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是:很多學生背誦課文非常流利,但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卻不盡如人意。有些學生單詞、句子背了一大堆,但是在實際交流時,卻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僅停留在書本上,紙面上;二是學生對英語語言的運用還停留在課堂內(nèi)、教室中;三是我們的課堂教學沒有實現(xiàn)促進學生英語思維形成和發(fā)展的教學目標。那么,怎樣的課堂教學才能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英語思維,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呢?筆者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認為,關(guān)注課堂動態(tài)生成,全面實施開放式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是實現(xiàn)上述目標的重要途徑。 所謂“動態(tài)生成” 是對教育過程生動可變性的概括,它是對過去強調(diào)課堂教學過程的預先設(shè)定性、計劃性、規(guī)定性的一個重要的補充和修正。一個真實的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及多種因素間動態(tài)的相互作用的推進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良好校園英語文化環(huán)境,是動態(tài)生成的前提。 所謂“生成”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釋,有“必須具有一定的環(huán)境”,“經(jīng)過化學反應(yīng)而形成”之意。 首先,在校園環(huán)境的布置上處處有英語的影子,如校園中的花、樹等植物的名稱,運用中英文的標識;各班級或科室的名稱也用上中英文的名稱;校園文化專欄、期刊定期出些日常用語,學生優(yōu)秀的英語書法,英語手抄報等。其次,在各班級的布置上,也充分突出英語的地位和作用。例如:根據(jù)各班級的特點設(shè)計每班一格言,“Time is money. (一寸光陰一寸金)。By doing we learn. (經(jīng)一事,長一智)。”等;在教室內(nèi)的所有物品上都貼上英文標簽;教室的墻報和評比欄以及課程表、課程都使用英文和中文,讓學生感受英語“抬頭不見低頭見”。再次,師生間的交往,我也較注意符合英語國家的文化規(guī)范,如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英文名字,平時以英文名字相稱呼;老師也有英文名字,師生間交往時互叫英文名或先生/小姐,用英語打招呼、日常問候等??傊?,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努力營造一個相對真實的英語環(huán)境,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學習英語,使用英語。 二、創(chuàng)設(shè)開放的課堂,促進動態(tài)生成。 開放式課堂教學具有動態(tài)性。首先,教學的主體──學生是開放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存在,他們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其次,除了教材以外,課堂教學中,教學過程和教學內(nèi)容往往會根據(jù)課堂的需要而加以調(diào)整。所以說開放式教學中,課堂教學過程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是適時變化的,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課堂需求是調(diào)整教學活動進程的基本依據(jù)。 1、營造“氛圍”,給“生成” 創(chuàng)造空間。 葉瀾教授指出:“我們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tài)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 (1)平等對話,“和諧”課堂。 教學的過程是互動的,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對學生來說,互動意味著主體性的體現(xiàn),個性化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教師與學生真心交流,彼此溝通,分享快樂,共同成長。教師要妙用導語,拉近學生與教師、文本之間的距離,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案例一)一位教師在教學閩教五年級上冊Unit 8 Months of the Year (2)第一環(huán)節(jié)時是這樣設(shè)計的: Free talk. 教師用手偶(CaCa)和學生做對話 Ca: Hello, my children. Welcome to CaCa EnglishGarden! Nice to see you. Ss: Nice to see you, too. Ca: What day is it today? Ss: ...... Ca: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s: ...... Ca: Do you like English? Ss: Yes, I do. Ca: I’m very glad to hear that. OK! Goodbye, my Children. See you next time! Ss: See you! 教師改變以往師生對話的形式,通過手偶(CaCa)和學生用英語進行英語簡單的日常會話,將學生興趣吸引到課堂上來,拉近學生與教師、文本之間的距離,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2)面對偏差,不急糾偏,追求課堂和諧。 課堂教學精品化、完美化是一名教師教學追求,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的課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小的偏差和插曲。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可以試著把它們變成教學資源加以利用,消除矛盾,還課堂于和諧。 (案例二)下面是筆者聽課時記錄的一個精彩片斷。老師在教學現(xiàn)在進行時,發(fā)現(xiàn)有位男生在睡覺,這位老師沒有馬上叫醒批評那位學生,而是問一位學生: T: Can you see, Peter?(該學生姓名)? S1: Yes, I can. T: What is he doing now? S1:(Smiling)He is sleeping. T: Good. Where’s he now? S1: He’s in the classroom. T: Really? S1: Yes.(疑惑的眼神) S2: He’s not in the classroom.(領(lǐng)悟出老師的問題內(nèi)涵) T: Right. He’s not in the classroom. Maybe he’s in the park. He’s catching insects. Ss:(Laughing) S4: Maybe he’s in the zoo. He’s playing with pandas. S5: Maybe he’s in the cinema. He’s watching cartoons. ……(學生各抒己見) Peter: (在熱烈的討論聲中醒來) T: What time did you go to bed yesterday evening ? Peter: I’m sorry.(He’s a little shy.) T: Well, he’s not sleeping now. He’s back . Let’s go on with our new lessons. 這節(jié)課是動態(tài)生成的經(jīng)典范例,教師不僅十分巧妙地處理了一個突發(fā)性事件,化解了矛盾,恰到好處地保護了那位同學的自尊,而且巧妙地抓住這個機會,及時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進行口語交際,把出現(xiàn)有可能變成教學遺憾的新問題轉(zhuǎn)化成了教學的亮點,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口語實踐能力,還課堂于和諧。 2、捕捉“信息”,給“生成”騰出空間。 葉瀾說:“課堂應(yīng)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教師要擺脫課前教學預設(shè)的束縛,全身心的投入課堂,用心傾聽,細心分辨,并針對各種資源的實際狀況及時靈活地做出判斷和反應(yīng)——或欣賞肯定,或點撥疏導,或聚焦深化,或歸納整理,努力促進更高質(zhì)量資源的生成。 (1)面對質(zhì)疑,順水推舟,還問題于學生。 (案例三)筆者在教學閩教小學英語第六冊Unit7“What’s your hobby ?”句子時,在開展互動問答活動時,突然有一位學生問:Excuse me, Miss.Qiu ,What’s your hobby ? 聽到這個問題,我遲疑了一下,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何不順水推舟,把問題還給學生,讓他們?nèi)ゲ乱徊履兀坑谑俏乙騽堇麑б鲈掝}: T: I have two hobbies. Please guess. 學生的情緒一下高漲起來 S1: You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and table tennis, I think. S2: You like swimming and playing table tennis, I think. S3: I’m sure you like collecting stamps and reading books. 同學們爭先恐后猜問 T: Well. Let me tell you. Mary (一名學生)and I have the same hobby. You can ask her now. S5: I see. You like collecting stamps and reading books. T: You’re clever. 本片段的精彩之處在于教師面對學生的突然提問,沒有正面直接給出答案,而是“順水推舟,還問題于學生”,有意識的把它變成教學資源加以利用,催生出一次教學活動高潮,既精彩又高效,何樂而不為呢? (2)教學的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時“變奏” (案例四) 下面這堂課是我在三年級上的,所上的內(nèi)容是閩教小學英語第二冊Unit3的第一課時。我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單詞:fish,grapes,bananas,melons,carrots,cakes,eggs和句型I like … 。為了讓學生有濃厚的興趣參與到學習中,我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在課堂上我運用了圖片和頭飾創(chuàng)設(shè)一個虛擬的情景進行教學。隨著一副副圖片的出現(xiàn),我叫學生們邊設(shè)想圖片里的場景邊做動作,學生們的情緒也不斷高漲,紛紛搶著戴上頭飾來表演:“I like … ?!碧貏e是平時一些愛表現(xiàn)的學生,更是站立起來,大叫著“Let me try!”恨不得沖到講臺上來當“小老師”。 看著學生一個個興奮的表情,我真是得意于我的預設(shè)是如此成功。正當我示意學生安靜下來準備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時,只見有一只手仍然固執(zhí)地舉在那里。我一看原來是程立權(quán): “Cheng Liquan,any questions?”得到允許地他很快地站了起來,說:“Miss Qiu,我一點都不喜歡carrots,你為什么一定要我說I like carrots.呢?你能不能先問一下我們是否喜歡,喜歡的話再叫我們這樣說,順便也教一下我們不喜歡怎么說。Thank you!”一說完,他如釋重擔地松了一口氣便坐了下來。這下可好,全班學生聽了他的一番話,紛紛自由發(fā)言起來,“是啊,我也一點不喜歡carrots……”“對啊,老師,你應(yīng)該先問一下我們是不是喜歡啊……”“老師,你教我們不喜歡怎么說吧……”“程立權(quán)說得對……”……討論后他們一起把矛頭指向了我。此時此刻我猶豫了,如果順著他們的意思進行下去的話,那就和自己備的教案大相徑庭了。但我轉(zhuǎn)念一想,與其讓他們不情愿地被我牽著鼻子走,不如尊重他們的意愿。在強烈的求知欲的影響下,或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再者下一堂課要學的正是這個句型,如果他們今天學會了不也是一舉兩得嗎?我稍做思索就與學生們展開了下面的對話。 T:I like fish.Do you like fish,Ben? S1:Yes.(引導學生用Yes.I do.來回答) T: I like carrots.Do you like carrots,Nancy? S2:No, (引導學生用No,I don’t.來回答) S3:I like grapes.Do you like grapes,Miss Qiu? T:Yes.I do. …… 隨著對話的進行,我把下堂課的重點句型Do you like…?Yes,I do./No,I don’t.寫在了黑板上。我當時還想暫時中斷一下師生的對話來領(lǐng)讀一下這個重點句型,沒想到學生在聽了幾遍師生問答之后竟然都掌握了這個句型的認讀。他們紛紛轉(zhuǎn)向老師和自己的好朋友,你問我答熱鬧了起來,學生們完全投入到了熱烈的對話中,聽著他們的對話,我不禁感慨萬千。原來一次不經(jīng)意的“抗議”竟也能收到如此好的效果。這使我不禁明白,順暢的課堂教學如果被意外事件所打亂,只要我們能正確對待,順著他們的思路,解答他們的疑問并設(shè)法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原本的“壞事”也能變成好事,并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個課堂的小插曲還讓我明白了杜威斯說過的一句話:“雖然我們可以把馬引到水邊,卻不能迫使它飲水。”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觀的影響,認為最理想的教學活動就是完成預設(shè)的教案,而不是“節(jié)外生枝”。曾幾何時,我們對待課堂中生成資源的態(tài)度和我們對待生活垃圾頗為相似。我們認為垃圾就是廢物,必欲棄之而后快,而今天,我們終于認識到,沒有所謂的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我們對待課堂中的生成資源的態(tài)度也經(jīng)歷了這樣一個過程。以前,我們一味地討厭、懼怕“生成”,對它常常視而不見,任憑那課堂上閃現(xiàn)的智慧火花自生自滅。殊不知,只要我們盡可能地將其轉(zhuǎn)化為積極的生成性動態(tài)教學資源,就能讓全班學生都受益。 三、在課內(nèi)外、校內(nèi)外英語實踐活動中,強化動態(tài)生成 學英語最終是為了用英語,英語也是“應(yīng)用之學”。 對我國學生而言,課堂是學習英語的主陣地,但光靠課堂上的40分鐘是遠遠不夠的,課內(nèi)是關(guān)鍵,但課堂外也絕不容忽視。 首先,在學校充分利用廣播電臺播放淺顯易懂的英文童謠、歌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聽英語、說英語,鼓勵孩子閱讀簡單的英語讀物、英文卡通動畫片等,加大信息的輸入量;課后,開展一些跨班級、跨年級的競賽活動,如“單詞大王”,“英語問不倒”,成立“英語角”學生通過參加這些活動,在實踐中聽語言、學語言和用語言。 其次,加強校內(nèi)外溝通,學用結(jié)合,開拓視野。如要求學生在家完成教師布置指定的聽、說、讀、寫的作業(yè)練習;在外籍教師課堂上,鼓勵孩子多和老師溝通交流;在英語學習活動中,我鼓勵學生走出教室,到生活中去學習英語,如要每位學生準備一本COPY本,將自己身邊的英語記下來,如大街上的廣告牌“Coffee Bar”以及一些服飾、賀年片、學習用品等都標有“JEANS,SizeL,Cool dog”英文,把看到的,聽到的都記下來,回來請教老師、家長或查英文詞典,這樣日積月累,既增長知識、開拓視野,又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簡而言之,英語學習要以課內(nèi)為“點”,課外為“面”,點面結(jié)合,開放教學時空,讓課堂“寬”起來,使課內(nèi)外和諧銜接,構(gòu)建開放的、動態(tài)生成的英語課堂,促進小學生綜合英語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