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 文章來源: 南京晨報 點擊數(shù): 768 更新時間:2006-1-9 11:32:23 來源:湖北教育網(wǎng) 湖北省黃石市龔家巷小學 衛(wèi)才友 一所生機勃勃的學校,其治校的基本原則就是鼓勵一切個體向一切可能發(fā)展的方向上探索。每個個體都是鮮活的,每個生命都是有意義的。因而教育也體現(xiàn)出了更多的個性化的特征。學校要為學生個性發(fā)展而創(chuàng)新教育行為,讓學校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成為課程改革的實踐園,教育科研必須先行。課題研究已成為促進學校內(nèi)涵發(fā)展的主要手段。 我們學校共有三個科研課題。它們是中央電教館“十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研究》、市級課題《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和今年11月份在武漢已結題的全國體育衛(wèi)生“十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軟式系列在體育課程中的開發(fā)與運用》。一年來,通過我們的努力,在課題研究中,我們?nèi)〉昧溯^好的成績,獲得了湖北省教科研先進單位的稱號。我們的做法是:課題研究與課改相結合、以校本教研為基點、用素質(zhì)評價作標尺、與骨干教師同成長、用科研成果來激勵。簡要總結如下: 一、提高思想,增強科研意識,課程改革與課題研究相結合。 開展教育科研是推進課程改革,加快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的客觀要求;是學校創(chuàng)建教育特色,提高辦學水平,提升學校品位的重要舉措;是提高教師素質(zhì),發(fā)展自我,成就自我的重要途徑。讓全體老師能充分意識到開展教育科研是“促進學??沙掷m(xù)發(fā)展”的內(nèi)趨力,學校只有以教育科研為先導,才能使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順應改革的潮流,不斷向前推進課題研究。 首先,讓全體教師“樹立一種意識、形成一種思想、發(fā)生一個轉變”。 一種意識:就是要有一個科研型、學者型的校長,在校長的帶動下,全體教師樹立“質(zhì)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的意識,讓科研意識滲透到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 一種思想:就是在平時的教科研中,要讓教師們真正懂得教科研源于素質(zhì)教育,課題源于教學實踐,解決教學問題的過程就是科研,形成“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教師即專家,結果即成果”的科研思想。 一個轉變:就是要讓教師對課題研究從自我取向和任務取向提升為教育價值取向,實現(xiàn)以課題研究促進課改實驗,以課改實驗推動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實施。 然后,學校讓部分優(yōu)秀教師率先進入課程改革實驗,優(yōu)先進入課題研究。在人員的安排上,課改年級必須保證各學科有一至兩個骨干教師;在課程改革實驗上,要求把課題研究和課程改革相結合,課題研究為課程改革服務。如我們學校的余謹、盧傲、邱江、全鳴波、徐小玲、黃奇、郭長忠等一批骨干教師首先進入課改實驗。 二、校本教研,狠抓教學反思,教學實踐與課題研究相融合。 在校本教研上,我們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yè)引領”為核心要素,以理論學習、案例分析、教學反思、經(jīng)驗交流、問題解決、教學咨詢、教學指導、教師對話、學校論壇等9項內(nèi)容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過教師輪教課、教學觀摩、專家教學視導、教學反思評優(yōu)、“首席教師”公開課等系列活動,為教師參與校本教研創(chuàng)設平臺、創(chuàng)造條件。靈活運用多種教研形式,以“問題—研討—實踐—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年來,我校將“教學反思”作為廣大教師課題研究的主要形式,重點引導教師從兩方面反思:反思自己的科研行為與科研目標、理念的差距;反思自己的科研行為是否促進了學生的生動活潑的發(fā)展。學校積極鼓勵全體教師將自己的“教學反思”在學校網(wǎng)站中的教師論壇(http://www./bbs/index.asp)中公開交流。學校并作出了有關規(guī)定:教師每人每學期必須上傳“教學反思”一篇、“教學論文”一篇、“教學案例”一篇,并完成本組教師“教學反思”的回復。本學期教師共上傳“教學反思”及“回復”達500多篇。老師們在不斷的反思中,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得到了提高,個人的素質(zhì)得到了加強,尤其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更是起到了很好地推進作用。為了鼓勵教師多寫、寫好“教學反思”,在學期末,編輯了一本教學反思“教研文集”,望能得到各位專家的批評指導,不勝感謝! 三、規(guī)范管理,加強過程調(diào)控,課題研究與素質(zhì)評價永相隨。 1、建立校本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管理機制。 在組織管理上,學校采取了四項措施,制定了《龔家巷小學教科處崗位職責》、《教科研工作方案》、《龔家巷小學教師獎勵辦法》及《龔家巷小學校本教研制度》,并設置了教科研經(jīng)費。 2、加強科研過程調(diào)控,保證研究有序。 為保證科研工作的有序進行,我們加強了對科研工作的過程調(diào)控,做到“四定”、“四抓”和“四查”。 “四定”:就是“定人員”——根據(jù)教師的志愿和個人申報,確定科研人員;“定課題”——在學校總課題的基礎上,自己選擇子課題;“定時間”——科研人員在學校教科處的總安排下,自己確定科研時間;“定目標”——根據(jù)自己的課題制定完成目標。 “四抓”:就是“抓骨干”——抓好骨干,以點帶面,逐步推進,全面開花;“抓過程”——抓過程實施、抓過程管理、抓過程調(diào)控、走好每一步;“抓成果”——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抓教師科研成果的形成,要求每學期有科研成果一至兩項;“抓量化”——以學校教師素質(zhì)評價為考核依據(jù),對教師的科研進行量化考核。 “四查”:就是“查實施”——每學期對教師實施科研情況檢查2次,看實施情況是否正常;“查小結”——每學期中進行中期小結一次,每學期末對科研情況總結一次;“查進展”——不定期的對教師的科研進行督導、抽查,看進展是否順利,是否有困難需要解決;“查記載”——看科研記載是否詳實,是否在積極開展。 3、建立科學評價體系,明確努力方向。 從“教書匠”到科研型教師的角色轉變,學校必須高度重視科學研究對學校發(fā)展和教師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建立以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共同發(fā)展為根本目的的、體現(xiàn)素質(zhì)教育思想,符合新課程培養(yǎng)目標要求的學校評價體系,是新課程的又一項重要任務,同時也是促進課程實施和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更是我校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標尺。我們做到每位教師都有機會參與教學改革,部分教師從改革實踐中提出了教學科研子課題:《軟式系列在體育課程中的開發(fā)與運用》子課題5個、《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研究》子課題19個、《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子課題4個、其它課題子課題8個,共36個子課題,有課題教師占60%。每年學期末進行一次綜合素質(zhì)評價,學校把有無教科研專題及成果作為每個教師年度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考核結果與聘任、評優(yōu)、評職、晉級直接掛鉤,其中對有課題,能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并有一定的科研成果者給與15%的比例分值,讓科研者嘗到甜頭。這些措施的實施,極大地調(diào)動了教師搞好教科研的積極性,收到了實效。 四、培訓師資,評選首席教師,教學骨干與課題研究同發(fā)展。 為了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及整體素質(zhì),學校啟動了“四項工程”。 1、“課改通識培訓”工程: 讓老師對課改背景、理念與目標、課標解讀、課例等較全面了解,組織了新課程講座和新課程理論考試,努力培養(yǎng)一支具備實驗新課程標準,完成新教材實驗任務,具有一定課程研究開發(fā)能力和承擔課程實驗推廣工作的教師隊伍。一年來,我們就《如何進行課題研究》、《關于新課改實施的對策與思考》、《走進新課程,引領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如何撰寫教科研論文》《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備課》、《如何撰寫“教學反思”》等一系列知識講座,為老師實施新課程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全員培訓”工程。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發(fā)表的教育報告中指出:“對教師素質(zhì)的重要性再怎么強調(diào)也不會過分”。為了適應21世紀遠程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學校對教師進行計算機全員培訓。我們的培訓分為:集中式培訓、教研式培訓、帶教式培訓和練功式培訓四種,形式多樣,效果好。我們學校能自己用word 文檔輸入文字、編輯、排版的教師達100%,用Microsoft 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簡單課件的教師占80%左右。在參加湖北省中小學電教“五優(yōu)”評比中,獲一等獎7人次,二等獎5人次,三等獎2人次。 3、“骨干教師培訓”工程。 學校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我們的目標是:2004年,力爭培養(yǎng)2名省級骨干教師(衛(wèi)才友、邱江),1名市級學科帶頭人(程英姿),1名市級學術帶頭人(朱封國)。學校制定了《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評比條件》及《獎勵辦法》。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標,我校實行了“三導”,即:專人指導,重點指導和跟蹤指導?!八亩ā保憾ㄖ笜恕⒍ㄈ蝿?、定措施、定導師,并接受學??己恕W校優(yōu)先選派骨干教師到外校、外省市學習先進經(jīng)驗,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學校通過備課、說課、教課、反思等系列大比武,促進教師的成長。 4、“首席教師”工程。 為了培養(yǎng)一批名師,走內(nèi)涵發(fā)展之路,為我校向名校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使教師的整體素質(zhì)得到廣泛地提高,形成良好的“你追我趕”的“內(nèi)抓素質(zhì)”的氛圍,我們結合學校的校情,制定出了《龔家巷小學“首席教師”評選方案》,以“課題研究、論文發(fā)表、教學常規(guī)、教研活動、輪教課、公開課、專業(yè)比賽、教學改革、教學質(zhì)量、工作態(tài)度及投入”等10余項進行具體量化評分,每年教師節(jié)前按照10%的比例,在教師中評出一批“首席教師”,每月給予一定的資料補貼,鼓勵教師積極參加課題研究。今年我們就評出了楊明禮、全鳴波、楊先容、余謹、程冬、徐小玲、董九花等7名龔家巷小學首屆“首席教師”?!笆紫處煛痹诮逃虒W中起到了很好的激勵和輻射作用。 通過以上“四項”工程的啟動,教師們教科研意識不斷增強,個個都有教科研課題,教科研蔚然成風。 五、搭建平臺,加大資金投入,科研成果與課題研究長相伴。 1、加大投入課題研究資金,搭建研究平臺。 2003至2004兩年,學校在課題研究上,認準方向,加大投入,積極為科研經(jīng)費的到位而努力。在全國“十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軟式系列在體育課程中的開發(fā)與運用》科研過程中,從教師的培訓及教師的外出學習、參賽、觀摩、研討等活動,到本學期的結題,學校共花費資金近3萬余元。中央電教館“十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研究》,從課題立項到初步實施,就老師的培訓費一項,就投進了近萬元。為了培訓教師而添置的硬件設備及軟件的投資,更是達到近100萬(其中含有學生的微機教室)。而在市級課題《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上,我們開出的介紹信有30多張,花在教師對黃石地區(qū)20多名人士的外出采訪、查閱資料、登門查證核實、與黃石的有關人士進行溝通等交通費一項,學校就開出了近2000多元,其中不包括無償印發(fā)給學生的校本教材《小學信息技術》、《我是五好小公民》等7本書,總金額13000多元。我們初步估算了一下,這兩年的課題研究專項資金達到6-7萬余元,這對我們學校來說,確實是一筆不可小看的數(shù)字。正因為在經(jīng)費的投入上能夠保證到位,給教科研搭建了發(fā)展的平臺,奠定了學校教科研走向成功的基礎。 2、積極凸現(xiàn)課題研究成果,激發(fā)科研熱情。 多年來,教師因為看不到實實在在的科研成果,往往是一開始滿腔熱情投入于教科研之中,但耐不住“三分鐘的寂寞”,一個個就“棄甲而逃”,到頭來總是參與的人多,有結果的人少。為了激發(fā)教師的科研熱情,我們首先創(chuàng)造條件讓我們教師看到科研成果,讓老師們感到科研并不是一件難事,只要我們認真去做,一定會取得成績。在取得成績的同時,再以更高的熱情去進行課題研究。記得當我們的校本教材《我是五好小公民》編印成冊,受到區(qū)政府、市教育局有關領導的贊揚時,當我們將此書送往中央教科所進行成果展評,并榮獲全國一等獎時,我們參與此課題的幾位老師笑了,笑得是那樣的開心。她們說:“沒有想到,真的沒有想到,我們也能進行教科研研究,也能獲得成果。想想我們那一段的辛苦及付出沒有白費,我們真的很開心?!碑斍窠蠋熢趨⒓尤珖拇筚愔?,捧回一本本燙金的榮譽證書時,總是露出會心的笑容?!盾浭较盗性隗w育課程中的開發(fā)與運用》今年11月11日在武漢結題時,全省中小學20個課題當中的4個有影響的課題,我們是其中一個,被安排在大會的第二個進行結題,我們的專題片、報告及答辯得到了與會的代表和專家們的高度贊揚,并將我校的經(jīng)驗在全省推廣。當我們學校的信息技術課題組得知獲省先進組織單位,個人有11人次獲省一等獎時……我們做了一個統(tǒng)計,2004一年中,我們在教科研工作中,榮獲了“湖北省教育科研先進單位”的稱號,《軟式系列在體育課程中的開發(fā)與運用》課題正式結題,編印校本教材7本,實驗文集2本,我們教師獲市級科研成果36人次、省級24人次、國家級11人次。看到了成果,教師參與教科研的熱情高漲。 總之,教科研工作的有效開展,提高了教師整體素質(zhì),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的進程,教師由“傳授型”、“經(jīng)驗型”逐漸向“科研型”、“學者型”轉變。我們深深體會到:只要堅持走教科研之路,才能促進教師隊伍建設,才能推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fā)展,教育教學質(zhì)量才能不斷提高,學校的內(nèi)涵才能得到長足的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