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學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并逐步變成人們的一種自覺行為,給語文教學增添了生機活力。但在教學改革進程中,由于對新理念內(nèi)涵把握不準,有的老師帶著沖動的熱情和時尚的追求,不知不覺地走進了語文教學的誤區(qū),造成語文課“體態(tài)過豐”。逐漸“肥胖”起來?,F(xiàn)就以下現(xiàn)象,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拓展過多 一位年輕教師和學生一起走進《泉城》,在對課文粗略地講解之后。就急于引導拓展:“泉城的歷史怎樣?文化價值怎樣?怎樣來保護?類似這樣的名城有多少?準備怎樣畫這座你心中向往的名城?”等等。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引入了很多的課外信息。課堂容量大、節(jié)奏快。乍看似乎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但對字里行間透著的神韻,“進而不人”“過而不留”;對“意境的感悟、情感的熏陶、語感的積淀、素養(yǎng)的修煉”體悟不足。 新課程理念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課內(nèi)外溝通,學科間整合,注重資源的開發(fā),視野的拓展,這本無可非議。伹如果一味隨波逐流,趕時尚,無視語文自身的內(nèi)涵和規(guī)律,無目標、無限制地去整合拓展,把語文課上成思品課、社會課、美術(shù)課,變成所謂綜合性“大語文”,把課堂適度的拓展變成無度的拓展,這絕不是新課程改革的初衷。 二、課件過亂 多媒體課件的描述和演示,引入了眾多的課外信息,溝通了形象和影像,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告別了“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蒼白無力。而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有的變成了“滿堂電”,講臺變成了“聲像舞臺”,課堂變成了課件的“交響樂”,眼花繚亂的多媒體課件反而影響了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感悟、內(nèi)化和積累。 語文的媒介是語言文字,語文教學是通過語言文字來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語言能力,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水平的。而課堂上,教師常越俎代庖,急于使用課件。直化語言,替代學生的感悟。 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超越傳統(tǒng)媒體的局限,化繁為簡,變抽象為形象,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建構(gòu)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實現(xiàn)教學的最優(yōu)化。但一些課件,畫面背景復雜,按鈕奇形怪狀,并且使用大量的動畫和音響。這些“花哨”、“好玩”的課件畫蛇添足,違背了學生在認識事物時在一定時間內(nèi)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認知規(guī)律,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沖淡了學生對學習重點、難點的關(guān)注,最終影響到教學的實際效果。 教師是最鮮活的教學媒體,教材是最豐富的學習媒體,課件是教學的輔助媒體。切忌“無目的、無計劃地濫用”。我們的教學重點應放在把握文章的感情脈搏和語言品位上,在多媒體的參與下,讓學生在舒卷流暢、動容傳神的語言文字中感悟體驗,切不能以削弱文本潛在魅力為代價,讓多媒體課件喧賓奪主。 三、導不“導”,主體過“主” 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中,有的教師為了凸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小心翼翼地隱蔽了教師這一“主體”,放棄了教學中的“首席地位”和“引導權(quán)”,甘當學生閱讀討論的陪伴,簡單地迎合學生游離于表面的膚淺體驗。 在“質(zhì)疑”過程中,學生提出了許多無關(guān)的、非本質(zhì)的問題,教師不加判斷,不加選擇,不加疏導就進行教學。如一個詞語不理解,就解釋詞義;對標點符號的用法有意見,就討論某個標點符號;對課文的時代背景不清楚,就介紹時代背景……這種課堂,表面上很民主,其實這種“學生牽著老師走”的危害性與“老師牽著學生走”的危害性等同。造成課堂教學秩序混亂,效率極低。 學生的心智比較幼嫩,知識不成系統(tǒng),思維不夠成熟,過分放手不引導,課堂的教學效益只能在一個低層次上徘徊。作為語文教師,要心中裝著學生,時刻想著主體,高瞻遠矚,把握尺度。既不能壓抑主體,也不能放任主體;既不能過分主導,又不能削弱主導。二者有機融合,和諧發(fā)展,才是完美的課堂。 四、探究過深 現(xiàn)在有的教師視探究為法寶,追求時尚,喜新厭“舊”,把學生主要精力和大量時間消耗在價值不大的探究上。有的把學生限制在拋出問題和預設答案的管道中。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進入自己設計的套路,尋求答案,為學生的探究結(jié)論假性地展示了平臺。這種貌似探究,實際上是“穿新鞋走老路”,“重復昨天的故事”;有的把文本中一讀就懂,一想就會的問題讓學生探究。學生喪失興趣,探而無味;有的讓學生探究難度大、曲折多的課題,學生望而生畏,探而無果;有的探究過程過于理性化,偏重邏輯推理,用“甲等于乙,乙等于丙,甲就等于丙”的等式來機械地解讀文本,失去了語文教學的動感和靈氣。學生由于缺乏知識積累和生活經(jīng)驗,缺乏豐富的理性認識和抽象的思維能力,過于理性化的探究只能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語文教學中要充分考慮探究信息材料的可感性、可操作性,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抓住文章中需要探究、能夠探究、適合探究的內(nèi)容和契機。有形而探,有感而發(fā),讓學生在探究中走進文本、感受文本、融入文本、升華文本、超越自我。 綜上所述,語文課的“肥胖”,是一種虛假繁榮、泡沫經(jīng)濟,是片面理解、機械套用新課程理念的結(jié)果。我們必須正確領悟新課程理念的內(nèi)涵,反思課堂教學行為。堅持活用新理念,推陳出新;摒棄炒作新理念,花樣翻新。恰當定位不亂位,準確到位不越位,保持語文教學的“字正腔圓”,消除課堂教學中的“肥胖”現(xiàn)象。讓語文課“苗條”下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