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
三棱針療法,處方分三組。一組:在耳下腮腺紅腫處,上、中、下直線上,常規(guī)消毒,用三棱針點刺擠出血,拔火罐10~20分鐘,起罐后貼拔毒膏一張。二組:在耳輪上、中、下三點,用三棱針點刺放血一次。三組:耳背第二條血管放血。
甲狀腺機能亢進
三棱針療法:取穴:頸腫塊局部。治療時患者端坐稍仰頭,用左手固定腫物,右手持三棱針(直徑0.9~2毫米,長10~20厘米,根據(jù)腫物大小選用)向腫塊腺體橫刺,快速進針,以恰到對側(cè)壁為宜,進針后不捻針、不提插,迅速退針至皮下,再向上下左右刺四針,深度均恰到對側(cè)壁(即五針呈錐體形),每次拔針切忌偏斜,迅速出針后用消毒棉球壓迫針孔3一5分鐘,以防出血。每日針刺一次,7~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休息3一7日(此法也適應(yīng)于單純性甲狀腺腫)。
截根療法:取穴;肺俞、心俞。穴位消毒后局麻,用小刀片切開穴位表皮,刀口長1厘米,并用三棱針挑斷皮下纖維組織,深度0.3一0.5厘米即可,挑了3一4次后,外涂以碘酒,敷蓋無菌紗布,膠布固定;每次治療時取一穴,各穴交替運用,每7-10日截根一次。
三叉神經(jīng)痛
皮膚針療法取穴一組:頸后,脊椎兩側(cè)、耳顳前、頜下,眼或口周圍;二組:痛點、耳前、耳下、太陽、鼻區(qū)、兩手掌、十指端。
面神經(jīng)麻痹
三棱針療法取穴:患側(cè)口腔粘膜(適宜初病者),三棱針放血或用刀片割治,使之出血。
皮膚針療法取穴一組:脊椎兩側(cè)(以頸椎、胸椎l一5為主)、耳前、顳部、眶上、眶下、頜下;二組:后頸部、耳
前、頜下、顳部、眶上孔、眶下孔,配合谷。
拔罐療法取穴:下關(guān)、牽正、太陽、陽白,均患側(cè)。每次
選1-2個穴,用小號火罐,以投火或閃火法拔罐10分鐘左右,或在穴位用皮膚針刺絡(luò)后再撥罐,3日治療一次,宜配合其他療法,此法在炎癥期或后遺面部有倒錯現(xiàn)象時,效果明顯。
腦血管意外
閉證,宜宣閉開竅,降炎化痰,祛風(fēng)行氣;取十二井穴、督脈、足厥陽經(jīng)穴為主,用三棱針刺出血,強刺激;井穴放血。
皮膚針療法取穴:語言謇澀,啞門、風(fēng)門、通里,翳風(fēng)、廉泉、夾脊(胸5一6、胸8~骶5)等;偏癱,夾脊(胸5一腰5-骶5)、手陽明、足陽明、少陽、太陽經(jīng)循行路線。
頭痛
皮膚針療法取穴:脊椎兩側(cè),以頸椎、骶椎部為主;頭部阿是穴。
割治療法取穴:手掌割治部位三,手掌割治部位四。
拔罐療法取穴:印堂、太陽、曲池,實證患者宜撥罐治療,瘀血者刺絡(luò)拔罐。
落枕
皮膚針療法:取穴:大抒、大椎、肩井、肩外俞、風(fēng)門、風(fēng)池、頸l一4夾脊;自上而下,自內(nèi)向外,沿穴位間連線叩刺,以紅暈不出血為宜,1日治療2次。
拔罐療法:取穴:阿是穴(痛點)。先用皮膚針在痛點叩打,稍見出血點,拔火罐,出瘀血即可。
白內(nèi)障
挑治療法:若右眼患病,讓患者左手伸掌從右肩上過,手緊貼于肩胛區(qū),中指尖下三橫指范圍內(nèi),可找到1~3個紅色疹點,挑破即可(左眼相反)。同時取洗碗葉(南方草藥)和蔥各等量,混合搗爛,包患眼同側(cè)拇趾和對側(cè)手拇指。兩眼病,兩肩紅疹均挑治,兩手亦同時包藥。
急性扁桃腺炎
三棱針療法:取穴:少商、商陽、尺澤、曲池。
皮膚針療法:取穴:脊椎兩側(cè)、頸后、側(cè)頸部、前頸及喉部、虎口、頜下三角區(qū),配合三棱針療法效果更明顯。
牙痛
下關(guān)刺后拔罐,商陽三棱針刺出血。
皮膚針療法:取穴:頸椎兩側(cè)、耳前、大小魚際,虎
口、牙痛阿是穴。
耳背靜脈放血,余穴1日針刺1次(《實用針灸學(xué)》)。 第二節(jié) 身軀部疾病的刺血驗方
東垣日:脾胃虛弱,感濕成痿,汗大泄,妨食,三里,氣街以三棱針出血。又曰:吐血多不愈,以三棱針于氣街出血,立愈(《針灸聚英》)。
馬蜞斑穴,紅點在乳下二橫指,針挑出血,治發(fā)班結(jié)核(《福州民間針灸經(jīng)驗錄》)。
陽斑穴紅點,在第五骨衕,用針挑出血,治背面發(fā)斑結(jié)核(《福州民間針灸經(jīng)驗錄》)。
七步斑穴,在17椎骨衕有紅點,用針挑出血,治結(jié)核發(fā)斑。芑州按:民間對于結(jié)核發(fā)斑,即疫病毒血凝結(jié)于胸背間,發(fā)為一粒粒紅點,挑刺出血,可以活血敗毒,頗有效驗(《福州民間針灸經(jīng)驗錄》)。
瘧脈滿大急,刺背俞,用五胠俞背俞各一,適行至于血止(《內(nèi)經(jīng)·刺瘧篇》)。
針灸拔罐治療急性乳腺炎
1、以患側(cè)乳腺的背部對應(yīng)點為針刺點。
2、操作:先用碘酒、酒精棉球消毒,用三棱針或粗針頭在對應(yīng)點刺三下(刺到皮下),然后拔火罐,拔出少許血,約過15分鐘取下火罐,再用酒精棉球蓋針眼,用膠布固定1~2天即可(《衛(wèi)生與健康報》)。
用穴位吸引器治療嚴(yán)重妊娠惡阻
治療62例,40例顯效,22例好轉(zhuǎn),效果滿意。穴位吸引器是特制的玻璃器,也可用小茶壺或胎頭吸引器代替,壺嘴上套皮管,使用時將壺口放在中脘穴上,皮管的另一端接上吸引器或50毫升針筒,將壺內(nèi)空氣吸出,使之呈負(fù)壓,隨即彎曲皮管,用夾子夾緊,防止漏氣;此時患者立即進食,食后15~20分鐘放去負(fù)壓,取下穴位吸引器,每次食前使用一次。有些患者使用2一3天后療效有降低,可能是穴位疲勞所致,這時可加用針刺足三里或75%酒精灌耳(《上海中醫(yī)藥雜志》〕。
刺血治療坐骨神經(jīng)痛100例療效分析
100例中,痊愈77例,顯效10例,好轉(zhuǎn)9例,無效4例。下腰痛取穴:腰俞、中膂俞、白環(huán)俞、上髎、次髎、下髎、環(huán)跳,每次1一2穴。下肢痛取穴:承扶、殷門、委中、委陽、陽交、懸鐘、跗陽、丘墟、昆侖,每次2~4穴。第1次刺血出血量宜偏大,方能緩解疼痛,數(shù)穴總出血量50~60毫升,以后減為10一30毫升(《中醫(yī)雜志》)。
急性乳腺炎防治的專題討論
簡易療法有:外敷發(fā)酵面粉法,人工排乳墊棉壓迫端托法,乳頭風(fēng)外治法(生肌故調(diào)敷)、內(nèi)消簡易方(橘核30克,甜酒30毫升,蒸餾水200毫升,文火濃縮至100毫升。20毫升1日2次),簡易吸乳器,以及針刺少澤穴放血療法《上海中醫(yī)藥雜志》)。
梅花針叩刺治療乳少征
用梅花針叩刺,從天突穴開始,沿任脈叩打到鳩尾穴處,另從俞府穴沿足少陰腎經(jīng)叩打到步廊穴處(《針灸處方集》)。
針桃紅點治瘧疾簡介
針挑背部紅點治療瘧疾,效果亦較滿意。紅點在患者背部任何部位都可以產(chǎn)生,但此點不高出皮膚表面,患瘧時間短的顏色鮮紅,時間長的變暗褐色。施術(shù)時找到紅點后,局部進行消毒,以左手揪起紅點處皮膚,右手持粗縫衣針將紅點挑破,掘出點內(nèi)白絲狀物,挑斷再挑,挑盡白絲,待點內(nèi)流血為止(《江蘇中醫(yī)》)。
治腰痛夾脊至頭,幾幾然,凡腰腳重痛,于此刺出血,久痼宿疹,亦皆立已(資生經(jīng)),穴委中(普濟方·針灸》)。
肝瘧者,令人色蒼蒼然、太息,其狀若死者,刺足厥陰見血。
胃瘧者,令人且病也,善饑而不能食,食而支滿腹大,刺足陽明太陰橫脈出血(《內(nèi)經(jīng).刺瘧篇》)。
三棱點刺治療乳腺炎
點刺的部位是第5-7胸推旁開l.5寸左右處,大多數(shù)病人此處可有形似丘疹、大小如粟粒狀紅色小點,若無此點,可找其壓痛點。操作時,在患乳腺炎同側(cè)背部反應(yīng)點處常規(guī)消毒后,用三棱針呈品字形點刺三針,然后在該部位上拔罐子,留罐15~30分鐘,其治療50例,療效滿意(《吉林中醫(yī)藥》)。
梅花針療法治療慢性氣管炎50例臨床療效初步觀察
用梅花針治療慢性氣管炎,也有一定的效果。如有的觀察50例患者,近期控制14例,顯效13例,好轉(zhuǎn)20例,無效3例,有效率為 94%,顯效以上者占54%。咳、痰、喘主要癥狀見效平均時間為:咳3.17天。痰3.24天,喘3.12天(《新醫(yī)藥通訊》)。
拔火罐為主治療慢性氣管炎
穴位拔罐法:在有關(guān)穴位上拔火罐、水罐、竹罐、針?biāo)幑拗委熉詺夤苎滓灿休^好的療效。常用穴位有大椎、大杼、風(fēng)門、定喘、肺俞、心俞、中府、云門等,一般留罐15一20分鐘,每次拔4-6罐,6一15天為一療程,有效率為85.2~95.8%,顯效以上者為49.39一55.6%。如觀察74例患者,對止咳,祛痰療效較好,近半數(shù)喘息型病人平喘作用明顯,70%的病例在5天內(nèi)主要癥狀開始改善(《江蘇醫(yī)藥》)。
水罐療法治療慢性氣管炎479例療效分析
水罐的治療效果與水罐液有關(guān),在同一治療點,對28例病人分兩組,一組16例加用中藥液,一組12例不加中藥液,一療程后兩組療效相差懸殊,以加中藥液的療效為好(《新醫(yī)藥學(xué)雜志》)。
竹管治療一般用穴較多,治療效果與火罐等相仿,還有先刺,然后在針刺部位拔火罐,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和急性扁桃體炎,皆有較好的效果(《針灸研究進展》)。
挑治療法治療支氣管哮喘
在崇翼穴(第六頸椎棘突下崇骨穴旁5分)和喘息穴用三棱針挑刺,3~5天l次,10次為l療程,治療支氣管哮喘30例,顯效(治后哮喘停止,能參加勞動,至少一年未發(fā)作)16例,好轉(zhuǎn)(治后哮端未完全停止,但病勢減輕,復(fù)發(fā)次數(shù)減少,時有小發(fā)作者)6例,無明顯改善者8例(《江蘇醫(yī)藥》)。
少陽令人腰痛,如以針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顧,刺少陽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獨起者,夏無見血(《內(nèi)經(jīng)·刺腰痛論篇》)。
成骨:主治腰痛、鸛口疽、坐馬癰等。針法;淺刺出血(《針灸經(jīng)外奇穴圖譜》)。
乳汁不足,是指產(chǎn)后乳汁分泌量少,不能滿足乳兒需要者。本病比較常見.一般可分為氣血虛弱和肝郁氣滯兩型,針灸治療效果較佳。取穴:足三里、合谷、乳根、少澤和膻中,食欲不振配中脘,失眠配三陰交。足三里和合谷穴只針不灸,膻中和乳根針灸并用,少澤點刺放血加灸。每日1次,留針15一20分鐘,7次為1療程(《針灸研究進展》)。
挑治法治療急性乳腺炎
臨床上采用挑治的方法,取背部第4~10胸椎旁開5寸處,左側(cè)病挑右側(cè),右側(cè)病排左側(cè)。具體方法:在健則背部皮膚找皮下出血點,如無出血點,可摩擦皮膚,使其紅暈,針挑最紅處,以出血為度,進針2分深,一次挑1一3處即可(《赤腳醫(yī)生雜志》)。
快速針刺加拔火罐治療乳腺炎
針刺加拔火罐的方法也很有效,先在背部乳腺對應(yīng)點上針刺,找到麻脹感以后快速出針,并立刻在針點上拔火罐,使之出血少許(《山西醫(yī)藥雜志》)。
針刺治療百日咳
40例均治愈(針2次者2 3例,3次考15例,5次者2例)。第1組取穴雙肺俞及風(fēng)門;第2組雙少商及商陽;第3組雙曲池及商丘。針刺第1組穴時,均采用輕刺激手法,捻轉(zhuǎn)不留針,針后可拔火罐。針刺第2組穴時,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刺入約0.5分(如粟米狀即可),以刺出血為度,刺時宜輕、淺、速,出血不宜過多。針刺第3組穴時,采用重刺激手法,捻轉(zhuǎn)后不留針。以上均每日1次(《中國針灸》)。
邪客于足少陰之絡(luò),令人卒心痛、暴脹、胸肋支滿,無積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項而已(內(nèi)經(jīng)·繆刺論篇》)。
支氣管炎
皮膚針療法:取穴:頸后部、頸前部、背部l一4胸椎兩側(cè)膀胱經(jīng)、喉兩側(cè)。
割治療法:取穴:手掌割治部位三四。
拔罐療法;(1)火罐:在背部橫膈以上,脊柱兩側(cè)拔瘀血性火罐,膏肓、肺俞多加閃罐拔之。(2)水罐:①罐液的配制:白芥子30克,細(xì)辛30克,玄胡30克,甘遂9克,共研為細(xì)未,置于75%酒精500毫升內(nèi),浸泡一周,過濾后即可使用。②穴位選擇:所用穴位分為三組。第一組,針定喘(左、右);第二組,肺俞(左、右);第三組,中喘(左、右)。③操作方法:將用過的青霉素或鏈霉素的小瓶底磨掉,即成小罐,每小罐內(nèi)盛入水罐液0.5毫升,將裝好罐液的小罐迅速垂直緊叩于穴位的皮膚上,不使罐液流出,然后用20毫升注射器,將針頭垂直于瓶塞刺入,把瓶內(nèi)空氣抽出,構(gòu)成負(fù)壓,水罐即吸附于穴位上;局部皮膚被拔起一定高度后,將針頭放出,待20~30分鐘,罐內(nèi)皮膚出現(xiàn)深紅色的紅暈,即可將小罐拔掉。每日選用一組穴位,3日輪回穴位一次,每個穴位輪回5次,共15次為一療程。
支氣管哮喘
皮膚針療法:取穴:脊椎(胸l一腰5)、肩胛環(huán)、項棱、項側(cè)、手拇指甲根,第7頸椎至第12胸椎旁開兩橫指處,前后肋間、側(cè)頸部、頜下部、氣管兩旁。自上而下扣打。
割治療法:取穴:手掌新冶部位三四、膻中、定喘。
拔罐療法:拔火罐,取肺俞、膏肓,配合走罐沿脊柱兩側(cè)。拔水罐,取肺俞、咳嗽穴。
肺炎
三棱針療法:取穴:大椎、十宣、尺澤、委中及井穴放血。
拔罐療法:取穴:風(fēng)門、肺俞、膏肓,或在肺部有濕性羅音處拔火罐,每日或間日一次。
急性單純性胃炎
皮膚針療法:取穴:叩打脊椎兩側(cè),重點是第8胸椎至第3腰椎,下腹部及骶尾部。
拔罐療法:取穴:中脘、天樞、脾俞、胃俞。先拔腹部穴,再拔背部穴。背部俞穴,還可用三棱針點刺后再拔罐。
急性腸炎
三棱針療法:取穴:曲澤、委中。嘔吐者,加金津玉液。此方適宜水瀉脫水者。
水氣罐療法:取穴:腹側(cè),神闕左右旁開二橫指,每側(cè)拔一或兩罐;神闕下每隔二橫指拔2一3罐,止于曲骨穴;背側(cè),命門左右旁開二橫指,由此向下連續(xù)撥4~5罐;內(nèi)關(guān)、足三里、三陰交各拔一罐,每天治療一次。
腎盂炎和腎盂腎炎
皮膚針療法:取穴:脊椎兩側(cè)、腰骶、下腹部,大腿內(nèi)側(cè)。
水氣罐療法:取穴:腹部,神闕左右旁開2橫指拔2罐,神闕下每隔二根指拔2~3罐;背部,命門左右旁開二橫指拔1罐,由此穴向上向下隔2橫指連拔6一7罐;下肢,足三里下二橫指,三陰交上二橫指拔1~2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