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書,舊時稱“皇歷”、“通書”、“歷日”、“時憲書”等,在民間已流傳1000多年的歷史。歷書主要內容為二十四節(jié)氣的日期表,每天的吉兇宜忌、生肖運程等。古人把每一天的宜忌都記在日歷上,作行動指南。
封建時代,歷書是由皇帝委任京城欽天監(jiān)頒布的,傳說唐文宗李昂曾下令,歷書必須由皇帝本人欽定,并只許官印不許私印,從此歷書就成了“皇歷”。唐宋時,每年年末,皇帝就把新歷書賜給文武百官,受賜者要上表謝恩。敦煌出土文獻中即有幾種歷書的抄本。大約到唐太和九年(公元835年),才有了木板刻印的皇歷?,F(xiàn)存的一部最古老的印刷歷書是唐僖宗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印刷的,藏于英國倫敦。清乾隆時為避弘歷名諱,歷書更名為“時憲書”。清末,市面上販賣所謂“大本新皇歷”,扉頁上刊印當朝帝后生辰忌日,日歷以外的部分謂之“序”,有的序多于正文,甚至將《三字經》、《百家姓》、《朱子治家格言》附上。民國以后,歷書上印有當代偉人像,文明結婚儀式圖等。日歷部分的表頭上有火車表(僅站名順序)和諸神、佛圣誕日期表。
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文化的日益進步,歷書的封面與內容,也在不斷革故創(chuàng)新。新中國成立后,歷書剔除了封建迷信色彩,除按照歷法規(guī)律排列年、月、日、節(jié)氣及中國歷史年代簡表,屬相、年齡對照表外,還刊載一些袖珍型的新春聯(lián)、農田農事、法規(guī)科技、公市制度量衡對照、生活常識、保健養(yǎng)生等內容,集天文歷法、民俗民風、地理歷史、旅游觀光等多方面知識于一體。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冊“歷書”,出版于1949年,首次采用了公元紀年,其封皮為《公歷一九五零年農家歷,夏歷庚寅年》,圖案為馬拉犁杖耕田,聯(lián)合收割機收割莊稼。該農家歷首頁上刊登了國旗、國歌、國旗制作說明。1951年的“農家歷”首頁,首次出現(xiàn)了國徽圖案,內容有民歌、諺語、二十四節(jié)氣等內容。新歷書融合了知識性、觀賞性、趣味性和藝術性,貼近百姓生活,是專供于廣大群眾查考公歷與農歷及相關信息,獨具民俗文化價值的科普之書,對農業(yè)生產和人民生活有著指導意義。
歷書一年一個樣,它是一個時代的見證史跡,也是社會發(fā)展的物證標志。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自1978年創(chuàng)刊《歷書》后,每年均出版發(fā)行。《1979年歷書》封面是四位天真活潑的童男童女,一女孩手托盛裝金穗白棉的花籃,另一女孩左手挎著裝滿蘋果的竹籃、右手挾抱著一只小豬,一男孩雙手抱著一只小綿羊,另一男孩雙手抱著一只大公雞,他(她)們笑容滿面地騎坐在騰于浪花上面的巨型鯉魚背之上,這幅畫寓意“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與“年年富余,歲歲歡樂”。內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摘錄著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國慶二十九周年的祝酒詞、全國科學大會上的講話三則重要文獻。還有《黨政干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建設大寨縣的六條標準》,封三是精選的12副新春聯(lián),封底是屬相年齡對照表,全冊34頁,書價1角。《1987年歷書》封面是《嫦娥奔月》圖;《1989年歷書》封面是《白娘娘與小青青》圖,《1992年歷書》封面是《如來佛》;《1993歷書》封面是一幅《壽星、財神與仙童》圖,這些歷書封面圖畫新穎別致,頗有年畫風格,增加了民俗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