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包恐懼癥”催生恐歸族 春節(jié)還是春劫?核心提示:春節(jié)假期少不了走親訪友,但水漲船高的人情消費,直令年輕人“壓力山大”,甚至患上了“紅包恐懼癥”,春節(jié)過成了“春劫”,來年到底還要不要回家過年? 春節(jié)假期剛剛結束,有關春節(jié)壓歲錢的話題,就在網絡上引發(fā)了眾多的熱議。以往幾十元,頂多百元的紅包,如今基本拿不出手,有些地方500元起步的壓歲錢,更讓眾多網友大呼“吃不消”,一不小心春節(jié)就給過成了“春劫”,這讓一年辛苦忙碌,到頭來兩手空空的工薪一族情何以堪? 春節(jié)“人情消費”水漲船高,有網友發(fā)帖報春節(jié)賬單,稱沒有萬元難過節(jié)。有網友本想過完正月再上班,一看情形hold不住,趕忙“逃”出來,否則連路費都沒了。 網友“小仙女靜靜”說:“我家那邊,平均月薪2K左右的小城市,紅包居然500起步,真是崩潰。反而在廣東,老公那邊的堂表弟妹太多,一人一百又公平,但是雙方父母還有爺爺奶奶都是超級大紅包”。 她說,其實這都是貧富不均造成的,富人太多,人家給你的孩子500,你不能只給他的孩子200吧。而更多的人則擔心,明明以往喜氣洋洋、聊表心意的紅包,5元10元都能讓小朋友樂開花,現在卻成了攀比和禮尚往來的交際產物。 網友熱議 微博上,大部分網友對于高價“人情消費”都持反對態(tài)度,認為壓歲錢、新年利是,應該是一種美好的傳統(tǒng),不應該和金錢掛鉤,更何況是相互攀比,畢竟給出去的是“心意”。 網友“peng書亭”說:“俗語早就講啦:小孩盼過年,大人怕過年!” 網友“評論與觀點”說:“這樣容易造成年輕一代紅包恐懼性晚婚。。” 網友“蘇菲不啰嗦”說:“紅包不就是個人情么,為什么要加上face、攀比這些花花草草呀。堅決不回去過年?!?/P> 網友“天下烏鴉1161”說:“本來就一個平凡的風俗,一旦有人顯富有人跟風就成了陋俗,經濟發(fā)展不咋樣的農村地區(qū)尤其甚,有人在外打拼一年就為春節(jié)顯擺一回。” 也有網友覺得,不能一概而論的批判,要看具體情況。甚至覺得物價上漲,紅包水漲船高也是應該,幾十元像樣的衣服都買不了一件,怎么好意思拿出手? 網友“瘋子既無奈又痛苦”說:“看在什么地方吧,不能一概而論。” 網友“嘰哩咕嚕AMY貓”說:“那里有那么夸張啊,幾百的利是?自己要顯擺,打份牛工還要死充,有什么辦法!” 網友“BillTan”說:“幾十元的紅包也太扯了吧,早就消失好多年了。”
你,恐歸了嗎?
對于漂泊在外的恐歸一族來說,恐懼回家的理由可能非常多,回家要做的事情太多,假期永遠太短,來自“春運”的壓力等等,但是年底各種開銷加大,回家無疑又是一次“大出血”,才是他們最不愿意回家的理由。 有調查結果顯示,70%的年輕人會為“回家過年”煩惱,而“派發(fā)紅包”成了壓在他們肩頭最實在的負擔。 辛苦了一年,就盼著和親人們團聚。然而,在人情往來的中國式習俗裹挾下,大部分人回家的腳步卻并沒有那么輕松。沒錢給父母買禮物,沒錢給小輩們派發(fā)紅包,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了“恐歸一族”。 上個世紀70年代賒肉過年,80年代花兩百元過歡樂年,90年代花上千元迎新年。但是現在,除了路費,給父母買衣服、保健品等表達孝心,還要給些錢;給親戚長輩們拜年要買些禮品,加上給侄兒侄女的壓歲錢,人情開支至少需要六七千元,萬元新年都不一定能過的舒服如意。 縱然鄉(xiāng)情可親,與其輾轉奔波回家團圓,還不如一個人留守異鄉(xiāng),享受一份冷清的自在。對于對回家充滿了煩惱和恐懼的恐歸族來說,這只是他們在面對煩心事時的一種本能反應。 專家看法 一面是鄉(xiāng)情的殷殷期盼,一面是“紅包恐懼癥”,恐歸族們進退維谷。心理專家支招,“有錢沒錢,還是記得要回家過年”。 專家說,東方文化,歷來就注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害怕別人發(fā)現自己不成功或者認為自己不夠成功,而往往“紅包”的分量在他們心里又是對成功與否最直接的反映,紅包給少了怕別人會看不起自己,沒面子。其實,過年是家人團聚的天倫樂事,而紅包則是滿含心意和祝福的載體,不應該把它當做是一個展示財富的平臺。 至于父母,他們在乎的是孩子是否健康、平安,盼你回家過年絕不是為了你能給他們多少錢,所以有錢沒錢都好,最應該珍惜的是還能陪伴他們的這些時間。 小編有話說 過年曬清單,最應該曬的不是數字,而是你的喜怒哀樂。 給壓歲錢是真情實意的行為,更沒必要貼上任何金錢的標簽,量力而行,能給得起多少給多少,表達到自己的心意就足夠了。如果擔心朋友親戚之間,給多給少會不好意思,可以提前商量好,甚至像小編有朋友,主動就招呼大家不要給自家小孩壓歲錢,至于那些關系遠到已經無法商量的“親朋好友”,你還在乎他們如何看你干什么呢? 小編在外漂泊也好些年了,每年都要不遠萬里奔回家去享受難得的團聚時光??赡苁巧员容^樂觀,并不是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覺得喜怒哀樂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有時候聽到不好聽的話,只要一笑置之就好。我媽媽常說“人生三節(jié)草,誰都不知道哪節(jié)好”,我深以為然,所以不妨看得淡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