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干姜湯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炙甘草12g 干姜6g 上2味,以水600mi,煮取300ral,去滓,分兩次溫服。 (功效)溫中散寒,健脾化飲。 (主治)傷寒惡寒無(wú)熱,手足厥冷,或四肢拘急,咽中干而 不渴,煩躁吐逆,小便頻數(shù),甚則遺尿;肺寒咳嗽,痰稀多白 沫,舌潤(rùn)苔淡白,脈浮數(shù)或沉微。 (臨證加減] 1.肺中虛冷吐涎沫,眩暈,不咳不渴,小便頻數(shù)或遺尿不 禁等,少加烏藥,益智仁,或金櫻子,其效尤著。 2.脾胃虛寒,脘腹疼痛,喜溫欲按,腸鳴便溏,口不渴者, 可加高良姜、肉桂、懷山藥;若脘腹脹痛,加厚樸、香附、萊菔 子、大腹皮等。 3.脾胃陽(yáng)虛之吐血、便血,血色黯淡、四肢不溫,口不渴, 苔白脈遲者,以伏龍肝煮水再煎本方。 4.胃脘冷痛,嘔吐不食者,加大棗、法半夏、炒谷芽。 5.寒邪犯胃,氣機(jī)郁滯,胃脘劇痛,嘔吐頻繁者,加陳皮、 生姜、高良姜、元胡索、旋覆花。 6.中焦虛寒,脾失健運(yùn),腹痛泄瀉,納差乏力者,加蒼術(shù)、 煨木香、焦白術(shù). 7.寒飲蘊(yùn)肺,肺失宣降,久咳肺虛,絡(luò)傷血溢者,加茯苓、 茜羊炭、花蕊石、淡竹葉、側(cè)柏葉等。 . 8.本方加黃芪、蓮須、陳皮治遺尿。 9.本方加黃芪、太子參、,麥冬、石斛、枸杞子、麥芽治唾 液減少癥。 10.本方治吐逆、水谷不下者,名王姜甘草場(chǎng)。[外臺(tái)秘要] 11.本方加人參、白術(shù),治胸痹及脾陽(yáng)虛而心中痞氣者,名 人參湯。 12。本方加茯苓、白術(shù),治寒濕腎著,名甘草干姜茯苓白術(shù) 遜。 13.本方中干姜換為生姜,加人參、大棗,治肺痿咳唾涎沫 不止,咽燥而渴者,名干金生姜甘草湯。 14。治赤白痢,名二宜丸(即本方)。[魏氏家藏方] 15。治吐血,名二神湯(即本方)。[朱氏集驗(yàn)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