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需要的六大營養(yǎng)素
人體需要的六大營養(yǎng)素 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是靠營養(yǎng)物質維持的,營養(yǎng)物質又稱營養(yǎng)素,它可以提供人體生長發(fā)育、維護健康和供應生活及勞動所需要的物質和能量。營養(yǎng)素的來源通常是以攝取食物的方式獲得的,這些食物只有在人體食用、消化和吸收之后,其中的營養(yǎng)素才能被利用。
目前已知的40多種營養(yǎng)素大體可歸納為六類,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營養(yǎng)素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點:(1)主生熱能,提供給人體熱量,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2)幫助人體生長發(fā)育,并可構造身體各部分,如水、無機鹽、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 (3)可以調節(jié)人體必需的生理機制,如水、維生素、無機鹽、脂肪、蛋白質。
蛋白質 從單細胞到復雜的人體器官,都是由蛋白質這種基礎材料構成的,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蛋白質主要存在于人體肌肉組織中,其余存在于血液、皮膚、軟組織、毛發(fā)、骨骼及牙齒中,約占這些組織的三分之一。蛋白質產熱供給量占人體需要總能量的10%。所以成人每日需要攝入70-80克的蛋白質,而發(fā)育期的青少年則需攝入80-90克。在動物性食物,如肉類、蛋類、魚類等及植物性食物,如豆類等食品中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脂肪 脂肪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分為類脂和中性脂肪。類脂包括磷脂和膽固醇,中性脂肪又稱甘油三脂,廣泛存在于皮下、腹腔、臟器周圍及肌肉間隙中。脂肪約占人體體重的13%,女性高于男性。 脂肪的產熱量占人體需要總能量的16%-20%,成人每日需要量為50- 70克,食入過多會增加消化系統(tǒng)負擔,而且容易患肥胖病和心血管疾病。脂肪的來源多是從牛奶、蛋黃、植物種子,如花生、大豆、芝麻、核桃等食品中攝取。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又稱糖類,是組成人體的成分。它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對維持身體的健康有明顯的作用。成人體內的碳水化合物約有1000克碳水化合物是最有效、最經濟的人體能量來源,進食后半小時即可產生熱量,是人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一般成人每日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是480-600克。食物中的谷類、薯類、豆類、食糖、水果及蔬菜是碳水化合物的產要來源。
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生命的要素,是一種維持人體生命健康所必需的低分子有機化合物。某些維生素是機體內某些酶和重要成分,而酶又是機體進行生化反應的催化劑。因此,沒有維生素就沒有人體的生命活動。 維生素除參與人體最基本的新陳代謝活動外,還具有增強機體消炎、消毒和解毒的功能,可提高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
無機鹽 無機鹽又稱為礦物質,它由無機元素所構成,占人體體重的4%。由于無機鹽在人體內的含量不同,可分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有鈣、磷、硫、鉀、鈉、氯、鎂七種元素,它們在體內的含量較多。微量元素有鐵、銅、鋅、碘、硒等,在人體的含量較少。 無機鹽在人體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構造人體組織,使骨骼堅硬并可支持身體。同時,又存在于細胞、血液、神經、肌肉等組織中,構成人體的柔軟組織。無機鹽溶于體液,可加強人體的各項生理機能活動,使人體得以維持相對平衡狀態(tài)。 無機鹽的補充亦是來源于日常的膳食中。
水 水在人體的含量約占體重的60%,分布于人體各組織、器官和體液中,并由皮膚及大小便排出體外,同時又不斷地從體外攝取水分進行補充,從而使體內的水分得以維持平衡。 如果把蛋白質稱為生命的基礎,那么水就是生命的搖籃。因為水是營養(yǎng)素的溶劑,是代謝產物的溶劑和體內所有反應的介質。營養(yǎng)素的消化和吸收、物質的交換、血液的循環(huán)、新組織的合成及廢物,有毒物質的排泄都離不開水。此外,水還可滑潤關節(jié)、肌肉、體腔、保持皮膚的柔軟,調節(jié)人體的溫度,保護人體的組織和器官。一般成年人每日需水量為2000-3000毫升,可通過食物和飲料獲得足夠的水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