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內(nèi)外傷辨惑論》
本方由姜厚樸、橘皮、炙甘草、草豆蔻仁、茯苓、木香、干姜諸藥組成。用于脾胃寒濕、氣滯所致之脘腹脹滿痞痛,或客寒犯胃,時作疼痛等癥。有溫中理氣,燥濕除滿之功。 厚樸辛溫苦燥,入脾胃二經(jīng),功能溫中散滿。張錫純譽之為「溫中下氣之要藥」。本方以厚樸為主藥,配諸藥合用于治療脾胃寒濕、氣滯之證,有溫中行氣,散滿止痛之效,使寒濕去而氣滯行,痞滿除而疼痛消,故稱「厚樸溫中湯」。 厚樸溫中湯科技名詞定義
本內(nèi)容由全國科學技術(shù)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
〖方源〗 《內(nèi)外傷辨惑論·卷中·肺之脾胃虛方》
“治脾胃虛寒,心腹脹滿及秋冬客寒犯胃,時作疼痛。”
〖組成〗 厚樸 姜制 陳皮去白,各一兩(各9g) 甘草炙 茯苓去皮
草豆蔻仁 木香各五錢(各5g) 干姜七分(2g)
〖用法〗 合為粗散,每五錢匕(10g),水二盞,生姜三片,煮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忌一切冷物。
〖方歌〗 厚樸溫中陳草苓,干姜草蔻木香停,
煎服加姜治腹痛,虛寒脹滿用皆靈。
〖主治〗 寒濕氣滯證。脘腹脹滿或疼痛,不思飲食,舌苔白膩,脈沉弦。
〖功用〗 行氣溫中,燥濕除滿。
〖運用〗
1.本方主治寒濕氣滯。以脘腹作痛,舌苔白膩為證治要點。
2.若兼身重肢浮者,可加腹皮以下氣利水;痛甚者,加肉桂、良姜以溫中散寒。
3.慢性胃炎、慢性腸炎、胃潰瘍、婦女白帶等屬寒濕氣滯者,均可加減用之。
厚樸溫中湯
【來源】《內(nèi)外傷辨》卷上。
【組成】厚樸(姜制) 橘皮(去白)各30克 甘草(炙) 草豆蔻仁 茯苓(去皮) 木香各15克 干姜2.1克
【用法】上為粗散。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功用】溫中理氣,燥濕除滿。
【主治】脾胃虛寒,心腹脹滿,及秋冬客寒犯胃,時作疼痛。
|
|