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郁湯-《古今醫(yī)鑒》卷四【來源】《古今醫(yī)鑒》卷四。 【組成】香附(童便浸,炒) 蒼術(shù)(米泔浸,炒) 神曲(炒) 山梔仁(炒黑)連翹 陳皮 撫芎 貝母(去心) 枳殼(炒) 白茯苓 蘇梗各3克 甘草1.5克 【用法】上銼一劑。水煎服。 【主治】諸郁。 【加減】有痰,加南星,半夏;有熱,加柴胡、黃芩;血郁,加桃仁、紅花;濕郁,加白術(shù)、羌活;氣郁,加木香、檳榔;食郁,加山楂、砂仁。
【來源】《醫(yī)學(xué)集成》卷一。
【組成】香附、蒼術(shù)、川芎、炒梔、神曲、半夏。
【主治】氣閉耳聾。
【來源】《醫(yī)學(xué)正傳》卷二引丹溪方。
【組成】陳皮(去白)1錢,半夏(湯泡7次)1錢,蒼術(shù)(米泔浸)1錢,撫芎1錢,赤茯苓7分,梔子(炒)7分,香附2錢,甘草(炙)5分,砂仁(研細)5分。
【加減】如氣郁,加烏藥、木香、檳榔、紫蘇、干姜,倍香附、砂仁;如濕郁,加白術(shù),倍蒼術(shù);如熱郁,加黃連,倍梔子;如痰郁,加南星、枳殼、小皂莢;如血郁,加桃仁、紅花,牡丹皮;如食郁、加山楂、神曲、麥蘗面。
【功效】解諸郁。
【主治】郁證。
【用法】上切細,作1服,加生姜3片,水2盞,煎至1盞,溫服。
五郁湯
【來源】《醫(yī)統(tǒng)》卷二十六。
【組成】香附、川芎、青皮、梔子、神曲、甘草。
【加減】濕郁,加蒼白術(shù);熱郁,加黃芩,倍梔子;痰郁,加南膽星、枳殼、小皂莢;血郁,加桃仁、紅花、牡丹皮;食郁,加山楂、神曲、麥芽。
【主治】諸郁。
【用法】水1盞半,加生姜3片,煎8分,食遠服。
【來源】《嵩崖尊生》卷九。
【組成】陳皮 半夏 茯苓 姜連 炒梔 蒼術(shù) 撫芎 香附 砂仁 神曲 山楂
【用法】水煎服。
【主治】痰熱吞酸。
【來源】《程松崖先生眼科》。
【組成】柴胡6分,青皮8分,香附8分(酒炒),青葙子8分,防風(fēng)6分,荊芥6分,決明8分,車前子8分,川芎8分,梔仁8分。
【加減】黑珠夜暮痛者,加夏枯草1錢;紅絲者,加歸尾8分,生地1錢。
【主治】氣郁,眼睛不紅不腫而痛者。
【用法】生姜1薄片引。
【來源】《醫(yī)便》卷三。
【組成】香附(童便浸,炒)1錢半,貝母1錢半,蒼術(shù)1錢,撫芎1錢,神曲(炒)1錢,山梔(炒)1錢,陳皮(去白)1錢,茯苓1錢,枳殼(去瓤,麩炒)1錢,蘇梗1錢,甘草3分。
【加減】有痰,加半夏、南星各1錢;有熱,加黃芩、黃連各8分,柴胡1錢;血郁,加桃仁、紅花各8分;濕,加白術(shù)、羌活各1錢;氣滯,加木香5分、檳榔8分;食積,加山楂、神曲各1錢、砂仁7分。
【主治】惱怒思慮,氣滯而郁。
【用法】上加生姜1片,水2鐘,煎1鐘,食遠服。
【附注】《赤水玄珠》有半夏,無蘇梗、枳殼。
【來源】《良朋匯集》卷五。
【組成】白芍(鹽水炒)1錢,昆布1錢,桔梗1錢,白芷1錢,夏枯草1錢,花粉1錢,連翹1錢,金銀花1錢,香附(鹽、醋、酒、童便4制)1錢。
【功效】開郁。
【主治】瘰疬。
【用法】水2鐘,煎1鐘,溫服。越鞠丸-方劑-《丹溪心法》卷三 【來源】《丹溪心法》卷三。
【異名】芎術(shù)丸、越曲丸
【組成】蒼術(shù) 香附 撫芎 神曲 梔子各等分
【用法】上藥為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每服6~9克,溫水送下。亦常用作湯劑,水煎服。
【功用】行氣解郁。
【主治】氣、血、痰、火、濕、食等郁,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吞酸嘔吐,飲食不化。
【各家論述】
1.《醫(yī)方集解》:此手足太陰手少陽藥也。吳鶴皋曰:越鞠者,發(fā)越鞠郁之謂也。香附開氣郁;蒼術(shù)燥濕郁;撫芎調(diào)血郁;梔子解火郁;神曲消食郁。陳來章曰:皆理氣也,氣暢則郁舒矣。
2.《刪補名醫(yī)方論》:以氣為本,若飲食不節(jié),寒溫不適,喜怒無常,憂思無度,使沖和之氣升降失常,以致胃郁不思飲食,脾郁不消水谷,氣郁胸腹脹滿,血郁胸膈刺痛,濕郁痰飲,火郁為熱,及嘔吐、惡心,吞酸、吐酸、嘈雜、噯氣,百病叢生。故用香附以開氣郁,蒼術(shù)以除濕郁,撫芎以行血郁,山梔以清火郁,神曲以消食郁。五藥相須,共收疏解五郁之效。
3、本方為治療氣郁乃致血、痰、火、濕、食諸郁輕癥的常用方。氣郁則升降不行,運化失常,故見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噯腐吞酸,惡心嘔吐,飲食不消等癥。氣郁或因血、痰、火、濕、食諸郁所致,而氣郁有可導(dǎo)致血、痰、火、濕、食諸郁。因此本方著重于行氣解郁,使氣機通暢,則諸郁自解。方中用香附行氣解郁,以制氣郁,為主要藥物。川芎活血祛瘀,以制血郁,梔子清熱瀉火,以治火郁。蒼術(shù)燥濕運脾,以治濕郁,神曲消食導(dǎo)滯,以治食郁,均為輔助藥物。氣郁則濕聚痰生,若氣機流暢,五郁得除,痰郁隨之而解,故方中不另加藥。
4、從臟腑來說,涉及肝脾兩臟,因肝藏血而主疏泄,喜條達而惡抑郁,脾主運化,喜燥惡濕,若喜怒無常,憂思無度則肝氣不舍,形成氣郁,進而導(dǎo)致血郁、火郁;飲食不節(jié),寒溫不適,影響脾土則脾失健運而致食郁,甚者會形成濕郁、痰郁。所以氣、血、火三郁多責(zé)之于肝,食、濕、痰三郁多責(zé)之于脾。本方中香附行氣開郁;川芎活血祛瘀;梔子清熱瀉火;神曲消食導(dǎo)滯;蒼術(shù)燥濕健脾。
5、朱震亨《百度百科》:朱氏創(chuàng)立了越鞠丸以統(tǒng)治六郁,方中用香附治氣,川芎治血,梔子清火,蒼術(shù)治痰濕,神曲治食,而其中香附又為主要者。
【附注】芎術(shù)丸(原書同卷)、越曲丸(《松崖醫(yī)徑》卷下)。
【加減】
(1)如濕郁加茯苓、白芷。
(2)火郁加青黛。
(3)痰郁加南星、半夏、栝蔞、海石。
(4)血郁加桃仁、紅花。
(5)氣郁加木香、檳榔。
(6)食郁加麥芽、山楂、砂仁。
(7)挾寒加吳茱萸。
(8)又或春加防風(fēng)。
(9)夏加苦參。
(10)冬加吳茱萸。
(11)經(jīng)所謂「升降浮沉則順之,寒熱溫涼則逆之」也。
【來源】《女科切要》卷二。
【組成】香附、山梔、半夏、神曲、川芎、郁金、膽草。
【主治】婦女思想無窮,所欲不遂,帶脈不約,發(fā)為白淫。
【組成】蒼術(shù)(炒)、神曲(炒)、香附子、山楂、山梔(炒)、撫芎、麥芽(炒)各等分。
【來源】《口齒類要》。
【主治】六郁牙齒痛,口瘡,或胸滿吐酸,飲食少思。
【用法】上為末,水調(diào)神曲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滾湯送下。半夏厚樸湯能治療咽炎
半夏厚樸湯化裁,基本方:半夏12 g,厚樸9 g,紫蘇梗6 g,茯苓12 g,生姜3片。
加減:若氣郁偏甚,善太息者,加郁金、旋復(fù)花;伴見口苦、易怒、便秘、苔黃等氣郁化火者,加入黃芩、山梔;胸脅痛者,加柴胡、香附;身體羸弱,納呆、乏力者,加黨參、白術(shù);便秘者,加萊菔子;時吐痰涎而量多者,加白芥子;喉間有痰不易咯出者,加桔梗、海浮石、瓜蔞仁;胸悶痞塞者,加薤白、瓜蔞皮;睡眠不實者,加夜交藤,必要時加酸棗仁;舌紅少苔,口干欲飲者,加石斛、花粉;月經(jīng)不調(diào)者,加丹參、當(dāng)歸。 用法:水煎,每日一劑,分早晚飯后溫服。 同時配合針刺治療,取穴:百會、廉泉、雙側(cè)內(nèi)關(guān)、神門、三陰交,得氣后留針20分鐘,每天1次,7天為1個療程。 慢性咽炎的臨床癥狀常表現(xiàn)為咽部異物感,有時甚至是唯一的癥狀,其嚴(yán)重程度因人而異。部分患者咽部病變很重,但筆者卻因粗心并無明顯不適;而某些患者則恰恰相反。因此,慢性咽炎的發(fā)病及治療與心理因素密切相關(guān)。 有研究報道,慢性咽炎患者有明顯的情緒障礙,并具有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社會支持相對少等特點,其心理防御機制和社會支持方面存在缺陷。因此,依據(jù)其臨床特點,慢性咽炎可歸屬為祖國醫(yī)學(xué)之“梅核氣”范疇。故取《金匱要略》治“婦人咽中如有臠”之半夏厚樸湯為基礎(chǔ)方。 但以半夏厚樸湯為基礎(chǔ)方治療慢性咽炎時,應(yīng)注意二點: 一是該方以行氣化痰散結(jié)見長,疏肝解郁之力不足,而如前所述,本病的發(fā)生與心理因素關(guān)系密切,故不僅配合針刺解郁安神,同時對有抑郁寡歡、時欲嘆息者,加入柴胡、郁金或香附等疏肝解郁之品; 二是對舌紅少苔欠潤之津傷液虧明顯者,方中半夏宜減量,厚樸易為厚樸花,取其化痰行氣而不傷陰,同時加入石斛、花粉等養(yǎng)陰生津而不助痰濕之品。此外,《金匱要略》半夏厚樸湯原方用的是干蘇葉,臨床應(yīng)用紫蘇梗,其宣氣解郁之功更專。 針刺廉泉不僅為局部取穴治療,同時廉泉為任脈經(jīng)穴,任脈統(tǒng)一身之陰,百會屬督脈,督脈統(tǒng)諸陽,總督一身之陽,二穴配合,陰陽調(diào)和,情志乃安。此外,《素問·脈要精微論》說:“頭者,精明之府”、“腦為元神之府”。 百會位于腦府,針刺百會還可壯陽氣、益精髓、補腦養(yǎng)心以培本?!靶闹魃衩鳌?,神門乃手少陰心經(jīng)之原穴,針刺神門可抵安神暢情之功。配合三陰交、內(nèi)關(guān),統(tǒng)調(diào)三陰,開暢情志。 半夏厚樸湯配合針刺治療慢性咽炎,療效確切。經(jīng)方半夏厚樸湯化裁,利咽化痰,針刺條暢情志,安神解郁。針?biāo)幗Y(jié)合,標(biāo)本兼治,故能見效頗著。 ★★★★獨特中藥調(diào)節(jié)情志根治慢性咽炎★★★★ 思傷脾,氣傷肺,怒傷肝,肝郁而氣滯,慢性咽炎與人體大腦的高級情志活動密切相關(guān)。大腦情志活動的調(diào)節(jié)失常而引起唾液腺和咽部腺體分泌的異常以及咽部感覺的異常,唾液或稀或稠,溶菌酶分泌不足,活性降低,病原體大量繁殖,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低下,咽部由此引起一系列病變,中醫(yī)疏肝解郁、清熱解毒和滋陰養(yǎng)肺等治療慢性咽炎效果有限,就是因為傳統(tǒng)中醫(yī)受到科學(xué)水平的限制,沒有認識到大腦情志活動在慢性咽炎病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我們從中藥中選出了能有效調(diào)節(jié)人體情志的特效藥物治療慢性咽炎,效果喜人。一般患者在服用三天后即感覺到咽部清爽,連續(xù)服藥一個療程(20天),多年的慢性咽炎可徹底斷根,而且一些患者的情緒低落、焦慮、抑郁、失眠、慢性腸胃疾病等癥狀也神奇地消失。 |
|
來自: 淄水漁夫 > 《中醫(yī)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