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課堂教學改革使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觀念逐步進入河北邯鄲的課堂,許多教師正在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課堂出現了生機勃勃的局面。但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學校在新課堂改革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流行病”,其危害不容小覷。
小組功能紊亂癥
臨床表現:教師將所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任務全都交給小組去完成,教師倒無所事事。于是學生熱熱鬧鬧了一陣子后(其中發(fā)言的往往是少數人),各組代表開始展示,最后是教師統一大家認識了事。整節(jié)課上,小組既代替了個體的獨立思考,又代替了老師的點撥指導。
診斷及治療: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主體意識,進行個性化的獨立思考和學習探究,并能形成個性化的理解和結論。獨自解決不了的問題才有必要提交小組討論,并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中解決問題。合作學習以師生、生生之間共同交流探討和研究為基礎,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活力,培養(yǎng)合作精神,促進自我反省??墒怯行┙處熀唵蔚匕阉斫鉃楹匣飳W習,只是前后左右同學之間臨時組建學習小組,互相問答和討論而已。表面上看小組學習和課堂討論氛圍濃厚,但實際上由于分組存在著隨意性,分組有時不科學,加之部分教師上課似乎總離不開合作學習,學生動輒討論,似乎只要討論就能上好課,討論的問題零碎、膚淺,價值不高,結果出現“跑龍?zhí)住爆F象。因此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明確思路,分工細致,責任到人,以一個合作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評價者的身份參與全過程,并且科學監(jiān)控,使合作學習在一種流暢的嚴謹的氛圍中進行,使合作學習成為學生求知的科學快捷的通道。
導學案綜合征
臨床表現:1. 以教案為中心制定導學案,上課不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完全依據自己準備好的預案進行教學。2. 導學案要么簡單羅列知識點,要么一堆練習題。3. 導學案忽視個人差異要求每個人必須都按時完成。4. 導學案有發(fā)不收,有收不批,有批不評,有評不糾。
診斷及治療:新課堂提倡的是教師遵循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根據自身的特點、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課程的價值,科學地設計課程目標,藝術地編制導學案。而“導學案綜合征”讓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動態(tài)過程消失了,學生只有機械地被教師牽著鼻子走。
編制導學案時要根據教學內容恰當編制。導學案發(fā)到學生手中,學生很快就能明白什么是重點,什么是難點,如何突破難點。要明確指導學生如何認知所學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預習。教師可根據不同的知識和要求采取不同的導學方式,讓學生當堂分段完成導學案中“課堂導學”部分的內容,并適當做些方法、規(guī)律等的筆記以便今后復習。當堂反饋練習盡量在課上讓學生獨立完成,并及時給出解答,這一方面既鞏固所學,又使學生學有所用;另一方面,可讓教師獲得直接的反饋信息,為課后的教學、指導提供依據。課后提升部分的題目在編寫時就分為不同的層次,教師可針對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題目作為課后的練習鞏固。同時教師要適時將導學案收回,仔細批改,對導學案上反映出的個性問題及課堂上未解決的共性問題,及時安排指導和講解,并指導學生對導學案進行及時的消化、整理、補充和歸納。
課堂虛假繁榮癥
臨床表現:片面追求課堂熱熱鬧鬧的繁榮景象。一些活動沒有明確的目標,也不管有無活動的必要,為活動而活動:課堂上學生一會兒表演,一會兒小組討論,一會兒大組內交流。學生一會兒忙這,一會兒忙那。教師設計的活動或為裝點門面,或為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或以新奇的形式取悅現場聽課的教師……活動已經脫離文本和正常的教學內容,成為課堂教學的“游離成分”。
診斷及治療:從表面上看學生是動起來了,小組合作學習也開展起來了,課堂氣氛也很活躍,但仔細觀察便會發(fā)現,這些課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繁榮,沒有真正激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維,一堂課下來,學生常常是只記得搞笑的地方,對應該掌握的知識知之甚少,培養(yǎng)的能力一無所有。
學生在課堂上主體地位的確立,是以一定的參與度作保證的,學生沒有參與,或參與得不夠,就算不上“主體”。學生的參與狀態(tài),既要看參與的廣度,又要看參與的深度。就廣度而言,學生是否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了,是否參與了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就深度而言,學生是被動地、應付地學習,還是積極主動地探究?是浮光掠影、淺嘗輒止,還是潛心鉆研、情動意發(fā)?課堂教學要的不是熱鬧場面,而是對問題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因此,課堂表面熱熱鬧鬧,實際沒有引起學生多少認知沖突的課不是好課。表面的熱鬧可能損害教學的內在功能,失去教學的真正價值。因為這種熱鬧和熱烈好像水面上的泡沫,學生并沒做深入的思考,思維深處仍然是一潭死水,常是買櫝還珠,舍本逐末。在這樣的課堂上,展現的是學生膚淺表層的甚至是虛假的主體性,失去的卻是教師價值引導、智慧啟迪、思維點撥等神圣職責。也就是說活動中講氛圍不能走極端化,一定要注意活動的本質,既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動而有效。
多媒體硬化癥
臨床表現:教師將自己的教學意圖一步一步設計在課件中,學生跟著教師設計的問題一步一步走。為了避免操作失誤,課件大多被設計成“順序式”,即一按鼠標,課件按序播放。當學生的回答與課件不一致時,由于無法作針對性演示,教師只能輕描淡寫,一帶而過,或者干脆硬性拉回到自己原來的設計思路上來,整節(jié)課學生圍著課件團團轉。
診斷及治療: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多媒體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正以其特有的優(yōu)勢走進課堂。多媒體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把抽象性的知識具體形象化、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等方面有其他教學工具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但多媒體也有劣勢,它完全依賴于前期的教學準備,而課堂教學是預設和生成的統一,再高明的老師也無法完全預測教學過程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
任何一種教學手段都要以學生為主體,多媒體的直觀不能代替學生的邏輯思維,多媒體對知識的展示,不能代替學生自我語言的表述。在平常的教學實際中,如果投影、錄音、錄像能起到同樣的作用,何不化繁為簡呢?或者當小黑板、掛圖、板圖等傳統教具也能起到相同作用的時候,又為什么棄而不用而偏要追求形式上的“現代”呢?只要多媒體的選用能促使學生從抑制狀態(tài)向興奮狀態(tài)、從平靜狀態(tài)向活躍狀態(tài)轉化,從興奮狀態(tài)向理性認識升華,能克服畏難心理,增強自信心,滿足學習的欲望,那么這一堂課的教學就是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最好運用,就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