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份節(jié)日、紀念日、宣傳日集錦
目錄 1月1日:元旦 1月6日:中國第13億人口日(2005) 1月第一個星期日:黑人日 1月8日:周恩來逝世紀念日(1976) 1月21日:列寧逝世紀念日(1924) 1月最后一個星期日:世界防治麻風病日(國際麻風節(jié))(1954)
1月1日:元旦
我國在遠古時代,沒有正式的歷法來計算歲月。后來,人們經(jīng)過長期生產(chǎn)勞動的實踐,由于農(nóng)業(yè)、牧業(yè)、漁業(yè)生產(chǎn)上的需要,認識到必須掌握季節(jié)時令,于是就仔細觀察日月星辰的運行,來定歲月節(jié)氣,也就逐漸創(chuàng)造和使用了歷法。“元旦”這個名稱也就隨之而出了。 “元旦”兩個字是個合成的詞組。“元”是第一或開始的意思,“旦”字原來的意思是天亮或早晨,因此,在我國很早以前人們就將一年的頭一天稱作“元旦”,據(jù)說“元旦”這個名稱開始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他以正月為元,初一為旦,不過早年所指的元旦是農(nóng)歷正月初一日,從辛亥革命后采用公歷,以陽歷1月1日為元旦,即人們常說的新年。
1月6日:中國第13億人口日(2005)
這天,中國第13億人口在北京誕生。中國人口從11億到12億只歷時不到6年,而從1995年中國第12億人口日到2005年第13億人口日歷經(jīng)了將近10年,說明中國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
1月第一個星期日:黑人日
1月8日:周恩來逝世紀念日(1976)
周恩來是中國共產(chǎn)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chuàng)建人之一,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 周恩來,字翔宇,曾用名飛飛、伍豪、少山、冠生等。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蘇淮安,1917年留學日本,1919年回國,在天津參加“五四”運動,主編《天津學生聯(lián)合會報》,組織覺悟社,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 1920至1924年先后去法國和德國勤工儉學,在旅歐的中國學生和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發(fā)起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chǎn)黨(后改稱旅歐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轉入中國共產(chǎn)黨,對早期的建黨、建團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1924年8月從巴黎回國,曾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獲得勝利,參與領導了八一南昌起義,為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作出了重要貢獻。在遵義會議上,周恩來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路線,為確立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權代表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蔣介石進行談判,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1945年8月和毛澤東去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斗爭,1948年參加領導和指揮了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zhàn)役,為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tǒng)治、武裝奪取政權、創(chuàng)建社會主義新中國,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周恩來歷任政府總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在擔負處理黨和國家日常事務的同時,和毛澤東一起制定了黨的社會主義建設的路線、方針、政策;幾個發(fā)展國民經(jīng)濟的五年計劃都是他親自主持制訂和組織實施的。 在“文化大革命”中,顧全大局,任勞任怨,為繼續(xù)進行黨和國家的的正常工作,盡量減少損失,為保護大批黨內外干部,費盡心血,并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陰謀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斗爭。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因患癌癥醫(y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
1月21日:列寧逝世紀念日(1924)
列寧于1870年4月22日出生在俄國伏爾加河畔的辛比爾斯克,1887年秋進入喀山大學法律系學習,然而,不久他就因為參加學生運動而被學校開除,遭到逮捕和流放。第二年,回到喀山后,他開始研究馬克思的《資本論》和普列漢諾夫的著作。1892年,他又開始籌建馬克思主義小組,并將《共產(chǎn)黨宣言》譯成了俄文,還寫下了第一本著作《農(nóng)民生活中新的經(jīng)濟變動》。這時的列寧已由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轉變?yōu)橐粋€共產(chǎn)主義者了。 1895年,列寧在彼得堡創(chuàng)立了彼得堡工人解放協(xié)會。這年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獄,14個月的獄中生活后,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在西伯利亞的3年中,他開始使用“列寧”這個化名,寫出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一書。 1900年2月,列寧在西伯利亞的流放結束,回到彼得堡后不久轉赴西歐,在德國創(chuàng)辦了第一張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機關報《火星報》。1903年7月30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在布魯塞爾召開代表大會,會上形成了以列寧為核心的布爾什維克,布爾什維克的意思是多數(shù)派。布爾什維克及其思想體系的產(chǎn)生,標志著列寧主義的形成。 1905年11月,俄國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爆發(fā)后,列寧回到祖國直接領導革命,并提出了無產(chǎn)階級政黨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12月,莫斯科武裝起義失敗,列寧又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間,他寫了《唯物主義和經(jīng)驗批判主義》、《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等一系列著作,使馬克思主義得到了全面的發(fā)展。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列寧又提出了“變帝國主義戰(zhàn)爭為國內戰(zhàn)爭”的口號,闡明了社會主義可以在一國或數(shù)國首先勝利的理論。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列寧立即返回俄國,積極準備發(fā)動武裝起義。在列寧的領導下,俄國人民終于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這一偉大勝利開辟了人類歷史發(fā)展的新紀元。 革命勝利后,列寧當選為第一屆蘇維埃政府主席,他領導人民粉碎了外來入侵者的三次武裝進攻和國內的叛亂,使蘇俄的經(jīng)濟建設逐步走上了正軌。 1924年1月21日下午6時50分,列寧因病在莫斯科附近的哥爾克村與世長辭,終年54歲。
1月最后一個星期日:世界防治麻風病日(國際麻風節(jié))(1954)
世界防治麻風病日也叫做國際麻風節(jié)。麻風病作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慢性傳染病之一,嚴重危害著人們的身心健康。1954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為了呼吁公眾和社會尊重麻風病人,提高麻風病人的生活質量,喚起全社會對麻風病人的關心與同情,增強麻風病人對疾病作斗爭的信心,也為了廣泛宣傳麻風知識,消除人們對麻風的誤解,改善麻風病人的生活待遇,促進消滅麻風病的偉大事業(yè)的發(fā)展,為人民造福,決定將每年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日定為“國際防治麻風病日”。中國麻風防治協(xié)會于1987年11月27日決定,自1988年起國際麻風節(jié)也作為中國麻風節(ji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