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核 氣
[概述] 概念 系因氣機不利而致的,.以咽喉異物感如梅核狀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時 發(fā)時止為特征的咽喉疾病.稱為梅核氣。相當于咽神經官能癥,或稱咽癔癥、癔球等。 本病又有梅核、梅核風、回食丹、喉節(jié)、喉中如有炙臠等名稱。多發(fā)于壯年人,其 中以婦女多見。本病并不影響患者進食,也不危及生命。但由于咽喉中常覺有物梗阻, 吞咽和呼吸均惑不利,令患者憂心忡忡,顧慮重重,精神負擔甚重.以致影響正常生活 和工作。 [病因病機] . 一、肝郁氣滯 患者平素情志抑郁,肝失條達,則肝氣郁結.氣機阻滯,肝氣上逆, 阻結于咽喉而為病。 :、脾虛痰聚 由于思慮傷脾,或肝病乘脾,以致脾虛運化失健,聚濕生痰,痰氣. 互結于咽喉而為病。 [臨床診斷] 癥狀:本病以咽內異物阻塞感為主要癥狀。其狀或如梅核,或如炙臠,或如棉絮, 或如蟲擾.或如絲如發(fā),或如痰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不痛不癢,不礙飲食。 檢查:本病在檢查時,不能查出任何有關的陽性體征。咽喉各部所見均屬正常。若: 作吞鋇劑透視.亦無發(fā)現異常。 鑒別診斷:本病常需與咽喉瘤、虛火喉痹和誤吞異物相鑒別。咽喉瘤,起病緩慢. 若患者覺有吞咽困難時,腫瘤多已比較大,食物不能順利吞下。間接喉鏡檢查可發(fā)現腫. 瘤。食道吞鋇劑透視和照片可發(fā)現在下咽部有新生腫塊。虛火喉痹,覺有異物刺痛感。 并覺咽喉干燥.常喜作??浴⒖Α眲幼?。癥狀較重,與情志變化關系不大。檢查時可見. 咽喉粘膜呈微暗紅色,喉底有淋巴濾泡增生,狀如簾珠。誤吞異物,發(fā)病突然,有誤吞. 異物病史,患者覺異物梗阻處刺痛,有時十分嚴重,以至飲食俱廢,水咽不下。有些患 者可繼發(fā)發(fā)熱,喉痛。檢查時可于相應部位找到誤吞的異物。異物取出后,癥狀會迅速 消失。此與梅核氣之無形病變者不同。 [辨證論治] 一、辨證 I.肝郁氣滯 證候:咽喉內有異物感,或如梅核,或如腫物,吞不下,吐不出,甚則感到窒悶難 忍,但不礙飲食。患者常精神抑郁,多慮多疑.并覺胸悶脅脹.心煩郁怒,善太息,或 脘腹脹滿等,脈弦。 . 病機分析:平素情志抑郁,肝失條達,則肝氣郁結,疏泄失常,氣機阻滯.肝氣上 逆,結阻于咽喉,故咽喉內有異物感,尤如梅核或如腫物。無形氣結,故吞之不下,吐 之不出.而不礙飲食。咽喉為呼吸飲食之要道,而肝郁越甚,則氣結越重,故甚則窒悶 難忍。肝為將軍之官而主謀慮,肝郁,則司謀慮之功能失常.故多慮多疑而精神抑郁, 心煩,郁怒.善太息。悶、咽喉為肝經循行部位,肝郁氣滯,故胸脅、咽喉脹悶;肝氣. 犯脾.則暖氣,脘腹脹滿等.脈弦為肝郁之象。 2。脾虛痰聚 證候:咽喉有痰狀異物感?;颊叱SX喉內痰多,咯吐不出.或有咳嗽,痰白,肢倦. 蚋呆,脘腹脹滿,舌胖苔白膩,脈滑。 病機分析:脾虛運化失?。畡t聚濕生痰,痰阻氣機,上逆并結聚于咽喉,故患者常 覺喉中痰多,咯吐不出。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痰濁阻肺,則咳嗽痰白。脾主 四肢,脾虛則肢倦。運化失職,故納呆而脘腹脹滿。舌淡胖苔白膩為脾虛痰聚之象。 二、治療 (一)內治法 I.肝郁氣滯 、 治則:疏肝解郁理氣。 方藥:香蘇飲加半夏、竹茹、黃芩、枳殼、木香、沉香。本方香附、陳皮.枳殼開 郁理氣;紫蘇、半夏、生姜通氣降逆散結;木香、沉香為疏肝理氣之要藥;佐黃芩、竹 茹瀉火降逆;甘草、大棗和中以助藥,使肝舒氣暢.火散郁解。若大便燥者,宜用行氣 散,以疏肝理氣瀉火。若脈弦數無力者.為肝郁脾虛證,宜疏肝理脾,可用逍遙散加半 夏。方中柴胡、白芍平肝清熱;白術、茯苓、丹草補脾和中;半夏、生姜降逆散結而理 氣;當歸補肝養(yǎng)血,薄荷清咽喉之熱而通竅。使肝平脾和,氣通血達郁解,熱退逆降則 病愈。亦可用半夏厚樸湯疏肝解郁,理氣化痰。 2.脾虛痰聚 治則:健脾化痰。 方藥:二陳湯。此方為治痰之妙劑,以陳皮理氣燥濕消痰,半夏燥濕祛痰,茯苓滲 ’濕利水化痰,甘草佐陳皮同致和中之功,使中央健,濕去水利氣行則痰自滅,異物感則 自然消失。若氣虛有痰則用六君子湯,以補氣健脾,燥濕化痰。痰火盛可用加味二陳湯. 似清熱滲濕,利水化痰。 (二)外治法 冰硼散,慢慢咽服. 日6~7次。本病咽喉中之異物感,常與痰有關。 林硼散有清熱化痰之功,常含口內,可減輕喉中不適。 (三)針灸療法 可用毫針刺廉泉穴.針尖向上刺至舌根部,并令患者作吞咽動作, .至異物感消失為止。 [轉歸及預后] 在治療過程中,如心情舒暢,精神愉快,病情則容易由重轉輕,并迅速恢復正常; 如口心煩恚怒.情緒郁郁不樂.就容易由輕轉重,增加治療上的困難。 Z預防及護理] 應對梅核氣病人進行耐心解釋,使患者了解其病情,解除思想顧慮,增強治療信心。 并囑患者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恚怒憂思等過度情志變化。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42.咽喉病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