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論》蘇洵
《六國論》知識點:古今異義 1.思厥先祖父 2.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古:祖輩父輩 今:父親的父親 古:以致 ,以至于今:表讓步的連詞 3.可謂智力孤危 4.后秦?fù)糈w者再 古:智慧力量 今:智商 古:兩次 今:又一次 5.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古:舊事 今:一種文體 6、刺客不行,良將猶在 古:不去 今:能力差 7、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古:咽下咽喉今:吞咽 《六國論》知識點:重點詞 1、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攻破)(兵器) 2、六國互喪,率賂秦耶(都,皆) 3、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它實際上)4、此言得之(適宜得當(dāng)) 5、與贏而不助五國也。(結(jié)交) 6、燕趙之君,始有遠(yuǎn)略(開始) 7、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才招致)8、勝負(fù)之?dāng)?shù),存亡之理(命運(yùn)) 9、后秦趙者再,李牧連卻之(兩次)(擊退) 10、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禮遇) 《六國論》知識點:重點詞語 1、其實百倍 它實際上2.然則諸侯之地有限 既然這樣那么 3、向使三國各愛其地 假使 《六國論》知識點:一詞多義 1.非 ①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不是) ②謫戌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 (不能) 2.得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獲得) ②此言得之(適宜)③誠不得已(能夠) 3.勢 ①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優(yōu)勢) ②其勢弱于秦 (勢力) 4.以 ①不賂者以賂者喪 因為 ②秦以攻取之外 憑借 ③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才 ④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 來 ⑤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 用 ⑥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用 ⑦洎牧以讒誅 因為 ⑧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 用 《六國論》知識點:詞類活用 (1)名詞作狀語:日削月割 人皆得以隸使之(2)形容詞用作動詞:蓋失強(qiáng)援,不能獨完 (3)名詞作動詞:以地事秦 義不賂秦 (4)動詞的使動用法:李牧連卻之 《六國論》知識點:文言句式 1.判斷句: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2.被動句:a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b為國者無使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哉! c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d洎牧以讒誅。 3.省略句:至丹以(派)荊卿(刺秦土)為計……舉(之)以予人 4.狀語后置:趙嘗五戰(zhàn)于秦。 《六國論》知識點:通假字 1、暴秦之欲無厭 饜 2、當(dāng)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倘 《六國論》知識點:重點翻譯 1、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qiáng)弱勝負(fù)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譯文: 既然這樣,那么諸侯的土地有限,強(qiáng)暴的秦國的貪心永遠(yuǎn)沒有滿足 (諸侯)送給秦國的土地越多,秦國對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著戰(zhàn)爭,誰強(qiáng)誰弱,誰勝誰負(fù)就已經(jīng)分得清清楚楚了。終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 2、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譯文: 六國的滅亡,并不是(因為他們的)武器不鋒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賄賂秦國。拿土地賄賂秦國虧損了自己的力量,(這就)是滅亡的原因. 3.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魯無能為者,雖欲怨叛,而莫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譯文: 至于那些努力耕作奉養(yǎng)官府的,都是一些愚蠢而沒有什么作為的人,雖然想反叛,但是沒有人去領(lǐng)導(dǎo)他們,是六國所以能夠有一時的安定而不立即滅亡的原因。 4.豈懲秦之禍,以謂爵祿不能盡縻天下士,故少寬之,使得或出于此也邪? 譯文: 這難道是由于秦代禍亂的教訓(xùn),以為單靠名位官職不能完全羈縻天下的人才,所以稍稍放寬一點,使他們或者能夠從賓客中出頭嗎? 5.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則以客為無用。 譯文: 秦始皇當(dāng)初想驅(qū)逐賓客,因為采用了李斯的建議才沒有實行。并吞天下以后,就以為賓客已無用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