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之興,經(jīng)方先行 學中醫(yī),必要學經(jīng)方 學經(jīng)方,必要學仲景 仲景經(jīng)方,簡單平易,上手快,入門有捷徑,就本人學習體會,向大家推薦經(jīng)方入門之三本書: 1·《傷寒論》 張機 著 2·《張仲景50味藥證》 黃煌 編著 3·《黃煌經(jīng)方使用手冊》 黃煌 編著 上述三書,堪稱經(jīng)典,具體怎樣學習入門? 背誦-理解-應(yīng)用,此誦-學-用三角,捉刀稱之為“燉肉喝湯法”。 背誦是武火煮肉,理解是沸騰后文火燉湯,應(yīng)用是肉熟湯成后的細細品嘗。知其味之鮮美,則會反復(fù)燉肉喝湯,循環(huán)往復(fù),三角一體,然后精益求精——爛熟于心,知行合一。 怎么背誦呢? 1)·《傷寒論》純條文無錯背誦版 徐風瑞 整理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6217164.html (風瑞是有心人,且極其用心,務(wù)實求真,發(fā)大愿力,要為中醫(yī)學子找出最圓滿而且最快捷的學習方法?!秱摗芳儣l文背誦版中好些文字沒有用句讀標點隔開,是因為風瑞覺得這些地方連讀更能得其蘊味,故如此。) 2)·《張仲景50味藥證》精簡背誦版 宛平捉刀客 整理 (以黃老師第3版《張仲景50味藥證》為據(jù),采其主治、兼治,便于背誦記憶。在《破譯仲景用藥密碼》一文中,黃老師說了這樣一句話,“主治是針對體質(zhì)用藥,兼治是對病用藥”,就此問題,捉刀于2011-11-29晚求實,黃老師回答了4個字:“大體如此!”關(guān)于這個主治、兼治,黃老師還有這樣的論述:“主治是必見證,是最主要的適應(yīng)證,在整個適應(yīng)范圍內(nèi)處在主導(dǎo)的、核心的層次。不同藥物的主治,可能有不同的內(nèi)涵,有的是一種體質(zhì)狀態(tài),有的是一種疾病過程中機體的反應(yīng)狀態(tài),有的則是某類或某種疾病,或某個癥候群或綜合征,也有的僅僅是某個癥狀。而兼治,是次要的適應(yīng)證,是或見證,從屬于主治。”得矣,主治、兼治是《張仲景50味藥證》的筋骨精髓!知其主治、兼治,則朝于斯暮于斯,反復(fù)思索肚量,不解者,隨手翻閱老師的具體闡釋,如師親炙,句句入心。) 桂枝主治氣上沖。
芍藥主治攣急,尤以腳攣急、腹中急痛、身疼痛為多;兼治便秘,腹急痛伴有大便秘結(jié)如栗狀者最為適宜。
甘草主治羸瘦;兼治咽痛、口舌糜碎、咳嗽、心悸以及躁、急、痛、逆諸癥。
大棗配伍甘草主治動悸、臟躁;配伍生姜主治嘔吐、咳逆;配伍于瀉下藥中可保護胃氣。
麻黃主治黃腫;兼治咳喘及惡寒無汗而身痛者。
附子主治脈沉微與痛證。
烏頭主治腹中劇痛、或關(guān)節(jié)疼痛而手足逆冷、脈沉緊者。
干姜主治多涎唾而不渴者。
生姜主治惡心嘔吐。
細辛主治惡寒不渴;兼治咳、厥冷、疼痛者。
吳茱萸主治腹痛、頭痛而干嘔、手足厥冷、脈細者。
柴胡主治往來寒熱而胸脅苦滿者。
半夏主治嘔而不渴者;兼治咽痛、失音、咽喉異物感、咳喘、心下悸等。
黃芪主治汗出而腫、肌無力者。
白術(shù)主治渴而下利者;兼治冒眩、四肢沉重疼痛、短氣、心下逆滿、小便不利、水腫。
茯苓主治眩悸、口渴而小便不利者。
豬苓主治小便不利者。
澤瀉主治冒眩而口渴、小便不利者。
滑石主治小便不利且赤者;兼治渴。
防己主治下肢水腫。
葛根主治項背強痛、下利而渴者。
瓜蔞根主治渴者。
黃連主治心中煩;兼治心下痞、下利。
黃芩主治煩熱而出血者;兼治熱利、熱痞、熱痹等。
黃柏主治身黃、發(fā)熱而小便不利且赤者;兼治熱利。
梔子主治煩熱而胸中窒者;兼治黃疸、腹痛、咽喉疼痛、衄血、血淋、目赤。
大黃主治痛而閉、煩而熱、脈滑實者;兼治心下痞、吐血衄血、經(jīng)水不利、黃疸、嘔吐、癰疽疔瘡等。
芒硝主治便秘、舌面干燥而譫語者。
厚樸主治腹?jié)M、胸滿;兼治咳喘、便秘。
枳實主治胸腹痞滿而痛且大便不通者。
瓜蔞實主治胸中至心下悶痛而大便不通者。
薤白主治胸腹痛;兼治咳唾喘息、里急后重。
石膏主治身熱汗出而煩渴、脈滑數(shù)或浮大、洪大者。
知母主治汗出而煩。
龍骨主治驚悸而脈芤動者。
牡蠣主治驚悸、口渴而胸脅痞硬者。
人參主治氣液不足。
麥冬主治羸瘦而氣逆、咽喉不利者。
阿膠主治血證。
干地黃主治血證。
當歸主治婦人腹痛。
川芎主治腹痛。
牡丹皮主治少腹痛而出血者。
杏仁主治胸滿而喘;兼治腹脹便秘。
五味子主治咳逆上氣而時冒者。
桔梗主治咽痛、咽干或咳者。
葶藶子主治咳喘而胸腹脹滿、鼻塞清涕出、一身面目浮腫者。
桃仁主治肌膚甲錯者;兼治便秘。
Zhe蟲主治經(jīng)水不利、少腹?jié)M痛。
水蛭主治少腹硬滿、發(fā)狂善忘、小便自利者。 3)·《黃煌經(jīng)方使用手冊》精簡背誦版 宛平捉刀客 整理 (參照《中醫(yī)十大類方》法,分桂枝類方、麻黃類方、柴胡類方、半夏類方、黃芪類方、大黃類方、桃仁類方、黃連類方、水濕類方、溫熱類方,共擇選了39首最最常用的經(jīng)方,取其體質(zhì)要求歸列于各方。) 桂枝類方:桂枝湯、小建中湯、桂加龍牡湯、當歸四逆湯、炙甘草湯、溫經(jīng)湯 麻黃類方:麻黃湯、葛根湯、麻黃附子細辛湯、麻杏石甘湯 柴胡類方:小柴胡湯、大柴胡湯、四逆散、柴加龍牡湯 半夏類方:半夏厚樸湯、半夏瀉心湯、溫膽湯 黃芪類方:黃芪桂枝五物湯、玉屏風散 大黃類方:三黃瀉心湯、大黃附子湯、防風通圣散 桃仁類方: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氣湯、(附:四味健步湯) 黃連類方:黃連阿膠湯、黃連解毒湯、葛根芩連湯、(附:甘草瀉心湯) 水濕類方:五苓散、豬苓湯、當歸芍藥散、五積散 溫熱類方:甘草干姜湯、甘姜苓術(shù)湯、理中湯、四逆湯、真武湯、吳茱萸湯 黃老師曾向我們推薦《傷寒論手冊》和《金匱要略手冊》,很方便多角度檢索查閱相關(guān)內(nèi)容 比如,在《傷寒論》中,按照用藥方次頻率從高到低排列,甘草70方次,桂枝43方次,大棗40方次,生姜39方次,芍藥33方次,剛好組成一首群方之祖的桂枝湯,有意思 非常好的工具書,在這里一并向大家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