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味甘微苦,性寒。主要有瀉肺火,清虛熱的作用。常用于以下情況:
1. 肺熱咳嗽:肺經(jīng)有熱、郁而化火而致咳嗽、氣急、痰黃、口渴,甚或咳痰帶血以及身熱鼻衄(小兒易見)、舌紅脈數(shù)等癥,可用本品清瀉肺經(jīng)火熱。常配桑白皮,生甘草、黃芩、生石膏、貝母、知母等同用。大便干秘者,可加生大黃、瓜蔞、杏仁泥。兒科有“錢乙瀉白散”(地骨皮、桑白皮、生甘草、粳米),治小兒肺熱咳嗽有效。
2. 骨蒸癆熱:由于陰虛火旺、血虛內(nèi)熱而致下午潮熱、兩顴發(fā)紅、盜汗、口渴、手足心熱、煩燥、干咳、甚或痰帶血絲、舌質(zhì)紅瘦、脈細(xì)數(shù)等癥,本品能涼血退虛熱,是治“有汗骨蒸”的有效藥物。常與生地、鰲甲、天冬、麥冬、阿膠、銀柴胡、沙參、元參、知母等同用。
3. 消渴煩熱:本品能涼血清熱,對內(nèi)熱消渴,大渴引飲,飲不解渴,心中煩熱等癥,可以本品與生地、天花粉、知母、生石膏、生山藥、五味子、枸杞子、澤瀉、麥冬、玉竹、生黃耆等同用。根據(jù)以上經(jīng)驗,我有時在辨證論治的基礎(chǔ)上,加用本品治療糖尿病表現(xiàn)為消渴者;也常以地骨皮配澤瀉,用于高血壓(舒張壓高為主)表現(xiàn)為血熱肝旺的,均有一定效果,僅供參考。據(jù)近代研究報導(dǎo),本品稍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并有解熱及降低血壓的作用。
4. 血熱出血:因血分有熱而致的咳血、衄血、尿血等癥,可用本品搗汁(鮮地骨皮)半茶杯至一茶杯飲服(無汁者,可用水煎汁)??妊?、衄血,飯后服;尿血、吐血,飯前服。也可與生地、茅根、藕節(jié)、側(cè)柏葉、大小薊、黃芩炭、丹皮炭等同用。
桑白皮清肺熱,瀉肺火,偏入氣分。地骨皮瀉肺火、清血熱,主入血分。二藥常同用,以氣血雙清。
用量一般為一至三錢。凡無血分熱證及中焦虛寒或雖血分有熱而又兼外感者,均不宜用。
◎紫草
紫草味甘略苦,性寒。有涼血活血,透斑疹;清熱解毒,通大便的作用。主用于以下情況:
1. 涼血活血,透斑疹:對于麻疹或斑疹,因血熱毒盛而出現(xiàn)身熱口渴,斑、疹欲出不出,或雖出而不爽利,大便干澀者,可用紫草涼血、活血、解毒、透疹,常與薄荷、牛蒡子、蟬衣、桔梗、連翹等同用。若斑、疹雖出而色紫黑、大便秘結(jié)者,也可用本品涼血通便,常與赤芍、丹皮、大青葉、蟬衣、連翹等同用。
本品與甘草同用(紫草一錢至二錢,甘草五分至一錢,水煎服,每日一次,連服三至七日),可有預(yù)防麻疹的作用。有的報導(dǎo),在接觸麻疹患者后五日內(nèi)服藥,預(yù)防率可達 90 % 以上。但也有人認(rèn)為對預(yù)防麻疹的效果尚不能肯定,須待進一步觀察。希望各地同道加以研究。
2. 消腫解毒,通大便:癰腫瘡瘍多因血分熱毒壅郁所致,癥見潮紅腫脹,灼熱痛,大便秘結(jié)等,可用紫草涼血解毒,活血消腫,常配合銀花、連翹、歸尾、赤芍、紅花、皂刺等同用(已破潰者,不用皂刺)?;?qū)⒆喜菖浒着D、麻油、當(dāng)歸、血竭、輕粉、白芷、甘草,熬膏外用(玉紅膏),效果也很好。市售品有紫草油(紫草、植物油 1:2 浸泡 7-10 天)、紫草膏( 10 %,基質(zhì)為凡士林 85%、羊毛脂 15 % )等,皆為治療皮膚炎癥、燙傷、濕疹、中耳炎、陰道炎、子宮頸炎等病的常用藥。本品有涼血通便的作用,凡因血分毒熱而致大便秘結(jié)者,皆可隨證加用。據(jù)近代研究報導(dǎo),本品有興奮心房與緩和的解熱作用。
用量一般為一至三錢。無論斑疹、瘡毒,凡兼大便稀瀉者,皆不宜用。腸胃虛寒、大便溏瀉者亦不宜用。
◎銀柴胡
銀柴胡味甘微苦,性微寒。主要作用是涼血、清虛熱。常用于以下兩種情況:
1. 骨蒸勞熱:陰虛火旺而骨蒸勞熱,癥見下午潮熱,骨蒸盜汗,手足心熱,心煩口渴,面黃白而顴紅,脈細(xì)數(shù)者,可用本品與胡黃連、秦艽、生地、鱉甲、地骨皮、元參、青蒿、知母等同用。常用方如清骨散(銀柴胡、胡黃連、秦艽、鱉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
2. 疳積發(fā)熱:小兒因消化不良、蟲積而腹大腹脹、面黃肌瘦、毛發(fā)憔悴、低熱或下午及夜間發(fā)熱以脅腹郚發(fā)熱為明顯者。此為疳積發(fā)熱,可用本品配合地骨皮、胡黃連、山楂、神曲、麥芽、使君子、檳榔、雞內(nèi)金等同用。
北柴胡(一般簡稱柴胡)退熱,主要是解少陽經(jīng)的實熱。銀柴胡退熱,主要是退陰分的虛熱。青蒿入肝膽,清肝膽虛熱,兼治溫?zé)崃暨B不退,似表似里,類虛類實。銀柴胡入肝胃,清肝胃虛熱兼能退疳疾發(fā)熱。
用量一般八分至三錢。
◎白薇
白薇味微苦,性寒。本品主要作用是清熱、涼血、益陰。常用于治療虛熱低燒。例如:
1. 熱病傷陰的低熱:溫?zé)岵』謴?fù)期,高熱雖退,但因高熱期中傷耗陰津,正氣不易立即恢復(fù),故常有余熱未盡的低熱出現(xiàn),癥見口渴、夜熱早涼、下午低熱、食欲不振等,可以本品配合地骨皮、知母、青蒿、丹皮、沙參、花粉等同用。以上是臨床上最常用的一般方法。另外,白薇也可用于溫?zé)岵崛霠I分、血分證的高熱。因為白薇主入陽明經(jīng)(兼入沖、任二脈),能涼血清熱,益胃、生津,是治溫?zé)岵〉牧妓帲膳c生地、元參、生石膏、赤芍、知母、丹皮、大青葉、連翹、廣犀角等同用。即使是溫病初起,兼見舌紅、口干,伴有頭昏、怕風(fēng)者,也可用本品配入辛涼解表劑(如金銀花、牛旁子、薄荷、菊花等)中應(yīng)用。
2. 胎前、產(chǎn)后的煩熱:婦女妊娠煩熱、遺尿、小便熱痛等癥,本品能入沖、任二脈,清血分之熱,故可用本品配合白芍、黃芩、黃柏等同用。產(chǎn)后因失血過多而致血虛發(fā)熱,煩亂、嘔吐者,可用本品配竹茹、藿香、青蒿、陳皮等同用。
根據(jù)本品能入任脈的經(jīng)驗,我對于血熱尿赤淋痛、膀胱炎、前列腺炎等病,在辨證論治的基礎(chǔ)上,常加用本品,每收良好效果,請作參考。
青蒿清肝膽虛熱,退無汗的骨蒸,治熱在骨間,可將邪熱由陰分引至氣分而使其外出。白薇清肌胃虛熱,治原因不明的低熱,兼清沖任血熱。
白蘞除血熱,偏用于解毒治瘡,并能斂合瘡口。白薇除血熱,偏用于退虛熱。
用量一般為一錢半至四、五錢。血分無熱及腸胃虛寒、大便泄瀉者勿用。
◎青蒿
青蒿味苦、性寒,并有清涼芳香的氣味。主用為清熱藥,并能清涼解暑。
1. 清虛熱:溫?zé)岵』謴?fù)期,因邪熱傷陰,陰分余邪末清,癥見暮熱早涼、口干舌紅等,可用本品清除陰分伏熱。常配合知母、鱉甲、丹皮、生地等同用。例如(溫病條辨)“青蒿鱉甲湯”
2. 骨蒸勞熱:陰虛火旺而致骨蒸勞熱,盜汗,咳嗽,痰中帶血,顴紅,心煩,手足心發(fā)熱等證??捎们噍锴逖蟹?、除陰分伏熱,而退骨蒸勞熱。
常配合鰲甲、秦艽、知母、地骨皮、胡黃連、生地、丹皮、白薇、當(dāng)歸等同用。
3. 瘧疾寒熱:溫?zé)岵⌒胺訇柦?jīng)而見寒熱交作,或瘧疾定時寒熱等癥,可用本品入肝膽二經(jīng),清透邪熱,常與黃芩、郁金、菖蒲、銀花、竹茹、枳殼、半夏等同用。對瘧疾病的定時寒熱,可配合小柴胡湯(柴胡、黃芩、半夏、黨參、甘草、生姜、大棗)加檳榔、草果等同用。近些年有人報導(dǎo),用青蒿干燥粉末制成片劑,每日服一錢二分,在瘧疾發(fā)作前3~4小時吞服,連服5~6日,治療各型瘧疾都有效,有效率可達81.8%,但對惡性瘧,療效略差。
4. 解暑熱:本品有芳香化濁、清暑避穢的作用。常配合藿香、佩蘭、豆卷、滑石、通草等,用于夏季受暑,身熱無汗、肢體困倦、胸悶不暢等癥。
此外,青蒿尚有清肝膽之熱而明目和退黃疸的作用,可用于肝火上炎而致目昏、目赤、羞明等癥,常配合菊花、石決明、草決明、黃芩、梔子等同用。對于膽經(jīng)濕熱郁蒸而致的黃疸發(fā)熱、尿赤尿少等癥,可配茵陳、車前子、黃柏、梔子等同用。
地骨皮瀉肝腎虛熱,退有汗的骨蒸,兼清肺中伏火。青蒿清肝膽虛熱,退無汗的骨蒸,兼除溫?zé)峋昧簟?br> 柴胡和解表里,主治邪據(jù)少陽、寒熱往來。青蒿清肝膽虛熱,兼治溫?zé)崃暨B,寒熱交作,似表似里,類虛類實,或暮熱早涼,久久不愈。
用量一般一至三錢。特殊重癥,可用四錢至八錢。里有虛寒、大便溏泄及產(chǎn)后氣虛者勿用。
◎白頭翁
白頭翁味苦,性寒。能瀉胃與大腸邪熱,常用于治療痢疾。由于腸胃熱毒積滯而致大便帶膿血,血多膿少,里急后重,腹痛便頻等癥??捎帽酒非宕竽c邪熱,通利大腸積滯。常與黃連、黃柏、秦皮、木香、檳榔、白芍等同用。
本品配地榆、槐花炭、黃芩炭、炒槐角等,可用于大腸有熱而致的大便下血,痔瘡下血等癥。
黃連、白頭翁均能治療痢疾,但黃連清熱兼能燥濕,對濕熱痢效果較好,白頭翁主清大腸血熱,對熱痢下血效果較好;黃連對細(xì)菌性痢疾效果較好,白頭翁對阿米巴痢疾療效較好。
用量一般一至三錢。虛寒久痢忌用。
◎秦皮
秦皮味苦微澀,性泩寒。主要有兩大作用:
1、清熱治?。簩τ跐駸崃〖玻ù蟊銕撗?、裹急后重、舌苔黃膩、口干不欲多飲、脈滑、夏秋之交為多),可用本品配黃連、黃柏、白頭翁、木香、檳榔、白芍、當(dāng)歸、厚樸、枳實、茯苓等同用。
2、清肝明目:肝經(jīng)有熱、上攻于目而致兩目赤腫疼痛,口中發(fā)熱,羞明怕日,眼生翳膜,迎風(fēng)流淚等癥,可用秦皮、滑石、黃連,各等分,研為細(xì)末,每次用五分,水煎數(shù)沸,俟溫洗目(《證治準(zhǔn)繩》秦皮散)或配合菊花、薄荷、桑葉、黃芩、木賊草、草決明等內(nèi)服。據(jù)近代研究報導(dǎo),本品對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風(fēng)濕性肌炎等疾病有效,可使風(fēng)濕病患者尿中的尿酸量顯著增加。
白頭翁治痢,偏于清熱涼血。秦皮治痢偏于清熱澀腸。用量一般一至三錢。
◎白蘚皮
白蘚皮味苦,性寒。主要功用是祛濕、利關(guān)節(jié)。本品最常用于治療濕熱郁滯所致的皮膚癢瘡、濕疹、陰囊濕疹、疥癬、風(fēng)瘡等。常配合銀花、連翹、荊芥、黃柏、蒼術(shù)、苦參、紅花、赤芍、炙山甲、茯苓等同用。我常以白蘚皮一兩、苦參五錢至一兩、荊芥三錢、防風(fēng)三錢、連翹四錢、赤芍五錢、紅花三錢、蟬衣二錢、茯苓三錢、蛇退一分,結(jié)合具體情況,隨證加減,用于治療頑固的尋麻疹,可取得一定效果,僅供參考。
白蘚皮也可用于由濕熱引起的關(guān)節(jié)腫痛,常與威靈仙、黃柏、木瓜、蒼術(shù)、防己、苡米、松節(jié)等同用。
婦女濕熱下注所致的陰部濕癢、陰中濕癢、赤白帶下等??膳c茯苓、澤瀉、蒼術(shù)、黃柏、苦參、牛膝等同用。
根據(jù)前人對本品可治風(fēng)黃、急黃的經(jīng)驗記載,我曾用本品配合柴胡、黃芩、澤瀉、車前子、黃柏、秦艽、焦三仙等隨證加減,治療經(jīng)用大量茵陳未能見效的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表現(xiàn)為濕熱郁蒸而致深度黃疸的患者,療效很好,請參考試用。
據(jù)近代研究報導(dǎo),本品對多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浸出液有解熱作用。
用量一般一至三錢;重癥也可用到五至八錢,甚或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