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鳳尾蕨 |
別名 |
井欄草、小葉鳳尾草 |
拉丁學(xué)名 |
Pteris cretica var. nervossa |
英文名 |
Spider brake |
英文別名 |
|
門 |
真蕨植物門(Pteridophyta) |
綱 |
薄囊蕨綱(Leptosporangiopsida) |
目 |
水龍骨目(Polypodiales) |
科 |
鳳尾蕨科(Pteridaceae) |
屬 |
鳳尾蕨屬(Pteris) |
特征 |
植株高60-70厘米,根狀莖直立,有條狀披針形鱗片。葉二型,簇生,紙質(zhì),無毛;葉柄禾稈色,光滑;能育葉卵圓形,長25-30厘米,寬15-20厘米,一回羽狀,但中部以下的羽片通常分叉,有時(shí)基部一對還有1-2片分離小羽片;羽片或小羽片長15-25厘米,寬6-8毫米,條狀披針形,其不育的頂部有銳鋸齒;不育葉同形,但羽片或小羽片寬1-1.5厘米,邊緣有銳尖鋸齒。孢子囊群沿羽片頂部以下的葉緣連續(xù)分布;囊群蓋狹條形。 |
描述 |
鳳尾蕨為鳳尾蕨科的小型陸生蕨,葉二型;不育葉為一回羽狀復(fù)葉,羽片條形,上部羽片基部下延,在中軸兩側(cè)形成狹翅,下部羽片常有二至三叉,形似鳳尾,故而得名;能育葉有長柄狹絨形。它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井欄邊陰濕處常有生長,因此它又叫井欄邊草。它的根莖短,葉簇生,葉叢小巧細(xì)柔,姿態(tài)清秀,很適合盆栽。 |
原產(chǎn)地 |
|
世界分布 |
日本、菲律賓、越南、老撾、柬埔寨、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斐濟(jì)群島、夏威夷群島 |
國內(nèi)分布 |
河南西南部、陜西南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西部、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云南、西藏 |
校園分布 |
|
生長環(huán)境 |
石灰?guī)r縫中或林下,海拔400-3200米 |
用途 |
鳳尾蕨的作用是:鳳尾蕨全草都可以供藥用,它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強(qiáng)筋活絡(luò)等效,民間多用于治痢疾和止瀉。 |
典故 |
|
圖片 |
< 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