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頭炎
龜頭炎是指龜頭粘膜的炎癥,常和包皮炎同時存在,統(tǒng)稱為龜頭包皮炎。以龜頭和包皮水腫性紅斑、糜爛、滲液或干燥、脫屑為特征。主要發(fā)生于青春期以后的青年和成人,好發(fā)于有包皮過長或包莖的病人。 當患者有包莖或包皮過長時,尿液、精液、包皮垢等易在包皮囊內(nèi)積存,刺激龜頭及包皮,導致局部粘膜的抵抗力下降,同時又因不注意局部衛(wèi)生,各種細菌、霉菌及寄生蟲得以滋生,感染而引起局部的炎癥。病原菌多為表皮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淋病雙球菌、霉菌和滴蟲等。 有哪些癥狀?
1.主要發(fā)生于龜頭牯膜和包皮內(nèi)面,也可累及整個陰莖。 2.損害為外陰部潮濕,陰莖皮膚發(fā)紅、腫脹,龜頭粘膜和包皮內(nèi)面充血、水腫及糜爛。繼發(fā)細菌感染后,可發(fā)生淺小潰瘍,有惡臭的乳白色膿性分泌物。 3.自覺局部瘙癢、灼熱及疼痛,一般無全身癥狀、嚴重者可有畏寒、發(fā)熱及全身不適等癥狀。 如何治療?
白茅根30克,益母草30克,蒲公英30克,金銀花30克,風尾草30克,石韋30克,薏苡仁30克,生黃芪20克,蒼術15克,黃柏15克,牛膝15克,生甘草10克。 *龜頭濕癢,加白鮮皮30克,蛇床子10克; *龜頭潰瘍,加烏賊骨15克,地榆15克; *氣虛,加黨參20克,白術15克; *寒濕內(nèi)盛,去黃柏、金銀花、石韋,加干姜10克,吳茱萸5克; *熱毒雍盛,加龍膽草15克,生山梔15克,赤芍15克; *陰虛火旺,加生地20克,丹參20克,丹皮15克; *血尿,加大薊炭20克,茜草炭20克。 水煎2次,取液450毫升,分3次服用,5天為1個療程。 外用藥:局部或外涂青黛油膏,有潰瘍者可用生肌玉紅膏或外用生肌散。 有哪些單驗方?
1.生地榆30克,黃柏30克,白及6克,水煎,待冷后浸濕紗布,翻起包皮,露出龜頭,持續(xù)濕敷,下后再以藥液滴濕紗布,繼續(xù)濕敷。 2.黃柏50克,苦參30克,白及20克,加水濃煎,取液1000毫升,用1小杯盛藥液,將陰莖放杯中浸泡10分鐘,另用消毒紗布浸泡藥液,包敷陰莖,保持濕潤,每排尿后更換紗布1次。 3.鮮魚腥草適量,煎水后加入適量明礬,外洗患處。 特別提示
1.注意保持局部清潔衛(wèi)生,避免不良刺激,經(jīng)常清洗包皮,防止繼發(fā)感染。 2.如有包皮過長或包莖者,應做包皮環(huán)切術,以減少誘發(fā)因素。 3.飲食宜清淡,適當限制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禁煙酒。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皮膚科病診治絕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