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來先去存行李。若不是知道我們回來仍住在這兒,我是斷然不敢大肆采購的。也是我活該,昨天晚餐前的通知我沒能到場,加上我獨享標間,沒有人傳達于我。我拖著大包的行李,從B樓拖到A樓又拖回B樓。好不容易存好了行李去吃早餐,又被漂亮的女服務生一句輕飄飄的“請拿早餐券”給趕了出來。雖然我明知她只是執(zhí)行規(guī)定,但還是忍不住生氣。一氣明知是住客,本應提供免費早餐的,還要什么餐券?二氣為什么昨天早上不要餐券,偏偏今天我要來不及了,她偏跟我要餐券。(至于餐券沒能發(fā)到我手里這個問題雙方都有責任,就不提了。)生氣的結(jié)果是,我自己被自己餓了一頓。雖然后來有一位MM快速奔跑著為我取來了早餐券。只當減肥了。
今天的目的地是曲阜。我所知道的曲阜,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故鄉(xiāng),主要的旅游景點有孔廟、孔府和孔林,簡稱“三孔”。到了曲阜,了解了更多。
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前后,曲阜屬上古堯舜時代九大部洲之一的徐州域。公元前十六世紀后的商代,曲阜為奄國國都,并一度成為商王朝的都城。公元前1066年,西周武王伐紂滅商,武王將其胞弟、王國宰輔周公旦封于故奄地曲阜,立國為“魯”。公元前223年,秦滅楚,魯縣入于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統(tǒng)一中國,始實行郡縣制,魯薛郡,郡治設(shè)在曲阜,隸徐州部。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皇帝劉啟改封皇子、淮南王劉余為魯王,以魯縣為國都。魯王在魯南宮泮水以北周魯故宮廢址上興建規(guī)模龐大、雄偉豪華的魯王宮建筑群,為在擴大王宮的面積,在拆除闕里孔子舊宅中發(fā)現(xiàn)孔鮒所藏《尚書》、《論語》、《詩經(jīng)》、《儀禮》等古文經(jīng)書竹簡,得以使孔子思想流傳推廣。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初定縣名為曲阜。因“魯城中有阜,逶曲長七八里”而得名。唐貞觀元年(627年)并入泗水,貞觀八年(634年)恢復曲阜建制,宋朝時1012年更名為仙源,1129年又恢復曲阜縣名。1945年底曲阜與泗水并稱曲泗縣,1946年春曲、泗分治。1958年將滋陽并入曲阜,1962年初仍按兩縣原行政區(qū)域分治。1986年6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撤銷曲阜縣,設(shè)立曲阜市,屬濟寧市代管。
“功能溯自生民始、地辟天開第一人”。曲阜古稱圣域賢關(guān),人文薈萃,英彥輩出。在這片古老的土上,誕生了“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以及炎帝神農(nóng)氏,少昊金天氏、“元圣”周公、魯工伯禽等古帝圣賢。如此眾多的圣賢名士薈萃于此,譜寫了東方圣城燦爛文化的絢麗篇章?!敖袢兆匀粫r代異,斯民懷念勝前王?!?961年,國務院將孔廟、孔府、孔林和魯國古城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公布,曲阜孔廟、孔府、孔林列為“世界化遺產(chǎn)”,載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10:00,我們到達孔廟。另一側(cè)是新修的古城墻,馬車與轎車并行也別有一番風味的。
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場所,原是孔子故宅,歷代皇帝都在此舉行隆重的祭孔活動。位于曲阜城區(qū)的中心,是我國祀孔廟堂中建造年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又稱至圣廟。孔子歿后,以期故居三間為廟,歲時奉祀。隋朝時開始擴建,至唐代,已有正殿、兩廡等建筑30余間。北宋天禧年間建為三路布局四進院落,殿堂廊廡316間,明弘治年間奠定現(xiàn)存規(guī)模。清雍正八年 (1730年)火后重建的孔廟“巍煥崇閎,堅致壯麗,纖悉完備,煥然一新”,正殿及其大門仿皇宮制改用黃色琉璃瓦和金龍合璽彩繪。孔廟面積約9.6萬平方米。共九進院落,前三進為引導性庭院,從第四進庭院起建筑增多,第六進以后分為左、中、右三路布局。整修建筑疏密有致,布局嚴謹,中貫軸線,左右對稱。現(xiàn)存殿、堂、亭、門、坊等104座,466間,建筑面積達1.6萬余平方米。分別建于金、元、明、清諸朝及民國時期。廟內(nèi)還存有兩漢以來的歷代碑碣一千余塊。
先看到金聲玉振的牌坊。
據(jù)說孟子評價“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金聲”、“玉振”表示奏樂的全過程,以擊鐘(金聲)開始,以擊磐(玉振)告終。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賢之大成,贊頌孔子對文化的巨大貢獻。因此,后人把孔廟門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為“金聲玉振”。坊后是一座單孔石拱橋,稱“泮橋”。
橋后東西各有一塊 “下馬碑”,據(jù)說連皇帝祭祀孔子也要走著進去。
然后是欞星門、
圣時門 、
有3架拱橋縱跨,稱“壁水橋”。有一老者獨坐于邊橋之上,不知是在觀景還是在垂釣。
再后面是弘道門、
大中門、
同文門、奎文閣??拈w始名藏書樓,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古代奎星為二十八星宿之一,主文章,古人把孔子比作天上奎星,故以此為名之。綠樹掩映難見真面目。
奎文閣前有一“成化碑”,是因明成化四年(1468年)憲宗朱見深御制《重修孔子廟碑》而得名。
碑高6米多,中間是斷后修補的。
以1米多高的似龜非龜?shù)膭游锺W碑,名曰贔屃(bi,xi),據(jù)說是龍的兒子。傳說龍生9子,各有所能,贔屃擅長負重,所以用來馱碑。
據(jù)說在文革時,幾乎所有的碑都被砸斷了,只有這塊碑因為是一個姓黨的人制的而幸免于難。碑身上隱約可見當時紅筆寫的簡體“留”字。
奎文閣后是十三碑亭,又稱“御碑亭”,專為保存皇帝御制石碑而建,南八北五,東西排列。亭內(nèi)存唐、宋、金、元、明、清、民國石碑55塊。
過大成門,是孔廟第七道大門。由孟子說“孔子之謂集大成”得名。
后面是杏壇,專為紀念孔子辦學設(shè)教而建造的。
再后面是大成殿,是孔廟的主殿,
全廟最高建筑,殿高24.8米,寬24.85米,殿基須彌座,重層石階,兩層欄桿。大殿木構(gòu)架結(jié)構(gòu)簡潔整齊,柱網(wǎng)由外、中、里三圈柱列形成,外圈為28根石檐柱,高6米,環(huán)繞為廊;中圈為16根木金柱,高15米;內(nèi)圈為16根木內(nèi)金柱,高18米。檐柱用石,系曲阜建筑的一個特點,大成殿的石檐柱最有代表性,以整石刻成,前檐柱十根為高浮雕,直徑80厘米,每柱兩龍對翔,造型優(yōu)美生動,稱“龍柱”。
因皇室不過九根龍柱,而此處是十根。所以皇帝來時就用紅布把龍柱包起來,一是顯得喜慶,二是怕皇帝見了會怪罪。民間戲稱“皇帝來看柱,還得隔成布”。這些石柱共刻有大大小小1296條龍。正殿唐代時為三間,宋天禧五年(1021年)擴為7間重檐。北宋、金、元、明、清歷代均曾重建,今存建筑為雍正年間重修。殿門上掛著據(jù)說是雍正皇帝題書的“生民未有”匾額。
小女子不甚明了,問導游,答是“自從有了人類就沒有人的思想能夠超越孔子”的意思。殿內(nèi)恭奉孔子及四配、十二哲塑像。門口有不少“信徒”正在焚香跪拜。是不是求孔子保佑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大學呀?
大成殿后是寢殿,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祠。最后面是圣跡殿,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山東巡按御史何出光為保存《圣跡圖》而建,殿高12.55米,長30.69米,寬10.12米。圣跡圖每幅約寬38厘米,長60厘米,其所表現(xiàn)的“圣跡”從顏母禱于尼山生孔子,到孔子死后弟子廬墓為止。據(jù)說這是我國第一本有完整人物故事的連環(huán)畫。
|
|
來自: 興安書館 > 《濟南泰山曲阜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