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問晏子曰:“寡人持不仁,其無義耳也。不然,北面與夫子而義。” 晏子對曰:“嬰,人臣也,公曷為出若言?” 公曰:“請終問天下之所以存亡。” 晏子曰:“縵密不能,蔍苴學者詘,身無以用人,而又不為人用者卑。善人不能戚,惡人不能疏者危。交游朋友從,無以說于人,又不能說人者窮。事君要利,大者不得,小者不為者餧。修道立義,大不能專,小不能附者滅。此足以觀存亡矣。” 【譯文】景公問晏子說:“我持不仁愛之心,所以沒有最佳行為方式。要不然,我坐南面向先生請教最佳行為方式。” 晏子回答說:“我晏嬰,是臣子,主公為何說出這樣的話?” 景公說:“請求最大限度的詢問天下之所以存亡興衰的原因。” 晏子說:“寬緩緊密之事不會做,粗魯之事學來都很笨詘,自身不能使用人,而又不被別人使用的人就卑賤。對善良之人不能親近結為親戚,對邪惡之人不能疏遠的人就危險。結交朋友而隨從朋友,自己沒有被別人喜歡的長處,又不喜歡別人的人就會窮困。侍奉君主只想牟取私利,大事做不來,小事不愿做的人就會挨餓。修整道路樹立最佳行為方式,大事不能自專,小事不能歸附別人的人就會滅亡。這些足以用來觀察存亡興衰了。” 【說明】天下國家的存亡興衰,取決于統(tǒng)治者的言行,每個人自己的存亡興衰,也是取決于自己的言行。所以,看人,就要看他做什么事,寬緩緊密之事不能做,很粗笨的事學起來都很笨拙,自身不能使用別人,又不能被別人使用,一心只想找錢,大事下不了決心,小事又不愿意附合別人,盡管他說得再好聽,也不會是一個能興盛的人,而是一個衰敗之人。 —————————————————— 【注釋】1.終:(zhōng中)《易·既濟·辭》:“初吉終亂。”《書·呂刑》:“非終惟終,在人。”《管子·輕重丁》:“桓公終神。”《論語·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禮記·儒行》:“孔子對曰:‘遂數(shù)之,不能終其物也。’”孔穎達疏:“終,盡也。”《廣雅·釋詁一》:“終,極也。”《廣雅·釋詁四》:“終,窮也。”這里用為窮盡、到達事物的最大限度之意。 2.縵:(màn慢)同“慢”。寬緩、惰慢?!肚f子·齊物論》:“縵者、窖者、密者。”《廣韻》:“縵,緩縵。” 3.蔍:(lù錄)同“麤”。粗魯、魯莽。《晏子春秋卷三·內(nèi)篇問上》:“縵密不能,蔍苴學者詘,身無以用人。”《字匯補·艸部》:“蔍,與麤同。” 4.苴:(ju居)通“粗”?!豆茏?#183;霸言》:“夫上夾而下苴,國小而都大者弒。” 5.詘:(qū曲)《墨子·公輸》:“公輸盤詘。”《韓非子·難勢》:“賢人而詘于不肖者,則權輕位卑也。”《史記·李斯列傳》:“輕財重士,辯于心而詘于口。”《廣韻》:“詘,辭塞。”《說文通訓定聲》:“詘,字從言,當與吃同意。”這里用為鈍拙之意。 6.戚:(qī齊)因婚姻聯(lián)成的關系,親屬、親戚。又指近臣。《管子·山至數(shù)》:“以戚始。”《晏子春秋卷一·內(nèi)篇諫上第一》:“彼疏者有罪,戚者治之,賤者有罪,貴者治之。”《呂氏春秋》:“何謂六戚?父母兄弟妻子。” 7.要:(yan腰)通“徼”?!豆茏?#183;七法》:“皆輕其死而安難,以要上事。”《晏子春秋·內(nèi)篇問下》:“不庶幾,不要幸。”孫星衍云:“要與徼通。”《孟子·公孫丑上》:“非所以要譽於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荀子·王霸》:“所使要百事者誠仁人也,則身佚而國治。”《韓非子·喻老》:“起事于無形,而要大功于天下。”《呂氏春秋·愛類》:“要利之人,犯危何益?”高誘注:“要,徼也。”這里用為探求、求取之意。 8.餧:(nei餒)同“餒”?!蹲髠?#183;襄公二十年》:“吾有餒而已。”《左傳·桓公六年》:“今民餒而君逞欲。”《荀子·臣道》:“若食餒人。”《說文》:“餒,饑也。”《廣雅》:“餒,饑也。”這里用為饑餓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