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經(jīng)》奇門預(yù)測中,首先找出冬至與夏至。用冬至、夏至去區(qū)分陰局與陽局,進(jìn)而知三奇六儀之順逆。冬至以后用陽九局,順布六儀戊、己、庚、辛、壬、癸,逆布三奇丁丙乙;夏至以后用陰九局逆布六儀戊、己、庚、辛、壬、癸、頒布三奇乙、丙、丁。 在預(yù)測中,天有八風(fēng),以直八卦,地有八方,以應(yīng)八節(jié)(四立、二分、二至),每節(jié)有氣,每氣有三候,八節(jié)共有24節(jié)氣,72候。以此去定上、中、下三元,陰陽局。如下: 坎一(冬至:一、七、四;小寒:二、八、五;大寒:三、九、六) 離九(夏至:九、三、六;小暑:八、二、五;大暑:七、一、四) 艮八(立春:八、五、二;雨水:九、六、三;驚蟄:一、七、四) 坤二(立秋:二、五、八;處暑:一、四、七;白露:九、三、六) 震三(春分:三、九、六;清明:四、一、七;谷雨:五、二、八) 兌七(秋分:七、一、四;寒露:六、九、三;霜降:五、八、二) 巽四(立夏:四、一、七;小滿:五、二、八;芒種:六、三、九) 乾六(立冬:六、九、三;小雪:五、八、二;大雪:四、七、一) 從上中可看出冬至一、七、四表示冬至這一節(jié)氣的上元起陽一局,中元起陽七局,下元起陽四局。在左面卦一(坎)、八(艮)、三(震)、四(巽)為陽遁。右面卦九、二、七、六(離、坤、兌、乾)為陰遁?!霸笔怯玫刂泶_定局的。 在《易經(jīng)》的卦氣說中,是以八卦或六十四卦去對應(yīng)一年四時、十二個月、二十四節(jié)氣、三百六十五日,目的是用來解釋一年之變化。孟喜用坎、離、震、兌表四正卦,用它們?nèi)シ謩e主管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六個節(jié)氣,從冬至到驚蟄為坎卦用事(即發(fā)生作用);春分到芒種為震卦用事;夏至到白露為離卦用事;秋分到大雪為兌卦用事。一卦六爻,每卦主管一個節(jié)氣,如坎卦初六爻為冬至,九二爻為小寒,六三爻為大寒,六四爻為立春,九五爻為雨水,上六爻為驚蟄。其它三正卦以此類推,其初爻分別為春分、夏至和秋分。其余六十卦分于十二月之中,每月五卦,每卦主管六日七分,并配人七十二候,自十一月冬至初候開始,中孚卦用事,為一年節(jié)氣變化的開始。到次年十一月大雪未候,頤卦用事,為一年節(jié)氣變化之終。 上述季節(jié)變化引出用陰陽奇偶之?dāng)?shù)去解釋陰陽二氣,以卦象中奇偶這數(shù)的變化解釋陰陽之氣的消長過程,集中體現(xiàn)了用象數(shù)解釋《易經(jīng)》的特征。它突出表現(xiàn)在其中的十二辟卦之中,其六十卦配十二月、七十二候,他按辟(君)、公、侯、卿、大夫五爵位,將六十卦分成五組、每組各有十二卦,這十二辟卦是:復(fù)、臨、泰、大壯、、乾、?、妒n⒎瘛⒐邸剝、坤代表十二個月和1年節(jié)氣中的中氣(處于月中之節(jié)氣),象征一年四時的變化,如下: 復(fù)十一月冬至冬 臨十二月大寒冬 泰正月雨水春 大壯二月春分春 三月轂雨春 乾四月小滿夏 ノ逶孿鬧料 遁六月大暑夏 否七月處暑秋 觀八月秋分秋 剝九月霜降秋 坤十月小雪冬 由上知,其中從復(fù)到乾,陽爻是自下而上逐漸增加,是陽息陰消的過程;從娠到坤,陰爻在逐次增加,是陰息陽消之過程。故十二辟卦又稱為十二月卦或十二消息卦,表示一年四季,十二個月,二十四節(jié)氣陰陽二氣的消長變化,這種變化對預(yù)測事物的趨勢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是必須考慮的因素。 到漢代,著名易學(xué)者京房進(jìn)一步發(fā)展了孟喜的卦氣說,他不僅以卦配一年之月數(shù),而且以爻配一年之日數(shù)。問題是六十四卦有三百八十四爻,用它們?nèi)ヅ湟荒甑娜倭逄炝闼姆种蝗眨绾未钆浜??他進(jìn)行了創(chuàng)造,除了保持孟喜十二消息說之外,且把坎離震兌四卦也納入一年的日數(shù)之中,連同巽良兩卦,共同主管二十四節(jié)氣。具體辦法是:用四正卦的初爻去主管二至二分之一爻,各為一日的八十分之七十三;頤、晉、升、大吉分別居于四正卦之前,各為五日十四分,其余皆當(dāng)六日七分,并通過陰陽二氣說去解釋一年四季的變化過程。 此外,京房為了說明其卦氣說,還提出了“八卦宮卦”說和納甲說。對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提出一種新觀點,按照乾、震、坎、艮。坤、巽腐、兌的次序,將六十四卦分成八組,稱為“八宮”;對八宮又配以十天干,對其各爻又配以十二地支,是甲為十干之首,故曰“納甲”。用此,也可表示卦爻象的變化,這是陰陽消長之過程。 京房還用卦氣說去解釋一年氣候的反常情況與現(xiàn)象,認(rèn)為陰陽二氣的變化又可決定人事的吉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