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丁啟陣教授的博文《我贊成把朱自清〈背影〉從語文課本中刪去》時,我真的很震驚。 丁教授認為把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從語文課本中刪去的理由有三:一、朱自清父親翻越月臺的柵欄買橘子的行為是違法的。二、朱自清父親的行為“費勁、笨拙、不雅觀”,不夠“詩意”,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guī)則去買橘子這是一種病態(tài)的審美理論;三、從《背影》中,看不到朱自清父親有什么品行上合乎公眾價值觀的閃光點。由于上述三條理由,作者認為應(yīng)該把朱自清的《背影》從中學(xué)語文課本中刪去。最后文中還說道:“依我看,朱自清《背影》之所以‘不朽’,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葉圣陶等前輩語文教育家的推許,將它選入新式語文教材;二是《背影》有一定的作文技巧,語言流暢煽情;三是,符合中國人的病態(tài)審美理論。除此之外,乏善可陳?!?/SPAN> 筆者不才,與教授相比,實在是慚愧至極,從事中學(xué)語文教學(xué)十多年,不要說評教授了,就連評個高級職稱的資格也沒有啊!曾天守著一群不懂事中學(xué)生,對《背影》一文的教學(xué)和聽別人講授,也不下于十五六次,本人天資愚鈍,大道理不懂,可對教授的說法卻頗有微詞。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大家是非常熟悉的,可以這么說,這篇優(yōu)秀的散文對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的影響是至深的。如今,每當(dāng)我重讀或再向?qū)W生講授《背影》一文時,我依然會潸然淚下,原因何在?自然是源于兩個字:感動。 感動之一:舐犢的深情。 《背影》創(chuàng)作于1925年10月,寫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讀書時經(jīng)歷的事情,描述了作者在家庭遭變故的情況下,父親送別要遠行的兒子的經(jīng)過。文章通過樸素真切的語言,表現(xiàn)了父親的一片愛子之心和兒子對父親的思念之情。每當(dāng)我們讀罷《背影》一文,似乎就能夠看見那黃昏中一位年老而肥胖的,著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老人正向著夕陽蹣跚走去,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最后成為一個圓點……望著走向生命盡頭的“父親”,我們儼然能夠想象到他這一生中“匆匆”的“背影”。這樣的“背影”是何等的偉大啊,這偉大之中又隱藏著多少的艱辛?這艱辛中又飽含著怎樣的感情啊?這些我們似乎都能夠在《背影》找到答案。 請大家仔仔細細地閱讀下列句子吧!“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回家變賣典質(zhì),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薄x讀,這是一位多么平凡而又偉大的父親?。 侗秤啊分阅芨袆舆@么多人,關(guān)鍵這是它高度濃縮在寫出了這個具有典型意義的中國父親的一生及父愛,抒寫出了人人心中具有的美好親情和那一特定時期內(nèi)這種中國家庭普遍存在的傷感情懷,正因為如此,文章才獲得了廣泛的認可與高度的贊譽,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群。一位在禍不單行之中支撐著家庭的頂梁柱——父親的形象,在如此短小的文字中被作者刻畫得多么的栩栩如生啊!拋卻文章中所提及的家庭生活的艱辛不說,單就一個父親對兒子的這種親情而言,我們不被感動那就奇怪了。 此外,我們再來看看父親的語言吧!“不要緊,他們?nèi)ゲ缓谩保拔屹I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進去吧,里邊沒人”……聽聽,這是一位多么慈愛的父親呵!“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看看,這是一位多么傷感而又讓人心痛的風(fēng)燭殘年的父親啊! 如果說我們拋棄朱自清先生《背影》的深情感動和正面的引導(dǎo)意義不說,拋棄這篇文章在中國近現(xiàn)代散文史上的重要歷史地位和影響力不說,而偏要去無謂地拿文中的父親“違反了交通規(guī)則”,說“父親的行為‘費勁、笨拙、不雅觀’,不夠‘詩意’,‘是一種病態(tài)的審美理論’”等等與文學(xué)藝術(shù)關(guān)系不大的方面來說事,我真的不知道丁教授是在做秀還是在鉆牛角尖?。∵@樣精彩而又貼近現(xiàn)實的描寫,這樣赤裸裸的人間親情,誰感受不到?誰又不被感動?在此,我建議教授大人如果有空,還是要抽點時間好好地重溫一下《背影》吧,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嘛,相信它一定會讓您也感動的! 感動之二:人性的禮贊。 朱自清先生伯散文《背影》除了在親情的表現(xiàn)方面讓人折服之外,文章中所蘊含著的對人性光輝的禮贊也是讓人最感動的。 在寫作了這篇文章后,作者曾回憶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dāng)時讀了父親的信,真是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里所敘述的那一回,想起來跟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由此來看,文章就是一篇記實性的散文,沒有太多的碉琢與修飾,在閱讀時我們也有所體會。 《背影》中這樣寫道:“他囑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yīng)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直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jì)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對于這樣的描述,大家一定是很有同感的,青春年少,意氣風(fēng)發(fā),總覺得自己可以獨自面對整個世界,最聽不得長輩的囑咐嘮叨。但是當(dāng)自己做了父親,再讀這段話,便能體會到另一層?xùn)|西。父親“他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大事?!比耸篱g的經(jīng)歷自然是豐富的,他怎么會不知道茶房只認得錢?但即便如此,他還是要很“迂”地囑托。這就是父愛,是看似迂腐的囑托背后所隱藏著的偉大的光輝的人性之體現(xiàn),也許是眾多的讀者也感悟到了體會到了這種人性之美,文章才經(jīng)久不衰地流傳了下來。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我們就能從父子間的洋溢出的舐犢深情感受到了人性光輝之美,進而聯(lián)想到人與人的相處之道。我們常講,社會要充滿關(guān)愛,如果撇除親情因素,人與人之間關(guān)愛的理由是什么?我想,就是因為人的身上具備了很多動物所不具備的美好人性了吧!人性的光輝有時是顯性的,但更多是隱形的,如文章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這種關(guān)愛就有很好的隱蔽性,看似平常,卻讓人十分感動,這就需要我們閱讀時發(fā)揮想象力去挖掘,去激發(fā),去贊揚,去體會,去感動,去踐行。《背影》這篇文章的主題主要體現(xiàn)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所以本文更注重著人性美、人情美的傳遞,一個稱職的父親,為了子女,他什么都可以付出,他買橘的一系列的動作,無不滲透著這種濃濃的父愛。這種“父親”身上特有的人性美、人情美,出現(xiàn)在家庭禍不單行的日子里,令之動容的不僅僅是兒子,還有眾多的讀者。 由此可見《背影》所傳遞的人性美、人情美是經(jīng)久不變的“善與美”。僅此而言,我不知道丁教授所說的“病態(tài)的審美理論”該從何談起?如果說按教授的博文內(nèi)容的思路來寫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到教授是如此構(gòu)思的:他可以繞遠道、上下臺階去買橘子,然后累得心臟病差點發(fā)作”,“能夠肯定,輕松、輕快、瀟灑地把橘子買來”也會感動人,會有詩意,會以“美好感動人”。我不否認,這樣固然有一點詩意,但與朱自清先生所說的“記實”則相去甚遠,這樣遠離文本與實際的寫法,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無病呻吟,這才是真正的“病態(tài)”! 感動之三:樸素的語言。 毋庸置疑,語言樸素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風(fēng)格之一。無論是敘事寫人,還是寫景抒情,先生的語言都宛若新朋老友冬夜圍爐促膝談心,雖是隨意傾吐家常,毫無文飾,卻娓娓動聽,感人至深;就算是先生描山畫水的語言即使偶施色彩也僅僅輕敷,決不濃妝艷抹,具有樸實自然的詩意美,這一點已經(jīng)得到了廣大讀者的認可。 《背影》一文雖然敘事較為平淡,但文章的抒情氣氛依然是很濃的,仍然體現(xiàn)先生語言樸素的這一風(fēng)格。作者并沒有用濃墨重彩去著意渲染,而是敘述一連串細小的事情。特別是車站買橘子這一事件,作者更是用平實質(zhì)樸的語言來直抒胸臆:“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清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流下來了”。作者用一連串樸實而又真實的動詞,刻畫父親行動的艱難,以此表現(xiàn)父親對兒子的深厚感情。父親不辭勞苦,親自為兒子買橘子。就是這樣一個過程的真實描繪,已經(jīng)足以使人物形像突出感人了,再加上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在那樣特定的氛圍中,怎么能不讓作者感動得熱淚潸然?怎能不讓讀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 再看買橘子回來的過程,寫得更是簡略:“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到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一會兒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耙还赡X”、“撲撲”、“很輕松似的”,這一簡單的動作和心理,就把他為兒子做了一件對他來說很“艱難”的事情之后的滿意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此外,還有文中對“背影”的四次描寫,都是平鋪直敘,然而這“背影”卻自然而然地表現(xiàn)出父親對兒子深摯的愛,是父子依依惜別中最后留給兒子的深刻印象。 由此看來,無論是寫背影還是寫買橘子的過程,都是平平實實的敘述,但正是這些極平凡的日常絮語,卻蘊含著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至愛深情和兒子對父親的緬懷之情。 一篇包含父子深情的《背影》,父子的對話卻只有極簡單的四句,但這簡單中蘊含著豐富的潛臺詞。第一句是兒子勸他不必送時,他說:“不要緊,他們?nèi)ゲ缓谩?。父親放心不下,寧可耽誤自己的事也要親自去送兒子。表現(xiàn)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第二句是到車站,兒子勸他回去,他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不要走動”。父親怕兒子長途饑渴,親自去買橘子。父親對兒子的體貼關(guān)懷十分周到細致。第三句是買回橘子時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這是關(guān)心兒子旅途是否平安。第四句是走幾步后回頭說:“回去吧,里面沒人”。這是擔(dān)心兒子的行李。 這些話太平常,太樸素,太簡單了,然而卻包含著千情萬緒。把父親對兒子的無限愛憐、體貼、依依不舍的深摯情意表現(xiàn)得恰如其分淋漓盡致。《背影》一文,不像一般的作品那樣去描寫人物的肖像、神情或音容笑貌。而是抓住人物的形像的一個特征“背影”來寫,不惜筆墨作具體描繪,通過描寫“背影”,把父親對兒子的千般情萬般愛表現(xiàn)得徹徹底底,也把父子惜別中留給兒子最難忘的瞬間刻畫了出來。讀罷這此文,我是感動得無話可說了,而丁教授卻說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不夠“詩意”應(yīng)該如何去理解?在下真是范難??!難道是廣大讀者的理解力和天資都像我一樣愚鈍不成? 至于先生所說“在《背影》一文中,看不到朱自清父親有什么品行上合乎公眾價值觀的閃光點。”一說,我認為純粹是無稽之談,還有那些“朱先生的父親納妾失意”等等則是與文章無關(guān)的事情,為什么非要扯到一塊來呢?我不知丁教授是在“掘人祖墳”還是在“作秀拋媚”吸引公眾眼球?我們廣大民眾不希望再看到一個“智商前三百年無古人后三百年無來者”“文學(xué)水平堪比魯迅”的“鳳姐”??!也許這就是先生所說的“乏善可陳”了吧! 眾所周知,文學(xué)是語言的藝術(shù),又依賴于語言來塑造形象以反映生活的本來面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敘事寫人,語言樸實自然,娓娓動聽,感人致深。寫景狀物語言生動優(yōu)美,清新典雅。他的筆下,時空突破了界限,各種感覺達到了通感,可以有為無,也可以無為有。這一點大家不妨去好好讀讀《春》《荷塘月色》《蹤跡》《歐游雜記》等作品吧,《背影》只是窺豹一斑。“一切景語皆情語”,讀他的散文,如飲春茶,令人口舌生津;如嚼青果,久久尚有余味。這樣的名家名篇不選入教本難道先生真要寫幾篇入選不成? 筆者在參加一次校長論壇時巴蜀中學(xué)校長說過:基礎(chǔ)教育界真正的教育家在我們一線的教師隊伍中,高等學(xué)府里只有理論家沒有教育家。這確實是一句讓人深思的經(jīng)典語錄啊!希望類似的拿著國家高薪的教授們專家們好好地做你們的學(xué)問吧,不要一個個地不務(wù)正業(yè)到處瞎嚷嚷,成了所謂的“鉆家”和“叫獸”?。∪绻f丁教授做學(xué)問的時間閑暇較多,也請先生好好去讀讀朱自清吧,那樣你才會知道像《背影》這樣優(yōu)秀的文章該不該從中學(xué)語文教本中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