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現(xiàn)代教育報】
一所初中學校為響應上級號召,組織教師申報課題,同時規(guī)定每個教研組必須要申報一個課題,否則就不能夠參加優(yōu)秀教研組的評比,教師個人沒有參與課題就不能夠享受相關“評優(yōu)、評先”。由此,該校掀起空前的“課題熱”。 名冠“功利” 把科研論文與職稱“捆綁”在一起,教師就成了“被趕上架的鴨子”。他們大多是出于評職晉級的需要才去申報課題,至于所研究的內容(課題)是否對教學有益,是否對學生有切實的意義,則不太關心。只要上級能肯定,給一個什么獎,那就“功成名就”了。 某校前年結題的一個省級課題,就是在結題前的半個月,學校通過組織幾個人憑空想象、造假數(shù)據(jù)、東摘西抄、胡亂拼湊,加上學校給專家評委“打點”而完成的。這樣用金錢堆出來的課題成果,不要說推廣運用,就連本校教師甚至搞課題研究的教師也不敢真正把它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 由以上情況看來,教師參加課題的最終出發(fā)點,更多的是為保住自己的飯碗,為了職稱,為了晉級,為了學校的榮譽。這樣的“課題熱”成了擺設,成了一種“功利化”的道具,成了一種形式。現(xiàn)在的多數(shù)課題,姓“功利”。 流行“造假” 聽說要來檢查課題,一所學校有課題或參與課題的教師最近幾天都在忙。忙什么呢?有的悶頭寫資料,有的發(fā)問卷調查,有的借其他學習資料等。許多教師把上課記錄以及輔導學生等當作活動材料,卻淡化其中的反思和思考。這樣造成的現(xiàn)象就是,材料很多,實質性的結論卻陳舊而缺少新意。這樣的課題,還停留在材料收集的階段,沒有帶來什么進展性成果。這樣的課題,不免有“虛假”之嫌。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教師在幾天內就能弄好厚厚幾堆材料??梢哉f,這幾天的工作效率特別高,一年或者幾年的事情幾天就可以完成。其中有個課題組不僅幾天就做好了許多材料,并接受了檢查且通過為市、縣級課題。然而,這些資料,對課題研究者是否有幫助,是否能帶來實際效果,令人質疑。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讓許多教師學會了弄虛作假,使教師忙于造假、搞形式。這樣的課題研究之風,只是一陣教育“浮夸風”,只會敗壞教育教學的良好風氣、浪費學校財力物力。 在中小學教育科研中的課題研究方面,大家的熱情和精力都放在了課題的立項、開題和結題上,這也滋生了 “兩頭熱,中間冷”、“含金量”低等問題。如此功利主義下的課題只會助長腐敗,“成就”造假。 亟需引導 我們知道,教育科研是嚴肅的、科學的,它不能成為一個指標。那么,我們應該怎樣看待課題研究呢? 首先,要看課題能否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能否在實際運用中產(chǎn)生一定的效果;其次,要看課題對研究人員的促進作用,是否提高了課題參加者的素質,是否給教師帶來實際工作的幫助;再次,在課題檢查和驗收時,要看重教師的實際收益和工作進步;最后,看課題研究帶來的社會價值或運用價值是什么。 當然,所有這些的實施,關鍵在于學校領導的重視和科學、合理的引導。一切真知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課題的結題、成果的獲獎、科研論文、經(jīng)驗總結和報告的發(fā)表都不是科研的結束,這恰恰是科研得以運用的基礎和開始。只有將這些有價值的科研成果推廣到教育教學和管理的實踐中,才能真正充分發(fā)揮它們的效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