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氣于未生
有一首《不氣歌》,相信許多讀者熟悉:“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倘若生氣中他計,氣下病來無人替。氣之為病太可懼,誠恐因氣把命去。我今嘗過氣中味,不氣不氣真不氣。”
生氣對健康不利,所謂“怒傷肝”是也。怒是生氣的同義語。人們倘能按照《不氣歌》的要求去做并且真的做到,肯定能有效防止或消解生氣對于身體健康的嚴重危害。
但是,經(jīng)驗告訴我們,這支按說應(yīng)像萬能鑰匙一樣能夠打開心鎖的歌,并不總是管用,甚至常常失靈。到頭來,歌自然還是好歌,怨只怨心鎖銹得太重,或者說,氣所以生而難消,實在是因為事情太過讓人生氣。
總而言之《不氣歌》的實際效用,遠不如人們期望的那樣理想。“不氣”二字,知易行難。
惟其如此,我說,與其在有氣不生上使勁,不如在無氣可生上努力。所謂在無氣可生上努力,就是在防氣于未生上多下功夫。
人有七情六欲,怒為七情之一。就像人不會無緣無故地愛和恨一樣,生氣總歸是有來由的。概而言之,即這樣那樣的矛盾使然,或曰沒有矛盾就不會生氣。能導(dǎo)致自己生氣的矛盾當然是與自己有關(guān)的矛盾,其中又尤以與自己切身利益有關(guān)的矛盾為甚。
既然如此,那么要做到防氣于未生,照我想來,關(guān)鍵之處,是對可能發(fā)生的矛盾,有著預(yù)見性,及早設(shè)法防范,一旦矛盾發(fā)生,立即采取措施,把矛盾消弭在萌芽狀態(tài)。至于怎么具體地加以防范或者消弭,我不知道有什么“萬應(yīng)靈藥”之類的公式可資利用,認為只能因時、因地、因人、因事制宜。換言之,那是當事人自己“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事。
據(jù)說康德曾說過這樣的話:“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出發(fā)點也是勸人不要生氣。不曉得別人以為如何,我覺得這話未免偏頗,當幽默玩一把可以,拿棒槌當針(真)則不明智。上述《不氣歌》中的起首兩句,即“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氣他來氣”,同樣是將自己生氣的導(dǎo)因,一概推諸他人,其弊端與康德的話一樣,不利于從實際出發(fā)做到防氣于未生。因別人的錯誤導(dǎo)致自己生氣的情況,誠然是有的;因自己的錯誤導(dǎo)致別人發(fā)作又反過來自己生氣的情況,也并不鮮見。遇事抱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勇于承認自己的不對、失誤或不周,無論對避免矛盾發(fā)生還是把矛盾消弭在萌芽狀態(tài),都是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
也許有人會說,對某些人而言,有氣不生固然很難,防氣于未生怕也不易,關(guān)鍵得看有沒有那個修養(yǎng)。我說,這話誠然不錯。不過,就像一個人為保持身體健康,防病總是優(yōu)于治病一樣,在防氣上多花點氣力,那還是劃得來的。
最后還想再說,由于具體情況不同,生氣跟生氣也有不同,不可一概反對。在涉及并非僅僅與個人有關(guān)的重大原則是非時,基本上不是自己防氣不防氣的問題。例如,面對邪惡橫逆,氣從中來,拍案而起,這叫正氣浩然,大義凜然,無人會說不宜。但這已超出本文所議范圍,故而不予置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