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文: 晚春 作者:唐代.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個人淺析】 一.先理解該詩寫作背景:此詩乃是《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時作者仍在官場),此時作者已年近半百(此時49歲,終年57歲)。此詩估計是作者在晚春時候游城南時所見后感悟而作,同時又是作者年齡已進入“晚春”時期,正好又是在官場上不得志的時候。 二.詩中字義: 草樹:本指普通的花草和樹木,此處暗指朝中大小平庸官員。 知:知道。 春不久歸:本指春天很快要過去。此處,春:指在官場上的日子;不久:即將;歸:歸家。暗指作者在官場上不得志而即將要歸家閑著。 百般:指采取多種手法,想方設(shè)法。 紅紫:本義紅色與紫色,此處指對朝中條文的看法與吟詩作對等。 斗:競爭,爭奪。 芳菲:本指花草的芳香而艷麗,此處指人的才華出眾。 楊花榆莢:楊花,在楊樹長了許多像“毛毛蟲(似棉花白)”一樣的東西掛在樹枝上。春天時開花最早的也是它,它能告訴我們春天的到來;榆莢是榆樹的種子,長扁形之果實表面呈現(xiàn)白中帶黃色。此處,“楊花、榆莢”相比“草樹”的確算得上是花了,暗指有才華的人。但,在晚春時候的楊花、榆莢已是處于凋零時期了,故此處又暗指作者本人(此時已是年邁人老才華沒落時)。 無才思:從各字字義拆解--無:沒有;才:植物指樣貌,人指才華;思:考慮,此處暗指“施”字,即施展,因為“思”字與“施”同音(國粵語都同)。 惟解:惟:惟有;解:解除煩悶。 漫天:滿天,此處暗指天下百姓。 作雪飛:裝作雪花紛飛的樣子。 三.詩意 字面直譯:一些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離去,就想方設(shè)法來展現(xiàn)自己的鮮紅與艷紫,互相爭芳斗艷(以示歡送)。楊花和榆莢知道自己不能與那些花草樹木爭比容貌了(已是處于凋零時期了),惟有也裝作滿天雪花紛飛的樣子來展現(xiàn)一下來給自己解悶了。 作者想要表達的詩意: 當朝中那些大小平庸的官員們得知自己不被重用(可能將要離開官場時),就爭著賣弄其所謂的才華來爭奪自己的官職??上О?,朝廷不懂重用自己,自己又是邁入老年了,看來是爭不過那些官員們的,空有才華而無施展之處??!那只好閑在普通百姓面前展示一下來自我安慰罷了。 【詩意理解佐證】 1.詩中“草、樹”對一個已年近半百且在官場上又不得志的人來說基本上是沒有什么可觀賞性,而作者卻把它們拿出來作容貌爭芳描寫,實是觸景借題發(fā)揮來諷刺某些人。 2.詩中“無才思、惟解”等字詞,通常不是用作對植物的描寫上的詞語,此處卻用上了,是作者強烈引導(dǎo)讀者去聯(lián)想到人。 3.楊花、榆莢的生長期:冬末春初至時就開始長出來,是頂著寒氣而生長出來的(頗有傲氣、骨氣的)。其實作者是將自己比作楊花、榆莢,因為他的性格與楊花、榆莢頗似的(可從他的官場作風推測出來)。 4.此詩寫作時間: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時49歲),從他個人簡介可知,他此時在官場上是處于不得志的時期??赏魄玫贸鲎髡咭彩窍虢璐嗽妬肀磉_心中慨嘆之情。 5.詩名《晚春》:此處有暗示作者自我慨嘆年老難受用、自知仕途可能似晚春一樣將盡之意。 6.另從“《游城南十六首之遣興》詩文:斷送一生惟有酒,尋思百計不如閑。莫憂世事兼身事,須著人間比夢間?!敝锌审w現(xiàn)出作者在官場上不得志時的內(nèi)心隱痛,隱約透露出消極悲觀的情緒。 7.縱觀作者在官場上的坎坷仕途:作者難免會想從詩中尋找表達心中慨嘆之情的機遇。 【賞析】 作者運用擬人的寫法,表面上是描繪了晚春時期一些花草樹木生長艷麗的景象。但實際上卻表達出指桑罵槐、含沙射影地批判當時朝廷庸官當?shù)赖臓顩r及對朝廷表示憂慮,和自我慨嘆的無奈及自我勉勵不要自暴自棄之意。 《晚春》是韓詩頗富奇趣的小品,歷來選本少有漏選它的。然而,對詩意的理解卻是諸說不一。最奇的還在于“無才思”三字造成末二句費人咀嚼,若可解若不可解,引起見仁見智之說。姑不論諸說各得詩意幾分,僅就其解會之歧異,就可看出此詩確乎奇之又奇。 清人朱彝尊說:“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只是如此?!贝搜噪m未破的,卻不乏見地。作者寫詩的靈感是由晚春風光直接觸發(fā)的,因而“情景只是如此”。不過,他不僅看到這“情景”之美,而且是若有所悟,方才做入“無才思”的奇語,當有所寄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