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十六章 歸根即復(fù)歸于道 致虛極,守中篤①。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fù)②。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③。歸根曰靜,靜曰復(fù)命④,復(fù)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⑤;天乃道,道乃久。沒(mò)身不殆。 注釋: ① ② ③ ④ ⑤ 品讀: 老子從十四章開始,到十六章,三次寫得道之人。十四章,老子寫得道之人,中觀,覺悟萬物,即可得道。十五章,老子寫得道之人的七種人生態(tài)度,能夠擁有此七種德性,就是得道之人。本章中,老子寫得道之人得道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致虛,守中。第二階段,觀照萬物,各歸其根。第三階段,覺悟萬物,悟道明道。老子并且闡述了不得道的害處,不得到就會妄為,妄為就會兇險,而得道的益處,就會天長地久,生生不息,沒有危險。 1、 致虛極,守中篤。 使內(nèi)心的虛空達(dá)到極致的境地,并恒久地保持;守持內(nèi)心圓滿自足的德性,達(dá)到深厚的境地?!稜栄拧罚骸疤?,空也?!崩献诱f要“虛其心”,虛到極致,并且要恒久保持著。一是說,心中無一物,心中一個形象也沒有,即是虛其心。眼耳鼻舌身意,皆視之不見,聽而不聞,復(fù)歸于無物。《金剛經(jīng)》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心無一物,離相則見如來的意思。二是說,心中無一念,心中一個決定也沒有,即是虛其心。心中沒有分別意識,沒有價值判斷標(biāo)準(zhǔn),沒有是非觀念,沒有善惡美丑之心,沒有決定評價與批判,心中歸于一,歸于無,歸于道。無念即禪定。三是說,心中無我。無我則無私無欲,無為而自然。 《說文》:“中,內(nèi)也?!眱?nèi)在圓滿自足的德性,上通天,下通地,將天道地道融會為人道,守持這種人道達(dá)到深厚的境地?!稜栄拧め屧b》:“篤,厚也。”深厚,豐厚的意思。篤定,即是說深厚到堅定不移,堅如磐石,一心一意,內(nèi)心專一的程度。篤定即禪定,外不為環(huán)境影響,內(nèi)不受情緒控制,守持著內(nèi)在的圓滿德性,方是修道的第一步。 修道的第一步,要致虛,守中。而致虛,守中的前提,是要止。止,通趾,是說自己能夠到達(dá)的極遠(yuǎn)之地,自己生命的理想與目的。知曉了自己的理想與目的,就可以讓自己的欲望,情緒,妄念停下來,讓波濤洶涌的河流停下來,讓混濁的水流清澈下來,讓萬物虛空,只剩下內(nèi)心圓滿自足的德性。回歸內(nèi)心,覺悟自己內(nèi)在圓滿自足的德性,僅僅是修道的第一步。并且,致虛要恒久,守中要篤定。 2、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fù)。 修道的第二步,就是觀,觀照。觀照萬物一起生長,并且觀照萬物反復(fù)往來。蕓蕓眾生,各自復(fù)歸其根本。即是說,修行的第二步,是要觀照萬物,生長,變化;再生長,再變化;最終回歸根本,并且繼續(xù)往來反復(fù),周而復(fù)始,生生不息?!墩f文》:“復(fù),往來也?!币煌粊碇^之復(fù)。復(fù),即是周而復(fù)始,循環(huán)不止的意思。 老子在第一章中就寫到:“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無欲觀無,無中生有,無所不有,是為妙有;有欲觀有,有歸于無,有復(fù)歸無,是為妙無。有無相生,無始無終,方為生生不息?!吨芤?。觀卦》寫到:“中正以觀天下?!币^照天下,必先有中正之心,故老子說,第一步要致虛,守中;第二步才可以觀。而觀照萬物生生不息的關(guān)鍵,是要觀照萬物復(fù)歸其根。萬物復(fù)歸其根,而后再次萌芽生長,周而復(fù)始,天長地久。 《周易。系辭上傳》寫到:“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庇^照萬物,是要觀照天文與地理,即是說要觀照天象的變化,觀照日月星辰的變化,觀照地理的變化,觀照山川草木的變化,通過觀照天文地理的變化,從而通曉陰陽,幽明的變化。通曉了天地萬物陰陽,幽明的變化,從而知道了萬物周而復(fù)始,生生不息的運(yùn)行規(guī)律,因而也知道了人與萬物生與死的規(guī)律。生其實就是開始,死其實就是回歸。而回歸是要回歸其根本,回歸了根本就會重生。因此,死就是重生的開始,而重生就是死的終點。而觀照萬物,覺悟萬物的目的是“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庇^照天文天象,是要觀察時令天氣的變化,觀照人文文明,是要用文明教化天下,讓天下文明。日月星辰明暗變化,是天的文明,是自然之美;天的文明,化入人心,就是人的文明。自然之美化為人心之美,就是人文。天道化入人心,就是人道。人們將天道精神,在人的生命中活現(xiàn)出來,就是人道。人們將天的文明,在人的生命中活現(xiàn)出來,就是人文。用人文精神教化天下,天下皆人文,就是天下文明。用人文精神,化成天下,讓天下文明,就是文化。觀照天地萬物的目的,最終是要天下文明。 一元復(fù)始,萬象更新?!吨芤?。復(fù)卦》寫到:“反復(fù)其道,七日來復(fù)。”從陰氣開始升起之時算起,按照天道的運(yùn)行規(guī)律,過了七天,陽氣又回復(fù)了。再過七天,陰氣又回復(fù)了。陰陽變化,以七天為一個周期,十四天為一個循環(huán)。根據(jù)天道的運(yùn)行規(guī)律,“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fù)”,是要觀照萬物生長之中的變化,萬物萌芽,生長,開花,結(jié)果,成熟,最終復(fù)歸其根。七天一小變,十四天一大變,最終復(fù)歸其根,有歸于無,萬物復(fù)歸于無物,萬物復(fù)歸于道。之后,再次道生萬物,無中生有,生生不息?!吨芤住?fù)卦》又寫道:“復(fù),其見天地之心乎?”觀照萬物七日來復(fù),即可以覺悟天地之心,覺悟天地創(chuàng)造、養(yǎng)育萬物的包容、承載精神,覺悟物極必返,變通無窮,無窮無盡,生生不息的大道。 3、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 蕓蕓眾生,各自復(fù)歸其根本。《說文》:“歸,女嫁也。”古時女子出嫁,稱為歸?!对?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家室。”這個女子出嫁了,很適宜其夫婿之家。《詩·周南·葛覃》:“害瀚害否,歸寧父母?!睔w寧,是指女子出嫁后回來看望父母,向父母問安?!吨祆浼瘋鳌方忉尀椋骸皩帲惨?。謂問安也?!薄吨芤住w妹卦》寫到:“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泵茫巧倥囊馑?。把少女嫁給長男,符合天地陰陽和諧的天道。如果天地不相交,萬物就不會被創(chuàng)造。如果男女不相交,人類就不會生生不息。 《廣雅》:“歸,返也。”返回源頭即是歸。復(fù)歸其根,即是復(fù)歸其始,復(fù)歸其起點,源頭,開始,根源,根本。根,草木之根?!墩f文通訓(xùn)定聲》:“蔓根為根,直根為柢。”草木之根,是根;人之根,是心;有之根,是無;天地萬物之根,是道。復(fù)歸其根,即是復(fù)歸于道。有歸于無,無中生有的極點,即是無極,是生死之交,即稱為死,亦稱為生,即稱為始,又稱為終,這個無極之極,即是天地萬物之根?!吨芤?。序卦傳》寫到:“復(fù)則不妄”,萬物能夠復(fù)歸其根就不會產(chǎn)生狂亂。萬物不亂,則惠風(fēng)和暢,天下安寧,自然而生,自然而亡。 4、歸根曰靜,靜曰復(fù)命,復(fù)命曰常,知常曰明。 修道的第三步,是要覺,覺悟。覺悟靜,覺悟復(fù)命,覺悟常,覺悟明。最終明心見性,最終悟道得道。 天地萬物復(fù)歸其根,叫做靜。有歸于無,萬物歸于道,叫做靜。靜又叫做復(fù)命?!吨芤?。說卦傳》寫到:“窮理盡性以至于命?!备F盡了天地萬物生生不息之理,將天命在人性中全然地活現(xiàn)出來,就達(dá)到了天命?!吨杏埂氛f:“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 天命,在天為命;在人,為性。盡心制勝地將天命在人性中活現(xiàn)出來,全然地將天命在人性中活現(xiàn)出來,就是率性,而率性的生命就是自由,就是道。率性,從上而下,將天與人聯(lián)系在一起,讓天與人合一。復(fù)命,就是將人性復(fù)歸于天命。是讓人回歸自然,再次上通達(dá)于天,讓人性復(fù)歸天命,由下而上,將人與天再次聯(lián)系在一起,達(dá)到人與天合一的境界。天人合一,即是天與人合,又是人與天合。天自上而下與人相通,人自下而上與天相通,天人互通,是為天人合一。 復(fù)命就叫做常。萬物復(fù)歸其根,人性復(fù)歸天命,有歸于無,就叫做常。常,即常態(tài),常然,恒常之道。天地萬物發(fā)展運(yùn)行的恒常之道,就是復(fù)命,用老子的話解釋就是“反者道之動?!睆?fù)命,就是反,返回源頭,回歸其根。道運(yùn)行的恒常之道,就是返回本源,回歸其根,有歸于無,原始反終。 知常,知道萬物運(yùn)行的恒常之道,知道萬物終究會復(fù)歸其根,人性終究會復(fù)歸天命,有為會復(fù)歸無為,人為會回歸自然,陰陽合一,上下混同,善惡不分,美丑交融,二歸于一,無善無惡,無美無丑,無上無下,無陰無陽,知道萬物終將混同為一,天人終將合一,就叫做明。覺悟了恒久即可以恒久,覺悟了明,明心見性,就可以成為命,成為心心,成為性,成為道。老子又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敝说娜?,只是智者;自知的人,才是真正的明白人,才明心見性,才是佛。 《周易。說卦傳》寫到:“明也,萬物皆相見。”日月光華四射,讓萬物在光華下彼此全都呈現(xiàn)出來,讓萬物彼此能夠看到對方,萬物皆相見,萬物皆相知,萬物為一?!吨芤?。乾卦》又寫到:“見龍在田,天下文明。”龍升騰到大地之上,其光輝照耀天下,讓天下文明。天下文明,即人人皆相見,人人皆相知;人與萬物皆相見,人與萬物皆相知;人與天地萬物合一,人“與日月合其明”。自知的人,才知常。知常的人,才自知。自知的人,知常的人,即是能夠與日月合其明的人。能夠與日月合其明,“其惟圣人乎?” 能夠與日月合其明,即是得道之人。 5、不知常,妄作兇。 復(fù)則不妄,不復(fù)則妄,不知道復(fù),不知道常,不知道天地萬物生生不息的恒久之道,就會妄?!墩f文》:“妄,亂也?!薄墩撜Z。陽貨》說:“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庇抡邿o懼,但有勇無義,就會作亂?!吨芤?。系辭下傳》說:“禁民為非曰義?!辈蛔屪约鹤鲪海⑶乙材芨姓?、教化他人,不讓他人作惡的能力,就叫做義?!睹献印じ孀由稀氛f:“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舍生取義的精神,即是老子為腹不為目,為心不為身,為了理想而放棄欲望,為了道義而放棄生命的精神。 妄,即亂,亂,就會兇?!吨芤?。系辭上傳》寫到:“吉兇者,言乎其失得也。”得為吉,失為兇。人們常說,人生三大不幸,三大失去,人生三大兇: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知常,不亂,即可以逢兇化吉。又說,“吉兇生大業(yè)?!薄案挥兄^大業(yè)?!辈粌?,不失,不亂,知常,即可以富有,富甲天下。 老子說,無道之人,失道之人的禍患,就是不知常。不知常,就會妄,就會亂,就會兇。兇者失,兇者亡,就會失去生生不息之道。 6、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知常,覺悟了天地萬物生生不息恒常之道,就會盛大,亦是說心胸就會盛大寬廣,包容萬物?!墩f文》:“容,盛也?!薄稘h書·五行志》:“言寬大包容。” 容,即盛大的意思,因為盛大,所以能夠包容。 知常容,即是說知常能大,知常為大?!睹献?。盡心下》寫到:“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用善充實自己,讓自己的內(nèi)在圓滿富足就是美;美而且光輝燦爛,照耀四方就是大;大并且能夠教化天下,讓天下文明就是圣人;圣人到了極致,到了不可知、無法理解的程度,那就是神了。 容乃公,心大就會公正,公平,無私。《管子·形勢解》寫到:“天公平而無私,故美惡莫不覆;地公平而無私,故小大莫不載?!碧斓毓綗o私,善惡大小一起兼容并包,一視同仁,沒有分別之心。 公乃王,公正就可以為王?!吨芤?。師卦》亦寫到:“能以眾正,可以王矣?!蹦軌蜃尡娙?,讓天下都公正,公平,就可以為王?!墩f文》:“王,天下所歸往也?!倍偈嬖唬骸肮胖煳恼撸嫸B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庇X悟了天、覺悟了地、覺悟了人,并且能夠天人互通,天人合一,這樣的人,就是圣人,就是王。王,乃覺悟天地人合一之人,乃覺悟之人。 王乃天,王乃覺悟之人,能夠參通天地,能夠天人合一,王即天。《說文》:“天,至高無上?!薄吨芤住O缔o上傳》寫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碧熳鹕希乇跋?,乾坤的精神就確定了。乾,自強(qiáng)不息,創(chuàng)造、容納萬物;坤,厚德載物,承載、蓄養(yǎng)萬物?!吨芤?。序卦傳》進(jìn)一步寫到:“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義有所錯?!庇刑斓?,然后萬物生。之所以有男女、夫婦、父子、君臣、上下、禮儀,都是因為有天地。天地生萬物。老子又說:“道生之,德畜之。”道創(chuàng)造萬物,德養(yǎng)育萬物。天即道,地即德。天道,自強(qiáng)不息;地道,厚德載物。王能夠天人合一,即是合天地為一,亦是合道德為一。有道德,有天地,然后才有禮儀。 天乃道,天就是道。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庇终f,“天乃道?!碧焐f物,天就是道。又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睆?qiáng)調(diào)的是道生萬物,道創(chuàng)造天地萬物?!吨芤住O缔o上傳》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鼻f子說:“易以道陰陽?!币魂幰魂柧褪且住5兰匆?,易即道?!吨芤?。系辭上傳》又說,“生生之謂易?!钡溃匆?,生生之謂道,生生不息就是道。 道乃久,道就是生生不息,天長地久。道歷萬世而恒久不變,長長久久?!吨芤住:阖浴穼懙剑骸昂?,久也?!焙?,就是久;久,就是恒。又寫到,“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故說,久可以天長地久,天下化成,生生不息,無窮無盡。《說文》:“恒,常也。”知常,即可以久,即可以天下化成,天長地久。 7、沒身不殆。 老子說,得道之人,即可以知常,可以明心見性,可以與道為一,天人合一,天長地久,生生不息。最終失去了自我,也不會有什么危險?!墩f文》:“沒,沉也?!?《莊子·大宗師》:“夢為魚而沒于淵。”夢到自己變成了魚,消失在深淵之中。沒身,失去了身體,失去了自我,無我。失去了自我,也沒有什么危險。老子是說,得道之人,最終失去了自我,最終達(dá)到了無我之境,不但不會有危險,而且還能夠天長地久,生生不息。 8、綜述 老子在本章中,寫出了修道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要致虛,致虛方可以守中,守持著內(nèi)心的圓滿自足,然后才可以用中正之心,以中正之眼,觀照萬物。修行的第二階段,即是觀照萬物。老子之前已經(jīng)給出了觀照萬物的態(tài)度,一是無欲觀無,觀照無中生有;二是有欲觀有,觀照有歸于無。老子在本章之中,重點強(qiáng)調(diào)了要有欲觀有,觀照有歸于無,觀照萬物各復(fù)歸其根。萬物歸根,然后才能繼續(xù)創(chuàng)造,生長。老子也曾給出了觀照萬物的方法,那就是宏觀、微觀與中觀。三觀混而為一,即是中觀。以內(nèi)在圓滿自足的德性為根本,以中正之心觀照,即是中觀。修行的第三階段,即是觀照了萬物之后,要覺悟萬物。對于萬物的覺悟,老子也給出了三個層次。一是覺悟萬物的靜;二是覺悟萬物的復(fù)命;三是覺悟萬物的常。知常即明,知常即是明心見性,即是見性成佛,即是得道。 沒有得道之人,就會兇險,滅亡;得道之人,就不會有什么危險,就會生生不息,天長地久。老子重點寫出了得道之人的成為。得道之人,一是大,二是公,三是王,四是天,五是道,六是久。得道之人,就是大人,就是公人,就是王人,就是天人,就是道人,就是久人。即可以出離生死之外,超越萬物之上,與日月合其明,與宇宙精神獨往來。 9、見山是山 臨濟(jì)宗青原惟信禪師,曾總結(jié)自己覺悟的三重境界:未覺悟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初覺悟時,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最終開悟后,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未覺悟時,把事物的表象當(dāng)作事物的本體,把身當(dāng)作心,把私把欲當(dāng)作我,所以,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初覺悟時,不再把事物的表象當(dāng)作本體;不再把身當(dāng)作心,不再把私把欲當(dāng)作我,所以,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最終開悟后,參悟到事物的表象與本體為一,身心為一,無私無欲,無我即道,所以,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最終覺悟到萬物皆是道,物我不分,物道為一,有無為一,才是得道之人,才可以天長地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