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談 鬼的家 筆者在第一談里講過鬼,鬼即“歸”也,它是我國傳統(tǒng)里所認為的人死后存在的一種形態(tài)。既然鬼出現(xiàn)了,那么它們得有個居所啊。那么多各種各類的鬼怪,它們平時住在哪里呢? 首先,筆者在第二談里介紹了中國傳統(tǒng)里“三界”的概念,鬼不屬天,不屬人,自然是住在地界里的。然而“地界”這個概念太泛泛了,有沒有更確定的位置呢?我們的祖先似乎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于是乎鬼的確切居住地址也就隨即被開發(fā)了出來。 鬼的第一個家在泰山旁邊的蒿里山。 漢樂府古辭里有一首《蒿里》,里面就有“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小踟躕”的句子,這就是說的蒿里山。為什么定下此處為鬼都呢?一般認為這是由于“泰山神”的緣故。 最早,傳統(tǒng)里還沒有出現(xiàn)“閻羅王”、“閻君”的概念時,我國民間信仰的幽冥主宰是“泰山府君”,即“泰山神”。這個說法很早便出現(xiàn)了,漢代就有了成文的記載。在《后漢書·烏桓鮮卑列傳》里,寫道:“(鮮卑族)其俗兵死后神靈歸赤山?!嗌健谶|西東北數(shù)千里,如中國人死者魂歸岱山也?!?這里面的“岱山”就是指泰山,泰山亦名岱山,古代以其為五岳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詩圣杜甫著名的《望岳》可為佐證“岱夫宗如何,齊魯青未了”,就是指的望泰山。 “泰山府君”后來又被人們封為“東岳大帝”,長期掌管幽冥地府和其中的一班鬼怪亡靈。但其人究竟是哪一位,歷來說法不同。 西晉人張華的《博物志》里說:“泰山神一曰‘天孫’,言為天帝孫也,主招魂。東方萬物始成,故知人命之長短?!?BR> “小仙翁”葛洪不這么認為,他寫的《神仙傳》里說東岳大帝是西王母小女太真夫人的第三個兒子,因為犯了律例而被貶,于是“主事東岳,退真王之編,司鬼神。五百年一代其職?!?BR> 著名古典小說《封神演義》里,姜子牙把東岳大帝之職封給了周朝武將黃飛虎,讓其“執(zhí)掌幽冥地府,凡一應(yīng)生死轉(zhuǎn)化人神仙鬼,俱從東岳勘對,方許施行”。 除了上述之外,東岳大帝的身份還有很多說法。但無論如何,泰山神、東岳大帝掌管生死幽冥是肯定的。可是鬼魂怎能住在五岳之宗,人間君王封禪之地呢?于是為了方便東岳大帝管理,則把泰山旁的蒿里山定為了鬼都的所在地。 蒿里山又叫高里山,“蒿里”即是古人送葬的歌名。由于蒿里山鬼都的身份,歷史上山里曾建有規(guī)模宏大的神祠,又名森羅殿。在一九三一年,蒿里山還曾出土過唐玄宗、宋真宗的禪地玉冊,可見古代君王對其的重視,今天這兩玉冊都在臺灣故宮博物院里了。 至于鬼都冥界到底是個什么樣子,《山海經(jīng)》這部古書里做了生動形象的描繪?!渡胶=?jīng)》認為,冥界里有一座昆侖山,它是冥界的核心,其四周被火焰山所環(huán)繞。昆侖山里面有深不可測、鴻毛不浮的“弱水”。死人的靈魂來至此處必需要過九道門,還有一種怪獸“開明獸”負責(zé)守護這九門。此外,還有守護靈魂的三頭人,有長生不老的神樹,有蜜蜂一樣但大如飛鳥的恐怖毒物“欽原”,以及長著四只角的羊狀怪獸“土螻”等等。 這是上古時期人們的瑰麗想象,今天看來卻頗有西方魔幻色彩,很容易讓人想起《指環(huán)王》之類的作品。因為,這種描繪固然精彩,但是感覺上少了些中國的味道。 很快,這種情形得到了改變。隨著本土道教的創(chuàng)立,掌管幽冥之事的神祗由東岳大帝變成了“北陰大帝”。而且,陰司地府的位置也遷移了。鬼怪們終于改善了居住條件,從蒿里山搬到了另外一個新家——現(xiàn)在著名的鬼城:四川酆都。也因為如此,“北陰大帝”也稱“酆都北陰大帝”,簡稱“酆都大帝”。 隋唐以后,佛教大量輸入中國,印度的一位神祗“閻羅”(也可譯為“琰摩”)也來到了中國?!伴惲_”作為傳說中人類的第一個祖先和第一個死者,使其成為司掌死亡以及裁判死者的冥界主宰。同時,一本名為《十八泥犁經(jīng)》的佛經(jīng)也傳入了中國,并由佛經(jīng)漢譯的創(chuàng)始人,小乘佛經(jīng)的首譯者——安世高譯成了中文,里面就出現(xiàn)了對冥界最為著名的描繪——十八層地獄。 《十八泥犁經(jīng)》的十八層地獄,是以受罪時間的長短與罪刑等級輕重而排列。每一地獄比前一地獄,增苦二十倍,增壽一倍。當(dāng)中列出的十八層地獄均為梵文音譯,分別是:光就居、居虛倅略、桑居都、樓、房卒、草烏卑次、都盧難旦、不盧半呼、烏竟都、泥盧都、烏略、烏滿、烏藉、烏呼、須健居、末都干直呼、區(qū)通途、陳莫。 十八層地獄的“層”不是指空間的上下,地獄是不分層次的,是按區(qū)域大小來形容的。而且“層”與“層”之間的區(qū)別主要在于時間和刑法上不同,尤其在時間的區(qū)別上。其第一獄以人間三千七百五十年為一日,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年,罪鬼須于此獄服刑一萬年(即人間一百三十五億年)。其第二獄以人間七千五百年為一日,罪鬼須于此獄服刑須經(jīng)兩萬年(即人間五百四十億年)。其后各獄之刑期,均以前一獄之刑期為基數(shù)遞增兩番。按照如此計算,到第十八層地獄之刑期,已相當(dāng)于人間二點三乘以十的二十五次方年以上,即以億億億年為單位。墮入此獄,受苦的時間幾乎等于永久,真可謂“萬劫不復(fù)”了。 十八層地獄的情狀譯成中文,大略如下: 第一層 拔舌地獄 凡在世之人,挑撥離間,誹謗害人,油嘴滑舌,巧言相辯,說謊騙人。死后被打入拔舌地獄,小鬼掰開來人的嘴,用鐵鉗夾住舌頭,生生拔下,后入剪刀地獄,鐵樹地獄。 第二層,剪刀地獄 在陽間,若婦人的丈夫不幸提前死去,她便守了寡,若唆使她再嫁之人,或是為她牽線搭橋,那么死后就會被打入剪刀地獄,剪斷十個手指。 第三層,鐵樹地獄 凡在世時離間骨肉,挑唆父子,兄弟,姐妹夫妻不和之人,死后入鐵樹地獄。樹上皆利刃,自來人后背皮下挑入,吊于鐵樹之上。待此過后,還要入拔舌地獄,蒸籠地獄 第四層,孽鏡地獄: 如果在陽世犯了罪,不吐真情,或是走通門路,瞞天過海之人,以及犯罪在逃之犯人,打入孽鏡地獄,照此鏡而顯現(xiàn)罪狀。然后再依據(jù)所犯之罪分別打入不同地獄受罪。 第五層,蒸籠地獄: 以訛傳訛,陷害,誹謗他人。這種人死后,則被打入蒸籠地獄,投入蒸籠里蒸。不但如此,蒸過以后,冷風(fēng)吹過,重塑人身,帶入拔舌地獄。 第六層,銅柱地獄: 故意縱火或為毀滅罪證,放火害命者,死后打入銅柱地獄。入此獄之人裸體抱住一根直徑一米,高兩米的銅柱。柱內(nèi)燃燒炭火,且有小鬼不停扇扇鼓風(fēng)。 第七層,刀山地獄: 褻瀆神靈及殺牲者,死后被打入刀山地獄,脫光衣物,令其赤身裸體爬上刀山。 第八層,冰山地獄: 凡謀害親夫,與人通奸,惡意墮胎的惡婦;以及賭博成性,不孝敬父母,不仁不義之人死后打入冰山地獄。令其脫光衣服,裸體上冰山。 第九層,油鍋地獄: 賣淫嫖娼,盜賊搶劫,欺善凌弱,拐騙婦女兒童,誣告誹謗他人,謀占他人財產(chǎn),妻室之人,死后打入油鍋地獄,剝光衣服投入滾油鍋內(nèi)翻炸。 第十層,牛坑地獄: 凡在世之人隨意虐殺牲畜者,死后打入??拥鬲z。投入坑中,數(shù)只野牛襲來,角頂蹄踩。 第十一層,石壓地獄: 若在世之人,拋棄、虐待、甚至溺死嬰兒者。這種人死后打入石壓地獄。為一方形大石槽,上用繩索吊一與之大小相同的巨石,將人放入池中,用斧砍斷繩索,壓之。. 第十二層,舂(音同“沖”)臼地獄: 人在世時浪費糧食,糟踏五谷者,死后將打入舂臼地獄,放入臼內(nèi)舂殺。 第十三層,血池地獄: 凡不孝敬父母,不尊敬他人,奸邪之徒等,死后將打入血池地獄。投入血池中受苦。此外因流血而死(見紅而死),其人死后也投入血池中受苦。 第十四層,枉死地獄: 以各種方式自殺者,死后打入枉死牢獄,再也別想轉(zhuǎn)世為人。 第十五層,磔刑地獄: 偷墳掘墓之人,死后將打入磔刑地獄,處磔刑。 第十六層,火山地獄: 行賄受賄,損公肥私,偷搶錢財之人,另外還有犯戒的出家人,其死后將打入火山地獄。被趕入火山之中活燒而不死。 第十七層,石磨地獄: 貪官污吏,欺壓百姓之人以及吃葷的出家人死后將打入石磨地獄。即用石磨磨成肉醬后,令其重塑人身反復(fù)再磨。 第十八層,刀鋸地獄: 偷工減料,欺上瞞下,拐誘婦女兒童,買賣不公之人,死后將打入刀鋸地獄。即將罪人衣服脫光,呈“大”字形捆綁于四根木樁之上,由襠部開始至頭部,用鋸鋸殺。 以上就是十八層地獄的大略介紹,它們均是出于佛家的“勸善”和“修來生”的觀念來設(shè)定的。道家接受了“閻羅”這位神祗,但是對于冥界的“十八層地獄”模式并沒有認同。道家結(jié)合了本土文化,創(chuàng)制了更有中國特色的“閻羅十殿”。而且,這“閻羅十殿”傳說就在鬼城酆都的地下,每一殿都有一位管理者。 這十殿大略如下: 第一殿秦廣王,專司全部人間的生死壽命,統(tǒng)轄整個地府的吉兇。如果善人壽終,便引渡超生為仙;若是功過相等之人,則仍轉(zhuǎn)投人胎入人世,男轉(zhuǎn)生為女,女轉(zhuǎn)生為男;若是罪人惡人則依其罪過發(fā)放至其余各殿。 第二殿楚江王,司掌活大地獄,又稱剝衣亭寒冰地獄。里面又下設(shè)十六個小獄。在世期間傷人肢體、奸盜殺生之人來此受罪,所受罪刑,相同于生前所造之業(yè),怎么殺它,就怎樣被殺。 第三殿宋帝王,司掌黑繩大地獄,里面又下設(shè)十六個小獄。墮此獄者,其罪根多因邪見、誑怨、愚癡、好殺所致。此獄中罪人,身陷于無量由旬之熱焰中,遭黑繩束縛,后被推墮于利刃鐵刀熱地之上,一旁有鐵焰牙狗來啖食,一切身,分分被剝離啖食,凄慘無比,悲聲叫喚盈天,無有救者,至罪業(yè)消畢。若得人身,其身分鄙劣下賤,常饑渴交迫。此獄之苦更勝于前的活大地獄。罪畢,若尚有余罪,再墮其它地獄續(xù)消罪業(yè)。 第四殿五官王,司掌合大地獄,里面又下設(shè)十六個小獄。此地獄之苦又勝于前二者,其苦無邊。墮此地獄之罪根為生前樂行殺、盜、邪行三業(yè)。觀此地獄罪人為大火普焰所燒,眼出火淚,彼淚是火,即焚燒其身,閻羅人又劈其眼骨,復(fù)以鐵鉤割打,熱鐵鉗擘其糞門,洋熱白镴灌滿其內(nèi),外有大火復(fù)燒其外,內(nèi)外極燒,受其大苦。如是經(jīng)無量百千年中業(yè)方竟。若生人中,常有癖病在其腹中,若身燋枯,又形貌丑陋等。 第五殿閻羅王,司掌叫喚大地獄,里面又下設(shè)十六個誅心小獄。墮此地獄之罪由,為樂行殺生、偷盜、邪行、嗜飲酒等。此獄之苦更甚于前,罪人受此罪報,號哭叫喚,悲吼盈天,故稱叫喚地獄。倘罪報受盡,復(fù)得人身,常得風(fēng)血之病,或生貧窮,或生惡國。罪人押解至此,大抵已歷前述地獄,受罪許久,若罪消盡,則發(fā)放往生或再受輪回業(yè)。罪重者,登上望鄉(xiāng)臺之后,復(fù)發(fā)其它地獄,一一受罪消業(yè)。 第六殿卞城王,司掌大叫喚大地獄及枉死城,里面又下設(shè)十六個小獄。此獄之罪苦又勝于前面種種。因所造之殺生、偷盜、邪行、飲酒之罪皆較前為重,故其苦更深、更烈。每受其苦,罪人啼哭叫吼,聲聲悲號,故稱大叫喚地獄。又此地獄對于妄語所造之罪有更嚴慘的罪報,受報的時間亦較前為長,真是苦痛至極! 第七殿泰山王,司掌熱惱地獄,又稱碓磨肉醬地獄,里面又下設(shè)十六個小獄。罪根之因同前造作殺、盜,或邪見、邪行、飲酒、妄語等業(yè),而絲毫無有懺悔,凡此罪人身壞之后,墮此大地獄。此獄之苦又更勝于前,此間火燒無有一念間斷,業(yè)盡得脫,于三百世中墮餓鬼,二百世中墮畜生,若得人身,則于父母不生敬重,無慚無愧,無羞無恥,賤陋與狗食同行,手足粗裂,常依他食,盡其身命空無福德。 第八殿都市王,司掌大熱惱地獄,又稱熱惱悶鍋地獄,里面又下設(shè)十六個小獄。此獄之苦,一切無間,乃至虛空皆悉炎燃,熾火于無量百千年歲,常燒不止,罪人熱炎熾燃其身,如是無量百千年中,血灌其身,燒煮而死,死而復(fù)生。業(yè)盡墮餓鬼、畜生受饑渴苦,相互食苦。又無量百千世,欲得人身彷若如龜遇孔,生于人中得貧窮多病,熱惱心亂不止,短命報,此為殘余果報。觀此大地獄,其苦又勝于前,其所造罪根亦同前,惟更加嚴厲,故果報亦更強烈。 第九殿平等王,司掌最大的地獄,名曰阿鼻大地獄,又名無間大地獄,里面又下設(shè)十六個小無間獄。此獄受罪之苦更勝于前。其罪為殺父、殺母,復(fù)以貪欲、瞋恚、愚癡造作更重惡業(yè),而墮此阿鼻地獄。此獄寬廣圍繞重疊,四面皆是炎火,無有一處空間。因生前造惡中之大惡、不善中之不善,故受苦中之大苦。除身陷火燒之外,復(fù)墮極寒之地,冷風(fēng)如刀,遍布全身,受極痛苦,無可譬喻。一一罪行,都是業(yè)力所感。又此十六別處,一處比一處苦,此皆所造罪因不同故,如此過無量百千年歲,至罪業(yè)消竟方得出離。平等王專審世間一切冤死眾生,大殿內(nèi)外有無量無邊前來申冤之冤魂,胎卵濕化、禽獸或水族聚一堂,個個哀號遞狀申訴。大王明察秋毫,皆能一一傳押其元兇債主到案,舉證歷歷,令罪犯伏首認罪。人問至惡是忤逆殺生、欺師叛道,皆因私欲而起,由貪欲而起嗔恚,由嗔恚而起愚癡無明,而鑄大罪。此殿管轄之罪犯,皆是諸惡中之大惡,不善中之不善,故承受諸苦中之至苦,既歷猛火劫外,還經(jīng)寒冰劫,或寒風(fēng)如刀,凝血成冰,或成煙成炭,銼骨揚灰,死生不斷,痛苦不歇,墮此地獄,求出無門。 第十殿轉(zhuǎn)輪王,此殿直對五濁世界,專司各殿押來之鬼魂,分別核定罪福大小,發(fā)往四大部洲適當(dāng)?shù)胤饺ネ渡?。所有鬼魂按其善惡、罪福多寡,通過金橋、銀橋、玉橋、石橋、木板橋、奈何橋去投生。根據(jù)投生名一一匯集后,通知第一殿注冊畢,即送酆都城,再細分其壽命長短,罪福變換。另外,此殿還有一特殊使命,即給投生者灌下迷湯,讓他們忘記前生之事。 上述便是道家的“閻羅十殿”,其在形式上采用了一系列的佛教用語,但是究其內(nèi)容,卻完全是中國特色的。 在古典名著《西游記》第十回“二將軍宮門鎮(zhèn)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里,就敘述了唐太宗魂游十殿,依此見到了十位君王的場景,最后閻王開恩,又多賜了太宗二十年陽壽。另外,著名神怪小說《聊齋志異》卷四里有一篇《續(xù)黃粱》,講了一位福建省的曾孝廉做了一個夢,夢中他成為宰相,卻貪贓枉法無惡不作,死后下地獄受盡酷刑的故事,文中對地獄的種種情景,也有著非常精彩的描繪。 唐朝以后,“閻羅十殿”已經(jīng)完全取代了東岳大帝、幽冥昆侖,已經(jīng)成為民間關(guān)于地府的主流樣本。后來,隨著佛教地位的大幅提升以及佛教徒數(shù)量上的優(yōu)勢,“十八層地獄”便取代了前者,成為中國社會最廣為人知的鬼魂家園,一直延續(xù)至今。 |
|
來自: 庶民臨風(fēng) > 《中華異文化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