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結(jié)】守望著一個王朝的背影 順著澤魚線,從昌珠南下20公里,就是瓊結(jié)。 這個因藏王墓群聞名的地方,其藏語的含義就是“房角懸起多層”。這或許正是說出了它曾經(jīng)的繁榮與鼎盛。 在這片不大的土地上,究竟埋葬了多少位藏王和先賢,現(xiàn)在仍很難說清,只是相傳自第八代藏王辭世后被葬于此,建起第一座藏王墓之后。再從第九代到第十五代贊普時期,瓊結(jié)的青瓦山上就陸續(xù)修建了6座王宮。而其中的王宮大臣或許就更舉不勝舉了。 藏王墓(圖片來源:西藏旅游雜志) 古人選擇墓地,講究“前有照,后有靠”是說需要有山水的保障,而這大片的藏王墓群背靠丕惹山,前臨雅礱河,足以說明吐蕃當時已很注重這種“風水”的布局了。而這種格局來源于《易經(jīng)》,這或許也能證明當時中土文化對西域的影響罷。 整個陵墓群面積約一萬平方米,各墓封土高大,高出地表約10米左右。墓頂呈平頂形,跟內(nèi)陸?zhàn)z頭形封土顯然不同,這與《通典》所作“其墓方正,壘石為之,狀若平頭屋”的記載基本上是吻合的。 在諸多墓葬中,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墓是較大的,封土高有十三四米,原來封土頂上建有一座古廟“鐘木贊拉康”,是為祠堂而用的,供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等人的塑像。這一祠堂在“文革”中慘遭拆除,再到后來重新修建,恐怕規(guī)模和韻味都大大遜色了不少。 此行西藏之前,我已經(jīng)一路走了幾個省份,之后離開西藏,又繼續(xù)走了十幾個省和幾個國家,其間游歷了多少墓葬遺跡抑或?qū)m殿樓臺都已很難全部記住了。但是,無論怎樣,在游走于這些昔日樓臺之間,直面著曾經(jīng)輝煌鼎盛的朝代,我卻總會有些傷痛。沉浸于一個王朝的背影之中,為什么卻是如此的悲涼?!好像西藏的高山河谷,巍峨浩蕩的輪廓中確實如此的荒涼與堅硬。 雅礱河(圖片來源:西藏旅游雜志) 遙想當年,雅礱王族、吐蕃政權(quán)、古格王朝,多少不可一世的王者在歷史的塵煙中僅僅留下了幾點印記之后就灰飛煙滅了。如今看來,只有土丘一堆。 爬上松贊干布墓地的封土頂端,我們找了一個角落坐下,頂著烈日,望著藏王墓前煨桑爐的炊煙,那浩大的吐蕃王朝的金戈鐵馬好像就在眼前。 的確,正如一開始寫這些西藏的文字,一路攀登,走進青藏高原,在尋找雪域之巔的一分寧靜之中,得到的確是一次尋找信仰的朝圣之旅。 我記得,在青海湖畔日月山下,文成公主第一次回顧大唐,驀然發(fā)現(xiàn)已然藏漢分界的不同景象,她摔破銅鏡強忍淚水走進吐蕃疆域的那一塑雕像,稱為千年以來中土人們緬懷她的精神標桿;我也記得,徜徉在圣城拉薩大昭寺中的12根立柱之間,在膜拜著12歲等身佛時想象著文成公主初進邏些(拉薩)與松贊干布成親時的萬人空巷;即使就還在剛剛,當我在昌珠寺中探訪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一起修行,并幻化大鵬鳥斗敗五頭怪龍時的驚心動魄,而現(xiàn)在,卻只是這一抔埋藏他們的荒土野草了。 佛家說“前世今生,因果輪回”,這種觀念在藏域更加明顯,信奉“因果報應”的藏民們是用一分堅守和純樸來守候他們心底的凈土的,而這分凈土也正是他們可以安貧樂道卻獨享寧靜的精神根源。 是的,如果這樣說來,縱使什么七層樓臺,又是什么“房角懸起多層”,與他們的這分心靈又有何相干呢?而那個早已化身為無量光佛的松贊干布和化身為綠度母的文成公主,不也儼然已經(jīng)成為西藏民族精神的象征了嗎?而他們共同修建的大昭寺、布達拉宮和昌珠寺不是也與他們的靈魂合為一體了。而這不正是這個偉大王朝的前世和今生嗎? 這就是山南,在這里,你能夠看到這分前世今生的眷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