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醫(yī)診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糙米白菜干預糖尿病來源:網(wǎng)摘 法國、意大利及日本均有報道稱,維生素B6低于正常值的糖尿病患者,每日供給100毫克維生素B6,6周后,其四肢麻木及疼痛等癥狀大都會減輕或消失。而且平時多吃糙米、面粉、蛋、白菜、干酵母等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同樣對防治糖尿病有效。 ---------------------------------------------------- 耐力運動治療糖尿病來源:網(wǎng)摘 糖尿病迄今尚無根治療法。運動療法、飲食療法和藥物療法被稱為治療糖尿病的“三駕馬車”,缺一不可。專家把運動和飲食稱為控制糖尿病的“兩大基石”,只有“基石”穩(wěn)固,藥物才能發(fā)揮出應有的效應。 運動療法在糖尿病的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運動可使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高,促進全身組織比靜息時更多地利用血糖,從總體上降低血糖。其次,運動能加速脂肪分解,減輕體重,改善脂代謝,有利于預防糖尿病心腦血運動能增強全身機體各器官尤其是心腦肝腎肺的免疫防病功能,抵御糖尿病對各器官的侵犯。運動可使機體產(chǎn)生免疫球蛋白和多種抗體,提高機體應激適應能力,改善全身代謝。運動還有助于改善精神狀態(tài),消除不良情緒。 糖尿病患者運動應選擇在餐后1~2小時進行,因此時血糖為高峰期,運動有助于血糖迅速轉(zhuǎn)化。運動方式有多種,但主要是耐力運動,如步行、慢跑、跳繩、游泳、功率自行車以及太極拳、醫(yī)療體操等?;颊呖筛鶕?jù)全身情況和條件,選擇1~2項。其中步行是國內(nèi)外最常用的項目,應作為首選。 糖尿病病人在家可做以下四種運動: 踮腳尖運動將手扶在椅背上,左右交替提足跟10~15分鐘。 爬樓梯運動上樓梯時背部要伸直,速度依自己體力而定。 坐椅運動屈肘兩手扶上臂將背部挺直,椅上坐、立反復進行,做多久依自己體力而定。 抗衡運動將雙手支撐在墻壁上,雙足并立使上體前傾,以增加肌肉張力,每次支撐15秒左右,做3~5次。 運動療法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運動量因人而異,一般以每次20~30分鐘為最適宜,運動時間過短或過長均達不到降低血糖的目的,以運動后微出汗,有輕度疲勞感但不氣喘吁吁,運動中每分鐘脈搏次數(shù)不超過170減去年齡(限度脈率)為適宜。另外還要注意,在運動前最好進行一下血糖的自我監(jiān)測,進一步了解自己的體內(nèi)代謝情況,血糖過高(大于16毫摩爾升)或者血糖過低(小于3.6毫摩爾升),都不能進行運動,否則會引起代謝紊亂;運動開始時應做些準備活動,切忌操之過急。不要空腹運動,以免出現(xiàn)低血糖休克。最好隨身攜帶一些如餅干、糖塊、巧克力或含糖的飲料和水,尤其是在運動量相對較大時,一定要及時補充糖和水分。有并發(fā)癥的中老年糖尿病病人,如嚴重肝腎衰竭、心律不齊、動脈硬化、重度高血壓和血管栓塞等癥,應在醫(yī)師指導下進行運動。 ------------------------------------------------------------- 糖尿病患者別忘補水來源:網(wǎng)摘 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癥狀是多食、多飲、多尿。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控制飲食,有利控制病情。有些糖尿病患者認為飲水也應控制,因為少飲水就少排尿,這樣“三多”就可以控制了。然而,解放軍總醫(yī)院營養(yǎng)科主任薛長勇認為控制飲水是錯誤的。因為“多飲”與“多食”所造成的結(jié)果完全不同,不能將其等同看待。 薛主任說,糖尿病患者多飲水,實際是對體內(nèi)失水的補充,而且還有改善血運、促進循環(huán)、增加代謝及消除酮體等作用,是對人體失水的一種保護性反應,糖尿病患者不但不能限制飲水,還應適當多飲水。因為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會刺激下丘腦的渴感中樞而致口渴,飲水后可使血漿滲透壓下降或恢復正常,起到降血糖的作用,使患者不再口渴。如果限制飲水,就會加重高滲狀態(tài),對病情非常不利。患者“多尿”的原因有“多飲”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大量的葡萄糖從尿中排出,發(fā)生了滲透性利尿的結(jié)果,所以減少尿量,要從控制高血糖入手,而不能控制飲水。 也許有讀者會問,多食也是對糖尿病患者排糖過多的一種補充,為什么還要限制飲食和食用糖呢? 薛主任的解釋是,糖尿病患者進食過多時,會使人體增加糖,也會使糖的吸收增多,血糖的濃度增高,而糖尿病患者恰巧是胰島受損,胰島素分泌減少,胰島素不能及時分泌,食進的糖不能被利用,就會使血糖進一步升高,尿中排出的糖更多。而水不是糖,所以飲水不但不會使血糖升高,反而會稀釋血液,降低血糖,同時還能降低血液黏度,對預防腦梗死、心肌梗死等并發(fā)癥有很大好處。 薛主任指出,糖尿病患者不渴時也應喝水。因為人體內(nèi)缺水必須達到一定程度后,才會有口渴的感覺,輕度的缺水并不一定引起明顯的口渴癥狀。糖尿病患者因口渴中樞長時間受刺激,其敏感性減弱,對體內(nèi)缺水的感受下降,因而即使體內(nèi)已經(jīng)缺水,往往也沒有口渴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患者不覺得口渴就不喝水,會對機體有所傷害,如血容量減少后,有頭昏、記憶力減退等現(xiàn)象;因缺水造成少尿、少汗,使代謝物排泄減少,遺留在體內(nèi)易引發(fā)泌尿系結(jié)石、感染等。所以,糖尿病患者在無口渴感時,也應適當飲水,才會對身體有益。另外,在吃蛋白質(zhì)食物多、鍛煉強度大、出汗多、沐浴等情況下,都應適當多喝水。牛奶、豆?jié){是糖尿病患者補充水分的好飲料。每天喝牛奶、豆?jié){能改善缺鈣狀況,豆?jié){還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纖維,因而更適合比較肥胖、血脂高、血壓高的糖尿病患者飲用。 ------------------------------------------ 糖尿病患者如何運動來源:網(wǎng)摘 研究表明,規(guī)律運動對糖尿病確有好處。運動增加胰島素的敏感度,改善胰島素抵抗,有助于降低血糖,降低糖化血紅蛋白。運動可改善心肺功能,增加有氧運動能力,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減少體內(nèi)脂肪堆積,降低及維持體重;增強肌力,減少并發(fā)癥,進而改善生活質(zhì)量。 然而,高強度運動會加強胰島素抵抗,導致血糖增高,同時使過氧化脂質(zhì)分泌增加,氧化應激程度加重,加重并發(fā)癥。中等強度運動則使葡萄糖利用增加,降低血糖,有益于健康。 有氧運動為中等強度的運動,心率必須達到最大心率的60%~75%。最大心率為220-年齡。比如60歲的人,最大心率為220-60=160,則心率保持在96~120次/分左右的鍛煉才安全有效。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分三個階段。 ■熱身期 時間為5~10分鐘,以緩慢開始的一些低強度、隨意的運動為主,目的是身體溫暖后,再做輕微的伸展運動(不做跳躍運動)。 ■有氧運動期 時間20~30分鐘,運動節(jié)奏加快,持續(xù)運動使肌肉消耗更多的氧,心臟活動增強,出現(xiàn)心跳加快,呼吸加深等。 ■放松期 將結(jié)束體育運動,使四肢保持輕微活動狀態(tài),使心率逐漸下降。例如,原地踏步或漫步,然后再逐漸停止運動。 在運動時,以下注意事項必須牢記。運動時間選擇進餐后1~3小時進行,以避免胰島素作用高峰期進行運動訓練,或注射胰島素部位過度運動;要隨時攜帶易于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例如,葡萄糖凝膠、葡萄糖片、軟飲料或葡萄干,以備出現(xiàn)低血糖癥狀時食用;鍛煉時最好有同伴或家人參與;保持體液的平衡;水是最好的飲料,每次鍛煉前要喝水;隨身攜帶病情卡。 --------------------------------------------------- 治療糖尿病飲食偏方來源:網(wǎng)摘 治療糖尿病飲食偏方 1、喝小黃米“油”治糖尿?。?/p> 每天早上用優(yōu)質(zhì)小黃米約50克煮稀飯,煮好后沉淀片刻,撇出上面一層“油”湯,在早餐前約半小時喝下,剩下的小米飯待吃飯時吃掉,對糖尿病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每天早上喝一次,連喝三個月必有顯效。 2、末茶治療糖尿?。?/p> 實驗證明,末茶中含有能降低血糖的成分,因此可以治療糖尿病,如果每天引用4-5倍(約200克)的末茶,身心會感到非常清爽,體力充沛,也不必擔心會出現(xiàn)尿糖。 3、馬鈴薯治療法: 將馬鈴薯煮爛,用紗布或過濾器過濾,留下大部分淀粉,在家自家吃的調(diào)味品,制成湯糊飲用。 4、豬胰湯治療法: 將豬的胰臟加60克玉米須用水煮,其中玉米須必須小心使之干燥后加以保存,每天大約使用20-40克即可。在一般中藥鋪都備有玉米須。 ------------------------------------------------ 糖尿病要降糖又護心來源:網(wǎng)摘 冠心病與糖尿病是一根藤上結(jié)出的兩個“苦瓜”,是導致糖尿病人死亡最主要的“一級殺手”。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糖代謝異常疾病,長期持續(xù)性高血糖可產(chǎn)生多種毒性作用,會慢慢地對血管進行“浸泡、滲透”,猶如“蟻螻潰長堤”一般,將動脈血管等組織細胞侵蝕得“千瘡百孔”,血管內(nèi)皮被損害得傷痕累累。這樣,膽固醇等脂質(zhì)極易沉積在受損傷的動脈內(nèi)皮上,逐漸形成粥樣斑塊向管腔內(nèi)凸起,冠狀動脈血管變硬狹窄,血流不暢,心肌缺血缺氧,引發(fā)冠心病、心絞痛,如閉塞不通,則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人易繼發(fā)腎臟微血管病變,引起腎性高血壓,這更是雪上加霜,血壓過高而加重冠心病,心肌病變又促發(fā)心力衰竭、各種心律失常,嚴重者可導致猝死。還有不少患者因心臟植物神經(jīng)病變而影響痛覺沖動的傳入,對心肌缺氧出現(xiàn)的胸痛、胸悶、憋氣等癥狀不敏感。痛覺“警報系統(tǒng)”的失靈,容易使不少無癥狀的心肌梗死病人延誤治療而造成死亡。 糖尿病患者保護好心臟,一是控制血糖。應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正規(guī)治療,將飲食、運動、藥物、教育有機結(jié)合起來,并接受良好的醫(yī)學監(jiān)護,嚴格實施自我管理,盡量使血糖降到正常。二是調(diào)控血脂。必須采取低脂飲食,每日脂肪攝入量(包括動植物油和肉、蛋、豆等)應限制在每千克體重0.6~1.0克。三是穩(wěn)定血壓。糖尿病人中約有1/3~1/2患高血壓,兩者相互影響而使病情加重。因此,對糖尿病伴有高血壓者,需在醫(yī)生指導下堅持服用降壓藥物,并做到均衡飲食、適度運動、生活規(guī)律、心理平衡、戒煙限酒,使血壓維持在120~130/80~85毫米汞柱。四是降低血黏稠度。糖尿病人如有高黏滯血癥,易禍及心血管而加重病情。因此必須加強預防,飲食應清淡,以低脂低糖食物為宜,平時多吃些全谷粗糧、瓜果蔬菜、食用菌、魚、大豆及豆制品、大蒜、生姜,常飲綠茶。堅持有氧運動,可增強心肺功能,有利于降低血脂及血黏稠度。 ----------------------------------------------------------- 患糖尿病小心胃輕癱來源:網(wǎng)摘 據(jù)調(diào)查顯示,Ⅱ型糖尿病患者至少有5 0%以上伴有惡心、嘔吐、上腹飽脹、噯氣、上腹痛、體重下降、胃潴留或因不消化的固體食物排空障礙形成胃石等表現(xiàn)。記者在采訪北京市電力醫(yī)院急診科主治醫(yī)師肖青時了解到,糖尿病胃輕癱是指糖尿病患者胃動力障礙,排空延遲,但不伴有機械性梗阻的一組綜合征。 糖尿病胃輕癱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癥狀嚴重者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導致不可預測的血糖波動,加速病情惡化。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是很清楚,可能與周圍自主神經(jīng)病變、平滑肌變性、高血糖、胃腸激素失調(diào)有關(guān)。糖尿病胃輕癱是糖尿病患者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多發(fā)生于血糖長期未能有效控制,有多種并發(fā)癥的患者,可引起血糖波動及血糖控制困難,周而復始,形成惡性循環(huán)。 肖大夫介紹說,具有2種或2種以上消化不良癥狀并持續(xù)15天以上,超聲檢查證實有胃排空延緩;胃鏡或上消化道鋇餐檢查排除上消化道器質(zhì)性病變,B超檢查排除膽囊炎、膽結(jié)石、胰腺疾??;排除血糖未控制的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代謝紊亂疾病,就可確診為糖尿病胃輕癱。 糖尿病胃輕癱不僅因消化道癥狀影響病人的生活質(zhì)量,由于胃排空延緩,不能將藥物從胃內(nèi)以正常速度排出,影響口服藥物的吸收,影響藥物治療效果,所以,患糖尿病胃輕癱時一般都停用口服藥,而改用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但是,進食后食物排空延長,可使注射的胰島素劑量及時間與進食不相匹配,給糖尿病的治療帶來了不少困難。應該根據(jù)餐后血糖變化曲線、胃排空率及胃排空時間的變化程度調(diào)整胰島素注射與進餐的時間間隔。 進餐時間的調(diào)整 由于胃排空延緩,不能將食物以正常速度排出,從而引起血糖不穩(wěn)定,所以要調(diào)整進餐與胰島素注射的時差。研究顯示,糖尿病胃輕癱患者應在進食后每隔30分鐘測血糖1次,根據(jù)血糖變化曲線調(diào)整胰島素的注射時間。臨床工作人員經(jīng)驗是:經(jīng)B超檢測,胃排空率<60%的患者應在注射胰島素后10~15分鐘內(nèi)進食,胃排空率為60%~70%的患者在15~20分鐘內(nèi)進食,胃排空率為70%~80%者在20~25分鐘內(nèi)進食,胃排空率為80%~90%者在25~30分鐘內(nèi)進食。總而言之,進餐時間不能千篇一律,應視具體情況而定,使胰島素作用與注射時間相配合。 食物成分的調(diào)整 高纖維膳食可延緩胃排空,減輕患者饑餓感,減少進食,從而降低餐后血糖,因而一般都建議糖尿病患者進高纖維素飲食。但糖尿病胃輕癱患者消化期間胃運動減弱,胃排空已延長,故需降低食物中不消化纖維的含量,停止一切能使胃排空延長的藥物。一些含豐富纖維素的蔬菜(如芹菜、白菜和馬鈴薯等),對胃輕癱患者不利,要少食用。糖尿病胃輕癱患者每日蔬菜攝入控制在100~120克比較好,但同時應注意補充營養(yǎng)與維生素。 食物狀態(tài)的調(diào)整 由于糖尿病胃輕癱患者進食固體食物時,胃排空受阻較液體食物更明顯。因此,膳食搭配時最好將固態(tài)食物改為半流質(zhì)食物,或多進食流質(zhì)食物,必要時,在醫(yī)生指導下完全進食流質(zhì)食物,這樣有助于改善胃腸道癥狀與控制血糖。 進餐次數(shù)的調(diào)整 糖尿病胃輕癱以少食多餐為佳,可將每日3大餐分為6~7小餐,分別在早晨、中午、下午、臨睡前進餐,餐間安排2~3次點心,以減少餐后高血糖,同時避免餐前饑餓感。病情平穩(wěn)后(惡心、嘔吐、上腹飽脹等癥狀減輕),重新改為每日3餐。 另外,規(guī)律地進食是糖尿病的基本飲食療法?;颊呖筛鶕?jù)其標準體重、現(xiàn)有體重、年齡及活動量,計算每日飲食量,以達到熱量攝入與能量消耗間的平衡,保持理想體重。 -------------------------------------------------------- 糖尿病患者的康復運動來源:網(wǎng)摘 飲食和藥物療法對糖尿病的康復至關(guān)重要,但運動康復更不能忽視,因為進行適當?shù)目祻瓦\動對糖尿病患者有如下四大裨益: 一、減輕肥胖。肥胖是糖尿病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這是因為肥胖者脂肪組織的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數(shù)目減少,對胰島素的親和力降低。因此,通過運動及控制飲食,能使體重減輕,使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島素的用量減少,而使糖尿病獲得穩(wěn)定。 二、促進肌肉利用血糖。肌肉活動的時候,在其周圍可產(chǎn)生類似胰島素作用的物質(zhì),促進細胞攝取血糖,因而運動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醫(yī)生觀察到,病人做30分鐘的醫(yī)療體操運動,就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下降12~16毫克%,尿糖也可減少。 三、肌肉利用脂肪酸增多。運動鍛煉可使肌肉利用的脂肪酸增多,從而降低血脂,減少心血管併發(fā)癥。 四、運動可增強體質(zhì),增進抗病能力,改善人體新陳代謝和心肺功能。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運動鍛煉不僅是維持其身體健康所必需,同時也是治療糖尿病和預防併發(fā)癥的一種重要手段。 那麼,糖尿病病人怎樣安排體育鍛煉呢?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的體質(zhì)比較虛弱,開始鍛煉時,應先從短時間的輕微活動開始,隨著體質(zhì)的增強逐漸增加運動量,延長活動時間,每天鍛煉1~3次,每次15~30分鐘,比較合適。對40歲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最好在鍛煉前先做某種形式的運動應激試驗,探明合適的運動量,以避免劇烈的體育運動。 糖尿病病人康復運動的選擇,應根據(jù)患者年齡、病情、用藥情況、生活習慣和愛好等方面來決定。無論散步、做健身操、打太極拳、練氣功、騎自行車、打臺球和滑冰、游泳,只要運動不超負荷,便可進行。糖尿病病人的簡易體操,是一種最好的康復鍛煉,其鍛煉程序是:仰臥床上,雙眼直視屋頂,兩足尖伸直,在腹式吸氣的同時,從床上抬起腰部,向後仰倒,呈「反弓狀」,然後再吐氣,縮回腹部,腰落回床上,如此每天早晚各做兩次。 做上述康復運動時,要注意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隨著體質(zhì)的改善,逐漸增加運動量,一般以每天運動1~3次,每次15~30分鐘為宜。還要選擇適當?shù)臅r間進行康復鍛煉,以早、午、晚餐後一小時左右為宜。因為此時間內(nèi)血糖濃度較高,運動可幫助降低血糖。 此外,康復鍛煉還必須與飲食、藥物治療相結(jié)合,根據(jù)病情變化,隨時調(diào)整三者之間的關(guān)係,如病情已好轉(zhuǎn),可逐漸減少用藥量,增加運動量,並調(diào)整飲食結(jié)構(gòu)。病人若伴發(fā)心、腎、肝病變,鍛煉時要注意自身的具體情況。在康復運動中,還要定期檢查血糖和尿糖,隨時觀察機體對運動的反應,並及時掌握和調(diào)節(jié)運動量。必要時在活動前可臨時加餐,以預防血糖反應。 ------------------------------------------------------- 糖尿病人能否吃花生?來源:網(wǎng)摘 河北省承德市張女士:我患糖尿病一年多了,控制飲食后有時感覺餓,平時喜歡吃點花生。但朋友告訴我,吃花生對糖尿病不好。請問,這種說法對嗎? 有人認為,糖尿病飲食治療只要控制主食就行了,其它東西可以隨便吃。花生能解饞,糖分又不多,對血糖影響不大,所含的脂肪又是不飽和脂肪酸,多吃點應該沒有問題。這種看法有些道理,但不夠全面。花生的優(yōu)點確實很多,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軟化血管,但畢竟是含豐富脂肪酸的植物種子,是一種高熱量、高脂肪的食品,15克(約15~18粒)花生米就能產(chǎn)生90千卡的熱量。它的產(chǎn)熱量等同于25克谷類產(chǎn)生的熱量,所以大量食用肯定不利于體重的保持和血脂的控制,從而影響血糖和血壓的控制。所以,糖尿病患者每天食用的花生不宜太多,最好不吃為佳。無論什么好東西都不能多吃。有句老話“少吃嘗滋味,多吃傷脾胃”,也是這個道理。 -------------------------------------------- 脂肪不均勻易患糖尿病來源:網(wǎng)摘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雖然肥胖與Ⅱ型糖尿病有密切關(guān)系,但體重正常的老年人如果身體脂肪分布的部位不均勻,也會增加患上糖尿病的危險性。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七十歲以上體重正常的男女,如果腹部或大腿肌肉組織分布有大量脂肪,就有患糖尿病的危險性。 領(lǐng)導這項研究的匹茲堡醫(yī)療中心古德帕斯特醫(yī)生說,老人的體重不過重或不顯肥胖,并不代表他們沒有患上糖尿病的危險。正常體重的老年人,仍可能堆積過多的脂肪,而且脂肪分布于身體的部位便是影響罹患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醫(yī)界研究發(fā)現(xiàn),就年輕人和中年人來說,肥胖與Ⅱ型糖尿病有很強的關(guān)聯(lián),但在老年人中兩者的關(guān)聯(lián)就沒有那么強。不過,雖然老年人肥胖比率較中年人低,但老年人發(fā)生Ⅱ型糖尿病仍非常普遍。研究人員認為,一個人即使體重正常也可能屬于“新陳代謝肥胖”。該理論主張,人體脂肪的分布是一個人會否發(fā)展為胰島素抗阻以及出現(xiàn)血糖異常數(shù)據(jù)的主要因素。在參加這項研究的近三千名男女中,有Ⅱ型糖尿病或葡萄糖耐量受損(糖尿病先期癥狀)的人,他們腹部或散布于大腿肌肉的脂肪,均比那些葡萄糖耐量正常者為多。 在正常體重的男女中,上述部位的脂肪堆積與胰島素的抗阻有關(guān),但在肥胖者中卻無關(guān)。古德帕斯特說,幸運的是,運動對減少腹部脂肪特別有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