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便秘方131首學(xué)習(xí)輯要

 學(xué)中醫(yī)書館 2013-10-17

1.二子飲(《壽世保元》卷七)

【藥物組成】蘇子、火麻子(去殼)各15g。

【制法】揀洗凈,研極細(xì),用水300ML再研,煮取200ml,分三次煮粥。

【用法】熱服。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老人、體弱、婦人產(chǎn)后大便閉。

2.人參散(《醫(yī)學(xué)綱目》卷二十三)

【藥物組成】人參、黃芪各3g,厚樸2.4g(炒),地黃2g,桃仁、枳殼(炒)各3g,甘草少許(炙)。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入竹瀝、姜汁和服。

【功能】益氣消滯,養(yǎng)血潤腸。

【主治】脾約。大便秘澀。

3.三仙粥(《濟(jì)眾新編》卷七)

【藥物組成】海松子(去皮)、桃仁(泡,去皮、尖)各27g,郁李仁(泡,去皮)3g。

【制法】上同搗爛,和水濾取汁,入碎粳米少許,煮粥。

【用法】空心服。

【功能】通便降濁。

【主治】老人風(fēng)秘。

4.三一承氣湯(《宣明論》卷六)

【藥物組成】大黃15g(去皮),芒硝15g,厚樸15g(去皮),枳實(shí)15g,甘草30g。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以水225ml,

加生姜3片,煎至160ml,納硝,煎二沸,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攻下火結(jié)。

【主治】傷寒、腹部脹滿,按之硬痛,小便赤澀,大便秘結(jié),發(fā)熱譫語者。

5.大黃丸(《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

【藥物組成】川大黃30g(銼,微炒),枳殼(麩炒微黃,去瓤)、梔子仁、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用法】每次5丸,以熟水送服。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小兒大便不通,心腹壅悶。

6.二仁丸(《婦人大全良方》卷八)

【藥物組成】杏仁(去皮、尖,面炒黃)、麻仁(別研)、枳殼(去瓤,麩炒赤)、訶子(慢火炒,捶,去核)各30g。

【制法】先將枳殼、訶子研為細(xì)末,同二仁杵,再用煉蜜與上藥和杵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30丸,溫開水送服。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虛人、老人腸燥便秘。

7.三仁承氣湯(《通俗傷寒論》第二

章)

【藥物組成】大麻仁9g(炒香),松子仁9g(研透),小枳實(shí)4.5g(炒香),大腹皮6g,光杏仁9g(勿研),生川軍3g(蜜炙),油木香1.5g,豬胰(略炒)3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緩下結(jié)熱。

【主治】胃燥脾約,液枯便閉。

8.三黃犀散(《馮氏錦囊·雜癥》卷三)

【藥物組成】犀角屑、大黃(酒蒸)、鉤藤、梔子仁、甘草、黃芩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用法】每次l0g,熱湯調(diào)服。

【功能】清熱通便。

【主治】熱秘。

9.大黃丸(《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五)

【藥物組成】大黃(銼,炒)、赤芍藥、當(dāng)歸(切,焙)、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透)各30g,枳實(shí)(去瓤,麩炒)、大麻仁(別研如膏)、生干地黃(焙)各22.5g。

【制法】上七味,搗羅六味為末,與麻仁膏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丸,米飲送服,不拘時(shí)候。

【功能】養(yǎng)血潤腸,行氣通便。

【主治】產(chǎn)后大便秘澀不通。

10.大下湯(《脈癥正宗》卷一)

【藥物組成】生地6g,當(dāng)歸3g,黃連2.4g,枳殼2.4g,大黃9g,芒硝3g,麻仁3g,蜂蜜200g(沖和)。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清熱瀉火,潤腸通便。

【主治】大便不通。

11.大黃丸(《小兒藥證直訣·附方》)

【制法】大黃30g(酒洗過,米下蒸熟,切片,曝于),川芎30g(銼),甘草7.5g(銼,炙),黑牽牛15g(半生熟炒)。

【制法】上為細(xì)末,稀糊為丸,如麻子大。

【用法】二歲每次10丸,乳后用溫蜜水送服。以溏痢為度。赤痢,加丸數(shù)再服,量大小虛實(shí)用之。

【功能】瀉熱通便。

【主治】大便閉,小便赤。

12.大五柔丸(《婦人大全良方》卷八)

【藥物組成】大黃(斗米下蒸,切,焙)、枳殼(去瓤,麩炒)、白芍藥、葶藶(炒香,別研)、牛脂(去筋膜,熬成油,與葶藶、杏仁杵)、肉蓯蓉(酒浸軟,溫水洗,切,焙)各30g,桃仁100個(gè),杏仁40個(gè)(前二藥并去皮、尖,麩炒黃,別研)。

【制法】上除有油藥,并為末,入牛脂、桃仁、杏仁、葶藶,杵數(shù)千下,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丸,米飲送服,一日三次,腹稍空時(shí)服。未知稍增,以知為度。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大便干燥難解。

13.大黃附子湯(《金匱要略》卷上)

【藥物組成】大黃9g,附子9g(炮),細(xì)辛3g。

【制法】以水lL,煮取400ml,若體質(zhì)強(qiáng)者,煮取450ml,去滓。

【用法】分三次溫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再進(jìn)一服。

【功能】溫中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腹痛便秘。

14.大黃丸(《普濟(jì)方》卷三十九)

【藥物組成】大黃(銼,炒)150g,大麻仁(研)60g。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0丸,食后用熟水送服。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大便不通。

15.小麻仁丸(《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藥物組成】麻仁、當(dāng)歸、桃仁、生地、枳殼各30g。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空心白酒送服。

【功能】養(yǎng)血潤燥,行氣通便。

【主治】大便秘。

16.大黃散(《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

【藥物組成】川大黃30g(銼碎,微炒),檳榔30g,木香15g,川芒硝30g,枳殼30g(麩炒微黃,去瓤),子芩15g。

【制法】上為散。每次12g,以水150ml,加生姜3片,蔥白23cm,煎至90ml,去滓。

【用法】空腹溫服;如未通,晚再服。

【功能】瀉熱通便。

【主治】大便不通。

17.大承氣湯(《傷寒論》)

【藥物組成】大黃12g(酒洗),厚樸15g(炙,去皮),枳實(shí)12g(炙),芒硝9g。

【制法】以水1L,先煮二物,取500ml,去滓;納大黃,更煮取200ml,去滓;納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

【用法】分二次溫服。得下,余勿服。

【功能】峻下熱結(jié)。

【主治】陽明腑實(shí)癥。大便不通。

18.千金潤下丸(《會(huì)約醫(yī)鏡》卷八)

【藥物組成】大麻仁(微炒)30g,郁李仁(泡,去皮)、菟絲子(酒蒸)、枳殼(麩炒)、牛膝(酒浸)、車前子、山藥各21g,肉蓯蓉(酒洗)45g,威參(蜜蒸)60g,大黃(酒蒸)30g,陳皮(去白)3g,桃仁(去皮)15g。

【制法】先將大黃、咸參杵成膏后加藥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若腸澀而肛門緊,用豬膽汁,少加皂角末為丸。

【用法】每次40丸,早、晚白湯送服。便下宜止,即服滋陰養(yǎng)胃之劑,以扶其本。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大便燥結(jié),腹脹煩悶。

19.小當(dāng)歸丸(《雞峰普濟(jì)方》卷十三)

【藥物組成】當(dāng)歸22.5g,桂15g,威靈仙茸30g。

【制法】上為細(xì)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30丸,空心用生姜湯送服,不拘時(shí)候。

【功能】潤養(yǎng)腸胃。

【主治】虛人秘澀。

20.木香湯(《普濟(jì)方》卷三八八)

【藥物組成】木香(銼)、大黃(銼,炒)、阿橘皮(去白,焙)各30g。

【制法】上為粗末。三四歲兒每次3g,用水150ml,煎至75ml,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行滯通便。

【主治】小兒大便不通。

21.五子丸(《種福堂公選良方》卷二)

【藥物組成】火麻仁、紫蘇子、松子肉、杏仁(炒,去皮、尖)、芝麻(炒)。

【制法】共研如泥,瓷器收貯。服時(shí)為丸,如彈子大。

【用法】每次l丸,蜜水化服。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老人便秘。

22.牛黃丸(《幼幼新書》卷三十引《嬰孺方》)

【藥物組成】牛黃、大黃、麝香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用法】每次2丸,以米飲送服,一日二次。以利為度。

【功能】瀉熱通便。

【主治】小兒大便不通。

23.牛黃散(《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九)

【藥物組成】牛黃(研)7.5g,大黃(銼,炒)、甜硝(研)各3g,甘草(炙,銼)、人參各6g。

【制法】上為細(xì)散。

【用法】每次1.5g,乳食后以新水調(diào)服。

【功能】瀉熱通便。

【主治】小兒大便不通,口燥頰赤。

24.升陽湯(《蘭室秘藏》卷下)

【藥物組成】青皮、槐子各0.6g,生地黃、熟地黃、黃柏各0.9g,當(dāng)歸身、甘草梢各1.2g,蒼術(shù)1.5g,升麻2.1g,黃芪3g,桃仁10個(gè)(另研)。

【制法】上?咀,如麻豆大,都作一劑。入桃仁泥,用水300ml,煎至150ml,去滓。

【用法】食前稍熱服。

【功能】清熱化濕,升陽降濁。

【主治】逆氣里急,大便不行。

25.木通湯(《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九)

【藥物組成】木通(銼)、大黃(銼,炒)、陳橘皮(去白,焙)各30g。

【制法】上為粗末。三四歲兒每次3g,用水220ml,煎至110ml,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瀉火通便。

【主治】小兒大便不通。

26.五仁丸(《普濟(jì)方》卷三十九引《澹寮方》)

【藥物組成】杏仁(酒浸,去皮、尖,麩炒令黃,取凈)30g(細(xì)研),郁李仁(湯浸,去皮、尖)30g(細(xì)研),柏子仁(揀凈)30g(細(xì)研),酸棗仁(湯浸,去皮)30g(細(xì)研),火麻子仁(曬令干,用板子盛住,又用磚一片壓定,輕輕以手磨磚,則麻殼自脫,揀未脫者再磨)30g(細(xì)研)。

【制法】上藥再合研為極細(xì)末,以水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空心用米飲吞服。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大便閉結(jié)。

27.四潤煎(《仙拈集》卷二)

【藥物組成】火麻仁150g(研,浸取汁),芝麻75g(研,水浸取汁),桃仁(去皮、尖)、荊芥穗(炒)各30g。

【制法】人鹽少許同煎。

【用法】分二次溫服。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老年大便閉塞不通。

28.牛黃散(《潔古家珍》)

【藥物組成】白牽牛(頭末)15g,大黃30g。

【制法】上為細(xì)末。

【用法】有厥冷者,每次9g,用酒調(diào)服;無厥冷而手足煩者,用蜜調(diào)服。

【功能】瀉熱通便,下氣逐痰。

【主治】熱結(jié)陽明,大便秘結(jié)。

29.引竭煎(《引經(jīng)證醫(yī)》卷四)

【藥物組成】蘇子、麻仁、胡麻、桃仁、檳榔、瓜蔞仁、枳實(shí)、白蜜、當(dāng)歸尾、沉香曲、淡吳萸。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大腸枯燥便秘者。

30.升陽益血湯(《蘭室秘藏》卷下)

【藥物組成】蝎梢0.6g,神曲末、升麻各0.9g,當(dāng)歸、厚樸各3g,桃仁10個(gè)。

【制法】上作一劑。用水300ml,煎至150ml,去滓。

【用法】空腹熱服。

【功能】升陽補(bǔ)血,潤腸通便。

【主治】小兒腸燥,腹脹,大便二日一次。

31.文武膏(《素問病機(jī)氣宜保命集》卷下)

【藥物組成】文武實(shí)15kg(即桑椹,黑熟者)。

【制法】上以布袋取汁,銀石器中熬成薄膏。

【用法】每次l匙,白開水調(diào)服,一日三次。

【功能】補(bǔ)肝益腎,養(yǎng)血消瘰。

【主治】大便秘結(jié)。

32.四物潤導(dǎo)湯(《醫(yī)學(xué)碎金錄》)

【藥物組成】生地12g,油當(dāng)歸12g,白芍6g,川芎3g,松子仁15g,柏子仁15g,肉蓯蓉12g,甘杞子9g,人乳200ml(沖)。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分二次溫服。

【功能】養(yǎng)血潤腸。

【主治】男子精血不足,婦人氣血于枯,便結(jié)不行。

33.用效潤腸丸(《方癥會(huì)要》卷一)

【藥物組成】麻仁60g,郁李仁30g,陳皮9g,當(dāng)歸梢45g,枳殼9g。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l0g,溫開水送服。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老人及虛弱人大便秘結(jié)。

34.玄劍散(《施圓端效方》引張君玉方

【藥物組成】皂角(大者,去皮子,炙黃)。

【制法】上為細(xì)末。

【用法】以蔥蘸藥塞肛內(nèi)。立通。

【功能】潤燥通便。

【主治】大便秘結(jié),服攻下藥不通者。

35.勻氣丸(《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七)

【藥物組成】麻仁(別研)60g,人參、訶黎勒皮、枳殼(去瓤,麩炒)、桂(去粗皮)各30g,木香45g,郁李仁(湯浸,去皮,別研)、白檳榔、大黃(炙微赤)各90g。

【制法】上為末,加麻仁等再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丸,加至50丸,溫熟水送服,不拘時(shí)候。

【功能】溫中益氣,潤腸通便。

【主治】大便秘澀。

36.六成湯(《溫疫論》卷一)

【藥物組成】當(dāng)歸4.5g,白芍3g,地黃15g,天門冬3g,肉蓯蓉9g,麥門冬3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滋陰養(yǎng)血,潤腸通便。

【主治】瘟疫愈后,大便數(shù)日不行。

37.生陰開結(jié)湯(《石室秘錄》卷六)

【藥物組成】熟地60g,元參30g,當(dāng)歸30g,生地15g,牛膝15g,麥冬15g,山茱萸15g,山藥9g,肉蓯蓉15g(酒洗)。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連服數(shù)劑。

【功能】滋陰潤腸。

【主治】腸結(jié)。

38.立通飲(《丹臺(tái)玉案》卷五)

【藥物組成】黃芩9g,石膏(煅)15g,黃柏、山梔仁、麥冬各3g,玄明粉、桃仁各6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不拘時(shí)候。

【功能】瀉火通便。

【主治】大便閉結(jié)不通。

39.半夏丸(《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七)

【藥物組成】半夏(湯洗七遍去滑,麩炒)30g,牽牛子120g(一半生,一半炒),青橘皮(湯浸,去白,焙)、木通(銼)各15g。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40丸,夜臥時(shí)用淡生姜湯送服。

【功能】化痰行氣,消滯通便。

【主治】大便不通。

40.半硫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藥物組成】半夏(湯浸七次,焙干,為細(xì)末)、硫磺(明凈好者,研令極細(xì),用柳木槌子殺過)各等分。

【制法】以生姜自然汁同煎,加干蒸餅?zāi)?,臼?nèi)杵,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5—20丸,空心用溫酒或生姜湯送服;婦人用醋湯送服。

【功能】溫陽開閉。

【主治】老人或虛人大便秘結(jié)。

41.地六湯(《虛損啟微》卷下)

【藥物組成】熟地18g,蓯蓉9g(漂淡),麥門冬9g,白芍3g,生地9g,柏子仁6g。

【制法】用水400ml,煎至280ml,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養(yǎng)血滋陰,潤腸通便。

【主治】大便秘結(jié)。

42.地黃粥(《膛仙活人心方》)

【藥物組成】地黃(切)54g。

【制法】候湯沸,與米同入罐中煮之,候熟,以酥54g,蜜27g,同炒香入內(nèi),再煮熟。

【用法】溫食之。

【功能】養(yǎng)血潤燥,涼血止血。

【主治】老人大便秘結(jié)。

43.當(dāng)歸立效散(《御藥院方》卷十)

【藥物組成】當(dāng)歸、大黃各30g,乳香3g。

【制法】上銼碎,分作三服。每次21g,用水300ml,煎至225ml,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瀉火通便,活血定痛。

【主治】兩目紅腫疼痛,大便不通。

44.當(dāng)歸潤燥湯(《傷寒全生集》卷三)

【藥物組成】當(dāng)歸、芍藥、川芎、桃仁、熟地、生地、麻仁。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養(yǎng)血潤燥。

【主治】大便不通。

45.芍藥湯(《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六)

【藥物組成】赤芍藥、芒硝(別研)、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各30g,大麻仁22.5g(研如膏),大黃(銼,炒),當(dāng)歸(切,炒)各60g。

【制法】將四味為粗末,入大麻仁同研令勻。每次9g,用水230ml,煎至180ml,去滓,加芒硝末1.5g。

【用法】溫服。以利為度。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產(chǎn)后大便不通,腹脹氣急。

46.加減四物湯(《醫(yī)門八法》卷三)

【藥物組成】當(dāng)歸身30g(生),熟地9g,白芍9g(生),肉蓯蓉3g(洗凈),火麻仁9g,懷牛膝9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養(yǎng)血潤腸。

【主治】年老、久病之人,大便秘結(jié)。

47.掃氣湯(《辨證錄》卷九)

【藥物組成】黃連9g,玄參90g,沙參30g,當(dāng)歸30g,麥冬30g,丹皮30g,瓜蔞6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清心瀉火,養(yǎng)陰潤燥。

【主治】大便秘結(jié),舌下無津。

48.肉蓯蓉湯(《醫(yī)學(xué)摘粹·雜證要法》)

【藥物組成】肉蓯蓉9g,麻仁9g,茯苓9g,半夏9g,甘草6g,桂枝9g。

【制法】用水300ml,煎取2l0ml,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溫脾潤腸。

【主治】糞若羊矢者。

49.朱明丸(《產(chǎn)論》卷~)

【藥物組成】蕎麥30g,大黃90g。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

【用法】每次3g,以溫開水送服。

【功能】下氣寬腸,消積通便。

【主治】妊娠大便燥結(jié)而腹?jié)M者。

50.遠(yuǎn)徹膏(《活幼心書》卷下)

【藥物組成】穿山甲(尾足上者佳,燒透)6g,五靈脂(凈者)6g。

【制法】上為細(xì)末,次以巴豆6g,去殼研碎,和前藥末,仍用大蒜12g,去上粗皮三五層,干砂缽內(nèi)爛杵如泥。

【用法】作1餅,納臍中,以絹帕系之。外以掌心火上烘熱,熨至八九次,聞腹中微響即通。

【主治】大小便秘澀,投諸藥無效者。

51.蘆薈散(《圣濟(jì)總錄》卷十六)

【藥物組成】蘆薈、防風(fēng)各15g,白附子(炮)、白術(shù)、天麻、白芷各30g,丹砂(研)、龍腦(研)各3.7g。

【制法】上為細(xì)散。

【用法】每次1.5g,食后用蔥白、薄荷茶調(diào)服。

【功能】祛風(fēng)瀉火,潤腸通便。

【主治】大便秘結(jié)。

52.蓯蓉杏仁湯(《四圣心源》)

【藥物組成】甘草6g,杏仁6g,肉蓯蓉9g。

【制法】用水300ml,煎至150ml,去滓,兌人白蜜30g。

【用法】溫服。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大便艱難。

53.蓯蓉丸(《醫(yī)略六書》卷二十五)

【藥物組成】肉蓯蓉240g,真沉香45g。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9g,溫米飲送服。

【功能】溫腎降逆,潤腸通便。

【主治】大便秘結(jié)不通,脈澀。

54.導(dǎo)氣丸(《壽世保元》卷五)

【藥物組成】木香、檳榔、火麻仁、枳殼。

【制法】上將枳殼每個(gè)切作四片,用不蛀皂角l0cm、生姜5片、巴豆3枚(略捶碎,不去殼油),用水150ml,將枳殼同煎熟,濾去三味不用,只將枳殼銼細(xì),焙干為末,入前三味末,煉蜜為丸。

【用法】以蜜湯送服,不拘時(shí)候。

【功能】導(dǎo)氣通便。

【主治】大便秘結(jié)。

55.攻積丸(《理瀹駢文》)

【藥物組成】川烏、吳萸、官桂、干姜各30g,黃連、橘紅、檳榔、茯苓、枳實(shí)、菖蒲、桔梗、延胡索、半夏各24g,巴豆仁、皂角各15g。

【制法】熬制成膏。

【用法】外敷。

【功能】溫中散寒,消積通便。

【主治】積聚及老人便秘。

56.更衣丸(《先醒齋醫(yī)學(xué)廣筆記》卷一)

【藥物組成】朱砂(研如飛面)15g,真蘆薈(研細(xì))2lg。

【制法】上藥滴好酒少許和丸,須天晴時(shí)修合為妙。

【用法】每次3.6g,用好酒吞服。朝服暮通,暮服朝通。

【功能】清心涼肝,潤腸通便。

【主治】大便不通,心煩易怒。

57.蓯蓉粥(《史載之方》卷上)

【藥物組成】肉蓯蓉7.5g,米60g。

【制法】先將蓯蓉洗凈,切令極細(xì),用水600ml同米煮作稀粥,既熟入少許蔥、鹽、醬調(diào)和。

【用法】空腹食之。

【功能】益腎潤腸。

【主治】大便秘澀。

58.蓯蓉瑣陽粥(《赤水玄珠》卷十五)

【藥物組成】肉蓯蓉、瑣陽。

【制法】同粳米煮成粥。

【用法】溫食。

【功能】養(yǎng)血潤腸。

【主治】老人大便燥結(jié)。

59.更衣大黃丸(《幼幼新書》卷三十)

【藥物組成】大黃-45g,葶藶30g(炒),牛黃22.5g,人參、厚樸(炙)、芫花(炒)各15g,桂心、黃芩各7.5g。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用法】每次3丸,米飲送服。

【功能】瀉火通便。

【主治】小兒大便不通。

60.阿膠枳殼丸(《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七)

【藥物組成】阿膠、枳殼(麩炒,去瓤)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別研滑石為衣。

【用法】每次20丸,溫水送服,半日來未通再服。

【功能】養(yǎng)血潤腸,行氣通便。

【主治】產(chǎn)后大便秘澀。

61.陳黃湯(《赤水玄珠》卷十五)

【藥物組成】黃芪、陳皮各15g。

【制法】上為末。每次9g,用火麻仁27g(研爛),以水投,取汁200ml,濾去滓,于銀石器中煎,候有乳花起,即加白蜜20g,再調(diào)藥末。

【用法】空心服。

【功能】補(bǔ)氣行氣,潤腸通便。

【主治】老人大便秘結(jié)。

62.瀉胃湯(《醫(yī)學(xué)人門》卷七)

【藥物組成】大黃7.5g,葛根3g,桔梗、枳殼、前胡、杏仁各1.5g。

【制法】加生姜3片,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瀉胃通腸。

【主治】便秘?zé)┛?,睡流口涎?/p>

63.皂角丸(《醫(yī)方類聚》卷一三五)

【藥物組成】皂角(炙,去子)、枳殼(去瓤,麩炒)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70丸,空心、食前用米飲送服。

【功能】疏風(fēng)導(dǎo)滯,行氣通便。

【主治】大腸有風(fēng),大便燥結(jié)。

64.郁李仁飲(《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五)

【藥物組成】郁李仁(去雙仁、皮、尖,研如膏)、樸硝(研)各30g,當(dāng)歸(切,焙)、生干地黃(焙)各60g。

【制法】將當(dāng)歸、地黃研為粗末,與別研者二味和勻。每次9g,用水150ml,煎至105ml,去滓。

【用法】溫服。未通更服。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產(chǎn)后大便秘澀。

65.枳殼散(《仁齋直指》卷九)

【藥物組成】枳殼150g(制),甘草(炙)45g,杏仁(去皮,炒)、阿膠(炒酥)、生地黃各30g。

【制法】上為散。每次9g,加生姜5片、蜜3匙,烏梅1個(gè),水煎,去滓。

【用法】空腹服。

【功能】滋陰補(bǔ)血,理氣潤腸。

【主治】虛勞,大便秘澀。

66.枳樸大黃湯(《癥因脈治》卷三)

【藥物組成】陳枳實(shí)、厚樸、廣皮、甘草、大黃。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導(dǎo)滯通便。

【主治】食積腹脹便秘。

67.陳橘丸(《養(yǎng)老奉親》)

【藥物組成】陳橘皮(去瓤)30g,檳榔(細(xì)銼)15g,木香7.5g,羌活15g,防風(fēng)15g,青皮15g,枳殼(麩炒)15g,不蛀皂角2挺(去黑皮,酥炙黃),郁李仁30g(去皮、尖,炒黃),牽牛(微炒,杵細(xì),羅取末)60g。

【制法】上為末,入郁李仁、牽牛同研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丸,食前用生姜湯送服。未利,漸加至30丸,以利為度。

【功能】祛風(fēng)行氣,潤腸通便。

【主治】老人氣秘。

68.厚樸湯(《素問病機(jī)氣宜保命集》卷中)

【藥物組成】厚樸(姜制)、白術(shù)各150g,半夏60g,枳實(shí)30g(炒),陳皮(去白)60g,甘草60g(炙)。

【制法】上為粗末。每次9一15g,用水250ml,加生姜5片、大棗3個(gè),煎至150ml,去滓。

【用法】空心溫服。

【功能】健脾和胃,行氣通便。

【主治】大便秘結(jié),不能飲食。

69.枳殼丸(《濟(jì)生方》卷四)

【藥物組成】皂角(去黑皮,微炒)、枳殼(麩炒)、川大黃各60g(銼,微炒),羌活、木香(不見火)、橘紅、桑白皮(蜜水炙)、香白芷各60g。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70丸,空心米飲或姜湯送服。

【功能】疏風(fēng)瀉火,寬腸通便。

【主治】大便秘實(shí)。

70.南木香丸(《袖珍方》卷一引《太平圣惠方》)

【藥物組成】南木香(不見火)、檳榔、麻仁、枳殼各等分。

【制法】先將枳殼去瓤,每個(gè)切作4片,用不蛀皂角10cm,生姜5片,巴豆3粒(略捶碎,不去殼),用水150ml,將枳殼同煮和滾,濾去生姜,巴豆,皂角不用,只將枳殼銼細(xì),焙干為末,入前木香、檳榔、麻仁,同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5~20丸,蜜湯送服,不拘時(shí)候。

【功能】行氣消積,潤腸通便。

【主治】大便秘結(jié)。

71.阿膠麻仁湯(《四圣心源》卷六)

【藥物組成】生地9g,當(dāng)歸9g,阿膠9g(研),麻仁9g(研)。

【制法】用水400ml,煎至200ml,去滓,入阿膠溶化。

【用法】溫服。

【功能】滋養(yǎng)陰血,潤腸通便。

【主治】大便堅(jiān)硬。

【辯證加減】結(jié)甚,加半蜜。l00g;胃熱,加芒硝、大黃;精液枯槁,加天冬、龜版。

72.辛潤湯(《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藥物組成】熟地、生地各12g,升麻、紅花各6g,炙甘草3g,檳榔、歸身、桃仁各10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分二次溫服。

【功能】養(yǎng)血祛風(fēng),潤腸通便。

【主治】大腸風(fēng)秘燥結(jié)。

73.濟(jì)川煎(《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藥物組成】當(dāng)歸9~15g,牛膝6g,肉蓯蓉(酒洗去咸)6~9g,澤瀉4.5g,升麻1.5—3g,枳殼3g。

【制法】用水300ml,煎取210~240ml,去滓。

【用法】空腹時(shí)服。

【功能】補(bǔ)腎,潤腸通便。

【主治】大便不通。

74.養(yǎng)老膏(《集驗(yàn)良方》卷二)

【藥物組成】建蓮肉(去心,研末)、芡實(shí)肉(去殼,研末)、薏米粉(蒸熟,研末)、甜梨、大山楂、甜藕各等分(各熬膏)。

【制法】先將梨、藕、山楂蒸熟,用麻布濾去滓,熬成膏,調(diào)蓮肉三味細(xì)末為膏,酌量加白砂糖拌勻,收貯。

【用法】每次1匙,開水沖服。

【功能】滋陰健脾。

【主治】老年人口燥便秘,食欲不振。

75.茯苓厚樸湯(《醫(yī)鈔類編》卷六)

【藥物組成】茯苓9g,厚樸4.5g,白術(shù)6g,半夏、枳殼、陳皮、甘草各3g。

【制法】用水200ml,加生姜3片、大棗3個(gè),煎至160ml,去滓。

【用法】食遠(yuǎn)服。

【功能】健脾化飲,行氣通便。

【主治】大便氣閉不通。

76.威靈仙丸(《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

【藥物組成】威靈仙60g,川大黃60g(銼碎,微炒),獨(dú)活30g,芎?30g,檳榔30g,牽牛子30g。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5丸,食前用溫水送服。

【功能】祛風(fēng)活血,瀉火通便。

【主治】大便結(jié)澀不通。

77.前胡散(《玉機(jī)微義》卷九)

【藥物組成】大黃15g,桔梗、枳殼、前胡、杏仁各3g,葛根6g。

【制法】上為末。每次6g,加生姜,水煎去滓,溫服。

【功能】清熱通便。

【主治】唇口干裂,大便秘結(jié)。

78.濟(jì)心丹(《辨證錄》卷四)

【藥物組成】熟地60g,麥冬、玄參、生棗仁各15g,丹皮、地骨皮、柏子仁、菟絲子、巴戟天各9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滋腎潤燥,養(yǎng)心安神。

【主治】老人大便不通。

79.潤腸丸(《濟(jì)生方》卷四)

【藥物組成】肉蓯蓉(酒浸,焙)60g,沉香(別研)30g。

【制法】上為細(xì)末,用麻子仁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70丸,空心用米飲送服。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大便秘結(jié)。

80.潤腸丸(《類編朱氏集驗(yàn)醫(yī)方》卷六)

【藥物組成】肥皂角15片(5片醋炙焦,去皮及子;5片生用,去皮子,共為末;5片用水,揉取濃汁,濾過,慢火炒,銀石器中熬成膏子,人后藥),南木香0.5g,青橘皮0.5g(去瓤),檳榔0.5g(生用),陳橘皮0.5g(去白)。

【制法】上為末,和前皂角末令勻,卻以皂角膏搜和成劑,看得所后,如硬,人少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丸,空心用溫熟水送服。

【功能】潤腸導(dǎo)滯。

【主治】便秘不通。

81.潤腸丸(《脾胃論》卷下)

【藥物組成】大黃(去皮)、當(dāng)歸梢、羌活各15g,桃仁(湯浸,去皮、尖)30g,麻子仁(去皮,取仁)37.5g。

【制法】上除麻仁另研如泥外,余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空心用白湯送服。

【功能】疏風(fēng)活血,潤腸通便。

【主治】腸道干燥,大便秘澀。

82.潤腸丸(《丹溪心法》卷五)

【藥物組成】麻子仁、當(dāng)歸、桃仁、生地黃、枳殼各30g。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一50丸,溫開水送服。

【功能】潤燥通便。

【主治】大便不通。

83.蓮蔥飲(《濟(jì)眾新編》卷七)

【藥物組成】大蔥白(連根)3莖,蓮根15g。

【制法】用水150Ml,煎至蔥爛熟,去蔥蓮,人阿膠珠6g,攪令溶化。

【用法】空心服。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老人,虛人大便秘結(jié)。

【禁忌】忌和蜜服。

84.消毒麻仁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六十九)

【藥物組成】芝麻(研取汁)、杏仁60g(去皮、尖,研如泥),大黃150g,山梔300g。

【制法】上為末,煉蜜人麻汁和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食前用白湯送服。

【功能】瀉火消毒,潤腸通便。

【主治】胃實(shí)便秘。

85.活血潤燥丸(《蘭室秘藏》卷下)

【藥物組成】當(dāng)歸梢3g,防風(fēng)6g,大黃(濕紙裹煨)、羌活各30g,皂角仁(燒存性,去皮)45g(其性得濕則滑,濕滑則燥結(jié)自除),桃仁(研如泥)60g,麻仁(研如泥)75g。

【制法】上除麻仁、桃仁另研如泥外,為極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白湯送服。服二三劑后,須以蘇、麻子粥,每日早、晚食用。

【功能】活血疏風(fēng),潤燥通便。

【主治】風(fēng)秘、血秘,大便經(jīng)常燥結(jié)。

86.神圣自利膏(《普濟(jì)方》卷一四三)

【藥物組成】黃連60g(研末),巴豆15g(帶殼,與黃連和勻)。

【制法】上為細(xì)末。

【用法】上分作三次用,蔥白自然涎汁調(diào)成膏,敷貼臍上,l.65cm厚。不時(shí)大便自利,如不通,再上,行即止。

【功能】清熱通便。

【主治】傷寒及諸癥大便閉,結(jié)連不通。

87.潤腸湯(《幼幼集成》卷六)

【藥物組成】當(dāng)歸尾、懷生地、火麻仁、光桃仁、萊菔子。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熱服。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小兒病后大便秘澀枯結(jié)。

88.養(yǎng)正通幽湯(《產(chǎn)后編》卷上)

【藥物組成】川芎7.5g,當(dāng)歸18g,炙草1.5g,桃仁15粒,麻仁6g(炒),肉蓯蓉(酒洗,去甲)3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養(yǎng)血潤腸。

【主治】產(chǎn)后大便秘結(jié)。

89.潤腸丸(《校注婦人良方》卷八)

【藥物組成】麻子仁、桃仁(去皮、尖,另研)各30g,羌活、當(dāng)歸尾、大黃(煨)、皂角仁、秦艽各15g。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空心用白湯送服。

【功能】祛風(fēng)活血,瀉火通便。

【主治】婦人大便不通者。

90.潤腸湯(《蘭室秘藏》卷下)

【藥物組成】生地黃、生甘草、煨大黃、熟地黃、當(dāng)歸梢、升麻、桃仁、麻仁各3g,紅花0.9g。

【制法】上?咀。用水300ml,煎至150ml,去滓。

【用法】食遠(yuǎn)溫服。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大便不通。

91.潤腸湯(《楊氏家藏方》卷四)

【藥物組成】麻子仁4.5g(細(xì)研,用水浸,濾去皮,取濃汁),脂麻30g(微炒,研,用水浸,取濃汁),桃仁(湯浸,去皮尖,麩炒黃,熟研如泥)30g,荊芥穗(搗末)30g。

【制法】上煎數(shù)沸,人鹽少許,如煎茶,不得煎過,去滓。

【用法】食前恣意飲之。以利為度。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大便秘澀,連日不通。

92.潤燥湯(《會(huì)約醫(yī)鏡》卷四)

【藥物組成】當(dāng)歸6—9g,熟地9—15g,生地6g,威參24g,肉蓯蓉9g,枸杞4.5g,牛膝4.5g,小茴(鹽炒)0.9g,麥冬3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空心服。

【功能】養(yǎng)血潤燥。

【主治】傷寒血虛而燥,二便艱澀。

93.潤腸散(《醫(yī)學(xué)綱目》卷二十三)

【藥物組成】鎖陽、蓯蓉各6g,桃仁3g。

【制法】煮粥;入竹瀝20ml。

【用法】熱服。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脾約。大便秘澀。

94.潤腸湯(《萬病回春》卷四)

【藥物組成】當(dāng)歸、熟地、生地、麻仁(去殼)、桃仁(去皮)、杏仁(去皮)、枳殼、厚樸、黃芩、大黃各等分,甘草減半。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空心熱服。大便通即止藥,。不能多服。

【功能】養(yǎng)血潤腸,瀉火通便。

【主治】大便閉結(jié)不通。

95.潤便湯(《臨證醫(yī)案醫(yī)方》)

【藥物組成】瓜蔞30g,玄明粉9g(沖服),晚蠶沙9g,皂角子9g,火麻仁15g,麥冬9g,炒枳實(shí)9g,厚樸9g,萊菔子9g(炒),油當(dāng)歸身15g,油白芍9g,柏子仁9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養(yǎng)血滋陰,潤腸通便。

【主治】大便燥結(jié),便下不暢。

96.潤燥湯(《蘭室秘藏》卷下)

【藥物組成】升麻、生地黃各6g,熟地黃、當(dāng)歸稍、生甘草、大黃(煨)、桃仁泥、麻仁各3g,紅花1.5g。

【制法】上除桃仁、麻仁另研如泥外,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用水300ml,入桃仁、麻仁泥,煎至150ml,去滓。

【用法】空心稍熱服。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大便燥結(jié)。

97.潤燥至神湯(《石室秘錄》卷三)

【藥物組成】熟地、元參各27g,火麻子3g,升麻6g,牛乳300ml。

【制法】用水400ml,煎至240ml,去滓,將牛乳沖入。

【用法】溫服。

【功能】滋陰潤燥。

【主治】肺燥大便閉結(jié)。

98.潤燥丸(《醫(yī)學(xué)集成》卷三)

【藥物組成】生地、熟地、當(dāng)歸、阿膠各30g,麻仁、杏仁各15g,枳殼9g。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9g,溫開水送服。

【功能】養(yǎng)血潤燥。

【主治】老人便結(jié)。

99.寬快湯(《仁齋直指》卷十五)

【藥物組成】香附(杵凈)60g,烏藥(去心)、枳殼(制)各45g,縮砂仁23g,蘇子(炒)15g,青木香9g,炙甘草23g。

【制法】上為末。

【用法】每次6g,陳皮煎湯調(diào)服。

【功能】降氣寬腸。

【主治】大便澀滯。

100.調(diào)氣飲(《丹臺(tái)玉案》卷五)

【藥物組成】廣木香、檳榔、枳實(shí)、蘇梗、青皮、陳皮各6g,玄明粉12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加蜜30g,溫服。

【功能】理氣開結(jié),潤下通便。

【主治】大便不通,肚腹急脹。

101.通圣餅(《痘疹傳心錄》卷十八)

【藥物組成】黃連末3g,巴豆5粒,獨(dú)頭蒜1顆,鹽1.5g,皂角末3g。

【制法】上研爛,捻作5cm闊餅子。

【用法】貼臍上。

【功能】通便利水。

【主治】大小便不通。

102.通幽湯(《古今醫(yī)鑒》卷八)

【藥物組成】當(dāng)歸3g,生地黃、熟地黃、甘草(炙)各1.5g,升麻、桃仁各3g,紅花1g,大黃(煨)、火麻仁各9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調(diào)檳榔末1.5g,食前稍熱服。

【功能】辛潤幽門。

【主治】大便燥閉,氣不得下。

103.益陰通閉丸(《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八)

【藥物組成】阿膠250g,粉炒枳殼45g。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用法】每次9g,米飲送服。

【功能】滋陰補(bǔ)血,理氣通便。

【主治】孕婦大便不通。

104.調(diào)氣滋補(bǔ)溫腸丸(《赤水玄珠》卷十五)

【藥物組成】沉香30g(另為末),肉蓯蓉60g。

【制法】上為末。用麻子仁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70丸,空心用米飲送服。

【功能】調(diào)氣潤腸。

【主治】發(fā)汗、大便秘結(jié)。

105.陷胸湯(《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一)

【藥物組成】大黃、栝樓實(shí)、黃連各6g,甘遂3g。

【制法】用水1L,煮取300ml,去滓。

【用法】分三次溫服。

【功能】清熱化痰,攻積通便。

【主治】飲食不消,大便不通。

106.通暢飲(《丹臺(tái)玉案》卷五)

【藥物組成】麻仁(研為泥)、桃仁(去皮、尖)、杏仁(去皮、尖)、當(dāng)歸、滑石各4.5g,瓜蔞仁(去殼)、郁李仁(去殼)、玄明粉、陳皮、枳殼各3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臨服入蜜30g,熱服。

【功能】養(yǎng)血潤燥,行氣通便。

【主治】大便秘結(jié)。

107.益血潤腸丸(《證治準(zhǔn)繩·類方》卷六)

【藥物組成】熟地黃180g,杏仁(炒,去皮、尖)、麻仁各90g(以上三味俱杵膏),枳殼(麩炒)、橘紅各75g,阿膠(炒)、肉蓯蓉各45g,蘇子、荊芥各30g,當(dāng)歸90g。

【制法】上為末,以前三味膏同杵千余下,仍加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60丸,空心用白湯送服。

【功能】補(bǔ)血潤腸。

【主治】老人大便秘澀。

108.通神散(《仁術(shù)便覽》卷三)

【藥物組成】大黃、芒硝、桃仁、郁李仁(湯泡,去皮,微炒)各30g,木通(不見火)1.5g,當(dāng)歸、川芎、生地黃、芍藥各6g。

【制法】上為末。

【用法】每次6g,米湯調(diào)下。

【功能】瀉熱通便,養(yǎng)血和營。

【主治】婦人大便不通。

109.豬脂丸(《雜病源流犀燭》卷四)

【藥物組成】杏仁、松仁、白蜜、橘餅各120g。

【制法】用豬油(熬凈)200ml同搗為丸。

【用法】頻頻服食。

【功能】潤燥通幽。

【主治】反胃,久閉不通。

110.麻仁丸(《楊氏家藏方》卷四)

【藥物組成】麻仁30g(別研),杏仁(去皮、尖,麩炒)7.5g,枳實(shí)(去瓤,麩炒)15g,白芍藥15g,黑牽牛52.5g(微炒)。

【制法】上為細(xì)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食前用溫熟水送服。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便秘。

111.清燥潤腸湯(《醫(yī)醇剩義》卷二)

【藥物組成】生地9g,熟地9g,當(dāng)歸6g,麻仁9g,蔞仁12g,郁李仁6g,石斛9g,枳殼3g(蜜水炒),青皮4.5g(蜜水炒),金橘餅1枚。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清燥潤腸,行氣通便。

【主治】大便秘結(jié)。

112.搜風(fēng)丸(《圣濟(jì)總錄》卷十七)

【藥物組成】牽牛子250g(半生半炒),枳殼(去瓤,麩炒)、青橘皮(湯浸,去白,焙)、肉桂、芎?、郁李仁、白芷、羌活、防風(fēng)各60g,大黃(銼,炒)、麻仁各180g。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0丸;大便秘滯,每次30丸,茶清或荊芥湯送下。

【功能】疏風(fēng)理氣,潤腸通便。

【主治】大便秘澀。

113.通中丸(《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

【藥物組成】川大黃30g(銼,微炒),巴豆霜15g,皂莢30g(不蛀者,去皮、子,燒令焦黑)。

【制法】大黃、皂莢為末,入巴豆霜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用法】四五歲兒,每次3丸,溫水送服。

【功能】瀉積通便。

【主治】小兒大便不通,心腹疼悶。

114.黃連丸(《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九)

【藥物組成】黃連、大黃(銼,炒)各3g,巴豆3粒(去心膜、皮,出油,研)。

【制法】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用法】每次3~5丸,臨睡前用柳枝湯送服。

【功能】清熱通便。

【主治】小兒大便秘澀。

115.黃芪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續(xù)添諸局經(jīng)驗(yàn)秘方)

【藥物組成】綿黃芪、陳皮(去白)各15g。

【制法】上為細(xì)末。每次9g。用火麻仁6g研爛,加水?dāng)噭?,取漿150ml,濾去滓,于銀石器內(nèi)煎,候有乳起,即人白蜜20ml,再煎令沸,調(diào)藥末。

【用法】空腹時(shí)服。

【功能】補(bǔ)氣潤腸。

【主治】老人大便秘澀。

116.脾約丸(《類證活人書》卷十八)

【藥物組成】大黃60g(酒浸,焙干),厚樸(刮去皮,用姜汁炙)、枳殼(麩炒,去瓤)、白芍藥各15g,麻子仁45g(微炒),杏仁(去皮、尖,炙,炒)22.5g。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丸,溫水送服,不拘時(shí)候。未知,加5—10丸。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老人津液少,大便燥結(jié)。

117.滋腸五仁丸(《楊氏家藏方》卷四)

【藥物組成】桃仁、杏仁各30g(麩炒,去皮、尖),柏子仁15g,松子仁3.5g,郁李仁3g(麩炒),陳橘皮120g(別為末)。

【制法】將五仁別研為膏,合橘皮末同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50丸,食前用米飲送服。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老人及氣血不足之人,大腸閉滯,傳導(dǎo)艱難。

118.益血丹(《醫(yī)壘元戎》)

【藥物組成】當(dāng)歸(酒浸,焙)、熟地黃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用法】每次l丸,細(xì)嚼,酒送服。

【功能】養(yǎng)血潤燥。

【主治】亡血,大便燥結(jié)。

119.疏氣黃芪丸(《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七)

【藥物組成】黃芪(銼)、枳殼(去瓤,麩炒)各30g,威靈仙60g。

【制法】上為末,用面糊為丸,如小豆大。

【用法】每次30丸,溫水送服,不拘時(shí)候。未通稍加之。

【功能】補(bǔ)氣通便。

【主治】妊娠大便不通。

120.麻仁丸(《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七)

【藥物組成】大麻仁(別研膏)、大黃(銼,炒)各90g,厚樸(生姜汁炙)60g,枳殼(去瓤,麩炒)45g。

【制法】上藥后三味為末,與麻仁同研,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丸,空心用溫水送服。以利為度。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大便秘難。

121.滋陰潤腸丸(《攝生秘剖》卷二)

【藥物組成】熟地黃、當(dāng)歸、熟大黃、生甘草、麻仁、生地黃、桃仁(去皮、尖)、紅花、升麻。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9g,白湯送服。

【功能】滋陰補(bǔ)血,潤腸通便。

【主治】大腸秘結(jié),久不大便。

122.蜜脂膏(《醫(yī)學(xué)集成》卷三)

【藥物組成】當(dāng)歸30g,杏仁15g。

【制法】濃煎,去滓。

【用法】沖入蜂蜜、豬油、香油服。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大便燥結(jié)。

123.鶴頂?shù)?《誠書》卷十)

【藥物組成】半夏(制七次)、杏仁(制七次)、巴豆(制)各21粒。

【制法】上為末,加干胭脂1.5g,烏梅水浸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g,用姜湯送服。

【功能】消積通便。

【主治】腹脹便閉。

124.橘皮杏仁丸(《雞峰普濟(jì)方》卷十三)

【藥物組成】橘皮120g,杏仁37.5g。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用法】每次50~70丸,白湯送服,不拘時(shí)候。

【功能】行氣潤腸。

【主治】大便秘結(jié)。

125.濡腸湯(《辨證錄》卷九)

【藥物組成】熟地、當(dāng)歸各30g,升麻1.5g,牛膝9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滋腎潤腸。

【主治】腸燥便秘。

126.麻子仁丸(《傷寒論》)

【藥物組成】麻子仁500g,芍藥250g,枳實(shí)250g(炙),大黃500g(去皮),厚樸250g(炙,去皮),杏仁250g(去皮、尖,熬,別作脂)。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0丸,一日三次,以飲送服,逐漸加量,以知為度。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大便于結(jié),小便頻數(shù)。

【禁忌】孕婦及便秘純由血少津虧所致者禁用。忌食辛辣、油膩等物。

127.霹靂煎(《楊氏家藏方》卷四)

【藥物組成】沙蜜。

【制法】上將沙蜜煎煉,熬成膏如餳相似,蛤粉涂手指搓成梃子。

【用法】紝于谷道中。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氣虛人大便秘塞不通。

128.澤府湯(《產(chǎn)孕集》卷下)

【藥物組成】阿膠、當(dāng)歸各9g,桃仁、麻仁各6g,黨參9g,紅花3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養(yǎng)血潤腸。

【主治】便秘不通。

129.濡腸丸(《普濟(jì)方》卷一四三)

【藥物組成】威靈仙、黑牽牛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丸,用白飲送服。

【功能】下積通便。

【主治】大便不通。

130.濡腸飲(《醫(yī)學(xué)集成》卷三)

【藥物組成】生地、熟地各30g,油當(dāng)歸、蓯蓉各15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老人便結(jié)。

131.滋血潤腸湯(《證治準(zhǔn)繩·類方》卷三引《醫(yī)學(xué)統(tǒng)旨》)

【藥物組成】當(dāng)歸(酒洗)9g,芍藥(煨)、生地黃各4.5g,紅花(酒洗)、桃仁(去皮、尖,炒)、大黃(酒煨)、枳殼(麩炒)各3g。

【制法】上為末,以水300ml,煎至210ml。

【用法】入韭菜汁75ml,食前服。

【功能】補(bǔ)血化淤,潤腸通便。

【主治】飲食不下,大便燥結(jié)。

    本站是提供個(gè)人知識(shí)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chǔ)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qǐng)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qǐng)點(diǎn)擊一鍵舉報(bào)。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píng)論

    發(fā)表

    請(qǐng)遵守用戶 評(píng)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欧美日韩国产二三四区| 99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 国产精品久久男人的天堂| 日韩成人高清免费在线| 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蜜| 国产又粗又深又猛又爽又黄| 日本人妻中出在线观看| 中国黄色色片色哟哟哟哟哟哟| 中文字日产幕码三区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午夜精品一区免费视频| 亚洲成人免费天堂诱惑| 免费在线成人午夜视频| 国产精品丝袜美腿一区二区| 四季av一区二区播放| 毛片在线观看免费日韩| 我想看亚洲一级黄色录像| 中文字幕亚洲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色婷婷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麻豆视频一二三区| 日本本亚洲三级在线播放| 亚洲a级一区二区不卡|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第一页| 91人妻人人做人碰人人九色|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秋霞| 久草视频在线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av诱惑一区二区| 欧美丰满人妻少妇精品| 精品人妻少妇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尤物| 亚洲欧美日本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成人动画在线观看| 欧美人禽色视频免费看| 国产精品涩涩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粉嫩内射av一区二区| 欧美日本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你懂的在线免费视频| 免费性欧美重口味黄色|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欧美偷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