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在原子中,電子因繞
原子核運動而具有軌道磁矩;電子還因自旋具有
自旋磁矩;原子核、質子、
中子以及其他基本粒子也都具有各自的自旋磁矩。這些對研究原子能級的精細結構,磁場中的
塞曼效應以及磁共振等有重要意義,也表明各種基本粒子具有復雜的結構。
分子的磁矩就是電子軌道磁矩以及電子和核的自旋磁矩構成的,
磁介質的磁化就是外磁場對分子磁矩作用的結果。
古地球磁矩的變化
粒子的內稟屬性。每種粒子都有確定的內稟磁矩。自旋為s的點粒子的磁矩μ由給出,式中e和m分別是該粒子的電荷和質量,g是一個數(shù)值因子。自旋為零的粒子磁矩為零。自旋為1/2的粒子,g=2;自旋為1的粒子,g=1;自旋為3/2的粒子,g=2/3。理論上普遍給出g=1/s。
粒子磁矩可通過實驗測定。但實驗測定結果并不與此相符,其間差別稱為反常磁矩。對于自旋均為1/2的電子、μ子、質子和中子,精確測定其g因子分別為
電子 g/2=1.001159652193(10)
μ子 g/2=1.001165923(8)
質子 g/2=2.792847386(63)
中子 g/2=-1.91304275(45)
粒子反常磁矩的來源有二:一是
量子電動力學的輻射修正,電
各種磁矩示意圖(3張) 子、μ子屬于這種情形,即使是點粒子,粒子產(chǎn)生的電磁場對其自身的作用導致自旋磁矩的微小變化,這一改變可以嚴格地用量子電動力學精確計算,結果與實驗測定符合得很好;另一是由于粒子有內部結構和強相互作用的影響,質子和中子屬于這種情形,質子和中子的反常磁矩用于分析其內部結構。
載流回路中的磁場
在一個載流回路中,磁偶極矩是
電流乘于回路面積:u=I*a;
其中,u為磁偶極矩,I 為電流,a 為面積。面積的方向則為
右手定則所決定的方向。
載流回路在磁場中的
力矩τ 和
能量U ,與磁偶極矩的關系為:
U=T·B
其中,B 為磁感應強度。
基本粒子的磁矩
許多
基本粒子(例如
電子)都有內稟磁矩,這種磁矩和經(jīng)典物理的磁矩不同,必須使用
量子力學來解釋它,
核自旋與核磁矩
和粒子的
自旋有關。而這種內稟磁矩即是許多在宏觀之下磁力的來源,許多的物理現(xiàn)象也和此有關。這些內稟磁矩是
量子化的,也就是它有最小的基本單位,常常稱為“
磁子”(magneton)或
磁元,例如電子自旋磁矩的
矢量絕對值即和
玻爾磁子成比例關系:
其中為電子自旋磁矩,電子自旋g因子
gs是一項比例常數(shù),μ
B為玻爾磁子,
s為電子的自旋角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