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jīng)痛的中醫(yī)治療添加時間:2011-8-27
坐骨神經(jīng)痛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沿坐骨神經(jīng)走向及其分布區(qū)內(nèi)(即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后外側及足背外側面)發(fā)生疼痛的一種綜合征。多見于青壯年男性。本病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原發(fā)性多與風濕或體內(nèi)感染病灶有關;繼發(fā)性較多見,可因骨與關節(jié)疾病、椎管內(nèi)病變壓迫、盆腔內(nèi)病變壓迫、中毒性代謝障礙或臀部藥物注射的位置不當所致。 坐骨神經(jīng)痛老中醫(yī)處方 方1 組方:制川烏30g,白芍30g,雞血藤30g,干地黃15g,葛根15g,地龍15g,當歸12g,紫蘇12g,姜黃12g,牛膝12g,甘草9g。 主治:坐骨神經(jīng)痛,一側腰、股抽掣痛甚,不能行走,并不敢臥下觸席,晝夜呻吟,痛苦難堪。 用法:每天1劑,水煎2次,藥液混合后分2至3次服。 方2 組方:懷牛膝30g,桑寄生30g,續(xù)斷30g,桃仁10g,紅花10g,木瓜15g,獨活15g,蜈蚣(研末沖服)1g,全蝎(研末沖服)1g。 加減: ⊙畏寒肢冷,舌淡,脈遲,加巴戟天10g,狗脊10g; ⊙煩熱咽干,舌紅少苔,加制鱉甲12g,知母10g; ⊙熱痛尿黃,舌苔黃膩,加黃柏10g,蒼術6g; ⊙疼痛較重,加制乳香10g,制沒藥10g; ⊙腿腳攣急,加白芍15g,甘草6g; ⊙神倦乏力,加黃芪15g,雞血藤15g。 主治:坐骨神經(jīng)痛,腰臀及下肢反復疼痛,日久不愈,腰膝酸軟,舌質(zhì)淡紅,苔白,脈沉細。 用法:水煎2次,藥液混合,早晚分服,每天1劑。 方3 組方:制附子(先煎)20g,黃芪15g,當歸尾15g,赤芍12g,地龍(研末沖服)12g,川芎10g,紅花10g,蜈蚣(研末沖服)6g,全蝎(研末沖服)6g,肉桂6g。 主治:坐骨神經(jīng)痛。 用法: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1周為1個療程。 方4 組方:威靈仙25g,蒼術15g,獨活15g,元胡15g,防己15g,桃仁15g,制南星10g,白芷10g,黃柏10g,川芎10g,紅花10g,羌活10g,神曲12g,桂枝12g,龍膽草6g。 加減: ⊙急性發(fā)作者,加川牛膝15g; ⊙慢性發(fā)作者,加懷牛膝15g; ⊙痛甚者,加乳香10g,沒藥10g,白芍60g; ⊙熱重者,加忍冬藤35g; ⊙偏寒者,加制川烏15g,減黃柏、龍膽草用量; ⊙濕重者,加薏苡仁30g,通草6g; ⊙下肢麻木,加全蝎(研末沖服)6g; ⊙腰痛者,加杜仲10g,續(xù)斷30g; ⊙患肢屈伸不利,加木瓜15g。 主治:血瘀痰凝型坐骨神經(jīng)痛,腰臀及下肢疼痛,行走麻木,屈伸不利,活動受限,舌質(zhì)淡紅,苔白膩,脈弦澀。 用法:每天1劑,水煎服。 方5 組方:熟地黃30g,鹿角膠(烊化)30g,制附子30g,防己12g,生甘草18g,炒白芥子9g,烏梢蛇9g,紅花9g,肉桂(沖)3g,姜炭6g,麻黃6g,細辛3至6g。 主治:坐骨神經(jīng)痛。 用法:先將附子用1升水浸泡3小時,然后煮1小時,再納入它藥,煎成300毫升,早晚飯后1小時溫服,每回150毫升。煎剩藥渣在臨睡時用布包裹趁熱敷痛處,次晨去之。每10劑為1個療程,療程間停藥2天,一般多在連服2至3個療程后病愈。 方6 組方:黃芪30至60g,白芍21g,五加皮15g,續(xù)斷15g,威靈仙15g,制川烏(先煎)6至12g,制草烏(先煎)6至12g,川牛膝12g,當歸12g,甘草6g,生姜3片,大棗4枚。 加減: ⊙氣虛明顯,重用黃芪; ⊙血虛者,重用當歸、白芍; ⊙陽虛者,加附子; ⊙腎虛者,重用續(xù)斷、五加皮或加杜仲; ⊙局部發(fā)冷,疼痛劇烈,重用川烏、草烏; ⊙拘攣掣痛,屈伸不利,頑痛不已,加全蝎、蜈蚣; ⊙局部麻木重者,重用當歸,加雞血藤。 主治:坐骨神經(jīng)痛。 用法:每天1劑,水煎2次,藥液混合,早晚分服。 方7 組方:桂枝4.5g,制川烏(先煎)4.5g,獨活4.5g,蒼術9g,白術9g,漢防己9g,全當歸9g,雞血藤9g,威靈仙9g,桑枝12g,桑寄生12g。 主治:坐骨神經(jīng)痛。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天1劑。 方8 組方:炒白芍15至60g,熟地15至30g,獨活10至15g,雞血藤15至30g,狗脊10至30g,續(xù)斷10至15g,威靈仙10至15g,鹿銜草10至15g,當歸10至15g,牛膝10至15g,甘草10至15g。 加減: ⊙刺痛明顯,加乳香10g,沒藥10g,紅花10g,桃仁10g; ⊙痛劇者,加露蜂房10g,蜈蚣2條。 主治:坐骨神經(jīng)痛。 用法:上藥先用水浸泡20分鐘,煎煮2次,藥液混合,分2次服,每天1劑。 方9 組方:當歸10至15g,桂枝10至15g,制乳香10至15g,制沒藥10至15g,制川烏(先煎)10至15g,白芍10至30g,威靈仙10至13g,細辛3至5g,甘草5至10g。 加減: ⊙痛劇者,加蜈蚣1至2條; ⊙腰痛者,加杜仲12至15g,續(xù)斷12至15g,狗脊10至12g; ⊙肢麻者,加木瓜10至20g; ⊙風邪偏盛者,加秦艽10至15g; ⊙濕邪偏盛者,加薏苡仁15至30g; ⊙氣虛者,加黨參10至15g,黃芪10至15g; ⊙血虛者,當歸增至15至20g。 主治:坐骨神經(jīng)痛。 用法: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 說明:同時服用小活絡片,每回5片,每天2次。 方10 組方:制南星10g,法半夏10g,陳皮9g,茯苓10g,當歸9g,乳香9g,僵蠶6g,地龍9g,牛膝15g,桑寄生10g,龜板10g,鱉甲10g,熟地黃15g。 主治:坐骨神經(jīng)痛,腰臀及下肢疼痛,麻木酸脹,活動不利,面赤烘熱,舌質(zhì)紅,有瘀斑、瘀點,苔膩,脈弦細而滑。 用法:水煎2次,藥液混合后分2次服,每天1劑。 方11 組方:菟絲子15g,制狗脊15g,炒杜仲15g,生續(xù)斷15g,熟地黃20g,懷牛膝15g,肉桂5g,黨參15g,炒白術15g,當歸15g,炒白芍15g,炙川烏(先煎)6g,細辛3g,獨活12g,防風12g,威靈仙15g。 加減: ⊙氣虛者,加黃芪15至30g,炙甘草6至10g,茯苓10至15g; ⊙血虛,加川芎8至12g,阿膠(烊化)10至15g; ⊙風甚,加赤芍15至20g,雞血藤20至30g; ⊙寒邪甚,加炮附子(先煎)10至30g,草烏(先煎)10g; ⊙濕邪甚,加蒼術10至15g,生薏苡仁15至25g; ⊙上肢痛甚者,去獨活,加羌活10g,肉桂改為桂枝10至15g,或桑枝30g; ⊙下肢痛重,加木瓜15至18g,千年健10至15g; ⊙腎陽虛甚,加巴戟天10至15g,鹿角膠(烊化)10g; ⊙大便秘結,加肉蓯蓉30g; ⊙腎陰虛甚,加龜板15g,山萸肉10g; ⊙大便干燥,加玄參30g。 主治:坐骨神經(jīng)痛,風濕性關節(jié)炎,風濕肌肉痛,腰痛。 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 方12 組方:薏苡仁30g,連翹15g,虎杖15g,白芍15g,牛膝15g,鉤藤15g,木瓜15g,黃柏15g,秦艽12g,丹皮10g,蒼術9g,甘草8g。 主治:坐骨神經(jīng)痛。 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 方13 組方:熟地15至30g,雞血藤15至30g,續(xù)斷10至15g,獨活10至15g,威靈仙10至15g,鹿銜草10至15g,川牛膝10至15g,生甘草10至15g,狗脊10至30g,炒白芍15至30g。 加減: ⊙兼風寒者,加制川烏10g,桂枝10g; ⊙兼濕重者,加炒蒼術10g,黃柏10g,蠶沙15g; ⊙氣虛者,加生黃芪30g; ⊙陽虛者,加制附子(先煎)10g,肉蓯蓉10g,仙靈脾10g,巴戟天10g; ⊙刺痛明顯者,加制乳香10g,制沒藥10g,紅花10g,桃仁10g; ⊙痛劇者,加露蜂房10g,蜈蚣2條。 主治:坐骨神經(jīng)痛。 用法:每天1劑,水煎2次,藥液混合后分2次服。 方14 組方:五加皮90g,生姜90g,雞血藤30g,海風藤10g,伸筋草10g,骨碎補10g,紫草10g,海螵蛸10g,自然銅10g,三七10g,川芎10g,當歸10g,地龍10g,海馬10g,千年健10g,川烏8g,草烏8g,白酒2500毫升。 主治:坐骨神經(jīng)痛。 用法:上藥浸泡于白酒中,7天后可以飲用,每回15毫升,每天2次。 |
|
來自: 咖啡加濃茶 > 《骨關節(ji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