。不得不承認,做父母總有修為不夠的時候,解決方案即是??提升你做父母的涵養(yǎng)。 一秒鐘變暴龍 這似乎又是一個能令全天下父母感同身受的話題。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幾乎沒人沒與子女產生過不同程度的矛盾,當然,也沒人能擁有讓孩子永遠聽話服從的“幸運”。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解決問題,也素有“一千個父母,一千種方法”的結論。但就算有各種解決方案可供參考,不少人遭遇孩子不聽話、乃至出言頂撞父母時,理智還是會被憤怒占據,態(tài)度瞬間演變?yōu)楹唵未直?,事后卻又一再追悔莫及。 移居美國數年的華人郭丹青,是一位很喜歡與人分享育兒經驗的母親。不久前,她就在自己的博客上談到和孩子們相處時,第N次情緒失控的經歷。 “昨天又因為15歲的兒子不收拾房間而跟他發(fā)生了一場爭吵,這已經是數年來的第N次了。雖然我盡力克制著不發(fā)火,可最終還是以咆哮收場。而對3歲的小女兒,我也沒好到哪兒去。眼看著她在床上折騰了一個小時還不睡,我的耐性到了極限,兇得小女兒委屈地下樓去找爸爸哭訴。” “當我事后平靜下來時,窩在懷里的女兒不但一再說Sorry,還不斷親昵地說 ,Mommy,thank you for being happy(媽媽,謝謝你高興起來)。天啊,我的涵養(yǎng)竟不及我那剛剛3歲的小女兒。怎一個悔字了得!我發(fā)現(xiàn)自己作為一個母親,并不缺乏為孩子奉獻的精神,但卻不太具備跟孩子相處的涵養(yǎng)。” 大多數父母都不惜竭盡所能地為孩子全心付出,卻總在親子關系互動上猛栽跟頭。很多情況都是,前一秒還在告誡自己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跟孩子談談心講講理,下一秒就因為孩子的表現(xiàn)并不符合期望,立刻化身噴火“哥斯拉”暴跳如雷。 然而發(fā)怒在某些時候只能減輕自己的情緒負擔,卻并不能對事件本身有任何幫助,而且,還經常帶來親子關系上的傷害。正為此遭受著困擾、為難不已父母們,到底該怎么辦? 活火山“演變史” 當你事后懊惱自己變成活火山時,不妨耐著性子回想一下沖孩子發(fā)火的那些事件,你會發(fā)現(xiàn)大部分都是些并不具備破壞性的小事。令你情緒失控的最大原因,往往是你感覺到了作為父母,一個監(jiān)護人和引導者的權威,受到了威脅和挑戰(zhàn)。 假設這樣的場景,你已告誡孩子多次蠟筆是用來畫畫的,而他們卻一再放在嘴里還沖你嘻嘻笑,你顯然會感覺到這種屢次不服從帶來的不快,進而采取再無耐性可言的粗暴措施。這就很好地說明,父母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時,很少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相處的“人”來對待。而總是像將軍對士兵、老師對學生那樣,不自覺地開展著一種由上至下的帶有命令成分的教育。而孩子一旦不服從,就會感覺火大。 另外,父母們對孩子期望過高也是發(fā)火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人都希望孩子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遺憾,比如要求孩子在學校成績優(yōu)異、通過課外班學會更多才藝、考上名牌學校、急迫地希望孩子成材等,并用只有做到這些才算成功作為唯一標準,孩子的表現(xiàn)一旦不符合期望值,也會因為失望而憤怒。這其中往往也包含著對自己的遺憾未完成和教育失敗的意味,所以更容易由自責遷怒孩子。 還有一些本來脾氣就暴躁的父母,他們從小在家庭里習得的教育模式,就是父母留給自己不打罵不成器,父母間的溝通永遠在爭吵的印象。當自己有小孩后,也會依葫蘆畫瓢地重演到孩子身上。 以及正遭受著當下生活瑣事困擾的父母,他們可能因為婚姻、工作和債務上無法解決的問題而十分抑郁,或者處于更年期或正被身體病痛折磨導致情緒反復無常,遇到孩子不聽話“添亂”時,也很容易被一觸即發(fā)。 在這些導致父母們缺乏涵養(yǎng)的原因中,不論是父母沒意識到,還是已經意識到卻依然無法自控,問題都仍然存在。長此以往,將令孩子對父母產生懼怕及反感,形成缺乏自我認同的回避型人格,無法在社會活動中更好地與人交往和實現(xiàn)自我價值,或干脆做出極端憎恨父母的行為,比如不論事情大小都一味反抗、拒絕和父母溝通、發(fā)生肢體沖突甚至離家出走。 羅馬并非一天建成 不論父母們擁有何種發(fā)火的理由和原因,都不得不承認,急躁的你對你的孩子,已經失去了耐性。 這個耐性并不是指你可以舍身陪讀、投入大量時間陪孩子補習,并為他們料理好一切吃喝拉撒的家務,而是你“沒空”傾聽孩子內心的需求。當孩子的意愿一再與你相違背,你的表現(xiàn)就只能是急躁和憤怒。 “放慢腳步,父母們才會感覺更好?!秉S伶俐是成都一家英語教育機構的講師,對此,她顯得頗有心得:“我女兒今年17歲,并不是沒發(fā)生過爭執(zhí),而是我會把爭執(zhí)看待為和女兒意見相左,然后尋找能夠達成共識的方法。如果是我的錯,我會向她道歉,反之,她也會向我道歉。” “我希望她學習很多的東西,知識面更廣,所以從她3歲起就給她報過各種課外班,但不會強迫她去學到什么了不起的程度。如果她不喜歡,我會停掉這門課。學業(yè)上也一樣,能門門優(yōu)異固然很好,如果她自己有所側重,我也并不強迫。我只會告訴她,如果你這樣,將來將會遇到哪些難關,可能要承擔什么結果,讓她有心理準備,然后自己進行選擇。我并不贊同‘虎媽'、‘狼爸'們的教育,即便孩子上了名校,也不見得會是有獨立人格的小孩。另外,對待孩子不能急躁,如果發(fā)現(xiàn)他們懶惰,那很可能是家長縱容和嬌慣出來的,所以我們有什么資格對孩子發(fā)脾氣呢?教育是細水長流的事,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還要欣賞和信任他們,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從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來看,黃伶俐算得上有涵養(yǎng)的父母榜樣。不難看出,她的教育方式是站到孩子的角度多些換位思考,將自己定位為引導者而非控制者,這樣就能真正理解和尊重孩子,并讓孩子對自己的引導心服口服。 涵養(yǎng)就是以身作則 有涵養(yǎng)的父母,必定是在行為舉止上有自控能力、能夠以身作則的父母。跟孩子相處,應該做到尊重、誠信、克制和寬容。 尊重??先樹立一個平等民主的觀念??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非父母的私有物。這樣父母們才會拿出耐性同孩子講道理,也不會因為孩子與自己意見相左就感覺沮喪甚至暴怒。從孩子有能夠與你交流、有獨立的個體意識開始,就要耐心傾聽他們的想法,并告訴自己,孩子并不一定非得聽自己的,有時候也需要采納孩子的建議。 誠信??與孩子的約定、答應的承諾,都要及時兌現(xiàn),只有父母守信用,孩子才會變成一個誠信的人。如果因為別的事情耽擱甚至不得不變更,要誠懇地向孩子道歉并給予補償,否則在傷害孩子的心的同時,也會讓孩子學到出爾反爾。 克制??如果父母平和有禮地和孩子討論問題,孩子也會學會舉止優(yōu)雅的表達。拍案而起的溝通方式,只會換來孩子摔門而去的回應。當然,并不每次與孩子發(fā)生沖突時,父母都能控制好情緒。當感覺自己要爆發(fā)時,可以選擇隔離??離開現(xiàn)場,找個安靜的地方獨自呆一會兒,情緒平復后再解決問題。 寬容??更溫柔地對待孩子,給孩子留下一個在愛中成長的印象,這樣的孩子成年后才會內心富足。而孩子觸犯設立的行為邊界必須接受懲罰時,父母們的態(tài)度只能是嚴厲而非兇悍,事后也要態(tài)度溫柔地告訴孩子,懲罰是因為他們犯了錯,而非父母不愛他們,讓孩子懂得寬容和自律。 同時,要提升涵養(yǎng),父母們自身的情緒管理也很重要,畢竟誰也不想看到一味克制后的一朝爆發(fā)。積極的生活方式、充足的睡眠、均衡的膳食營養(yǎng)、適度的運動都能使人感覺精力充沛和身心愉悅。記住,要讓孩子在人生路上獲得更大的助力,父母就應該不斷學習和提升,用自己的涵養(yǎng),為孩子的進步鋪就基石。 |
|
來自: 老樟xy67896789 > 《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