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復習:一出不應輕忽的重頭戲 223300 一 幾近占高考語文半壁江山的作文,一直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從操握評判之權的何永康、喻旭初到成百上千的高三語文教師,無不力求以前瞻性的目光看待它,也無不花費相當時間和精力開展教學工作,傾九牛二虎之力,懷恨鐵不成鋼之心,然而收獲頗豐者寥寥,減產欠收者多多,付出與所得難成正比,這種“支”“收”不平衡的現(xiàn)象逼使業(yè)內仁士反思以至檢討自己的工作,盡其所能的修訂、完善作文教學計劃,力圖在高三一年中使學生作文“舊貌換新顏”。不過,人們的視野之偏狹、方法之呆板,以致靈性不足,效果不顯。究其根源是相當一部分同仁輕忽了高三作文復習這一環(huán)節(jié)。歸納起來,輕忽這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有如后諸種表現(xiàn): 一是重“師”輕“生”。照實說,以人為本在語文教學中已占了一席之地,人們不再無視坐在自己面前的幾十個學生,而讓他們回歸到主體地位,真正運用起啟發(fā)式、討論式這一銳利武器,其效益也日益凸顯出來,這是不爭的事實,然而,作文教學中依然是教師包打天下,從題目或材料的選定到審題立意,從文章的篇章結構到材料選用到語言運用,教師說得頭頭是道,有板有眼,學生只有聽講的義務,沒有發(fā)言的權利。這種重“師”輕“生”主客倒置的做法,其效果可以想見。二是重“新”輕“舊”。“新”指新題目新材料,“舊”指學生在初中和高一高二時學習的寫作知識和積累的寫作經驗或缺失,學生一旦進入高三,一些教師大有“收拾舊山河”的氣概,想方設法擬出新題目尋覓新材料,似乎要給學生一方新天地,也希圖使學生找到新感覺,殊不知,這種“新”只能是舊知識的延展,對學生過去知道現(xiàn)在已忘的知識、經驗,教師不可避而不談,一廂情愿的孜孜以求所謂“新”,不可渾然不知如同語知一樣,作文教學也須承前啟后新舊相聯(lián)。三是重“知”輕“能”。有的教師教學時大談特談多少種文體多少種寫法,甚而至于把印象主義、黑色幽默、意識流等西方現(xiàn)代派的做文之法也不放過,搞得學生一頭霧水,而對如何提高學生作文能力這一問題的癥結,則對不起,拋諸腦后,這也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四是重“創(chuàng)”輕“基”,去年考綱將作文分為“基礎等級”和“發(fā)展等級”,似乎給一些教師注入一帖清醒劑,他們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悟,于是不分青紅皂白,高一、高二到高三一古腦兒大做特做話題作文。尤其高三,每回作文非“話題”不可。其實,這種急功近利式的揠苗助長,結果只能事與愿違。道理很簡單,行走不穩(wěn)的人是絕然跑不起來的,如若一定要叫他跑,等待他的只能是失足和跟頭。質言之,“創(chuàng)造”不能離開“基礎”,離開“基礎”的“創(chuàng)造”只是“空中樓閣”。五是重“課堂”輕“課外”。據(jù)筆者所知,此種傾向很為普遍,大多數(shù)教師布置的、督促的、批閱的和講評的無不是課堂作文,至于課外作文便不予過問。一年之中作文僅十幾次多也不過二十來次,對此重“課堂”輕“課外”的做法,葉圣陶先生早在六十多年前就批評過,他一針見血的指出:“我們還要說的是作文這件事情既須練習,單靠教師出了題目才動筆,就未免回數(shù)太少,不能收充分的效果”。“要練習的回數(shù)多,不用說,還須課外作文。”無須多說,當今的高三學生課業(yè)是六十多前的學生不可相比的。而理是同一的,要提高高三學生作文水平,只靠寫一二十次是遠遠不夠的,日記、周記以及自由作文等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和指導,否則,只能“光急不淌汗”。六是重“練”輕“評”。如前所述,學生高三一年寫一二十次作文,加上月考、統(tǒng)考,總共也會有近三十回,即使論次數(shù)也不為太少,但問題是人們只注重作前的指導和作時的監(jiān)督,在指導上確是下了一番功夫,自鉆共研,不乏全面也不乏深度,定時訓練,按時批閱,但講評卻每每草草了事,不關痛癢的說個甲乙丙丁,至于學生作文長處、不足是什么,特別是使大多數(shù)學生不僅知曉自己文中存在的問題。而且明了如何矯正錯失的重中之重,就往往被化大為小化濃為淡,因而達不到“診治”的目的,遑論讓學生作文盡快痊愈康???由此可見,如同語知復習必須矯正失誤一樣,作文必須十二分抓好講評這一環(huán)節(jié),不然,學生先天不足負重前行,斷然快不起來。 二 剖析高三作文復習中種種傾向的目的,意圖在于引起人們對此環(huán)節(jié)的重視,其重點是每一位高三語文教學工作者必須自覺的做好學生作文中諸多病癥的診治工作。以期學生作文這半壁江山能“山清水秀”。下面,就教學實際談談自己淺見陋識。 首先,做好文體的矯正工作。葉圣陶說:“寫作文字,因所寫的材料與要寫作的標的不同,就有體制的問題。”就學生作文言,第一要著就是寫什么文章是什么文章,僅僅“像”是不到位的。盡管高考由單一文體到有所限制再到“文體不限”,但“文體不限”不等于“不限文體”,只是任你選定某一種文體,要守住這個“規(guī)矩”,就必須在平時訓練學生掌握寫什么文是什么文的本領。如為了培養(yǎng)學生敘述事件的能力,要求學生根據(jù)下面這句話的寓意,以“車輪”為話題,寫一篇800字的敘事性記敘文。指導時,我著重講清記事文章的諸種要素,特別是反復講了記事性文章的要求和寫法。本以為不會有大問題,結果批閱作文后心中隱隱作痛,竟有四分之一的文章不倫不類,有的大段大段寫事中人的外貌、心理,有的議論幾乎占去一半篇幅,成了說不準的“混血兒”。評講時,我介紹去年高考閱卷老師的中肯意見,重點講明文體的重要性,指陳一些作文文體上的偏頗,結合前幾次作文的成敗得失,耳提面命所有學生一定要過好“文體關”,后來每次作文的批閱,我都首先界定是不是符合“要求”規(guī)定的某種文體,小問題與有關學生面談,大問題在課堂上講明,力求保證每一位學生雖“戴著腳鐐”,但舞姿優(yōu)美,起碼不能“動作難看”。 其次,做好立意的矯正。應該說,學生從小學寫作文開始就追求立意新穎、深刻,進入高三,立意在文中的份量更是舉足輕重,真正是面臨能否抓準“魂”這一大問題,每次指導中我遵循“以魂統(tǒng)軀”的原則并力求講到位,但學生每每言不中“意”,如最近我們要求學生根據(jù)一則寓言的寓意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盡管我把議論的角度講了又講,但結果仍令人吃驚,不切合題意達50%以上,與寓言無關的占15%,講評時,我講清了立意在寫作過程中的重要性,力求使大多數(shù)學生知道立意的方法:一是要與命題者意圖相扣,一是要與時代精神相涉,一是要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否則,你的文章縱然無有其他毛病也只能屈居三類卷之位。 再次,做好選材的矯正。如果說,文體是文章的骨骼,立意是文章的靈魂,那么就可以說,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要使文章豐滿愉人,就必須選擇好的材料,限于高三學生視域、閱歷的實際,我首先帶領學生重溫已寫過的作文在選材方面的長處與不足,尤其復習已學過的典范性課文,再次喚醒學生注重選材的意識。如在要求學生以“關注”為活題寫一篇記敘文時,在講明“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前提下著重給學生講清以下幾點:①選擇最能表現(xiàn)中心的材料,既不可隔靴搔癢也不可南轅北轍。②選擇自己熟悉的材料,不要舍近求遠,更不要胡編亂造。③選擇易于敘寫的材料,不要趨難貪大,要避難就易。④選擇最易刻畫人物性格的材料,可借鑒《荷花淀》、《項鏈》等名篇。結果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材既真實可信也生動感人,大大增強了他們的成功感。 第四,做好表達、語言等方面的矯正,一篇好文章,必然是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語言必須達到如孫犁所說:“明確樸素的、簡潔浮雕的”。亦即樸素美、立體感。 就表達方式而言,學生作文(特別記敘文)表達方式大多單一,要么只顧記敘忘了描寫,使文章缺乏生動性,要么流于浮淺,缺乏點睛或撼人心魄之處。每一篇文章的旁批,我都點到中樞穴位并啟迪學生明白修改之法,每一次講評,我都講清講透,并剖析一篇文章以引起學生重視。 語言方面,我先是講清不同文體的不同要求,然后據(jù)作文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引領學生予以矯正。如最近一次月考活題材作文“人生價值”,有的文章語言就有明顯失誤。如:①情感低沉:“人生就如一場夢,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直面人生就使人感慨萬分。”②夸大失度:“海灘上,他面向大海,把石頭狠狠地拋向大海中央。”③任意拔高:“老王臨終前對床前的兒子說:‘孩啊,人活著,不一定要有錢,但一定要(對他人)有貢獻。’”(《老王的怪病》)“叔叔又說:‘小朋友,做什么事都得考慮到別人,不能光顧自己的利益,更不能把工作分等級,做每個工作都是為人民服務的,人的價值在于奉獻。小朋友(文中“我”),你長大后,一定也要為社會作奉獻。’”(《修鞋》)“我不禁想起奶奶對我說的一句話:‘咱們這一輩的女人,奉獻給予是我們人生最大的價值。’”(《平凡的人生 總之,高三階段,作文的寫作和復習是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兩個輪子和翅膀,只有同時重視、做好這兩方面工作,才能一步一個腳印的前行,才能收到“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的滿意效果,才能使復習這出戲威武雄壯、真切可人。 |
|
來自: MouseHappy > 《作文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